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海歸孫博士應該先治病後就業

(2009-11-19 11:25:04) 下一個

不久前,自殺身亡的海歸博士塗序新,激起了大眾對國內學術圈的極大關注。塗博士屍骨未寒,這幾天,另外一位海歸博士的尷尬經曆,又在媒體網絡曝光。此君名為 孫愛武,回國前為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博士後。這位曾經在世界一流實驗室工作過的頂尖學者,海歸後淪落街頭擺攤的經曆,再次引起了大家對海歸博士的關注。

筆者在美國漂泊多年,身為一個為油鹽醬醋操心的普通弱女子,我對此事除了長籲短歎之外,是沒有資格說三道四的。人輕言微,無濟於事。

今天收到一位讀者的來信,忽然讓我意識到,我的這種想法不太對。漠視它人的痛苦,會讓自己變得更加渺小和卑微。於是,我坐在電腦前,任思緒描準這位海歸。

這位讀者給我的留言如下: “ 喜歡你幽默風趣的文筆,在帶給我們心靈的愉悅之外,還讓我們大開了眼界。最近看了關於歸國博士後孫愛武的報道,深感同情及痛惜。想請您就此問題發表看法。隻所以選擇你,一是文筆好;二是訪客多,影響力大;三是你醫學出身,又長期生活國外,對此問題會分析得更透徹。我是一名普通教師,很想幫助那位主人公,但又不知如何著手? ” 。

這位讀者信中的最後一句,讓我非常感動。怎麽才能幫助這位海歸,是善良人們眼下的良好願望。

根據新聞信息,不難看出,孫博士的困境,主要來自兩大問題。一是他的健康狀況,二是他的就業問題。

早年我聽說過一句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至今依然是鐵杆真理。沒有健康的體魄,沒有正常的心理,很難想象,天天抱著藥罐子胡思亂想的人,能在事業上有所建樹。

孫博士的憂鬱症已經眾所周知。在他的憂鬱症沒有被徹底治療之前,他的一切想法,都包含著一種病態的成分。比如,他拒絕做翻譯,說是大材小用。我們都想想,做翻譯和擺地攤相比,哪個技術含量更高?哪個更接近他的專業和他對職業的期待呢?一個思維正常的人,與其擺地攤,還不如去做翻譯。

依我拙見,打開孫博士就業心結的第一步,是盡快治好他的憂鬱症。據資料記載,憂鬱症的全球發病率是 11% ,中國憂鬱症的發病率是 3-5% ,中國 目前已經有超過 2600 萬人患有抑鬱症 。由此可見,患上憂鬱症並不是什麽丟人的事兒,有 2600 萬人給你作伴,你還怕啥?心理疾病最怕忌病諱醫,崔永元都敢實話實說,咱患病的普通老百姓更應勇敢地步其後塵,接受正規的心理治療。

據我了解,孫博士是在美國種下了憂鬱症的病根子。中國人在美國得了憂鬱症,該怎麽辦?是回國治療,還是死守美國?對此,筆者認為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因人而異對症下藥為妥。

無庸諱言,美國心理醫生和中國病人之間,中間隔著的語言和文化這張紙,是絕對無法避免的。美國醫生能否把中國病人心裏的這張紙捅破,那得靠雙方的努力。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說的就是這回事兒。

筆者在美國認識幾位憂鬱症患者,他們的治療過程各具千秋。一位中國高中生,跟隨著離異再嫁美國的母親,在美國折騰幾年後,不幸得了憂鬱症。高考在即,孩子何去何從?經一番掙紮,孩子的父母決定讓他休學一年,回國治療,在生父的照顧下對付憂鬱症。我的一位中國女同事得了憂鬱症並接受美國醫生提供的治療後,她日漸少言寡語,體型變得如身懷六甲。

我舉上麵這兩個例子,並不是說我們要排斥美國心理醫生。我想表達的是,作為海外遊子,在異鄉身患心理疾病,比在國內被憂鬱症擊中,處境更艱難,窘境更難以抗拒。

有一事令我不解。在國內的工作尚沒有著落,孫博士何以托家帶口回國呢? 孫博士在美國生活多年,從美國到中國,他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美國的 “ 百草園 ” 裏,或許他還有玩兒蜈蚣逗蟋蟀的雅興。一旦回到國內的 “ 三味書屋 ” ,除了之乎者也的條條框框,那些哼哼嘰嘰 ”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 ” 的上司比比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你讓一個患有憂鬱症的書生精英,和八仙過海的官爺們周旋,確實是難為他了。

沒有工作,又是個憂鬱症患者,孫博士的遭遇確實讓人同情。他該如何盡快走出困境,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寫到這,我忽然想起一部名為 “ 昨天 ” 的電影。這部電影,說的是電影演員賈宏聲的戒毒故事。在賈宏聲因為吸毒喪失工作能力時,把他拉出火坑的,不是領導,不是書記,而是他的父母親人。為了他,他的父母辭了工作從東北來北京落戶,幫助他一步步地走進正常人的世界。依我之見,孫博士眼下最需要的是情感支持和理解。在此之時,孫博士的親朋好友,應該第一個站出來,用親人的大愛和無盡的耐心陪他左右。

我不知孫博士是否有宗教信仰。如果人能借助神力相助,說不定會有驚喜發生。與基督為友,讓上帝掌管明天,放下心裏的重擔,對治療憂鬱症有利無害。如果孫博士是個無神論者,對付憂鬱症,自己的主觀努力是必不可少的。靠親友,隻是一時之舉。日日與己相伴的,正是我們自己。

已故作家汪曾祺在散文 “ 鬧市閑民 ” 中,寫了一個現代活莊子的故事。文中的一位北京老人滿足於每天的抻條麵,經常帶著笑意抱膝閑看路人。人不一定非要日暮西山時,才學會這位老人的隨意。放下身價,忘了什麽狗屁頂尖精英名校,看淡名利,學會隨遇而安,孫博士定會看到柳暗花明那一天。

孫博士在訪談中說了這樣一段話: “ 這半年沒睡過一天好覺,一天二十四個小時被人折磨著,被人搔擾著,我從來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 。可以想象,這麽長時間睡眠不足的人,各種想法基本上都是混亂的。孫博士,請不要抱怨騷擾您的路人。你目前要做的是,收攤,走人,睡覺,治病。等您調理好一切進入生活正軌後,再談精英和就業。

“ 唉!虛名浮利,一切皆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這些人中誰是真正快活的?誰是稱心如意的?就算一時遂了願,又有誰就此滿足了呢? ”

上麵這段話,是英國小說 “ 名利場 ” 教給我們的沉重智慧。我把它送給海歸的孫博士,李博士,王博士 ….. ,以及 A-Z 博士們。歸就歸了,別再擺攤或者尋死。

後記:收筆之時,方知孫博士患的是精神病。不管是憂鬱症還是精神病,都屬於心理疾病。本文的觀點因故不變。

11/19/09 11 : 25A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衡門之下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寫得很有道理!不明白為什麽有些人卻吹毛求疵,為反對而反對。
問題不是因為他擺攤,而是他的行為舉止,完全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的症狀,現在不單是他個人的行為,而且已經影響到甚至危害到孩子的安全。
我的看法是,治病是第一位,病情未有改善,什麽都是多餘的。
雲雲媽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挺能理解的。你想想人家研究化學的,就是咱普通人也知道過期食品不能吃,再加上國內那麽多毒大米,地溝油,人造雞蛋,有毒的東西那麽多,人家小心一點咋就不正常呢。買菜不是得買有蟲子咬過的嗎?不然就是有很多農藥,人家在美國呆了八年,學究氣重一點,用美國思維方式在中國生活而已,美國的乞丐都是很有尊嚴的,人家當然沒覺得擺地毯低人一等。站在人家的角度想想。我不覺得他有病。
R01grant 回複 悄悄話 Where is our chinese country's leader? where is our primer: Wen Jia Bao?

It is time for them to come out to save this sick guy!

He is talent but he is sick. He really needs help.

I am worried that he will die in China because nobody really know how to treat him.
lsjr 回複 悄悄話 ZT:
名詞注解:被害妄想

被害妄想是妄想症中最常見的一種。患者往往處於恐懼狀態,感覺被人議論、誣陷,遭人暗算,財產被劫,被人強奸等。被害妄想往往有自殺企圖,如不早診斷早治療易釀成大禍。發生妄想症的人,往往有著特殊的性格缺陷,如主觀、敏感、多疑、自尊心強、自我中心、好幻想等。這常與病人童年時期受過某些刺激,缺乏母愛,缺乏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等有關。
  被害妄想症也是強迫症的一種,但是這已經更傾向是精神分裂症的前兆。現在,你已經感覺這些症狀對自己的工作、生活造成影響,也就是說,你明白自己是有病的,這就比那些堅持稱自己沒有病的強迫症患者好治療。因此,你樹立信心,相信一定能治好自己的病,並以順其自然的態度麵對自己的心理疾病,不要過多地注意症狀或勉強克製症狀,以免增加焦慮和緊張。
  這種病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內因是每個人的遺傳基因及性格特點,外因就是社會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及腦部器質性變化。人們工作、生活壓力增加,心中壁壘重生,使部分人因此致病
  資料顯示,在我國,被害妄想的發病率已經超過總人口的千分之三。但令人擔憂的是,人們的知識水平比過去提高了很多,精神衛生知識卻相當貧乏,相當一部分人感到恐懼、焦慮、鬱悶時找不到恰當的排解方法,精神方麵出了問題,家人或朋友都不會把它當成病態,本人也不願承認自己有病。輕則沉悶於心偏離了正常生活軌道,重則危及社會治安,造成嚴重的社會事件。
  “妄想”是指病人整天多疑多慮,胡亂推理和判斷,思維發生障礙,是精神疾病的一個重要症狀。患者可伴有幻覺,但無其他明顯的精神症狀。
lsjr 回複 悄悄話 ZT:
38歲的孫愛武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化工專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博士、密歇根大學博士後,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過論文。半年前,他回國未找到工作,在海澱五道口一農貿市場擺地攤為生,靠煮土豆、紅薯充饑。因無力撫養,一個不滿周歲的兒子被未成年保護中心收容。孫的同學和親屬稱,他的妻子也是美國研究生畢業,夫妻兩人精神都不穩定。

  昨日,孫在親屬陪同下去北師大談一份研究工作。“像美國包容納什一樣,能包容孫愛武”,孫的同學希望,社會能給孫家提供幫助。

  博士擺攤個性十足

  對於回國原因,孫自稱是在美國8年,回來是因想家和為祖國作貢獻。而親屬說,孫在國外白天工作,晚上照顧孩子,難以承受重壓,無奈回國投奔親人。

  農貿市場水果攤主魏晶稱,今年8月的一個下午,成府路上,孫的一條狗被車軋死了,他讓5歲左右的兒子躺在馬路中央以示抗議。

  孫有三個兒子,他說其中一個不滿周歲的兒子被未成年保護中心收容。

  後來,孫在中國芯大廈對麵的露天農貿市場擺攤,賣起襪子手套,吃住在攤上。其他商販眼中,孫擺攤個性十足。收廢品的老周說,孫在空地上將貨品鋪開,標明價格。兩邊各擺一個錢箱子,上麵寫著“溫馨小屋,自取自付”,在電線杆上也貼上“講究誠信你我他,社會環境靠大家”。準備好後,孫就離開攤位,什麽也不管了。一次,大風把孫的貨品吹跑了很多。孫依舊不改作風。

  孫還曾花500元買過一個辦公桌,“跟大老板用的那種辦公桌一樣”,擺在空地上,不知從哪弄來一台電腦,把空地整得跟辦公室一樣。

  魏晶稱,一次老外來市場買東西,她聽不懂。旁邊孫跑過來,嘰裏呱啦跟老外聊得很高興,“他不是一般人”。

  工作不成繼續擺攤

  孫愛武情緒穩定時,在眾人眼中“很不錯”。

  “心地好。”一名攤主說,天冷了,孫看到一輛三輪車上坐著個小女孩,他就送一頂帽子給小女孩戴。孫聊天時,談什麽都頭頭是道,“沒人說得過他。”

  附近一名保潔員稱,孫的小兒子天冷穿不暖,他就把兒子裝在編織袋裏。一次孩子冷得直哭,孫把孩子脫光,“光腚躺地上”。

  孫的大舅哥劉全勝證實,孫和妻子精神都不穩定,症狀之一是“在一個地方住不長,老是認為周圍氣體有毒”。劉認為,患病可能是因孫搞研究太過專注和投入,工作壓力太大造成。

  附近攤主和居民多次給孫一家送去水果、幹糧、衣服等物品,轉身就被孫扔到垃圾站裏,“說這些東西有毒。”

  昨天下午,孫的中科院研究生同學鄭博士說,孫個性要強,不願意妥協。加上壓力大、受了刺激,精神狀態才會有些反常,顯得多疑。尤其是在吃的方麵,隻吃水煮土豆和紅薯,他覺得別的都有毒。

  昨日上午,孫在劉全勝陪同下去北師大談一份研究工作。孫說,如果工作不成功,他選擇繼續擺攤。劉全勝表示,孫的病情不影響交流,更不影響專業研究。孫的校友在網絡上發帖,希望“就像美國包容納什一樣,能包容孫愛武”。

  對話

  “燒鍋爐不適合我”

  昨日下午,記者和孫愛武進行了對話。孫語速快,有禮貌,大部分問題都回答得很有邏輯。

  “不給房子沒法安心工作”

  新京報:這半年沒試著去找工作?

  孫愛武:中國科學院我聯係了,中國石油也聯係了,我是從中國科學院出去的,原先研究過石油。

  新京報:為何都沒成功?

  孫愛武:我一家5口人,沒有房子怎麽安心去工作。作為國家需要的人才,確實有能力的人,總該給我房子吧。一室一廳就可以,即使是小茅屋讓我住也是可以的。錢學森回國的時候,有幢3層的小別墅。

  新京報:自認為是高級人才,為什麽要去擺地攤,有人建議你做翻譯工作。

  孫愛武:翻譯很簡單,但不是我強項。比如你讓我去燒鍋爐,我不說燒鍋爐工作不好,而是它不適合我。在沒有找到合適工作之前,我就暫時擺地攤來養家糊口。

  “說我有病是謠言”

  新京報:鄰居送吃的,你為何直接扔到垃圾箱?

  孫愛武:這些都是過期的,有毒的東西,我不能用。

  新京報:但是你接受捐款。

  孫愛武:我美國的同學捐款給我,我不接受捐款就要餓死了,我很樂意接受。

  新京報:聽說你在美國接受了強製治療?

  孫愛武:去看看錢學森的經曆,我在美國所受的遭遇和他一模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人家回國後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

  新京報:有人說你患了被迫害妄想症?

  孫愛武:我沒有。誰說我患過這種病?我說你有病你高興嗎?我不和你談病的問題,你不是醫生,得病是我的隱私。有人說我生病,那是謠言。

  說法

  同學建議降低求職要求

  劉全勝說,孫愛武跟人交流完全沒有問題,雖然精神狀態有時不穩定,但不影響孫在專業領域的研究。他稱,孫愛武可以恢複健康,但需要社會對他的幫助,尤其現在他還要養活妻子孩子,希望社會對他寬容一點。

  孫的同學建議,他應該對工作單位降低要求。校友們希望,有熱心人幫助他恢複健康回複到正常的生活中,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多為國家做些事情。

  孫說,現在美國的校友和國內校友都在對他進行捐款幫助,他願意接受幫助,“有了捐款,我就可以接回我的孩子,我就有能力撫養孩子了”。小兒子被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接走已經兩個月了,他很想念孩子,怕孩子認不得他了。他計劃今天去保護中心問詢情況。(來源:新京報)
筆名真煩 回複 悄悄話 You don't know this at all...

All people who have this kind of mental problem never think they are sick at all. They believe they are perfect normal and other people try to hurt them by asking them to go to see a doctor.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道理都對,我們一看就懂,很受用,可是他們怎麽就這麽想不開呢?是不是得這樣病的人原本心理就有一些問題,再遇到事情就會這樣了?
lsj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王乃田的評論: Thanks for 回答.
王乃田 回複 悄悄話 替陳晚回答一下1sjr的一個問題:美國的精神病院床位往往供不應求,加上保險公司的幹預,一般住院時間很短,兩個星期以上都算長的了。隻要醫院認定,病人沒有傷害自己或別人的近在眼前的危險(imminent danger), 就出院了。出院時,都建議和安排院外治療。
夾心 回複 悄悄話 有病怎麽工作呢?無論幹什麽,前提是可以幹啊.何況他想幹的可是一流的活兒.總不能幹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發病,既影響自己又影響他人.所以,他必須先治病.博士擺攤怎麽了,在美國可以刷盤子,在中國也可以,主要是放不下架子,心理壓力大,這樣反而加重了病情.心病還要心藥醫.藥方就是給他個工作.
貓小黑 回複 悄悄話 你很自以為是, "幫助" 這個詞可是很嚴重的. 你憑十麽就認為你有資格"幫助"人家? 並且推斷人家需要和想得到你的幫助??? 就因為人家在擺攤? 天底下擺攤的人數都數不過來. "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的, 就是你這樣的人把人家攪和得睡不好覺! 拚命地想讓所有的人按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試圖把不按常理行動的人納入一個行為規範裏, 你太居高臨下了, 你是誰? 就因為你有個上帝??
lsjr 回複 悄悄話 孫得的是精神分裂症,精神病裏最難治的一種,而且病情已耽誤了一段時間了。給他什麽樣的工作他也不可能有能力做的。據說他想回美,這大約是不可能了。搞不懂為什麽他太太也同時發了病,也懷疑這裏有毒,那裏有毒的;也搞不懂為什麽美國的精神病院隻讓他住了十八天,他的病明顯沒有改善嘛。
無聲渡 回複 悄悄話 1ST Reader!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