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5)
今年十月初,劉曉波獲偌貝爾和平獎的時候,我正在國內。當時, 打開電腦,上Yahoo, 頭版頭條就是劉曉波獲獎的消息。 翻牆到WXC, 消息也出來了。 到國內各大網站, 卻沒有一個字, 也算不出我的預料。 當天,注意了一下廣播和電視, 也是無一字。
第二天,跟另一撥高中同學聚會。 相談甚歡, 酒菜已過半, 無人提及。 我猜想是消息封鎖,無人得知。 有點憋不住,打破自己不主動談政治話題的貫例。 就問, 劉曉波昨天得了偌貝爾和平獎, 知道嗎? 本來以為, 大家會像我知道這個消息時一樣,有點吃驚,有點震動, 沒想到卻是古井一潭, 波浪不起。 就像我提到了一個火星人一樣, 看向我的眼神全是疑惑。 於是我隻好自己補充:就是當年寫《河殤》的作者之一,還參加6+4的那位。 還是那位當年的北大才女第一個反應過來,說了幾句還有點靠譜的評論(沒什麽深刻印象,都忘了)。 其他的幾位, 也就是“喔,喔”了幾聲, 再無下文, 全席一時冷場。 於是就趕緊轉換了話題。
在座的個個當年都參加了學運,去過天安門廣場的也有幾位。當年也算熱血過一盤, 這個態度太讓我出乎意料。 別說讚成,連反對都沒有,反對起碼還是種關心, 直接就是徹底的冷漠, 冷漠到了無視的地步。
仔細想想, 也很能理解。 大家都是些升鬥小民, 這些遙遠的政治話題, 跟日常生活有什麽關係。 這幾年, 我對民主有了點新的認識。 民主裏的民是什麽? 不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你,我, 他嘛。 主呢,就是要主自己的利益。 所以,大家每天, 每一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奮鬥著,也就是在為民主奮鬥著。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你沒跟小民的利益緊緊聯在一起, 小民也不會關心你的命運。時代不同了,跟不上的人自然要被時代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