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無所長,唯餘文墨,一息尚存,筆耕不輟。
個人資料
大坐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有感於影響現代漢語發展的若幹因素

(2017-03-10 12:19:26) 下一個

現代漢語大致可分為三類:自五四以來的文人書麵體;官方通告體和民間口語體。前兩種不是正在萎縮,就是已經僵死,而後一種借網絡傳播顯示出充盈蠻力的勁爆態勢。

曆史上,漢語也分這三類,總的趨勢是向民間口語靠攏。原因很簡單:使用者眾多,集思廣益,創造性和生動性最強。文人書麵體的創造性、思想性與形式美原本不弱,對漢語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但是在專製社會掌控下,文人的發展空間狹小,除了做官做三家村學究,出路不多,即使“智多星”,也是“吳用”。真到了非說不可的時候,還是吞吞吐吐,雲遮霧罩,沒個痛快話,反而堆砌各種不知所雲的概念,用所謂“含蓄美”掩蓋思想的怯懦。終於使大眾失去了耐心和興趣,甚至產生反感和厭惡,大批書籍無人問津,連蓋醬缸都不夠資格。有鑒於此,一些文人努力向民間口語體學習,一些曆史學和政論著作也都采用口語體,頓時有了生氣,頗受歡迎。

民間口語體靠什麽維持著生生不息的活力呢?1、來自於大眾,2、迎合了大眾的審美意願,3、適應了大眾的表達習慣和方式。其間,毫無疑問,為人詬病的粗鄙和低俗占有相當份量。這不是漢語和華人特殊遺傳病,其他語言也有相同問題,隻要看看好萊塢的作品就知道了。但是這肯定不是主流,真正為民間口語體贏得崇高地位的是創造性和吸納性。

民間口語體集中反映在網絡上,其創造性不僅表現在特有的網絡語言鋪天蓋地,層出不窮,而且表現在以下幾個特點:1、娛樂性和生動性,如:杯具、內牛滿麵、歪果仁、捉急、腫麽了等等,以及數字轉化,如9494、1314、7456、848等等,利用諧音改寫,有麵目一新的新鮮感,讓人覺得好玩。2、隱蔽性或隱語性,如:屌絲、小鮮肉、小夥伴、我夥呆(“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的縮寫,“小夥伴”指男性生殖器。表示驚歎、驚奇,用於調侃、嘲諷、吐槽社會上發生的常人不能理解的奇聞怪事)、SB、NB之類,因把露骨的詞匯蒙上了一層薄紗,可以隨意出口而滿足發泄需要與快感。3、怪異性,如:不明覺厲(雖不明白是啥,但感覺很厲害)、喜大普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不約而同(因太久沒被異性約會而變成同性戀,嘲諷宅男或宅男自嘲)等等,表麵看起來似乎成語的傳統,實際是怪異的拚湊,就因為意思拐彎太多,費解,反而引起興趣。

其吸納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1、吸收廢棄的古漢語,賦予新意,如:冏(本意為光明,現做表情符號,表示尷尬、不順)、懟(原為怨恨、凶狠,現為對著幹、怒對、衝撞等意)、槑(古梅字,現形容人很傻很天真)等。2、吸納外語,不但直接嫁接外語,形成中文夾雜外語詞匯的現象,或者音譯外語詞匯,如:酷、粉絲、羅莉等,而且回收曾經輸出,已被改變原意的漢語詞匯,如料理。根據錢鍾書的整理,料理在古代漢語中有:幫助、排遣、逗引、相虐侮、照拂、經營、傷害、鏟除、驅逐、誡阻等意,若用現代漢語解釋,有些相當於東北人常說的“收拾、削、整”北京人說的“攢”。在日語中,料有費用、代價、材料的意思,理則是盛東西的器皿,合在一起,也有處理的意思,但主要指烹調、食物、菜肴、菜色。原本中為日用,經出口轉內銷後,由於料理一詞已經不大常用,反而讓其日語含義大盛,廣為流行。

吸納外語主要盛行於港台並波及大陸的一線城市,其間的文化意義值得認真研究。與以往相比,這種吸納更為積極主動。還是拿料理為例,當年魯迅、周作人兄弟倆身在日本卻跟隨章太炎學習《說文解字》,二人日語都很好,且勤於翻譯,周作人不僅娶了日本太太,其散文也深受日本文學影響,帶著日本特有的“物哀美”痕跡,但就我所見,二人提到日本飯菜,都是說“日本食物”,而不用料理二字。那時的知識人對電話、幹部、藝術、警察、雜誌、資本、社會主義一類詞匯更感興趣,直接拿來。東北被日本侵占14年,強行推廣日語教育,也未見後來東北人把料理掛在嘴邊。台灣也許是日本占據50年,日本文化深入人心,於是食物都被料理了。日本料理、中華料理、台灣料理,望旗漫天飄。而且西向登陸,把料理推向了大陸。台灣人也許無心,大陸人似乎有意,一貼上料理,仿佛立刻高級了。這類詞匯並非無可替代,如佛教和上世紀初政治思想類詞匯(嚴複反對亂用日語借詞,除非“殆無以易”,不無道理。但是我接受合理借用恰當詞匯)。人們喜歡采用,有著使用者自己也許沒有意識到的某些心理驅使吧。與此類似的有英語的“垃圾食品”,沒人音譯為“醬客甫得”。當然,日語中有漢字,比英語方便,容易原封不動套用,也是料理回爐的原因之一。但不管怎麽說,相比之下,直接挪用中文並不缺乏同義詞的“料理”,一來顯重複,無必要,二來至少暴露了思想的惰性。這樣的事情應該避免。有人感歎現代漢語中一半以上的詞匯來自“和製漢字”,在西方思想典籍與中國思想中間隔著一個翻譯中介----日本,其潛移默化之利害,令人不寒而栗。也許有人認為小題大做,可我覺得這跟直接搬用英、法、德等拚音文字一樣,都有衝擊撼動漢語根基的作用。看看當今美洲土著大多操西班牙語,可知不是虛言恫嚇。

語言詞匯有國別、族別以及思想和等級差異,真不可等閑視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