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9)
2012 (58)
2013 (52)
2014 (41)
2015 (54)
2016 (49)
2017 (21)
退休之後才發現,別說世界和美國,連我所居住的喬治亞州,甚至近在眼前的亞特蘭大市都有不少地方沒去看過。比如免費參觀的州議會大廈,走過路過多少次,卻總是錯過。甚是遺憾。
閑來無事,和老伴攜手乘地鐵去州議會大廈遛個彎,就算今天的鍛煉項目了。
不是上班高峰時間,車上人不多,空曠的車廂裏隻有在角落昏睡的流浪漢和三四個高聲歡笑的聊天者。很吵。出了五路口站,想象中匆忙奔走的人群竟然不存在!街邊有一些無所事事的人,或立或坐,或慵懶交談,或睃巡行人。到議會大廈的沿途街道上,斷斷續續躺著一些無家可歸者,或躺平蒙頭大睡,或半坐半臥木然而視。自1968年馬丁·路德·金遇刺,激起黑人反抗暴亂後,亞特蘭大經曆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停滯與衰退,白人從市中心搬離,遷移郊區或他鄉。直到96年奧運會後,才全麵複蘇。現在,喬州的經濟發展在南方位居前列,失業率很低,仍然可以看到這麽多無居所的人,令人吃驚。
政府對這些人的問題大概也沒有什麽好辦法,許多人對介紹的工作毫無興趣。沿途看到兩處排隊等待領取食物的情景,秩序井然。
美國許多州的議會大廈都是以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大廈為藍本,由於財力和等級的限製,規模縮小了,但突出的圓頂則是必不可少的標誌。喬州議會大廈還是全美少數幾個覆蓋一層黃金的圓頂,陽光下,閃閃發亮,耀眼奪目。其上矗立著自由女神像。
國會和各州的議會大廈都是歐裔建築師設計的,帶有明顯的歐洲文化色彩,去過歐洲、特別是羅馬、梵蒂岡的,不難感受到。圓頂把人的目光引向理想天國,向往光明美好。自由女神右手中的火炬照亮前程,左手緊握的劍保衛人權。如果是亞裔或非裔設計,想來也會印上“故國模樣”,那會是什麽麵貌,會把人激發出何等遐思?也許有肅穆、厚重、安全、神聖,但一定缺少宗教性的聖潔親和吸引力。與歐洲同時期的建築相比,建於1889年的喬州議會大廈沒有繁奢的裝飾,除了簡樸端莊,缺少特點。
入口處,有兩個保安,沒穿警服,無全副武裝,短袖製服襯衣袖子上有徽章標識。經尋常機器檢查背包登記後,保安沒有嚴肅告誡“幾不許”,沒有強調“禁區”,僅輕聲指示博物館在四樓,可乘電梯上去。樓內極其安靜,很少人走動,偶見幾個身穿正裝的工作人員,目不斜視,專注走路。有幾個巡視的警察,都是微笑點頭致意,沒有警惕防範盤查之舉。州長辦公室門口豎立國旗和州旗,無專人把守。
在博物館參觀時,二樓大廳正在舉行援助退伍軍人提案的簽署儀式,聽到州長演講,我們忽然想去現場親眼看看。坐電梯下去,沒想到開門的聲音在安靜的會場裏顯得頗為刺耳,引來一些人的側目,我們自覺不妥,有些冒失,幸好無人在意,沒有責備不請自到的不速之客,更沒有驅離查問的意思,都隻是瞥了一眼,又轉向州長。州長也語調未變,沒有停頓,安之若素,那濃厚的南方腔仍然輕鬆幽默,圍坐的州議員們或哄笑點頭,或麵無表情。
大廈的各層走廊上,懸掛、矗立著許多喬州曆史名人的畫像和雕像,其中有三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英國人詹姆士·奧格索普的雕像擺放在二層和三層樓梯中間的顯著位置,他是在喬州建立英國殖民地的領導者,為後來喬州政區的形成打下了基礎。他的雕像表明喬州人尊重曆史,自覺保留曆史的本來麵目。這比有些人呼籲搗毀石頭山上南方將領雕像的極端行為理性溫和多了。
克勞夫朗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乙醚麻醉的醫生,亞城的同名醫院就是為了紀念他。從他的雕像矗立在政府辦公樓裏,我感受到重視並推崇科學技術的文明精神,在美國根深葉茂,這是美國發展的動力之一。
巴頓·袞奈特的雕像讓我了解了我所居住的袞奈特縣名的由來,同時因為他是在《獨立宣言》上代表喬州簽字的三個先輩之一,讓我感慨良多。《獨立宣言》不僅是美國,也是世界曆史上的豐碑。它第一次從統治者角度,闡明了與被統治者一致的立場。二者不再是一方高高在上、盛氣淩人,另一方卑微低賤、俯首帖耳的關係,而是平等的。政府是經過人民認可的,為保障人民的各項基本權利而建立的,如果政府濫用權力,把人民置於專製統治之下,則人民有權利推翻並建立能夠保障人民利益與權利的新政府。限製權力是文明社會的標誌,也是檢驗政府合格與否的標準。在中國所謂“盛世”的乾隆四十年,1776年,美國民主先驅們有這般領先世界的偉大思想,袞奈特等人也毫無異義的認同,怎不叫人心生崇敬!
走出議會大廈,在院子大門的台階上,驚喜地發現了原來以為丟失的耐克棒球帽。帽子是前幾年買的,但沒戴過幾次,起碼有九成新,很幹淨。附近坐著一個衣著邋遢、頭發亂蓬蓬的流浪漢,身邊有一個破舊的拉杆箱子。帽子掉在一個很顯眼的地方,不知是無人看見,還是不屑於彎腰,總之帽子完好。我們慶幸失而複得,給這次遛彎又增添了一則回憶的話題。
I never went inside the Capitol building, even though I've lived there for 12 years. Then I moved to North Carolina in 2011, another 12 years past! And my three children were born, one by one. I think the place I live now is better than Atlanta. It's smaller but has a real home feeling, a Southern charm.
But I'd never forget Five Points and downtown Atlanta, where I used to frequent everyday. It's not that pretty but memor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