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的精明
(2010-02-11 03:20:36)
下一個
很久以前,我認識一個古董商出身的博物館工作人員。那時,他已近八十歲,身體依然健康,頭腦依然清楚,神態舉止透著儒雅,像個學者。然而一開口,就不是那麽回事了。不到三句話,原形畢露。他有一點文化,卻沒有過研究,和大多數古董商一樣,對古董的認識全憑看得多,積攢了點感覺,要讓他像考古學家那樣列出個甲乙丙丁幾大特征、來龍去脈,那就是存心跟他過不去了。
據他酒後吐真言,年輕時曾參與了陝西小軍閥黨玉琨在寶雞的盜墓活動:“……剛打開一個洞,我趴上去一看,俄的爺呀,一片金光閃閃,牛頭馬麵,眼睛都擾瞎了……”黨旅長的盜墓“成果”後來被宋哲元搶去,為了籌集軍費,很多被賣到國外,件件都是價值連城的國寶,對此,史學界一直耿耿於懷。那麽多有曆史和藝術價值的文物不見他介紹,反而記住了“金光閃閃”、“牛頭馬麵”,可知其商人本性和實際水平。
老商人有自知之明,唯恐言多必失,露了底子。一般情況下,常做高深莫測狀,語多含糊,簡而不明。有人向他請教一件文物的年代,得到答案後,還不滿足,又追問為什麽。老人翻了下眼珠,手一指:“看它的溝子嘛(陝西方言屁股)。”再問,便無一字吐出,光拿鼻子哼哼。弄得問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心下疑惑自己太笨,太沒學問,這麽通俗的指點仍抓不著要領,怪不得專家不待見。
就像一般人很少講自己走麥城一樣,他也從不提上當受騙看走眼的事,我相信就他的水平來說,那應該是家常便飯。他逢機會便吹如何從小攤上撿漏。其中尤為驕傲的是,早年間,在攤販雜陳一地的物件中,一眼相中一塊銅牌。他憑質地、鏽色直覺是個漢代以前的稀罕物,並不知道這是秦朝詔版。上有完整無缺的篆書始皇廿六年統一度量製詔令,字體古雅,他不能通讀。可他清楚文字是價值的保證,就像甲骨文,都是按字數多少論價,一字二兩五銀子。銅牌上密密麻麻的字,得值多少哇!他按捺住狂跳的心,擺出一張撲克臉。首先觀察攤主是生手,熟手,生到什麽程度,熟到何等水準。然後開始東拉西扯繞圈子,擾亂攤主的判斷力。他從不單刀直入。“顧左右而言它”是常用招數。明明喜歡這個,卻故意連正眼也不看一下,絲毫不露真實意圖,反而裝出極大興趣翻檢其他東西,反複討價還價,一文錢一文錢慢慢磨著摳著掰著砍著。反正他有時間有耐性,他就是幹這個的。當看到攤主露出疲憊厭煩神色的時候,趁機把詔版和另外幾個擾亂視線的小東西掃進一堆便宜貨中,故作大方說:“算了,我看你老哥也不容易,這一堆我都要了,給你開個利市吧。”結果,攤主稀裏糊塗吃了虧,還要拱手作揖感謝他。
當攤販數著可憐的幾個銅板時,他已經滿麵含笑,開始盤算究竟是把詔版賣幾百還是上千塊大洋了。
He also worked for the forbidden city museum.
He made decision on which china could sell to west in the 80's.
I miss him so deeply.
謝謝,恭祝新春快樂,闔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