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六耳

想到什麽寫什麽。有時是經曆,有時是感想, 有時是議論,有時是杜撰的故事,有時是自己編的笑話。
個人資料
lanliuer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誰是你的祖宗?

(2012-06-21 03:23:38) 下一個

女人淪為第二性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人類傳種接代的社會符號標誌靠父係姓氏的延續, 致使女人淪為生育機器。限製女人的自由和地位也就成為男人 維護自己血統延續的必然手段。我的作品《家譜》,揭示的就是這個主題。我把自己家族的真實家譜用樹的主枝幹形式畫在牆麵上,男性的枝幹用紅色, 代表血 脈,女性枝幹用水的形狀, 代表“潑出去的水”。男性家組成員有個性寫實的肖像, 女性成員演變為沒有個性區別的女性生殖器符號。

另一個作品《你姓什麽》,主張女性的姓氏和男性的姓氏擁有同樣的“延續權”。(還在醞釀中)

另外寫了一篇調侃的小文, 主要是寫給對藝術作品沒有直接解讀能力的受眾,愚以為, 能為人民服務的藝術 比不能為人民服務的藝術玩起來來勁兒, 所以我在創作作品的時候, 非常傾向於使用大眾能感知的語言。


《誰是你的祖宗》

“光宗耀祖”是國人對精神幸福的最高追求。“操你八輩祖宗”是國人侮辱他人時最解恨的一句話。光榮也好, 恥辱也好, 都要把祖宗拉進來, 可見國人對祖宗的重視。

國人無宗教,但人活著總得有個精神支柱, 所以,不信神不信天堂的人民群眾們就把對生命的繼承和延續當成生存過程中最大的精神支柱。

“生 命的繼承”指的是麵對祖先而言, 是“對得起列宗”還是“對不起列祖列宗”,這是對某人生命價值的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就像基督徒的天堂和地域一樣, 是 對善惡和成敗的絕對評判。絕對的評判就成了信仰,對於信仰的追求, 要有絕對的虔誠。對祖先虔誠, 自然也就對生命的延續重視, 生命的延續, 指的是麵 對後代而言,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你繼承了先輩, 後輩再繼承你。如果你的祖先不重視生命的延續就不會有你,如果你對生命的延續不重視, 你就不會成為 別人的祖先。 基督徒當不了別人的祖先還可以上天堂享受永世的幸福, 把祖先當宗教信仰的國人如果成不了別人的祖先, 那就等於是白活一場了。


所以, 不是有古訓說:“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嗎? 沒有子孫,是“對不起祖宗”中最對不起的一件事。是白活了一輩子中最白活的一種。


說起生命的繼承和延續,其實全世界的人都有這個情節,不是國人的專利,所不同的是, 國人在注重生命延續的時候, 更強調的是血脈的延續,也就是說,那是一個家族的共同事業,生命延承是個人的事, 血脈延承卻是家族的事。

所 以說, 有子有孫, 是關係到是否對得起祖先的大事。 國人說的“子”和“孫”, 指的是兒子和孫子, 不包括女兒和孫女。同為親生骨肉, 同是生命的延 續,為什麽隻有兒子, 孫子算數, 女兒, 孫女卻不算數? 揪根追底, 問題原來出在這個血脈的問題上, 但血脈又是個啥玩意? 看不見, 摸不 著, 精子長的啥模樣, 99%的人都不知道,於是國人就把血脈的延承和家族姓氏的延承混為一談。


“有了女兒, 孫女不算數, 有了兒子, 孫子才算數”。因為 兒子有了孩子,跟兒子姓,家族的姓氏就可以延續,女兒有了孩子,不跟女兒姓,有了也白有, 自然就不能算數。

咱們文明了五千多年的文化, 有時也會在自己打的死結上卡住。“活了一輩子, 怎麽也得有個兒子” 就是國人自己給自己打的死結。

在 生孩子是自家事的時代裏,生了一個女兒叫招弟;生了兩個女兒叫盼弟;生了三個女兒叫迎弟,直到有了個帶把兒的落地才算大功告成,沒有那個帶把兒的, 生了 多少X弟, 都是白生。 在生孩子成了基本國策以後,是成是敗, 一槌定音,生了兒子皆大歡喜, 生了女兒明著或暗著生氣,更有甚者, 把女嬰殘殺於胚胎 或嬰兒狀態中,咳,耗費這麽大的心血,僅僅就是為了這麽一個姓氏的延承!


常聽有人自豪地說: 我是孔子76, 77,78 代嫡傳。

喔, 都76,77,78代啦,此人有沒有想過, 孔子的兒子雖然姓孔, 但就一定是孔子的精蟲變來的嗎? 孔子的孫子雖然姓孔, 但就一定是孔子兒子的精蟲變 來的嗎? 三代之內都不能肯定的事,怎麽過了76, 77,78 代還敢這麽肯定? 有人說, 中國古代女人潔身自好,又全民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孔子是孔 父的兒子, 孔孫是孔子的兒子, 這事基本靠譜, 說這話的人, 肯定有好久沒去翻看中國古典名著了, 從《三國演義》到《水滸傳》到《紅樓夢》,中國文 學史和世界文學史差別不大, 基本上也就是一部中國的通奸史,立了多少貞潔牌坊也沒大奏效。 咱就說孔子他自己吧,不是在許多傳說的版本裏也是個私生子 嗎? 一個本身就是私生子的人,卻在兩千多年以後, 出現了一大幫子人,一口咬定了這個人就是自己血脈的祖先, 證據便是: 我叫孔祥X, 我叫孔令 X, 我叫孔樊X,我叫孔慶X, 至於誰是誰的精蟲變的,倒顯得不那麽重要了。

按理說, 國人那麽在乎血統,應該把母親的姓氏當作家族傳承的姓氏才是。 如果孔子是個女人,孔子的子輩們跟著母親, 都姓孔,孔子的孫輩們跟著子輩, 都姓孔,那麽, 就算是到了公元2012年, 有人聲稱是孔子的嫡傳, 也還是非常非常靠譜的。

可 惜人類自從進入了父係社會以後, 就沒有人想到過要打破延承父姓的習俗。家族要靠著這個不靠譜的父係延承, 自然就得製造許多規矩限製和壓迫女人, 讓她 們從一出生就接受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女人要三從四德,女人要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 女人的的責任是生兒育女,相夫教子。。。還有, 最重要的一點是告訴 女人, 她們的貞潔高於自己的生命——女人不貞潔了,父係就不靠譜了,對家族血脈延承的宗教信仰就會遭遇致命性的打擊。所以, 對女人的調教, 就成了 “我們這兒”兩千多年來一直孜孜不倦的民族大業。

好在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據說在當今中國的城市裏,生了女孩不再象三五十年以前那麽覺 得窩囊。 我覺得這事得感謝計劃生育, 一對夫婦一個孩,生男生女機遇各一半。如果還死守著“血脈延承”的這根筋, 那就全國至少有一半的夫婦得和自己的 日子過不去, 而國人不是那種死強著和自己過不去的民族,所以就有一部分 讀了書,長了眼界的城市人首先想開了: 反正就這麽一個孩子, 養兒防老, 養 女也防老,單從防老的角度上看, 女兒好像比兒子還實用些。

想不開的也還是有,不信你往你四周掃一圈,看看有多少想法設法生第二胎的是因為老大是女兒? 你再往四周掃第二圈,有多少生了兒子的大奶就是有再多的二奶三奶爭位也搶不走,生了女兒的大奶地位可就沒有那麽牢不可破了。

所以, 不管已經有多少城市人想開了,生兒子的問題仍然是一個糾結國人情緒的大問題。

要打開這個死結, 還得從家族姓氏上下手,每家就這麽一個孩子, 憑什麽男人的後代跟男人姓, 女人的後代也跟男人姓?

我的主張是: 在醫院的產房裏放一個搖獎機,孩子一落地, 父母搖獎,搖出父姓跟父姓, 搖出母姓跟母姓,醫生當場登記在案, 日後不得更改。


人們常說, 時代不同了, 男女都一樣。既然都一樣了,姓氏延續的機會和權利也應該一樣,用搖獎機隨機地決定男性姓氏還是女性姓氏被延續,既機會平等, 也是天意難違。

再 說了,一個人姓誰名誰,其實不過是個符號, 張王李趙, 十好幾億的國民, 就那麽一百多個姓氏,你是這家的張, 還是那家的張, 想通了本來也沒有那麽 重要。而且,就算是天意決定男人的孩子不跟男人姓,而是跟那個與他合夥創造了孩子的另一半姓,想想那合作夥伴十月懷胎的辛苦,跨過分娩鬼門關的不易,進入 了文明時代的男性同胞們, 動用理智使勁地想一想,的確也沒有那麽想不開的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