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婚外戀和少年的情竇初開
(2011-09-06 13:43:15)
下一個
人們常說,老人象小孩,越老的老人就象越小的小孩。最新發現,步入該危機年齡了的中年很象該開始青春了的少年。原來人生是對稱的,從零往高潮上發展的去程途中和從高潮往零上退步的回程途中會經曆過幾個不是偶然的相似。
不是偶然的事就有規律可循,有規律可循的事,就不是“我有一個親戚或我有一個朋友如何如何”的個案,不討論個案的言論就是在泛論,泛論結論的對錯隻和推理邏輯的合理性有關,和某個親戚某個朋友的個案無關。
說了一堆繞口令,目的隻有一個:泛論就是泛論,不囊括你我他她它的所有個案,如果泛論的結論不小心傷害了你我他她它的某個個體,純屬廣島上扔的那棵原子彈——結束了二戰,也傷害了無辜。無辜被害,應該道歉,歉意不誠,歡迎批評。
一扯就遠,得趕快收題。現在要討論的是中年人的婚外戀和少年人的情竇初開,我把這兩個東西放在一起,是因為覺得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
1, 對自我價值的審視和重新審視。青春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少年人的個體意識剛剛萌動,身體狀態發生巨大變化,開始對“我是誰”的問題充滿好奇。步入中年是人生另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個體意識趨於成熟,身體狀態也在發生巨大變化,開始對“我曾經是誰”的問題產生興趣。愛情的功能之一是人在尋找自我價值時的憑證,為了相信自己是個“討人喜歡”或“仍然討人喜歡”的人,對理所當然的愛(父母及法定伴侶)之外的愛的渴望就會變得格外強烈。
2,身體欲望的兩次高漲。一個是剛開始時的高漲,另一個是快結束時的高漲。
3,戀愛的非物質性和無目的性。與把結婚等結局作為現實目標的戀愛有所不同的是,中年人的婚外戀和少年人的情竇初開,都因為可以拋開家庭背景,物質條件,未來計劃等客觀因素而顯得更加純粹。
4, 越是不讓幹的事就越想幹。今天的中年在當年情竇初開的時候,正趕上中國大陸也在情竇初開,對“性”和“愛”這樣的事,既羞羞答答,又躍躍欲試,少年人對早戀更是既忌諱又敏感,既想早戀又怕令父母傷心,讓老師失望, 但越是想克製就越是克製不住,種種心態和中年人的婚外戀不謀而合。
5, 都是吃飽了惹的禍。少年時有父母的庀護,衣食無憂。中年時生存基礎已經定格,不必象青年人一樣疲於奔命。飽暖問題沒有了,就輪到了人類的下一個欲望。
6, 虛幻性。來無影,去無蹤,無論前者還是後者,哪個都千萬不能當真。
然也。
我, 是一隻孤獨的海燕,在茫茫的大海上自由而快樂的飛翔。。。哈哈哈哈!
親愛的,你不是在說夢話吧?
完全同意上述歸納,還有重要一條:稱之為婚姻疲勞症或激情消失症。
人到中年,該幹的幹了,長期幹同一個工作,難免激情消失,幹勁不大,完全靠理智,道德、家庭來約束。
如果換了一個工作,激情馬上迸發。不是說:握著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握著情人的手,想起自己十八、九嗎?
隻有直視現實,深愛中國文化的人,才會有夢。
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