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六耳

想到什麽寫什麽。有時是經曆,有時是感想, 有時是議論,有時是杜撰的故事,有時是自己編的笑話。
個人資料
lanliuer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2010-12-08 06:07:47) 下一個
 正如我在某篇轟炸文中所寫,我是個在現實的物質生活中很滿足的人,我不用早八晚五地上班,但收入要比大部分我認識的白領要高。許多女人在這種情況下的心態都是沾沾自喜,但我不滿足於這些。

物質生活上的幸福是有限的,當你發現你所需要的一切物質,你都會用金錢買的起的情況下(我對物質需求是有限度的),物質和金錢上的吸引力會驟然減少,人在這時候如果不去追求精神上的生活,就會發生人格上的變態,正如那些在回帖中對我破口大罵的人。

西方人在精神生活中的追求平均水準要遠遠高於中國人的平均水準。這要歸根於他們長時間對物質生活的無憂無慮。中國已經有一大批先富起來的人,但因為對精神生活的不感興趣,導致心態和行為的極度荒唐,其實,有錢又有閑,為什麽不去讀讀有趣或有理的書,聽聽音樂會,看看畫展什麽的。

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不想居高臨下)。我在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從來都不覺得精神上空虛和無聊,我唯一的問題就是時間對於我來時太少。我不是偉人和天才,我隻是一個和大家一樣的人,我屁雖然愛吃地,但一次也沒吃著。 順便說一句,大部分中國人在學習和吸收知識時,都表現得太過功利,不是為了物質生活更好,就是為了在和別人爭論時能說一句:我“屁愛吃地”了,你屁沒吃地,在那裏瞎說什麽?

趕快打住,又要調侃了,使勁蹩也沒憋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精神財富的創作群體一直沒能離開物質導向。且不說當代藝術的市場建立之前,很多音樂家和畫家都是受貴族資助,或者應教會或皇家commission創作,就在當代藝術家也間接的受市場支配,受社會潮流影響。要是藝術家完全不理會外界環境,閉門造車,成功的機會也會大打折扣。

能得到PhD的人,必然作出了一些對自己領域的獨特貢獻,因為博士論文是要研究一個前人沒有研究過,又的確是有價值的問題,並且在論文的篇幅內對此問題作出了相對合理的解釋或解決。跟據領域的不同,有些人的論文可能沒有藝術創作那麽Sexy,但是從領域內部看來,一篇做得好的論文是有美感的,就像數學家往往讚歎抽象概念或公式的完美簡約一樣。要欣賞這種美也需要一定的功底,外行可能會覺得無聊或者無用,可是同樣的評價也適用於不少現代藝術作品。

每個行業都有真誠熱愛的人,也有玩世不恭,隻把其當作謀生手段的人。而多數人都處在兩者之間。有行業自豪感是沒錯的,隻要不用自己的行業為手段去歧視別人就可以了。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要是有的人去聽音樂看畫展純屬自我娛樂,那麽也罷了。可是有的人搞“高雅藝術”是為了能和別人侃的時候有資本,就像一些中國人到了美國就下工夫研究橄欖球,以便能和老美侃一樣。那麽不過是借精神追求來的名義滿足虛榮心。
再說精神追求有不同的體現。有人可能對藝術沒什麽了解,但是把業餘時間和很多積蓄花在慈善事業和幫助消除貧困和疾病上麵,那麽這個人的精神可以是很充實的。
WienFan 回複 悄悄話 物質是達到精神境界的一條途徑,非目的。
kathyzhang73 回複 悄悄話 社會發展程度尚不一樣。不是說三代才養出一個貴族?現在中國尚處在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和一百來年前的歐洲一樣。我而且發現西方人裏, 尤其歐洲和美國人在文化上的追求和品味差異也頗為巨大。 在美國,去欣賞所謂真正文化或藝術的人屬於少數的精英階級,盡管這個國家最為富有,大多數的人們也無憂物質。 其次,我覺得在中國等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國人自然會去追求精神上的生活, 我相信這是人類的天性。我覺得你不該總是把西方和中國的現狀相提並論, 目前發展程度並且體製相差太大, 因而不太具有可比性。
毛蟲兒 回複 悄悄話 你說得很對,在我的生活達到了小康之後,反而不太愛錢了,不喜歡浪費,包括洗碗都要自己做,不想浪費水了,不要老公給我買奢侈的東西。我喜歡打牌,喜歡讀書,看畫展和聽音樂一定要有介紹才會去看。
有話就直說 回複 悄悄話 問題是,我精神再空虛,也不想去聽音樂或看畫展那怎麽辦?換句話說,如果我天生對這些沒興趣,即使勉強去聽了或看了,還是精神空虛那咋辦?不是每個人生來都對藝術情有獨鍾啊。看書倒是可以,那我也不喜歡看那些深奧的,高雅的啊。你肯定會說,那沒救了,連瓶子都沒有,給你起子也沒用,就一輩子低級著吧,我覺得也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