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最大特長是“HAPPY”的孩子要推什麽
(2012-04-23 22:25:45)
下一個
和他的名子“糖菠蘿”一樣,小兒子從小到大就是一個大甜心,漂亮陽光甜蜜的男孩子,人見人愛,尤其是女生,從四歲到四十歲,沒有一個不喜歡他的。性格特別MELLO,雖然心裏也會嫉妒各方麵比他好的同學,但從來不效仿。男孩子也從來沒見誰有欺負過他的。天生的禮貌笑臉嘴甜,從小到大謝字不離口,任何一件小事都能讓他開心滿足而且歡喜快樂地表達出來:
“謝謝媽媽,我太喜歡了。”“謝謝媽媽天天給我做好吃的。”“謝謝爸爸帶我去踢球,我玩得真開心啊。”“謝謝哥哥給我你的衣服(舊)。”“我真愛你們啊。”“我有那麽好的生活,謝謝爸爸媽媽。”“我最喜歡我的學校。”“我好喜歡我朋友。”“我不是老師的寵物,因為我上課講太多話,對不起啊。”
大人從來沒教過他,天生就是一個會表達謝意的小孩。
他小時候從來沒有纏著大人要買過玩具,雖然喜歡買糖,但大都不是給自己買而是買給媽媽,給同學,給朋友。從來沒有纏著要買過書,總是歡歡喜喜借書看,從來沒有要買過衣服,樂嗬嗬穿哥哥的舊衣服引以為酷。iPad買一個0.99的遊戲,歌曲都要問三遍“媽媽這會不會太貴?要不我還是下載免費的遊戲吧。”如此體貼懂事的孩子有時真讓我感到不配做他的媽媽的慚愧。
這個孩子音樂,體育,電腦,藝術,學習都很有天賦,但就是比較沒有競爭心和上進心,學什麽都不下硬功夫,學到八分好就收手,以至於各方麵都不純精,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一個各方麵都不夠出類拔萃的孩子。問他最大的特長是什麽,他說:“HAPPY”。
經常看著無憂無慮笑意盈盈的他心急上火,不忍心下手推這樣“HAPPY”的一個孩子,不推呢又不甘心看他浪費天資,都上中學了如果再不推,他將來如何考滿分,如何獲大獎,如何進藤校?但為了滿分,大獎,藤校,讓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變得不“HAPPY”了,目的意義又何在?順其自然不甘心,不順其自然又不忍心,等他自己開竅要到何年?俺這個當媽的真是無比糾結。
也許,最膽小的人可能最聰明。優勝劣汰,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似乎導致最焦慮的人群得以生存了下來。因為他們過分地擔驚受怕,所以他們總是會取提前量去預防,結果把自己保護得最好。
如果同意這種說法,那麽焦慮可能是人類的基本特征。至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健康學院、葛蘭素史克生物醫藥集團的學者是這樣認為的:過分的焦慮時時襲擊我們的同類,它可能與人類的智慧同時進化。平常我們把這種狀況描述為痛苦,惶惶不可終日,也許這正是人類的一個良性的特點。美國科研人員的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4月12日出版的『進化神經科學』雜誌。
為了得出這一結論,研究人員把部分人焦慮的程度與這些人的智商之間的關聯揭示了出來。原先,我們把一個人害怕得有點誇張這種現象看作是一種負麵的人格特征,與智力背道而馳。而智力則被視作是正麵的人格特征。其實,焦慮恐慌使人類在漫長的進化史上避開了危險的處境。這種感覺使得人類大都自覺地不願去冒險,在許多情況下僅僅隨大流而已。
更明白地說,就是自然選擇把人類最焦慮恐慌的一群保存了下來,基於恐慌,他們被迫提早采取複雜的策略來防止危險,從而生存了下來。
美英科學人員對26位有嚴重焦慮症狀的患者進行了研究,把他們同另外18位自願者進行了比較分析,並且對所有人進行了智商測試。結果,在第一組人群裏,越是恐慌萬狀的人,越是那些智商很高的人。
其實,以前就有人強調焦慮也有積極的一麵。作Jean-Toulemonde在1953年出版的『擔心』一書中就這樣描述焦慮:“這是一種持久的緊張,精神心力全副動員,或者是為了改善環境,或者是為了使得前途有所保障”。
從這個角度看,焦慮者幾乎沒有休息和安靜的時間。他們的警報係統同常人不太一樣。比利時盧萬天主教大學研究人員科蘇認為,有一種人,焦慮起動點很低。正常人,隻有麵臨現實的威脅時才會害怕,焦慮的人隻要識辨出周圍哪怕是最微弱的一點跡象,就一下子恐慌起來。
天生的甜,會來事兒,招人疼。
怎麽跟我兒子同一個模子裏出來的。他現在讀州大,學習比過去努力多了。提醒他要注意休息。他說,過去因為你們沒有推我,使得我有一個幸福的的童年。現在我應該努力學習。他別的各方麵表現都很出色。
這個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