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河魚餌

愛陌生的人,因為自己時時被愛著!心常常喜樂,因為一切擁有無不是領受!看我的人生福杯滿溢,你清心就能鑒賞!
個人資料
愛河魚餌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上帝在英國的痕跡(下篇)(圖)

(2007-10-04 11:30:25) 下一個
圖: 愛河魚餌 文: 轉自佚名書稿《上帝之道--真理之光》

西方文明是個內涵相當寬廣而豐富的概念,作為其主流的,則是基督教信仰和人權、民主思想。
西方人多數信仰基督教。他們認為,一個人一旦出生,上帝就賦予以做人的基本權利,即稱天賦人權。人權的主要內容是自由權和平等權。自由包括思想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等。平等即指任何社會成員在人格尊嚴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除了自由權和平等權外,人權還包括生存權、財產權等。
民主即由人民作主,以使人權中的各項權利得到保證。民主的最大原則是主權在民原則。即權力是屬於人民的;權力的運用是為了保障和促進人民的利益。如果權力的運用不是為了實現這一根本目的,相反是損害了人民的利益,人民就有權取消這樣的權力。同時,為了使人民能充分行使民主權力,並防止權力在運用中出現問題,權力在運用時要盡可能地讓全體人民來共同參與決策,或讓由人民選舉產生、受人民委托的組織和代表來參與決策,並遵照法定程序進行。
談到西方文明中的人權、民主思想,不少學者認為它發源於古代的希臘羅馬文明,通過十五到十七世紀的文藝複興運動得到發掘和提倡,經過十八世紀的思想啟蒙運動得到全麵推廣和普及,最終成為西方世界普遍認同的主導思想。正是出於這種認識,所以不少研究介紹西方文明的書籍,都把希臘羅馬文明作為西方文明的主要源泉來介紹。
誠然,古代的希臘、羅馬是很早就具有平等自由思想,進行民主施政的地區。希臘文明中的雅典城邦製,實行公民大會製度,一切重大問題由公民集體決定,公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開創了人類曆史上民主體製的先河。羅馬文明中的共和製政體,實行公民大會、執政官和元老院三者分設的體製,為近代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為特征的共和製政體提供了範例。而羅馬文明中的法律體係,更以其內容廣博、法理精深而為近代西方社會所接受和借鑒。從這些方麵來說,希臘羅馬文明確實為西方人權和民主思想的形成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西方文明中自有其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然而,如把希臘羅馬文明當作西方文明的主要源泉來看待,把它們對人權民主思想的促進作用加以誇大,這是不符合曆史事實的。事實上在人權民主思想的確立和發展過程中,基督教比希臘羅馬文明發揮了更為巨大的影響力,不僅在時間上比希臘羅馬文明要多出十個世紀,而且所涉及到的深度和廣度,也大大超越於希臘羅馬文明。 人權和民主的概念雖不是基督教所直接提出來的,但它們的實質內容,特別是人權思想中的實質內容,卻是基督教早就予以關注並特別強調的。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之道,其內涵和實質就是上帝的仁愛、公義之道。基督教所提倡的,就是希望人們能遵循上帝的意誌,尊重人、愛護人,秉行公義,做到正直、公平、公正。
一、提倡愛人如己。
據聖經《馬太福音》記載,有人曾問耶穌基督,律法中哪一條誡命最大。耶穌答:“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在此,耶穌基督把愛人如己提高到了與愛上帝幾乎同等重要的程度,把它作為律法的總綱來加以談論,從中足見基督教對人的重視和關愛。
基督教提倡愛人如已,並不是泛泛而談,而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的。聖經《約拿書》上記著這麽一件事:上帝曾派先知約拿去尼尼微城,宣告要毀滅此城。當尼尼微人知罪悔改,上帝收回成命後,約拿就怨上帝使他失信於尼尼微人。當約拿因自己在乘涼的一顆大樹被蟲咬死而惋惜時,上帝就對他說了:這顆樹不是你種的,你尚且愛惜它,何況尼尼微城住著那麽多我的子民,我豈能不愛惜呢?聖經多次提到,上帝最愛人類,盡管人類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罪,但隻要真心悔改了,他必廣行赦免。基督教提倡尊重人、愛護人,正是建立在其忠實信奉上帝這一堅實的基礎上的。
二、提倡公義、公正、公平。
聖經《詩篇》這樣讚美上帝:“耶穌華是他百姓的力量,又是他受膏者得救的保障。”“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顯然,基督教所崇拜的上帝,是包括普通百姓和受膏者在內的全體人民的上帝,他雖有審判世界,判斷萬民的權能,但絕不是隨心所欲,而是按照公義和正直。《箴言》是聖經中專門談論為人處世之道的經卷。該卷在第一章中就指出,所羅門王做箴言的目的,是“使人處事領受智慧、仁義、公平、正直的訓誨”,“明白仁義、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在聖經先知書中,先知們對違背公義的行為多次進行遣責和警告,預言上帝將派耶穌基督來建立公義,拯救世人。先知以賽亞對耶穌基督作了這樣的預言:“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直到他在地上設立公理,海島都等候他的訓誨。”“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這正是基督教藉著聖經所發出的強烈呼籲。
三、提倡自由。
基督教很早就看到了自由的重要性。聖經的《出埃及記》、《利末記》、《申命記》、《耶利米書》、《約翰福音》、《加拉太書》等經卷,都有談及自由的內容。
“你弟兄中,若有一個希伯來男人,或希伯來女人被賣給你,服侍你六年,到第七年就要任他自由出去。你任他自由的時候,不可使他空手而去,要從你羊群、禾場、灑榨之中,多多地給他。耶和華你的神怎樣賜福與你,你也要照樣給他。”這是在《申命記》中,摩西向以色列人重申上帝的誡命。《耶利米書》寫著以色列王西底家與民眾立約宣告自由的事:西底家王曾根據上帝的誡命和民眾立約,向他們宣告自由,釋放了所有在猶大國做奴仆的人。但後來他反悔了,仍叫被釋放的人回來做奴仆。於是上帝就默示先知耶利米:以色列背約違命,必被巴比倫攻取。在《約翰福音》中,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在《加拉太書》中,使徒保羅寫道:“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隻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欲的機會,總要用愛的心互相服侍。”以上引語中,摩西講的是原始意義上的自由,是指擺脫做奴仆的身份。但到耶穌、保羅談論自由時,其含義由身份狀況擴展到精神狀況,已是廣義的自由了。這些引語足以說明,基督教是十分重視自由的。基督教認為,自由是上帝賦予人類的基本權利,即使是被迫做奴仆的,也有獲得自由的機會和權利。假如侵犯了人的自由權,就是對上帝的違背,必將受到懲罰。基督教還認為,自由是有界限的,並不是可以為所欲為。
四、提倡善待窮人。
聖經多次強調要善待窮人,僅在《箴言》中,就有九次以上。如:“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戲笑窮人的,是辱滅造他的主;幸災樂禍的,必不免受罰。”“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周濟貧窮的,不至缺乏;佯為不見的,必多受咒詛。”“你當為啞巴開口,為一切孤獨的伸冤,你當開口按公義判斷,為困苦和窮乏的辨屈。”在聖經《以賽亞書》中,上帝對那些一邊在禁食祈禱,一邊卻在欺負窮人的人進行了責問:“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饑餓的人,將漂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身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這是多麽令人反省啊。
無庸諱言,不少人對待生活得與自己差不多或好於自己的人,做到愛人如己和公正公平並不難,但對待生活得比自己差的貧窮、孤苦的人,要做到這樣就不容易了。所以基督教提倡善待窮人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無疑,隻有那種對待窮人也能一視同仁的愛人如己和公正公平,才是純潔而真實的。
五、提倡重視每一個人。
基督教提倡尊重並愛護人,不僅僅是對人類的整體而言,而且是對每一個人而言,即對每一個人都要給予尊重和關愛。在聖經《馬太福音》第十八章中,耶穌以“迷路的羊”為喻向門徒進道:“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裏的一個……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裏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裏失喪一個。”值得指出的是,耶穌講這個比喻是有極其重大的意義的。因為說到尊重人、愛護人,這樣的話許多人都會說;而說了後是否做到,是很難檢驗的,因為這樣的話是對人的整體而言,並非針對每一個人。顯然,隻是那種對每一個人,甚至對後進的人都不加以忽視的尊重和關愛,才是最真實的尊重和關愛。在這一點上,基督教對人的重視和關愛,又一次得到了顯著的體現。
以上事例證明,有關人權和民主思想的實質內容,是基督教的主要教義和主張,是基督教所特別重視並著重強調的。那麽,基督教中這些人權和民主思想的種子,是什麽時候播種到西方的土壤中,它有沒有影響並作用於西方文明呢?

基督教中人權和民主思想的種子,是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而傳播的。基督教被西方社會所普遍接受,始於其成為羅馬帝國國教的公元四世紀。這以前基督教並未被世人所認可。羅馬帝國原先也把它當作邪教而加以打壓。在公元64年至公元313年間發生過十次大規模殘酷迫害基督教徒的事件。當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得到了迅速而廣泛的傳播。即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等民族的強勢進攻下退出了曆史舞台,基督教仍以其教義深得民心而不斷流傳,以致在中世紀的一千年中達到了“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憑我起誓”(聖經《以賽亞書》第45章第23節。此處的“我”即上帝)的輝煌時期。在這時期希臘羅馬文明尚未引起世人的關注。盡管它們與孕育基督教的猶太文明一樣,都是很早就產生了,但它們被發掘和推廣的時間,卻被基督教要晚十個世紀以上!公元十五世紀左右,意大利的思想家和藝術家通過對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研究,認為它們是對人的尊嚴、價值和才能的充分展示,從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啟發,於是以複興古典文化,提倡人文主義為目標,掀起了一場波及全歐洲的思想文化運動,即文藝複興運動。這時候,希臘羅馬文明才得到了廣泛的發掘和推崇。然而,到這一時期,基督教對西方社會發揮巨大影響力的時間,已達千年之久!所以,就源泉文化所必須具備的時間要素而言,基督教比希臘羅馬文化,更早地對西方文明作出了貢獻。還值得一提的是,文藝複興運動所要複興的希臘羅馬文化,是由基督教會保存下來的。恩格斯說:“中世紀是從粗野的原始狀態發展而來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學、政治和法律一掃而光,以便一切從頭作起。它從沒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來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殘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400頁)確實,當羅馬帝國覆滅時,許多古代文明都隨之消亡了,但基督教卻經得起時間和曆史的檢驗,一如既往地流傳不息。當時,基督教教會是唯一識得希臘羅馬文明價值的機構,認為其中的理性成份和人性化思維是符合基督教教義的,於是做了大量的收集、抄錄、講授等工作,使其得以留存下來。因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得以發掘和複興,從這一角度來看,也應歸功於基督教對它們的重視和保護。

不僅如此,在人權和民主思想的形成過程中,基督教比希臘羅馬文化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力。不可否認,宗教信仰具有獨特功能,一旦被人們所接受,其影響力之巨大,絕不是純理性的文化所能比及的。當基督教為西方社會所普遍接受後,就充分顯示了巨大的影響力。有種說法:西方人最愛看的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是沙士比亞作品集。這種說法正反映了基督教的巨大影響力。確實,基督教滲透到了西方社會的方方麵麵,諸如倫理道德、政法理念、文學藝術、社會風尚,等等,均是如此。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作為其重要教義的“愛人如己”、“公義公正”、“善待窮人”、“提倡自由”、“重視每一個人”,等等,也都深深地紮根到西方社會之中。西方社會人權和民主思想的形成發展,是深受基督教影響的——
美國的《獨立宣言》在開頭部分就寫道:“在人類事務發展的過程中,當一個民族必須解除同另一個民族的聯係,並按照自然法則和上帝的旨意,以獨立平等的身份立於世界列國之林時,出於對人類輿論的尊重,必須把驅使他們獨立的原因予以宣布。”接著寫道:“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幹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法國的《人權宣言》在闡述了宣言的必要性後寫道:“國民議會在上帝麵前和庇護下,承認並且宣告下述人和公民的權利:一、人們生來並且始終是自由,在權利上是平等的;社會的差別隻可以基於共同的利益。二、一切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於保存自然的、不可消滅的人權;這些權利是自由、財產權、安全和反抗壓迫……”

英國曆史學家阿克頓在《自由與權力》一書中寫道:“民主的實質:像尊重自己的權利一樣尊重他人的權利。這不僅是斯多葛學派的觀點,還是一條來源於基督教的神聖的規約。”
美國總統林肯的《演說集》中有這麽一句話:“什麽是我們的自由和獨立之保障?並非在於我們厭惡戰爭,並非在於我們綿延的海岸和戰艦上的槍炮,也並非在於我們英勇善戰、紀律嚴明的軍隊……我們依靠的是對上帝賦予我們的自由的熱愛。”羅斯福總統在《論四大自由》中寫道:“我們的國家已經將她對自由的信念置於上帝的指引之下。自由就是人權在所有地方高於一切。”
以上所例舉的,都是由西方人以自身的事實表明:西方社會的人權和民主思想,直接來源於他們對上帝的信仰,是建立在基督教的基礎上的,而不是其它。
所以,那種視希臘羅馬文明為西方文明的主要源泉,而對基督教的巨大影響力及時間上的領先性不予重視的觀點,是與真實情況相悖的。希臘羅馬文明固然為西方社會的人權和民主實踐提供了具體而卓越的範例,它們對西方文明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是不容置疑的。但我們決不能因為受了無神論的影響,或者是受了其他因素的影響,就以希臘羅馬文明來排斥基督教的主導作用。事實上希臘羅馬文明得以重視和複興,除了它們自身的優勢外,更得益於基督教事先在人們的頭腦中播下了人權和民主的種子。如果沒有基督教事先在人們的頭腦中播下了“愛人如己”、“公正公平”、“重視每一個人”等人權和民主的種子,希臘羅馬文明是否會被西方人所接受和推廣,是不一定的。當然,由於基督教對西方人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且至文藝複興時代就己達千年之久,因而人們對它也就習以為常,一部份西方人或許並未意識到基督教對自己所起的潛移默化作用。而中世紀教會的種種違背基督教本義的情況,更使一些人對基督教產生了誤解(把教會的錯誤當作是基督教的錯誤了)以致反感。其實,在人權和民主思想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基督教事先提出了原則性的指導思想,並發揮了宗教信仰所獨有的巨大影響力;希臘羅馬文明提供了具體的範例,起到了足資借鑒的示範作用。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泉和主流,是第一位的;希臘羅馬文明是第二位的。

在說明了基督教在西方文明中的源泉和主流地位後,有必要對國內學術界流行著的一種觀點予以商榷。這種觀點是:基督教是以神為本的神本位主義,文藝複興是以人為本的人本位主義,是在反對中世紀的神權統治以及對人性進行重新定義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誠然,基督教是以神為本的,但根據基督教原理,以神為本與以人為本並不矛盾(在此不談字麵含義的不同)。因為以神為本的目的,就是要遵循上帝的意誌而尊重人、愛護人、造福於人。在基督教看來,以神為本是以人為本的必要保障;堅持以神為本,有利於做到以人為本。正因為基督教有這樣的思維,所以那些信仰基督教的人,往往能正確處理好以神為本與以人為本的關係,遵照基督教的教義而愛人如己、秉行公義、為他人謀福利、為他人而作出自我犧牲,以實踐自己對上帝之道的信奉和追求。正因為以神為本與以人為本並不矛盾,所以中世紀的那些基督教教會,對於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不是加以排斥,而是予以保護,使之得以留存和複興。也正是因為以神為本與以人為本並不矛盾,所以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等,都能向世人莊嚴地宣告:人類的自由、平等、民主,以及其他一切權利,是由上帝賦予的,是必須加以保護並實現的。所以當人們對基督教有了正確的認識後,不僅不會把以神為本與以人對本對立起來,相反會更深刻地認識到以神為本對於以人為本的重要意義,會在以神為本的指引下,更加自覺、更加踏實、更加徹底地做到以人為本。然而,如果按照目前國內學術界的那種觀點,以神為本與以人為本就對立起來了,就不能正確地認識基督教了,就不能象基督教保護希臘羅馬文化那樣地來保護基督教了。並且,在否定以神為本的情況下,以人為本就好比是失去了根蒂的禾苗,是難以長久地存活於人們的心田裏的。“蒲草沒有泥豈能發長?蘆荻沒有水豈能生發?”聖經中的這一比喻,非常形象地點明了神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基督教把以神為本看成是以人為本的依托和保障,是十分明哲而必要的。

至於文藝複興運動反對基督教神權統治的問題,應從兩方麵來看待。一方麵,在文藝複興運動前的中世紀,人們對基督教的信仰達到了極端崇拜的程度。那時幾乎人人都入教,事事都由教會來作決定,教會實際上成了管理社會事務的最高權力機構,以致教權泛濫。同時,不少教會違反基督教的本義,有意無意地濫用教權,過多地幹預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特別是有些教會及其教士,甚至教皇,利用人們對基督教的崇拜,以基督教為名招搖撞騙,損人利己,更使人們對他們深惡痛絕。從這方麵來看,文藝複興運動對教會進行揭露和抨擊,提倡富有理性成份和人性化思維的人文主義思想,是極其正確的,並極大地促進了人權民主思想的形成和社會的發展。但另一方麵,在中世紀,人們對基督教的認識和領會還不夠深刻。基督教經典聖經隻掌握在教皇、教主等少數人手裏,一般的教會及其教士並沒有聖經,廣大的民眾就更是看不到聖經了。這樣,人們對基督教的認識和把握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中世紀的教會組織及其人員出現種種問題,並不是基督教有什麽錯誤,而是人們對它的理解有誤、把握不當,加之一些人的有意歪曲甚至破壞所造成的。因此,文藝複興動運中的有些代表人物,以及後世的一些學者,由於教會組織及其人員的問題而否定基督教是不對的。其實對於教會組織及其人員的犯罪問題,聖經中是有預示提醒人們的。聖經在多處提醒人們要防備假先知、假師傅,防備有人憑私意曲解上帝之道,甚至冒充基督或以基督的名義行騙。隻是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學者、偉人等,並沒有注意到這些。

約翰-衛斯理真人尺寸大理石像, 將政權合一的王族天主教, 恢複到耶穌極其使徒設立的平民基督教的英國矮個偉人.


英國女王來此教堂禮拜時, 就坐在第三把椅子上.


兩百年前英國弟兄姐妹們唱過的詩歌本.


修道士自己建立的房舍, 為上帝獻身使用的英國"拿細耳"人. (西伯來語"獻身於神的人")


天主教堂裏輝煌, 華麗, 闊氣的大教堂窗戶對比


修道院裏四百年前修士柴火熏黑了的壁爐.


數百年前的鄉村小教堂, 看斑駁脫落的牆壁對峙芬芳嬌嫩的鮮花, 這就是上帝亙古不改變的真理----天地都要廢去, 我的話一點一劃都不能廢去.


鏈接好文: 假如耶穌沒有來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0&postID=411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