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哲學

在紛繁的塵世中,找一個角落,與自己對話,升華心靈.
個人資料
正文

烏鴉與無知

(2011-03-16 19:39:06) 下一個

今天看了一部關於烏鴉的紀錄片,很受刺激,因為我對烏鴉無知了那麽多年!在農村長大的我,卻想不起來中國的烏鴉長什麽樣。那時我從未近距離觀察過,隻要聽到烏鴉叫,就加快腳步,因為烏鴉不是象征著吉利的喜鵲。

不論是在大西洋邊的婆婆家裏,還是在太平洋邊的俄勒岡州,走到哪都能看見成群的烏鴉---包括我現在居住的美國中部平原。剛才出去散步時,還有烏鴉在離我約一米遠的地方叫。美國的烏鴉體積更大,聲音雖然和中國的烏鴉一樣難聽,但外表卻不討厭,羽毛黑得發亮甚至使其有了幾分高貴。烏鴉遍地都是,如果美國人象中國人一樣迷信,把烏鴉和不吉利劃上等號,這日子壓根就沒法過。

人類都同意自己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我很難知道其他物種是否同意這一觀點。猿猴與人類的基因97%是相同的,而烏鴉則是“有羽毛的猿猴”,因為羽毛不僅會使用工具,也會製造工具,烏鴉的記憶、學習、推理能力更是讓我折服。電腦屏幕上出現兩個符號,一個是正麵回饋,點擊後會有食物從屏幕下方出現,另一個是負麵回饋。麵對屏幕快速更換的符號,烏鴉很輕鬆地得到很多食物。

美國華盛頓大學對烏鴉的研究很有意思。教授先從樹下走過,樹上的烏鴉叫聲很正常,但當教授戴著一個猙獰麵具走過的時候,烏鴉的叫聲迅速發生變化,向周圍的烏鴉發出信號:“這裏有危險的敵人!”

這個實驗讓教授第一次意識到:烏鴉居然能觀察到每一個人的臉!烏鴉熟悉正常人的臉,能很快發現戴上了麵具的陌生“敵人”。教授爬到樹上,給窩裏的小烏鴉安好便於追蹤的設備。他已經知道成年烏鴉會向同類發出危險警告,想進一步研究烏鴉是否會把這一信號教給下一代。

等小烏鴉長大後,教授先在樹下走過,“烏鴉二代”反應正常,靜靜地看著路過的行人。但當教授再次戴上那個猙獰麵具後,“烏鴉二代”立刻警惕,叫聲大變,這項實驗證明了“烏鴉一代”對子女進行了安全教育:“戴麵具的那張臉不是正常人的臉,要小心!”

不論是“一代”還是“二代”,這個實驗證明了和人類密切接觸的烏鴉, 一直在觀察人類,甚至可以迅速識別人臉的變化,而我們人類呢,直到現在才開始去觀察烏鴉。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中國人,會象我老家的人當年一樣,罵烏鴉,趕烏鴉?   

華盛頓大學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防部讚助的,剛開始我以為聽錯單詞了,這種和自然相關的研究,應該是農業部操心的吧?回放後,依然是國防部。五角大樓又不是科學家協會,難道烏鴉研究有戰略價值?我猜,五角大樓可能對烏鴉能迅速認出陌生敵人這點感興趣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