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看電影《春苗》

(2015-11-18 11:58:29) 下一個

重看電影《春苗》

  近日,2015年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新鮮出爐。網絡上有人擔憂,此舉會進一步加重大醫院的擁擠。看來國內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弊病,多年來還沒有得到徹底醫治,醫療體係自身如一個病人,頭重腳輕,每往前走一步都晃悠。這種病病因複雜,需上下聯合用藥。小葉愚見,大醫院要將觸角盡量往下伸,建立眾多診所,讓經驗豐富的專家巡診。更現實的方法是要加強鄉村醫生的培訓,讓春苗從下往上茁壯生長。

  重看一九七五年的文革電影《春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電影在有時代特色的旋律中開始。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工農兵塑像廠標,綠色稻田襯出片名《春苗》,演職員表中,導演謝晉,大名鼎鼎。主演李秀明,後來的金雞百花獎得主,九八年移居加拿大。另一位女演員張瑜演一位配角。帥哥達式常,大家沒忘記他吧。鏡頭緩緩拉開,農民在田間勞動,一片江南風光。因為影片原型為上海郊縣的赤腳醫生王桂珍,所以故事背景設定為南方農村。畫外一聲童音,“春苗阿姨”,鏡頭轉向女主演,女主演的亮相,李秀明的一雙大眼睛,明亮而單純。屏幕上,一個小男孩匆匆跑來,他的妹妹發高燒,媽媽阿芳嫂不再相信村裏的隻給孩子吃香灰的巫醫賈月仙,請不懂醫學的婦女隊長田春苗幫忙出主意。影片緊張的情節迅速展開,沒有脫泥帶水.

  春苗陪著阿芳嫂母女急忙趕到了公社衛生院,遇到讓急診病患“等一等”再“等一等”的醫生錢濟仁(濟仁即濟人,名字揭示人物的虛偽本質)。錢醫生正麵對鐵籠裏的小動物,琢磨“養身療法”呢。現在的電視裏有數不盡的中醫養生節目,當年公社衛生院裏的錢醫生是否也擠身於這群大師之中?錢醫生對被痛苦煎熬的病人很冷漠,竟然視而不見,甩下病童,慢悠悠地找片中的大反派(走資派)院長杜文傑(文傑,影射知識淵博的醫學專家,反動學術權威)繼續探討“養身療法”的問題。這位錢醫生把中國醫院以後多少年的事全看明白了,象老黃牛一樣埋頭一心為病患服務不行啊,您要有二心,隻有發論文搞科研,您才能評上職稱,才能一步一步往上爬。“養身療法”的科研成果對醫生本人的前途而言,自然比接診千百個病人重要多了。杜院長比錢醫生位置高,諳熟醫療圈中的潛規則。申報科研成果不關心一下未露麵的“梁局長”,您能申報成功嗎?“梁局長最近身體不好” 杜院長一邊說一邊遞給錢醫生一盒慰問品,叮囑錢醫生與申報材料一並奉上。

  急診室內,阿芳嫂抱著女兒急著團團轉,孩子呼吸微弱,命懸一線。出現時鍾的特寫鏡頭。另一間房內,杜院長與錢醫生仍在探討“養身療法”。這時劇情轉折,一通電話打進來,病童所在生產隊的大隊長向杜院長說情。中國是人情社會啊。杜院長馬上叫錢醫生給孩子診病。看病一定要醫院的熟人,有熟人在內部幫忙才能早些看上病。不知道現在國內看病還需要托人嗎?

  錢醫生先給自己調了調手表,又抬手整理一下發型,然後才把聽診器伸向病童。一聽診,壞事了!錢醫生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怎麽不早送來啊!”,先把責任推給病人。春苗說“已經等了很長時間了。” 錢醫生默不作聲,在病曆本上寫上“送縣醫院”後,再往外麵推,然後轉身就想溜走。阿芳嫂追出門,肯求錢醫生,“孩子小,拖不起啊”。 錢醫生平靜地說:“我們這裏沒有藥,還是縣醫院……”錢醫生話未說完,孩子的心髒就永遠停止了跳動。

  此時,影片才剛剛開始八分鍾,人物矛盾關係,戲劇衝突設置都表現出來了。在當年那種偏激而狹窄的創作環境下,編劇導演的藝術天賦,象裹上幾層紙也包不住的火一樣,燃燒起來。這篇短短的影評就評論這開始的八分鍾吧,後麵的戲還長著呢。這是一個好醫生與壞醫生鬥爭並最終勝利的故事。我們太需要這種勝利。象春苗一樣的善良的醫生永遠令人尊敬,這種敬意是超越時代的。

  最後,必須要補充一點,影片中錢醫生的姓也很有意思。評價公立醫院的好與壞,標準隻能有一個,就是為普通百姓服務的水平。盲目地一窩風地將公立醫院推入市場,片麵地將所謂的盈利創收作為一種標尺,不僅讓醫生姓了錢,也讓醫院姓了錢。

 

海外原創 未經作者杏林小葉同意 請勿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