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拾馬糞

(2015-10-23 14:51:56) 下一個

拾馬糞

  如今提到素質教育,就是琴棋書畫社會活動什麽的。學生不能隻會讀書,要和課堂外麵的社會有所接觸。小葉讀小學時,也不是沒有素質教育,那時叫政治素質教育,教育與工農相結合,課外要學工學農。因為學生們大多數是工人子弟,所以學工的重要性就不如學農。我們每年夏天要走出城市,到農田拾麥穗,體驗一點點農民的生活。還有一項和農民沾點邊的活動,就是在城市街道上麵撿馬糞。

  當年汽車不多,馬車可以隨便進城。馬車慢悠悠地在寬闊的柏油路上行進的樣子,真是令人難忘。麵貌黢黑的馬車夫的吆喝聲,紮著紅繩的馬鞭甩在空中發出的脆響聲,今天的孩子聽不到了。小葉和一個好朋友組成拾糞小組,在路邊等著。馬車一經過,趕緊跟隨在後麵。一旦有動靜,要以最快的速度衝上馬路,防備別的小組和你搶奪。孩子們是聰明的,撿了幾天馬糞,就能預判哪匹馬要有行動,提前走到馬車後麵。

  拾好的馬糞要交到學校,老師登記評比。記得操場旁堆著幾堆馬糞,臭氣熏天。學校裏也不是天天如此,每學期有幾周時間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這項活動,過後堆糞的地方會被清理得很幹淨。

  拾馬糞依今天的標準,算不算一種素質教育呢?

  補充兩件低素質的事情。馬車進城,馬不能隨地大便,要有防備。素質高的馬車夫會在馬後麵的車上吊著一片兜布,馬糞落在布上。當然,這種馬車經過時,我們是不答理的。另外,有一個秘密後來被揭穿,有的同學的馬糞,不是在路上撿的,是從大車店裏偷的。

10/23/2015

海外原創 未經作者許可 請勿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