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n的博客

中醫養生,針灸止痛,健康生活,太極養生,Acuherb Clinic,Houston
正文

《道德經》與太極修煉

(2015-10-07 18:10:47) 下一個

 心靈的自由曠達: 這種狀態一言以蔽之,是多麽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啊!沒有任何的束縛!多麽安逸!多麽逍遙!用佛家的話來說就是“無礙”,《心經》裏有: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莊子向我們展示了心靈的自由曠達的狀態,這就是我們心性修為的根本目標。所以說,所謂的真人,也就是常人,一個正常的人罷了。我們修養我們身心的目的,並不是要變成一個道貌岸然,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而隻是變成一個心量廣大的常人罷了。
    太極把人練成什麽? 
    太極拳的修煉所側重的是身體本身,通過太極拳的修煉,最後是達到一種什麽樣的效果呢?是武功天下第一嗎?楊式太極拳的祖師爺楊露禪曾經號稱“楊無敵”,自他以後不到兩百年的時間,太極拳發展成了全中國最大的武術流派。通過傳統的太極拳的整體訓練,在一定條件下的確可以練成一流武功,但自從冷兵器退出曆史舞台以後,武術的技擊功能逐漸失去了用武之地,但太極拳的獨特高效的養生功能卻給了人們意外的驚喜,以致於被稱為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運動形式。

    身體的輕鬆自在 
    太極拳修煉能達到一個什麽樣的效果呢?跟莊子所說的一樣,也不過是練成了一個平常人罷了,我們通過太極拳的修煉,身體裏麵並沒有增加個什麽東西,如果誰說他通過修煉身體裏多了什麽東西,我想那多半是腫瘤。恰恰相反,太極拳修煉用的是減法,所謂修,就是去掉過分的東西;所謂煉,就是去粗取精,去掉雜質,不斷提純的一個過程。最後把我們的身體練成一個高度協調統一的,高度的通泰靈活的整體,“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周身節節貫穿,無有絲毫間斷耳。”

    身心的大自在 
    當然,身體的自在與心靈的自由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心是身的主宰,身體的修煉如果離開了心性的修養那隻不過練成一個機器罷了,而心性的通達如果沒有身體的自在,那也是不可靠的。
大道不離方寸地,非存心兮非有意,更非胸中運精氣,居心純泰然,百體自相依。不著意兮不著心,無心之中是真心,無心之中無有形,虛無養成真虛靈,宇宙渾一體,皆從自然生!

        常無欲以觀其妙 
        我們在這裏不妨隻管這麽個現象,那就是,你要是把你的心門關上,世間萬物跟你哪有什麽關係呢?如果你把你的心門打開,那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和認識到的一切都跟你有關了。你的心觀照到什麽,什麽就與你直接相關了。快樂是什麽?是你的心與能引起你快樂的外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同理,煩惱也是如此。所以經常有人說,事情就這樣了,看你怎麽想。理解了這個,我們就不難理解老子第一章中所說的“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這句話的意思。

        習慣成自然 
        “常無欲”就是把我們的心門關上,換句話說就是“不動腦筋” ,心門一關上,“水在江湖月在天” ,一切都自自然然,清清楚楚,一切都跟你無關,一切又都跟你有關,“妙” 是精微細小的意思,也就是說你處於“常無欲” 的狀態,你就能夠明察秋毫,洞察入微。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什麽樣的狀態是“常無欲” 的狀態?行住坐臥,吃飯睡覺,你這個時候想一想,哪些事情是你不需要動腦筋就自自然然去做的?說白了也就來養成了習慣的事情,你會自然的去做而不動腦筋,正所謂“習慣成自然” ,這就是一種“常無欲” 的狀態,這就是合道的狀態啊,就是“常道” 了,常道就是自然嘛! 
        身心俱鬆
 
        我們練太極拳的第一要領是什麽?放鬆!我們就是要把這種放鬆的狀態練成習慣,練成自然。放鬆也就是不緊張,“每臨大事有靜氣” ,所謂“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這個就需要養。養生養生養什麽?就是養一個放鬆的習慣,讓身體和心理都隨時處在輕鬆自如的狀態,自然遇事冷靜,能做出最合適的反應。放鬆包括身體的放鬆和心理的放鬆,歸根結蒂是心理的放鬆,心不動了,身體自然就不緊張嘛。人的很多疾病都是“心因性” 的,就是長期的心理緊張造成的嘛。所以“常無欲”就是要讓我們的心經常處於“不動” 的狀態,凡事“不動心” 不動就是靜,也就是“靜心”。這個感覺可真是妙不可言啊! 
        旁觀者清
 
        妙就妙在,心處於空虛寂靜的狀態,你反而會對外境觀的更清楚明白,身體越放鬆,你對外境的感知能力越強。為什麽?其實道理很簡單,你把心門關上,不動心了,處在一種自然放鬆的狀態,其實對於外物來說你就成了一個旁觀者,俗話說“旁觀者清” 嘛,外麵一有風吹草動,你都會極其敏感。莊子說: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水平如鏡,才能印照萬物,心如止水,才能體察入微。瞎子聽覺靈敏,而聾子眼力過人,道理是一樣的。而如果你的心是專於外物的,處在分別思維之中,你對你專注的對象的注意力多,其它的變化就很難進入你內心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