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n的博客

中醫養生,針灸止痛,健康生活,太極養生,Acuherb Clinic,Houston
正文

中醫養生觀

(2015-09-30 19:30:01) 下一個

養生文化的中醫養生觀

    養生和生活的關係決定了養生觀點的多麵性。那麽,什麽是養生?為什麽要養生?如何養生?讓我們從養生文化高峰論壇上各位專家的精彩發言中,領略養生文化的悠久曆史和豐富內涵,以及無限極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淵源。

  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預防觀

  1,未病先防、未老先養的預防觀

  《黃帝內經》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喻示人們從生命開始就要注意養生,在健康或亞健康狀態下,預先采取養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於未然。這種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哲學思想是中國文化的精華。

    整體觀

  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的整體觀

  中醫養生理論,特別強調人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化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會的人。影響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會和心理的因素,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已經感覺到的客觀事實。

   平衡觀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的平衡觀

  在人體正常生理狀態下,保持陰陽相對平衡。如果出現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會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出現病理狀態。人體養生離不開協調平衡陰陽的宗旨。

    辯證觀

  4,動靜有常、和諧適度的辯證觀

  生命在於運動,因為運動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體的每一個細胞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著,隻有保持經常運動,才能增進健康,預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壽。

    養生法則

  養生就是“治未病”,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中醫學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預防學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則。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是中醫藥奉獻給人類最先進、最超前的思維。“治未病”的實質是“人人享有健康”。發揮中醫學特色和優勢,以“治未病”為核心,有效地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養生文化和養生學與社會醫學、心理醫學、預防醫學、行為科學,甚至是天文地理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能否健康長壽,不僅在於是否懂得養生之道,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否把養生之道貫徹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養生要注重五個方麵的平衡。分別是人與自然的平衡、人與社會的平衡、人體陰陽的平衡、人體髒腑的平衡、氣血經絡的平衡。而在這其中,對於當今社會,人們尤其要注意人與社會的平衡。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心態是最為重要的。常觀天下之人,凡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言之間默者壽。蓋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壽”。總結起來,就是溫和、善良、寬宏、幽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