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從風凰衛視’’泠暖人生’’節目中看到,甘肅省渭源縣民辦教師的實況錄相,真是感慨萬千。因為那也是我家鄉的真實寫照。鏡頭中的自然環境,人文地理,鄉土習俗,人們的憨厚純樸,我是再熟悉不過了。
采訪中的人物,都是那些忠守職責,競競業業,長年堅守在教師崗位上的民辦老師。所謂民辦,就是那些沒有得到國家承認,但卻在教師崗位上,辛勤哺育祖國花朵成長,無私奉獻自己知識和青春的那部分人。據說:現在全國還30多萬代課教師。
這些人的精神是可貴的,道德是高尚的,是值得人們尊敬的。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是不幸的。據說,06年國家教委下發文件,要清退這部份人,由國家派正式老師接替他們的崗位。這就給這部份人帶來了無限的傷感和歎息!
他們傷感的並不是’’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條件。而是對他們所做奉獻得不到承認,以及對人格尊嚴上的打擊!
所謂’’優厚’’的待遇:七十年代,和社員一樣,記工分為報酬,每天隻能記中等勞力的分。八,九十年代,每月隻有40元的工資,還不到當時工廠一級工的工資。進入二十一世紀,每月工資120元,一年的工資,還不如’’官場’’一桌飯錢。盡管如此,他們還是不願放棄自已所熱愛的事業。早上不見太陽出門,晚上不見太陽回家。勤勤懇懇,忍勞忍怨,執教緶於課堂,甘當孩子’’王’’ 。
家裏的農活根本顧及不著,隻能全部交給妻子經營。妻子既要種地拔草,又要喂豬喂雞,照顧孩子吃飯穿衣,可以說成了’’大管家’’。雖然很辛苦,還是支持丈夫的工作。那怕再苦再累,也不啃一聲,期盼丈夫有一天轉為正式教師,待遇與正式教師一樣,不僅生活會有改善,而且在村裏算個有文化的人,受到人們的尊重,那就知足了。
有的妻子,為了這一天的早日到來,不惜把自己生產的糧食賣了,供丈夫’’深造’’,從而獲得一張國家承認的’’文憑’’,一旦機會來了,可獲轉正。沒想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過去了,文憑也有了,而且獎狀拿了一張又一張,牆上都貼滿了,不僅沒有看到任何希望,卻盼來的是心酸和淚水。
更傷感的是,當他們將要離開自己一生所從事使命崇高的工作崗位時,世態炎涼,使人無法想像。事前沒人通知,事後也沒有個說法。與往日一樣去上課時,得到一句話:’’你被清退了’’。好像一張廢紙扔到拉圾桶裏,眼皮都不眨一下。
許多’’老師’’ 聽到這個突然的消息,尤如五雷轟頂,頭腦一片空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淚水隻能往肚子裏咽。幾十年的心血付出,隻換來一句話,’’走人’’------
要不要給其他老師和自己班的同學見個麵,告別一下呢?學校也沒有這個按排。好像自己做了什麽’’錯事’’,被學校’’開除’’似的,突然感到自已這樣渺小,這樣卑賤,這樣一文不值!!!
心裏的不平,突然湧上心頭。在校幾十年,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吧!況且自己還不是等困之輩,年年獲獎狀,學生年年畢業升入縣中,許多還考上了大學,不稱職的老師,能教出這樣的學生嗎?國家製定政策時,難道就不考慮這些因素,區別對待,非要一刀切呢?
回家如何麵對老婆孩子?如何麵對鄉親?今後生活如何按排?外出打工,年齡大了,沒有體力;做生意沒有本錢,隻能回到往日的農田勞作,混得一口飯吃,安度餘生了------
我從這個采訪中,感到風凰衛梘做了一件大好事,它真實的反映了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和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群眾的疾苦和他們的心聲。
國家出台任何一項政策,不管你出發點多好,必須經過實踐撿驗是否正確。為什麽06年出台’’清退鄉村民辦教師的通知’’,五年時間過去了,隻清退了五分之一?是基層執行政策不力,還是政策製定有問題?現在我們分析一下,鄉村民辦教師清退難,是有其客觀因素的:
一是,國家原來教育資源有限,不能覆蓋到每個山區小學。而鄉村孩子上學是客觀需要,不得不聘請當地有文化的農民當老師。
二是,既是現在國家有經濟能力覆蓋到每個農村小學,誰願意長期到那些偏辟的農村任教呢?大學畢業的’’蟻族’’ ,成千上萬擠在城市,誰願到窮山惡水的農村任教呢?除非土生土長的當地師範生,沒有別的出路,隻得認’’命’’ 。
三是,’’通知’’規定,20個學生以上,配備一名老師。符合農村的現實情況嗎?許多山區,農戶分散,十裏八裏路途的孩子集中起來,也不過十多個,而且不同年級。按城市標準,配備老師行嗎?除非將這些孩子,送到城鎮學校,集體住宿上學。這個辦法,大孩子可以,小孩子誰照顧,而且生活費增加,農民負擔起嗎?
所以,製定政策,不充分調查研究,區別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規定,就很難執行得同。現在看來,比較現實的辦法,還是改善鄉村民辦教師的待遇,經考核合格的民辦教師於以轉正,使他們繼續發揮才能,為農民子女服務,恐怕還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2010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