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未來的科學與技術: 逃離通向地獄之路——老子言之十一

(2014-08-26 07:48:28) 下一個


未來的科學與技術: 逃離通向地獄之路——老子言之十一


玄野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注:王弼注本等為“王亦大”,而非“人亦大”)


一  自然世界的穩態與人文世界的穩態


電子是在空間狹小而能量逐次遞增的軌道上運行,而非隨機地運行在空曠的原子空間中,這些軌道就是電子運行的穩態區域。世間萬物的發展也是同理,總要尋找某個穩態,而不是隨機地呈現某種運行狀態。人類社會的發展亦然,必須到達某個穩態才能相對長久的平衡下去,在兩個穩態之間則是短暫而激烈的劇變與重組。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體係同樣,知識的積累與思辯的發展並非線性地將人類的認識提高,而是階躍式的提高。在兩個穩態之間過渡過程中,正確的科學知識雖然在增加,但因為這些知識的片麵與階段性,其給人提供的突破傳統的生活指導方案往往會是錯誤的。典型如西方人性本惡論政治學所帶來的世界災難,又有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推波助瀾。再一例是西方醫學及生命科學的發展過程中,得出許多與人的直覺和現實經驗完全相反的結論。比如早先認為纖維素沒有營養從而對人體沒有任何意義,後來才發現這是人維持身體健康的必備材料。還有對衛生的定義,因為西方醫學認為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是致病原因,所以衛生基本就是將人體與微生物隔離。然而最新科學發現卻揭示,人體在很大意義上是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聚合體,人體內的幾乎所有生化作用都離不開這些微生物作媒介。既往的衛生概念與衛生的真正目的--健康已經背道而馳了。東西方文化都將人的心髒認知為靈魂的核心,而近代以來的醫學解剖學卻發現心髒不過是循環係統的一個核心血液泵而已,數千年來人類對心髒的直覺認識被推翻。但是,近二十年來的研究卻發現,心髒至少在人的認知係統中起到核心的整合統領作用,其對大腦的影響很大。在不久的將來,醫學成果充足後,心髒被冠以分析意義上的心靈一詞當不是奢望。


當代世界的許多科學知識體係正處於從一個穩態向另一個穩態躍遷的過渡過程,這個過程中充斥著無以數計的錯誤生活結論,這些結論看似基於科學知識,實際是被階段性的科學知識誤導,被片麵的科學理論束縛了。古典社會在各方麵是比較協調而可持續發展的,近代約兩百年來科技飛速發展,人類生活質量大幅提高,但當我們靜下心來考察自己的生活時卻發現當代人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照此以往人類甚至整個地球生命都要快速走向毀滅。之前有些科學結論說世界要變成熱寂,著實給人們一個徹底悲觀的前景。但那個結論所討論的時間尺度是憶年,以百年知識來預測億年前途,無疑是杞人憂天。近來又有耗散結構自組織理論,知識是好知識,但用來指導活生生的現實卻漏洞百出。其實,人類麵臨的毀滅危險並非是終極意義上的,沒有傳說中的世界末日那種必然性,而是人類發展的兩個穩態間過渡過程的危險而已。這樣的一種狀態實際上是社會發展的不穩定狀態,隨著知識的積累和對古典認知的重構,人類社會必然要調整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麵臨的危險會最終消失。可以預見的是人類生活會回歸到古來比較合理的習慣中,而徹底杜絕如今這種消費有理浪費無罪的悖逆。


社會在人文領域的發展也是相似。科學技術發展了,物質生產發達了,謀生變得十分容易,一個人工作以支撐家庭變成了現實。於是人們在自由理想自由信仰之類的指導之下結論出家庭可有可無,而婚姻是愛情與自由的天敵,於是就有了轟轟烈烈的性解放運動和狂熱的獨身主義。當然獨身的個案都有自己的原因,也都有自己的合理性,但廣泛地認為獨身是比家庭更正確的生活方式就有問題了。經過迷惘之後人們才發現本來想象著以理智追求崇高的愛情和自由,最終卻為欲望的放縱而駕馭,被感情的錯覺而欺騙。家庭的作用與意義遠遠超出了經濟共同體的價值。當代社會狀況依然在婚姻與家庭的適用框架之中。於是,荒唐與嚐試之後,人們在逐漸回歸理性與傳統。


有人說,作為西方史上最重要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亞裏士多德最尷尬的事情是,近代科學的每一個重大突破都是以推翻他的科學結論為標誌的。未來的醫學人體科學與生命科學,以及社會科學政治學等等,很可能也要讓近代以來的相關學術體係重複亞裏士多德的尷尬了。我們是否應該說,西方相關領域的科學是錯誤和負麵的知識呢?我認為不是,這些領域的西方科學知識是卓越的,是人類認知發展過程中必需的。問題不是這些知識本身,而是人們依據這些知識得出的指導生活的結論。因為知識發展的片麵不均衡,人們將這些片麵的分析性的知識當做領域內全麵的認知,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知識本身正確,隻是人們沒有明白這些知識在現實世界中的準確定位。結論往往符合那些片麵知識,卻與人的常識直覺和實踐經驗相矛盾。從本文的角度看,就是相關的知識體係還沒有到達穩態。隻有到達知識體係的穩態水平,相關結論才會對人們有正確的指導作用,才能符合人的實踐經驗。當代世界在片麵知識帶動下的前進方向是災難甚至毀滅,中國傳統科學思維的複歸,或者說中國傳統科學思維與西方分析思維的良好融合是解決這一災難性變化的最簡潔有效的方案。中國傳統科學與思維方法的應用將是許多學科知識體係到達穩態的捷徑與關鍵。下麵簡要分析一下中國傳統思維對當代科學與知識現狀的關鍵價值。


西方哲學信仰的深層缺陷


約半個世紀前,西方學術界開始注意到科技的無限製應用給生命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的潛在威脅,世界各國則不同程度地調整法規政策,以期減少人類消費對環境的破壞。但是,因為政治與經濟等層麵組織形式的固有缺陷,世界生態與環境的惡化依然在加速,各國的努力猶如杯水車薪。原因何在?原因還是當代流行的人自身定位的錯誤。西方將人類定位成世界的管理者,這種觀點在當代具有統治地位。為了避免人類妄為帶來的環境崩潰危險,當代十分流行關愛自然,保護自然”等口號。依據這種思路,雖然人們不象以前那樣肆無忌憚地掠奪和消耗了,但人類依然無法擺脫與自然的緊張關係。因為這依然延續了人是自然界管理者的思路,覺得少浪費一點就是行了功德,就是對自然界和其他生命施了恩惠,其實整體上人依然繼續著自己的罪惡。


問題的關鍵在西方宗教哲學等文化層麵對人的自然生態價值定位的錯誤。基督教聖經首篇第一章這樣寫“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這裏,人類是自然生態的管理者,或者說是神委托的管理者,是無條件的。中國先哲的思維與西方不同,不突兀的定位一個角色,而是僅給出人應效法天地的籠統說法。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但其結論是人法天地正道,而不是說人有天然的管理者身份。西方那種突兀的角色定位是極難得到堅實準確論證的,而中國聖人則有一說一,不敢妄斷天道。在當代,西方文明過了頭,人類過於自信並僭越了正常價值角色,中國曾經模糊而坦誠的理念,完全忠於天道,不帶有民族競爭過程中的自我標榜,沒有血腥的叢林政治壓力下為民族存續而自詡本民族與上帝的親密關係,也不會塑造一個單獨眷顧本民族的神。老子的理念是確定人的正確行事方法,西方流行的思維隻關心人從神那裏被定位的管理者身份,而不關注具體做法。因此,中國思維下會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否符合天地正道,而西方思維下則不會有這個煩惱。因為這一關鍵區別,以西方文化為準則的當代世界才會走到深淵邊緣依然沒有悔過自責的意識和動力。


當代人的實際生態定位已經是自然生態的消費者與垃圾製造者了,顯然這比宗教教條中對人的定位要糟糕得多。教條中人的定位是美好的幻想,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沒有一種自我監測自我修正的準則,人必然會被自身欲望所駕馭,最終人的世界管理者幻想就被欲望放縱者的實際地位所取代。人必須要從文化和價值定位的層次改變自身的定位,人首先是生態中的一員,人根本就沒有資格對自然說關愛和保護,人對自然的關係定位是遵循自然規律,效法天地正道。


科學範疇的突破


首先要明確的關鍵問題是,科學是什麽?一個十分普遍的看法,科學是西方文化的結晶,但我個人以為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科學這一提法的確是來自於古希臘理性主義和文藝複興以後的現代文明,但科學所涵蓋的內容和所研究的領域,以及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科學所遵循的根本原則,完全是在西方各文明之上更廣闊的範疇。科學主要涉及的是那些可以重複驗證的真實,隨著知識的積累,這個領域在不斷擴大,科學這一概念在人類文化中所指範圍也在擴大。我們可以將科學一詞繼續限定在西方文化的傳統範疇內,更多的傾向於分析性,但對更廣闊範圍的關於世界真實的知識就必須選用一個更寬泛的概念來涵蓋。另一方法,就是擴大科學所統括的範疇,將科學一詞更寬泛化。在另外的更恰當的用詞出現之前,我們暫且沿用“科學”一詞指代這個更加寬泛的範疇。


習慣上,科學多傾向於分析性和元素性的局部真實。這並非科學的必然屬性,那些綜合性的關乎整體的靈魂性的真實同樣是可重複驗證的,認識不單應該從分析的元素方向,而且必須同樣地從綜合的全局方向來認知才行。西方近代科學的方法過於偏重分析和元素,這基於一個錯誤假設,就是說,對事物的分解可以最終窮盡此事物所包涵的一切知識。實際上,對於任何一個自然存在,人基本都不可能完全窮盡其所蘊涵的機理,所以人應該從盡量多的方向上去理解探索,而不是自信可以從某種方向窮盡其一切屬性。


科學必須跳出西方文化潛意識裏設定的限製,才能真正開拓出科學的新境界,才能真正維護科學或者說人類知識與文化的精髓。以西方學術話語權為主導的,當代有所謂典型哲學,典型宗教之類稱謂,與科學的定位相似,這是被西方知識界的狹隘眼界所畸形化和壟斷了的。這樣一些名頭往往將學者禁錮在各種名詞與術語所搭建的學術圈子之中,而名詞與術語之下的文化與科學本底卻被遺忘了。


錢學森先生曾經在中國科學界掀起過研究生命科學的熱潮。這一工作對拓寬科學的領域有很大價值,但是這一發展隻能說是科學在中國傳統理念下的一次試水,而並不能體現中國哲學與理念對世界文化的全麵價值。首先說,中國文化在信仰與科學層麵的價值絕不是局限在生命科學。五行理論的確主要體現在生命科學和生態之中,而陰陽理論卻完全不同,這是解釋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西方二元邏輯本身就是陰陽理論在哲學層麵上簡化後應用到現實中的結果。易經的陰陽可能很難被現行的局限科學思想用分析思維來描繪,但陰陽所涉及的世界卻確然是人類思維可以研究的客觀真實,也確鑿應該是科學的範疇。陰陽不單是生命科學的基礎概念,更是世界本源的基本法則。從微觀粒子到宏觀星球星係,從實體的光與物到抽象的能量與承載和法則與實物。可以說,陰陽就是一切。如果我們不是依然局限在萊布尼茲三百多年前通過對陰陽理念的分析與簡化所發現的二進製,而是首先如同中國思維那樣在形而上層麵上完全放開陰陽理論的輻射力,在信仰與文化的高層麵上發掘許多理念節點,然後從這些節點出發深化拓展,相信將會是極其廣闊的科學天地。


對於這樣的思考,會有許多人置疑,尤其是在科學界浸染多年的專業人士。這樣的一個範疇是否依然是科學?當然,如果按既往已定型的科學分支看,這種理念的確已經超出科學的範疇,甚至可能會有人置疑這是偽科學。但是我必須明確的一點是,科學,尤其是當下所流行的公認的科學範疇,絕對不是世界的最高決定者,也不是對世界的最明確解析。學者和民眾潛意識中給科學添加了太多不應有的限製與枷鎖,以這樣狹隘的被禁錮的思維來指導科學的發展,科學前途堪憂。人是一個靈性的智慧存在,人要得到世界的真實,首先要忠實於現實世界。當既往的曾經爆發出巨大物質能力的階段性科學體係對解釋客觀現實疲態盡顯,同時人類發展前景又危機四伏幾近滅頂的時刻,我們依然還要對這樣偏頗狹隘的體係頂禮膜拜嗎?科學,首先是忠於客觀真實的世界,而不是看是否符合已有的看似完美的體係。人類的發展斷不可削足適履,不能剪裁活生生的現實世界以適合固有的科學定義。


我們應該以什麽樣的心態麵對中國傳統科學呢?首先一點必須要摒棄那種百年來的所謂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之類的狹隘,這樣的思路隻在救亡圖存的曆史階段起過些許積極作用。中國文化的獨特價值之一就是心存天下而非僅僅心存國族,中華複興的標誌首先在文化的複興,而文化複興的準則在於中華文化能為世界提供什麽,能為世界做點什麽。上世紀後半以來,現代危機急速加劇並失控,國際知識界對中國文化是有期待的。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以天下為己任,作為天經地義的中國文化傳承者,我們必須從天下著眼,而不是局限在國族。如果我們呼籲複興傳統卻局限在國族利益,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在人文信仰與宗教政治領域是這樣,而更加單純地著眼於客觀真實的中國傳統科學就更是這樣。


第二點是避免被西方數百年來的強勁發展狀況囚禁了個人思維。長期以來,在政治學與科學領域都是西方話語權獨裁,而中國的學者及廣泛的知識階層都誤以為先進的政治學就等效於民主自由和法製,先進的科學就等效於西方傳統的分析科學,中國的德政與陰陽五行都是落後的原始思維方式。實則不然,君主德政與民主法製是人類政治思維的兩條等量齊觀的支撐,曆史的前進正在呼喚君主德政這另一支撐。實際上,古往今來成功的政權都是兩種思維兼而有之。與政治相似,中國的傳統科學思維方式實際上是理性主義分析主義之外的另一個本源性的人類思維方式,其重要性絲毫不比古希臘以來的理性主義為小,而在當代世界現代危機的背景下,中國思維的意義可能更加吃重一些。


科學與民主是什麽關係?可以說沒有直接關係,世界沒有哪個正確的科學結論是通過民主原則確立的。同時科學與德政也沒有直接關係。驗證一個科學理論需要發言權的平等,這是民主平等元素。同時科學的正確價值也需要科學家自己的良知和仁義,這是道德良知元素。所以說政治學中的兩個核心元素在科學中都以某種形式起作用,但又都不是決定性法則,不是直接作用。科學的決定性法則在於信仰。科學需要相關人員的品德,需要對客觀真實的忠誠,需要對世界的良知,其實就是人對抽象的天道和神的信仰。自然科學如此,人文科學也如此。另外一個因素是社會運作機製,如果社會賦予了科學家們以科學的權威來換取名利的權利,科學界就不可能保持純潔,能抵禦誘惑的科學家可能並非多數。


人的自我生態定位


工業革命以來的二百五十年是科學與技術騰飛的時代,這是從人自身的活動能力看。如果將人放在自然與生態係統中看,這個時代卻是人類放縱欲望而肆意發展掠奪自然的方法,從而毀滅生態製造垃圾的時代。二十一世紀必須也隻能是人類在信仰與生活價值觀念上反思與調整的世紀,尤其表現在科學技術方麵,必須調和人與自然關係。這樣一個方向,其理性上的依據雖然在西方文化看十分渺茫無助,但在中國文化中卻是成熟並且為普通中國人所接受的。這就是易經所述的天人合一思想,與老子所提到的人法天地正道的理念。


當代人類的生活方式是消耗型的,而不是給自己確定一個符合天地法則的生態角色。當代比較流行的正麵思路是環境保護,其實這是不夠的。環境保護的提法,聽上去似乎人在保護世界,似乎人成了世界的守護者了。這就象慣偷慣犯將偷來搶來的東西的一小部分返還到本來的歸屬地,自己就覺得自己是社會的守護神了。本世紀甚至未來的一兩個世紀將是人類調整自我生活方式的時代,而不再允許延續原來的掠奪與饕餮。從根本上說,人必須給自己尋找正確的生態角色,人要從各個角落細節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看哪個生活方式與細節悖逆了天地法則而破壞了這種生態角色。


傳統中國百姓的生活方式在當下的消費社會顯得很土,但從本文角度,這在未來社會卻是最前衛的生活原則。西方生活的許多細節是悖逆天地的,如今雖然在改,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惡習依然很多。因為西方人固有的某些思維,這些惡習的糾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比之下,中國人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前就有豐富生活經驗的中國人,更容易接受看似不漂亮卻符合天地法則的生活方式。最簡單的而且當前已經成規模的產業是太陽能熱水器,其技術含量並不高,但工作穩定,原理簡單,使用方便,而節省的能源可能是個天文數字。這樣的產業為什麽沒有在科技發達的歐美發展出來,卻在技術相對落後的中國發展出來了?原因是中國的民眾意識基礎在那裏,消費者有節省的意識,而對由此帶來的某些不便更傾向於容忍。當技術經過幾代更新以後,節省得更多而使用上的不便也被逐步解決了。歐美人對那些不便更加敏感,而對節省不怎麽感冒,政府必須通過補貼才能解決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能源與資源的愚蠢浪費。另外還有一些前瞻性的能源問題。例如,夏天人們要開空調製冷從而將屋子內的熱量排出來,而與此同時人們必須用能源將水加熱來洗澡。那麽我們為什麽不把空調所收集的熱量用來加熱洗澡水呢?這個技術並不複雜,隻需要實際應用和市場檢驗。


另外一個問題,可能遠比太陽能熱水器來得意義深遠重大,就是人的糞便處理方式,中國人可以成為世界的榜樣。人在土地上種植並割取食物,化學意義上就是掠奪了土地中的固態氮,然後將這些固態氮衝入下水道排往地球的最低位置--大海。問題是,什麽機製將這些固態氮帶回到地勢高的土地上?人類從高地勢的土地上攫取來的元素如何返還到應該去的地方呢?人類製造化肥來平衡這個問題,但造成巨大的生化災難。化肥工業本身就是高汙染,而長期使用化肥的土地又造成土地的退化與其他元素的流失。過分密集的人口所生成的排泄物對河流是一個巨大的汙染,而這些汙染相對於農田卻是必須的肥料,或者說本來這些汙染中的元素都是從那些農田中來的。當代的生活方式直接造成了這種自然元素的失衡,打破了自然界本來具有的生態與元素的循環。西方分析思維總要將這一過程的所有元素流失搞明白,然後用人工幹預的方式來維持土地的化學平衡。這在農業的短期循環上是近似成立的,但在長期循環上是不可行的。因為所有這些人工幹預都會帶來你不想要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積累起來就變成幾乎災難性的後果,同時微量元素的積累性流失也很難衡量與補充。中國的全局式思維則不去分析,而直接從結果上考察,就是哪裏來的元素就返還到哪裏去,從土地上獲取來的自然就應該回到土地中去,人隻是生態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物的形態轉化環節而已。農業應該是自然肥料為主,化肥輔助。中國是否有意識去堵住這種固態氮循環的漏洞呢?中國古來直到八十年代依然具有著十分普遍的天然肥料返還農田的良好循環,而且這些習慣在當代中國農村依然頑強延續著。如果中國能夠為天下式,在這個產業上作出巨大投入,不單使得人類生活重新納入到天地規定的生態循環中去,而且將獲得巨大的產業優勢。對於這樣一個產業突破點,唯獨中國具有必需的民眾意識基礎。這將是繼水電能源之後的第四大生活基礎產業。


 


此文為<聖道三百言>之一章,全書在以下網址陸續發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