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外媒稱中國空軍遠程戰略打擊力量再升級 zt

(2006-08-22 16:25:43) 下一個
 近日,來自最新出版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的一則消息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漢和防務評論》的消息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在發展最新一代的戰略轟炸機,而且有跡象顯示這種轟炸機酷似俄羅斯最新的蘇—32並列雙座殲擊轟炸機。   《漢和防務評論》披露中國新機型   據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道,中國已開始研製新一代、外形酷似俄製蘇—32雙座殲擊轟炸機,該轟炸機航程可達7000公裏。   在分析了中國航空第一集團的錄像之後,《漢和防務評論》得出中國已經開始了新一代轟炸機的研製這一結論。這一錄像顯示一種酷似俄羅斯蘇—32並列雙座殲擊轟炸機的模型開始被用於結構試驗。   另外,2月1日,中國官方的《中國航空報》刊登文章稱,近日,多位中央領導包括曾慶紅、黃菊、李長春和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等分別對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工作匯報作出重要批示。對一航集團去年的工作和在重點型號研製方麵取得的成績充分肯定並高度評價。因此,《漢和防務評論》猜測,這可能與蘇—32的項目直接相關。   《漢和防務評論》指出,中國一直對蘇式轟炸機有濃厚興趣,不排除中國在吸收、消化蘇—27SK的技術基礎上,獨立研製中國版蘇—32殲擊轟炸機的可能性。   該文章認為,俄軍為分擔製造成本,也可能會出口蘇—32。但早先有消息稱,中國正在研製JH7和H6之後的殲擊轟炸機和長程轟炸機。而在獲得WS—9、AL—31F大推力渦輪發動機後,研製蘇—32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據《漢和防務評論》的評論員平可夫介紹,蘇—32為雙人駕駛,具備戰略轟炸能力。經一次空中加油的航程達到7000公裏,安裝有後視雷達和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幾乎可以攜帶所有俄製空對空、空對地導彈。   蘇—32屬第四代半先進戰機   蘇—32戰機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專為海軍研製的新一代(西方稱為第四代半)超音速遠程岸基海上攻擊機。2003年8月25日,俄羅斯宣布,俄空軍計劃將在2005年開始裝備部隊。   蘇—32是一種獨特的並排雙座位打擊型戰鬥/轟炸機,機體與蘇—30相比稍大,配備兩台裝有矢量噴嘴和加力燃燒AL—31FP或AL—35渦扇發動機,航程更遠、續航時間更長。   蘇—32重要特征是采用前置鴨翼,巨大的扁平機頭前部采用邊緣設計,能減少雷達橫截麵,類似美國的SR—71高空高速偵察機。裝備新型“甲蟲MFSE”多模式無源相控陣雷達,可發現和同時跟蹤24個空中目標,並同時引導空空導彈攻擊其中的8個,具有導航/攻擊、地形跟隨和地形回避模式,發現驅逐艦類目標的距離為135千米,發現殲擊機類目標的距離為120千米。   蘇—32飛行速度與蘇—27相比降低很多,海平麵高度航速達到1300公裏/小時,高空航速達到1900公裏/小時。但航程更遠,最大航程4000公裏,經空中加油後可達7000公裏。   蘇—32有12個外掛點,能夠攜帶包括R—73、KH—59M、KAB—1500等各種先進導彈、激光製導炸彈,以及各種火箭和集束炸彈等。由此可見,蘇—32的攻擊能力非常強大。   俄羅斯空軍認為,蘇—32首先用於實施對地和海上目標打擊,其次是用於空中格鬥,因而同時具備了蘇—27戰鬥機的格鬥性能和圖—26戰略轟炸機的對地攻擊能力。   中國空軍加速成長   在美國國防大學2004年5月召開的“發展中的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學術會議上,曾發表了有關中國空軍發展情況的文章。該文從中國空軍現狀、裝備建設成果入手,分析了中國空軍裝備的發展趨勢和建設目標。   文章稱,中國空軍正在發展多用途作戰平台(包括對地、對艦攻擊)和作戰支援平台。多用途戰機與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可形成一個完整的攻擊作戰體係。作戰飛機可以攜帶大量的彈藥並以多種方式對目標進行攻擊,而導彈卻不具有這種能力。   文章最後警告,如果目前估計的中國購買和國內生產的飛機數量是準確的話,那麽到2005年,中國空軍將有300至400架新式或多用途作戰飛機。這樣一支具有強大攻擊能力的戰略空軍不但對付台灣空軍不在話下,而且對駐守在該地區的美國空軍、駐衝繩美軍和第7艦隊的航母戰鬥群都是空前的威脅。太平洋的上空的將不再隻屬於美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