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道德與理性的悖離--現代文明通向崩潰之路

(2011-08-17 05:15:04) 下一個

道德與理性的悖離--現代文明通向崩潰之路

玄野

近幾年,中國佛教徒經常引用英國曆史哲學家湯因比先生這樣的話:"能夠幫助世人解決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段話出自何處尚需有心人考證一下。本人所能找到的是這樣一段話:

中國過去的成就和曆史經驗,已使其具足統一世界的資格;這正是西方所顯著缺乏的。在這種成就的力量上,中國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有希望,帶領人類政治走向大一統的世界。(湯因比,地球的繼承人?,《地平線》雜誌,第16 3期,18-19頁。)(China’s past achievement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have endowed it with the qualifications that the West so conspicuously lacks. On the strength of that achievement, China has a more promising chance of shepherding mankind into political unity than any other country. -- Arnold Joseph Toynbee, Inheritors of the Earth? Horizon, 1974, volume 16, No.3, summer, pp.18-19.) 

一般說來,神秘預言家的話總必信,人類各族文化中的世界末日預言層出不窮,都在時間的車輪下被毫不經意地碾碎了。而英國哲學家的這個看似預言的話,本質上卻是曆史的回顧和對人類未來的理性期待。其中,我們也能感覺到哲學家對西方文化表象上發達而實質上卻走向全球危機的現狀的巨大憂慮。

首先說,先生著眼於文化範疇,與當代中國的經濟騰飛無太多關聯,也並非中國統一世界或者中華複興的預言,而主要是失衡的世界主體文化對缺席已久的中華文化的渴慕與呼喚。那麽,近十年來迅速複蘇的民族文化保守主義是否能以湯因比先生為知音了呢?我覺得應慎重。英國曆史哲學家說這些話,和國人廣泛引用這些話,各自的境界不同。湯因比先生濃厚的普世情懷,完全超越了民族主義,認識到世界文化的失衡,認為中國哲學宗教是世界未來的希望。而我們這邊卻是濃厚的民族主義,淡淡的普世情懷。如果我們從雜糅著民族主義情懷,而不是中華文化對世界的責任的角度去理解這樣的讚譽,又何嚐會導致另一種形式的文化失衡呢?

表麵上看,西方文化如日中天獨步全球,中華文化百年磨難後依然在穀底徘徊。但是,湯因比,羅素,和斯塔夫裏阿諾斯等眾多的西方頂級哲學家曆史學家卻鍾情中華文明而看衰西方文明。為什麽?首先說,這不是文化間一比高下的問題。孔子的理想是教導人們懷化各邦各族造福全人類,耶穌的本意也是向所有世人展示神的同等的愛。西方文明過度發揮的世界凸顯了西方文明中的一大根本缺陷,而這一缺陷恰是中華文化已經完美解決的,這是:

道德與理性的悖離,或者說善與真的悖離,不但是西方文明的軟肋,而且是所有現代危機的孽根。

這一問題曾經導致了古希臘文明的沒落,羅馬帝國的衰亡,以及意大利文藝複興後政治的發展無力。埃及文明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一蹶不振,希伯萊文明的作繭自縛,隱約中也都是這一缺陷所致。更切近的,當代人類所麵臨的現代危機同樣源於這一疾患。道德與理性的契合和注重整體的和諧統一恰恰是華夏文明萌芽之初就秉承的文化精神。飽受困擾的哲學家發現中國文化的這一屬性而歡呼雀躍自然不足為奇。

英國數學家哲學家羅素曾經這樣評價古希臘和意大利:"在希臘的偉大時代裏出現過的事,再一次出現於文藝複興的意大利:傳統的道德束縛消失了,因為它們被人認為是與迷信結合在一起的;從羈絆中獲得的解放,使得個人精力旺盛而富於創造力,從而便產生了極其罕見的天才的奔放;但是由於道德敗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的無政府狀態與陰謀詭詐,卻使得意大利人在集體方麵成為無能的了,於是他們也象希臘人一樣,倒在了別的遠不如他們文明、但不象他們那樣缺乏社會團結力的民族的統治之下了。"結合羅素先生的反思,哲學家傾心於中國傳統哲學宗教政治體係就容易理解了。在十八世紀以前的五千年多年人類曆史上,世界文明基本上是地中海文明和中華文明在歐亞大陸的東西兩端交相輝映,間以印度文明的補益。地中海文明中理性與道德的悖離曾造成核心文明的多次中斷與重組。相比之下,中國在曆史上的幾次社會動蕩隻能算作文化內部的自我調整或者周邊落後民族的融入,可與地中海的文明變遷相類的文化動蕩,隻有鴉片戰爭以後百年文化毀滅這一次,而且其本質並非善與真的悖離,而是全球化導致的必然代價。

理性追溯到唯一的上帝,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其實,人類的道德同樣是來源於上帝的自然規定。理性與道德的悖離是對自然法則的違背。因為這種對立,近代以來科學理性的接連不斷的重大突破,和政治經濟領域的不斷完善,帶來了技術上的多次整體性革命。人類的物質需求多層次的滿足,而人的精神與信仰卻悲劇式地被遺棄甚至否定。這是人類道德與信仰的徹底物質化,認為我們的道德信仰和所有的精神追求,不過是實現人類所能預見到的最長遠利益而已。從傳統宗教的角度看,當代顯然是精神與信仰的廢弛,但是從邏輯理性看又沒有明顯的錯誤。近代以來所成就的現代文明看似對傳統文化的大幅度超越,科學技術極速發展,其實不過是人類享受著傳統道德所構建的基礎,而專心經營物質器用而導致的片麵成就。一旦這樣的片麵成就導致對道德基礎的漠視甚至挑戰與否定,苦難就成了無法避免的前景。實際上,與人類相關的物質與精神世界是一個向無限空間打開了幾個微小窗口的有限區域,在一定的位置和時刻下,它顯示給我們的似乎是完全可以預測的有限範圍。而信仰與精神默認自己處在一個無限空間,卻沒有展示給我們無比遼闊的太空的詳細圖景。局限在幾乎封閉區間的人類長遠利益關懷往往值得懷疑,雖然大部分時間可以自得其樂,但當那些通向無限的小窗口導入些許新鮮空氣的時候,我們才明白人類在這個封閉區間中會有被窒息的危險。

一 導致悖離的宗教教條原因

善與真的悖離,其首要根源在於傳統宗教道德的缺陷。傳統宗教與迷信的伴生好象是古來文明的魔咒,從而導致宗教道德在文明與知識麵前的潰散,最終造成文明整體的衰落。這一痼疾在理性和科學技術長足發展後再次浮現在當代社會前麵。這將人類前途推上了一個兩難境地。一個方向是崇尚理性,因為傳統宗教的迷信味道而否定古來的道德體係,這造成了全球性的道德危機。因為以各國政府為首的崇尚欲望,背棄傳統道德,如今全球生態災難愈演愈烈。另一方向則完全相反,因為對道德危機的憂慮,和生態災難等現代危機,否定技術,否定科學和理性,而且將人的生命需求罪惡化,意欲恢複傳統宗教以期道德重建,全盤複古。

這一兩難困境在美國表現得極其突出。一邊是宣揚五千多年前上帝六日創世以及挪亞方舟之類,另一邊則陳列著上億年前的化石和模擬的古生物塑像,並將其當作確鑿的事實。兩個水火不容的曆史揣測竟然在同一個政權之下都被奉做真理,這完全違背邏輯的矛盾律。而現實中,美國人敢否定其中的任何一個。否定前者,美國的道德體係就瞬間崩潰了,真有實踐兩天霍布斯的原始野蠻狀態的可能了。否定後者的危險則更加切實而可怕,那樣美國就成第二個阿富汗了,任人魚肉的滋味可不是美國人願意品嚐的。有這樣的一個國家做榜樣,世界各國政權就都在精神和信仰之前諱莫如深,而在欲望和需求之下盡情馳騁。世界危機的降臨也就難以避免了。

當然,宗教道德和理性的悖離,其根本原因還在於西方宗教在發生之初的失誤。摩西使用了教條與神跡來勸導民眾皈依,沒有充分發展信仰和理性。將神對倫理道德中完全經得起思辯的理性和自然規定性,弱化成通過協商確定的並拒絕理性質疑的契約形式,是摩西用立約的形式向民眾推介自己悟到的倫理這一作為的最嚴重後果。這一做法雖然簡明地確立了宗教與道德,卻導致了後世在信仰層麵的淆亂。後來的耶穌和保羅等在小範圍內予以突破和修正,而真正保證西方世界良好發展的則是精神世界中的另一元素所給予的平衡作用,即:蘇格拉底等人的崇尚思辯質疑的理性主義。精神領域上兩個極端方略的魔鬼平衡,固然成就了西方世界當代二百年的輝煌,但是也直接導致了本統一於神的理性和道德這兩個人類核心元素的撕裂甚至悖離。

摩西說和上帝立約,定出十誡,從當時和其後的數千年看,的確是人類曆史上的偉大創舉。因為契約的個人意願性和非自然性,導致了近代以來西方哲學家對宗教道德的批判與棄絕,形成道德與理性的鮮明對立。其中有許多可悲的誤解,其原因既有批判者理性的徹底與草率,也有摩西捷徑策略的副作用。哲學家批判的對象是人世間基於短期利益與局部種族利益的局限法則,而倫理道德是自然規定的法則,是天人合一的,是符合理性並超越理性邏輯的。摩西的宗教是自然法則在人為局限法則中的體現。後世的繼承與發展過程中,因為沒有分辨兩種法則,從而導致局限法則被錯誤地當作宗教自然法則來對待。當這些東西呈現在理性的光明之下時,文化的內部協調甚至衝突就無法避免地爆發了。立約這種信仰形式的確在曆史上對某些區域某些民族起到了神奇的效果,但當人類超越種族甚至超越物種去體悟神所規定的倫理道德時,這種形式無疑就構成了頑固的障礙。也許我們不能責備摩西,畢竟當時他所處的曆史人文環境不同,但我們卻有衝破傳統阻滯並保守傳統精華的責任。

我們可以粗略分析一下宗教教條對人神關係的淆亂。道德源於神的自然規定,人與神的距離,和神對人的獎懲必然是人人平等地取決於個人的思想境界和言行等等,而與你的種族記號,飲食衛生習慣等等沒有關係,甚至與是否得了大麻風病也沒有關係,就象愛滋病絕對能證明人的性道德貞潔一樣。用物質層麵的清潔來附會精神上的貞潔,摩西在潔癖的這條路上走得太遠了。這些外表清潔方麵的戒律,隻是教條意義上的宗教成分。猶太教中的禁食豬肉和行割禮本是宗教中至關重要的元素,但是從理性和靈性思維上卻又找不到這些戒律來源於上帝自然規定的依據。衝破這些教條的第一人是耶穌,他從理性和靈性上徹底否定了這些形式上的誡命與神的關係,後來保羅則更加明確了耶穌的思想。耶穌哲學在篤定信仰的同時賦予人們更多理性和靈性,拒絕做僵化宗教的附庸。耶穌和保羅的無法替代的價值在於,雖然抨擊僵化的教條,卻依然繼承希伯萊文化的根本,沿襲了一神論的宗教教義。而自歐洲中世紀後期以來的諸多宗教批判浪潮就沒有耶穌的清醒,批判教條之外又將宗教道德定論為人為的規定。

宗教中許多習慣性的法則在逐步僵化以後,其原有的內涵被遺忘,而演變成凝固的教條。對這些教條的思辯性批判往往導致人們否認宗教道德整體的神性與自然性。安息日是一個典型。守安息日作為一種民族習慣是可以的,畢竟人容易沉迷於物質的索取,需要一個強製的力量關照自己的精神。作為一神論信仰的象征也無不可,就象孔子對祭祀的認識:祭神如神在。但當作神的規定就麻煩了。當代地理知識已經十分清晰。本初子午線定在倫敦,還是在羅馬,抑或在耶路撒冷,都會導致歐亞大陸的任何地方(除白令海峽附近的亞洲土地外)安息日的改變。但是洛杉磯和悉尼就有點踩鋼絲的感覺了,而檀香山和阿拉斯加則必然要因為本初子午線的不同選擇而導致安息日有一天的差異。如果將本初子午線定在中國東部沿海,歐洲依然會比中國晚七八個小時,而美洲就不是比中國晚半天,而是早半天了,如今美國的周六就恰是那種情況下的安息日了。如果安息日是自然規定的,那其必然和人為的本初子午線選擇沒有關係。但是,人為的選擇決定了安息日,所以安息日不是自然規定的,而是人為習慣。如果說安息日是神聖的,那麽決定著世界各地的安息日正負半天差異的本初子午線必然也是神聖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必然也是神聖的,決定這天文台地址的人就更是神靈附體了。這理性可以追溯可以思辯的世界,可以將世界的所有都歸於上帝的一的世界,就變成了處處都是神聖,處處都不能分析能質疑的凝固世界了。這到底是在信仰上帝,還是在侮慢上帝?將一種人為設計的規則當作通向神的必經獨木橋,造成了人神關係上的混亂。既然這樣核心的宗教道德都不過是人為設計的,宗教道德中還有什麽不可以由人來自主選擇的呢?人對宗教的巨大誤解就這樣鑄就了,道德和理性的悖離就不足為怪了。

將本屬於神的習俗羅列到神的賬上,構成了對神的臆測和歪曲。因為這些歪曲的份量之大範圍之廣,導致後世在通過思辯廢除一個個教條的過程中,也徹底的否定了人的道德源於神的自然規定這一事實。幾百年來所積累的現代危機,幾乎全部源於對人神關係的這一錯誤解讀。糟糕的是,因為這種局限的理性對傳統宗教中大量的錯誤人神關係的成功廢除,生產力飛速發展和人的短期放縱製造了空前幸福的假象。在這樣的曆史事實麵前,年輕人很難重新認同那種傳統宗教中對神的過度輕率的測度,從而完全否定了神對人對萬物的作用,而是將道德定位在對全人類最長遠利益的關照上。

在許多宗教經典中聖人用寓言來表達神的真理以便於民眾理解,而到了信眾眼裏那些敘述的表象就成了千真萬確的真理。天堂的模式,人類進入天堂的路徑,彼岸世界的情形,宗教那邊的確誤以自己的猜測為真實了。相信耶穌佛陀等跟徒眾描述過天堂的模樣,但是因為語言的描述能力的局限,還有語言的歧義性,聖人靈感的啟示性的語言很容易被錯誤理解成固化的實際景象。顯然,後世將本是蘊含抽象真理的話理解成了現實的情況,然後又因為聖人的身份而對此篤信不移。從後世的效果看聖人們這種無限仁愛的做法具有十分嚴重的弊端。比較而言,易經中雖然與其他文化的上古宗教經典的味道不同,其神秘程度卻也相似,而這些神秘在孔子那裏就基本被截止了。中國宗教哲學既沒有取教條這個捷徑而且對待上古寓言也采取一種淡然處之的態度,而是強調對天道徹底的忠與誠。這正是當代西方思想家崇尚中國哲學的原因所在。

二 導致悖離的近代政治學經濟學原因

近代以來逐漸成型並席卷世界的政治學經濟學對曆史和人性的錯誤解析是導致道德與理性悖離的另一重要原因。西方世界的現代政治學經濟學啟蒙過程中,霍布斯所提出的的人類社會的原始野蠻狀態,更廣泛地說,就是近代以來對政治社會有壓倒性影響的性惡論,是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政治學假設。如果自然賦予人的本質是惡的,厭惡秩序的,道德就可能是人從自己的本性出發而構建的,而是限製人本性的東西,是防止人自我毀滅的契約權宜之計。這徹底否定了道德與理性的來源一致性,將人類社會的道德體係當作人為製定的法則。道德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達成秩序,秩序之最在生命,生命之最在人。人性善的通俗解釋是人與人的互愛,如果愛最大的秩序--人還不能推導出愛一般的秩序,但是厭惡人則必然能推導出厭惡一般的秩序。厭惡秩序的本性惡的人,受何種目的驅使竟然想出契約道德成就了自己反感的社會秩序,則必然是自相矛盾的事情。由此可見,無論人根據自己合於理性的本性還是出於避免混亂的想法而成就了道德,性惡論都成立。性惡論的症結在於將欲望當成人性的本質了,然而無論從曆史看,還是從個人經驗常識看,欲望都不是主宰人行為的最核心元素。性惡論對曆史的簡化臆測曾經推動了人類社會發展,奠定完善的法律體係防止惡的泛濫,或者說防止人類被自己的欲望所毀滅。但是,當人們將過多的信任給予法律體係,而忘記了法律體係的根本在於控製人的欲望泛濫,疏忽之中人類的欲望卻在法律框架內泛濫了,或者鑽法律的空子害人,或者在法律之內虧害萬物天地神靈。駕馭欲望的,應該是如古來一貫所信任的靈魂,法律不過助手而已。

將物質生產生活水平當作評判人類社會發展狀況的標準,是現代社會的昏聵之處。人類的道德和智慧並非是隨著物質索取能力的提高而線性提高的。物質滿足和欲望驅動往往也導致道德的敗壞和智慧的蒙蔽。中東叢林政治時期更象是人類社會道德發展的一次低穀,而不是從原始野蠻狀態經過道德升級而來的社會階段。中國曆史中禮崩樂壞的社會倒退也比較常見。東周的春秋時期相對於西周是道德滑坡的,而戰國和秦時期相對於春秋又是道德淪喪的。三國兩晉相對於東漢是敗壞的,而中國大躍進時期文革時期的政府喪失了對生命對同胞的最基本憐恤,而改革開放以後由於之前道德教育的缺失和傳統倫理的破壞,整個社會處於道德崩潰的危險之中。上帝所塑造的人是多方麵的平衡,精神與靈魂的澄澈和欲望的滿足一樣是上帝所賜予的自然稟賦,而不是在滿足了一定欲望之後才會顧及到的所謂高級追求。在現代政治學經濟學背景下,社會中壓倒性多數認為道德是非邏輯的,是人為設定的,是在人類的實踐中為了防止種內競爭的損耗而通過成文成文甚至民俗的契約而構建的。古代傳統宗教對神的臆測和將道德神秘化,與近代以來對道德倫理的膚淺理解,最終導致了道德和理性的悖離。

同樣是在近代開端,另一種道德哲學觀在西方發展起來。斯賓諾莎的倫理學用邏輯推理的論證方法,以歐式幾何的編排方式來分析倫理道德。從中我們可以體味到作者堅定的信仰:道德倫理如同幾何學一般,完全可以理性地歸溯到世界的唯一實在--神。關於這一點,老子富具東方韻味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哲學傾向影響了大部分的政治家,而認為倫理取決於上帝的自然規定的思想則主要在嚴謹的哲學家那裏有發展,如康德、黑格爾、愛因斯坦等等。器用水平的提高導致大多數人在自然麵前信心爆棚,而在膚淺的思考中沾沾自喜。資本主義的逐利本性則致使人們在自己思維惰性的同時還要扼殺其他人透徹的辯駁,以便為自己贏得安心點鈔票的空間。所以,幾百年來對資本主義不利的追求精神的哲學被壓抑或者閑置了,片麵偏激的哲學如自由主義唯物主義等在全球化過程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唯物主義所衍生的政治學經濟學在人民的數十年心理演化過程中最終崩潰,而自由主義政治學經濟學所造成的自然環境危機卻依舊在節節攀升。人類的希望其實就在何時能夠翻然悔悟,從欲望的魔掌中逃脫出來,進入到精神樂園中去。

三 精神與物質秩序的融洽是道德和理性的共同結論

有人以為,現實生活中富裕,精神上皈依了某個宗教,死後得入天堂,那就是物質精神兩方麵都完滿了。這一種認識是長期以來道德和理性被簡單地割裂所造成的後果。福氣的源頭必須經過人的心理各層次的作用最後才能達成人的幸福感。這些心理層次如:感官,認知,高級的價值判斷,以及如今尚未明確分析出來的直覺靈感等心理功能。物質作用和精神效用必然是融合一體而影響人的整體體驗,而且精神上的作用更切近更直接。精神與物質兩方麵融合一體的滿足方構成最切實的幸福人生。人的精神境界對自己現實物質生活有著廣泛深遠而超越性的影響。精神對物質世界的影響首先是現世的,絕不是隻在為天國存款。將精神與物質割裂開的觀念是宗教教條滋生壯大甚至統治宗教所造成的。

在如泛神論,基督教和儒教等一神論的體係中,其理想雖然十分遠大,有許多超越理性與邏輯之處,但其理想與價值觀中依然有可以為理性所清晰思辯的成分,那就是對秩序的熱愛。一個偉大與高尚的靈魂,其精神對物質世界的影響,首先是整飭淆亂的人類社會與世界,達成良好的秩序。所以說,對社會秩序的熱愛是精神追求的最基本要素。如果我們沒有在物質世界上實現自己對社會秩序的貢獻,就根本沒有任何資格談論精神境界。如果物質上富足,揮霍饕餮,製造物質垃圾,文化垃圾;或者沒有自愛,精神上自暴自棄,放縱物欲,追求刺激,危害自我生命;或者更極端地,殺人劫掠,荼毒生靈,作惡多端。這樣的話,在宗教上精神上無論你踐行何等嚴格的教條,皈依何等高級的宗教,都將被上帝拒絕在天堂之外。秩序是精神的基礎,隻有對物質世界的秩序的熱愛,才能進一步登堂入室,有資格在精神上拾級而上。從這個概念上,我們可以初步理解精神與物質的融合一體,也可以對那些貌似精神崇高實則侮慢上帝褻瀆精神的對宗教的僵化歪曲理解有些許認識。

精神追求對人的作用,並非隻從實用角度才可以解釋。在短期的個人利益上隻追求物質,放棄精神會導致物質生活的成功,而沒有精神上的追求,作為廣泛的和長期的人類整體必然是沒有希望的。這種思考是從實際的人類物質生活整體來分析的。實際上,精神境界的提高是人生的首要追求,欲望的滿足帶給人的是一些假象。沉迷於物質享樂不但是對精神的腐蝕,就從最基本的身體健康來看都是生百害而無一利的,如果再考慮到環境問題,生態問題,欲望的過度滿足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罪惡。生理需求本是人的機體賴以維持健康的要件,但是用感官指揮大腦,在物質條件本已完全滿足機體健康需求的狀態下,依然放縱欲望,物極必反,最終必然傷害了自己。

人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樣來源於自然與理性,並非外界道德所強加的。人從自然本性上是社會性的動物,首先必須有成年人的撫養才能長大成人。這是人自身的成長過程中社會在他們的頭腦中建構的形象。同時,人類得以延續的機理,生物都必然自我成就的本性,規定了每個人之所以成為人類社會的一員,則必然要對人類延續有積極的價值,也就是說其社會作用的最終效果必然是對一個幼兒或者一批幼兒或者對全人類的幼兒長大成人有著積極的意義。從這種自然規定性上看,人必然有一種內在的認同社會,有益於社會的價值判斷,自己的行為符合這些判斷的時候就愉悅,違背這些價值判斷的時候就會自責。人的心靈安寧必然是人生幸福的第一要件。這種幸福對人的作用遠比物質上的滿足來得更加深刻重大。在宗教角度上看,人的萬物之靈的角色賦予了人類一種崇高的理解萬物的責任。古代人講管理世間萬物的責任,現代人追求利用世間萬物的方便。一個強調使命,一個放縱欲望。應該說使命與利益需要平衡。

幾乎所有的現代性危機都源於人口膨脹。幾乎所有的生物都存在過度繁殖的能力。母愛父愛和用自己的生理能力及知識能力塑造一個新生命的衝動其實也很大程度的是過度繁殖的一部分。作為自然世界,必然要有一種機製來限製人口的膨脹。當然我認為世界會采用適者生存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機製來運作。社會達爾文主義是一種幻想的狀態,在模擬推演過程中有一定的意義。人既然有了這種認識社會認識自身的能力,世界就可能置此顧而放任那種殘酷而又浪費的限製形式。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去認識人類在人口問題上的困境,從而構想出恰當的解決方案。至於仁愛導致人的基因退化的猜想也完全是生物學界機械達爾文主義的主觀想象。仁愛是人與許多動物的自然屬性,照顧弱者是維護種族安全的根本法則之一。自然競爭,優勝劣汰不過是生物進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片麵而已。單純這一法則起作用,並不能解釋生命進化的速度。生命中自我完善,主動適應環境的能力必然是生物進化的本質屬性之一。

人為了吃飯而活著,還是為了活著而吃飯?蘇格拉底的問題十分簡單,卻容易回答。我們從字麵上看,很多人會給出正確的答案。但是,如果我們用同樣的思維來分析自己生活中的一切,辨別哪些是欲望需求的,哪些是精神生命的,絕大多數人都會迷惘。人的一切生理需求,飲食的,安逸的,享樂的,都是神為了人的生命的健康而自然規定的,生命是目的,衣食住行是手段。感情需求,性享樂,愛的付出等等都是生命種族延續的自然規定。如果人追求對自己的感覺器官的滿足而損害了這種感覺器官滿足的本質目的,則必然是愚蠢或者罪惡的。例如,現代工業配製各種口味的飲料,用本無法達到對生命同等益處甚至對生命有害的東西來刺激感官而達成同等的感覺享受。毒品是對個人感官的欺騙,耗損人的元氣的同時卻向你的感官製造滋補元氣的假象。為了治病而欺騙人的感官是可以的,例如糖尿病人用糖的代用品。但是,絕大部分情況沒有如此的善,而是資本趨利性所蘊藏的惡。

善是自成的,惡是自毀的。世界的本源隻有善,惡是愚昧合理性所致。道德和社會規則是由自然世界派生的,有天然的合理性。不是由某些人的意誌決定的,也因為種族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性道德的簡明理性

所有與性相關的審美,欲望,衝動等基本是自然為物種延續所規定的。普通人難以名狀的情感發生,絕大部分都可以在心理分析中找到其更深層次的原因。作為哺乳動物和社會性動物,與愛相關的所有行為追求基本是種族社群與人類整體價值所衍生出來的自然規定。曆來的那些神聖,多可以在人類價值上覓到其目標所在。

神在人的情感和人的價值觀念方麵留有通向靈魂的窗口,當人類將神性過於輕率地賦予普通事物時,人就會迷失在複雜的迷宮裏,而無法尋覓走向神的道路。當人們否定這窗口的存在,將一切都歸於物質的簡單邏輯時,人必將麵臨自我矛盾。人們往往把愛情看作神聖的。當然愛情有神聖的因子在裏麵,但現實世界中的愛情故事更多的是感情驅逐了理性後形成的表象。這些過程中的神聖可能比中世紀裏四處泛濫的神靈還要泛濫得誇張。要認識愛情中的神聖因子,理性與靈性麵臨著無窮無盡的敵手的擾亂。

另一方麵,人作為一個整體,各種審美欲望需求以及感情都相互牽製促進和諧,從而達成人整體的健康。從宏觀上看,社會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審美需求以及感情和諧,也是社會整體健康的要件。當人沉浸在山珍海味玉液瓊漿的享樂之中時,是否會清醒地意識到這些味覺的美妙刺激,其自然目的都在於身體的健康。如果過度迷戀這些佳肴進而導致健康的損失,非但饕餮浪費了物質財富,而且放縱感官的欲求而最終危害了健康,而自然設定的感官欲求卻正是為了保證健康的。 這是如何愚蠢的惡呢?現代的飲食業娛樂業同樣具有這樣的困難,其中有多少是善的,多少是惡的,的確需要甄別。中國餐飲業的種種黑幕,食品工業中用各種工業手段來妝點食品以達到在觀感口感氣味上的美味效果,卻實際毒害了人的身體健康,這是何等廣泛深入的愚蠢的惡呢?人心本善,社會經濟結構導致了這種愚蠢的惡,資本的逐利本性和法律的缺位導致惡的滋生。這一方麵最典型最愚蠢的惡莫過於毒品了。其實,所有愚蠢的惡中最極端的就是性放縱。下麵,我們集中辨析性道德的理性。

道德與理性一致地源於上帝這一基本公理,在性方麵表現得極其突出,而長期以來西方主流意識對性道德的扭曲性教條化導致了性道德對理性的悖離。奧古斯丁的性原罪論認為,性的唯一正當理由是繁殖。當然,性原罪論的根源還在創世記中,摩西所傳承的美索不達米亞的古老傳說,將兩性之間的吸引與媾和解釋成人對神的悖逆,給後世的帶來了無窮的困惑。耶穌保羅等曾對其中的教條做了強力糾正,卻對性道德方麵的教條與臆測束手無策。這種原罪論違背著人的最基本直覺:既然性是生命延續的無法擺脫的手段,性的合理性就已經足夠大了,因為沒有任何人會認為死寂比生命有更大的善。而理性主義所能邏輯證明的最終極的善也不過在於秩序,如果我們承認生命是最高的秩序,我們就無法否認性是最高的善的必要條件,性再是原罪,反而是原善了。大家如果有足夠坦誠的心境和足夠勇敢的靈魂,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其實,性方麵的罪惡不會因為性與至善的關係而變得更少。與其他罪惡相似,性的罪惡不是性本身,而是欲望的放縱,是為了達成生命這一至善的欲望在放縱的時候傷害了生命,這同樣構成了愚蠢的惡。禮記雲:欲可縱。摩西規誡人們遠離罪惡,卻沒有明確地分辨性本身和欲望之間的差異,導致性道德和性理性之間的悖離就在所難免了。作為自然的規定,與性相關的一切審美欲望,其目的當然在於繁殖。而生命的複雜一體又導致了性活動對身體健康的正麵效果。因為生命繁衍是最終目的,所以男性更富於冒險和獻身精神,以維護有能力完成生命傳承任務的女性的安全;而女性在擁有了子女以後,其為子女的獻身精神也變得和男性同樣地強烈。如果人為了性的享樂而損害了繁衍這一性的終極目的,這就構成了愚蠢的惡。因為性對人的整體健康的積極意義,人在繁殖以外的性活動也變得有積極價值。自然所賦予的生物的過度繁殖能力也可以作為人享受性生活的正當自然理由。當然,絕大部分人在為了繁殖的性和為了身體健康愉悅的性之間會以前者為重。現代社會正統的性觀念整體上還是相對成熟而恰當的。性放縱在傳統宗教下是罪惡,在當代正統觀念下是愚蠢,因為這在拋棄了繁殖這一終極目的之後,又損害了個體的健康。所以,當代的那些春藥和房中術,即使算做罪惡,也是愚蠢的。而因為性夥伴雙方的性能力平衡所采用的手段則需要詳細辨別,可以因為照顧感情而果斷支持,也可以因為有損健康而斷然否定。

基於此,當我們維護正統的性道德的時候,就完全沒有必要扮作古板教條不苟言笑的學究和衛道士,而是用最活潑的語言,最開放的思維,來開導表麵上似乎是前衛聰敏標新立異而實質上是膚淺愚蠢自戕自害的少年兒郎。由此,我們可以明白地分析給所有人,那些強奸亂倫,出於放縱目的的雙性戀和同性交合,以及為了生計而變性的人妖,為了獵奇而觀看人妖,對性原則有侮辱的隻在放縱的女體盛,都是愚蠢的違背理性的並且傷害所有相關人的惡。

 道德與理性悖離的中國文化原因

道德與理性的融合一致是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但另一些方麵的缺陷導致中國在近代的一蹶不振。在西方的科學和理性分析衝擊之下的潰敗,其原因在於聖賢所遺留的直覺上的正確結論,在普通君子士大夫的手中變成了半教條的理念,這樣的東西到了嚴謹的邏輯分析麵前就顯得粗陋。隻有深信這些哲理的人才會用心去嚴謹地證明,典型如萊布尼茲見到太極六十四卦圖以後發明了二進製。而一般人尤其是資本驅動下的外國人和崇洋媚外的中國人都更傾向於將這些直覺的真理簡單化神秘化甚至妖魔化。

中華文化中,合乎理性的人倫天道規定性是從長期的和廣泛地域內的在統計意義上的準確,而不是對個人的單個事件的準確。同時,由於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大部分情況下,人的生命軌跡因為多重因素的作用而能夠沿著這樣的軌跡發展。這有點象量子力學對自然規律的描述。單個微觀粒子在某時刻的運動規律是可預知的,而粒子構成物質以後卻又極其準確地遵循自然規律。中國哲學沒有明確的正視這一區別。宋儒以來,中國文化界有用八卦來衍生現實世界哲學派別。這種做法沒有明確自己是在討論宏觀的統計意義上的社會現象,還是個體案例上的的具體現象。其結論雖然正確,卻太籠統了。中國文化中的另一習慣是重視靜止的狀態,討論發展的過程。比如:評價聖人時,往往用"思而得,勉而中"。這種評價是描述聖人達到最高境界時判斷事物的能力,而絕對不是描述聖人自己的思維成長過程,更不是說聖人能夠生而知之。中華文化本身的高超品質足以令仁者智者拍案叫絕,其欠理性分析展的狀態卻不能說服普通大眾。中國文化上世紀在世界範圍內的缺位,也在客觀上導致了道德與理性的悖離。

半學術半教條化的後世儒家對道德和理性的悖離也有責任。秦漢之前的中國,民眾的感情可以十分真摯的袒露,詩經中大量詩篇都以人的坦率感情為主題,而這些感情不但是理性世界的必然,而且也是儒教道德的基礎所在。這一問題放在當代自由主義的觀點上就矛盾了,因為自由主義崇尚自由的情感,否定道德教條。而這在孔子那裏卻體現著道德與感情,理性和自由的融合一體。所以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自漢代以來,後世對儒家經典的理解趨向教條化,因為對活躍而難以掌控的人類感情尤其是對愛情的懼怕,人們逐漸回避甚至否定愛情在人類道德建構中的基礎核心地位。詩經首篇關雎是一個典型。漢代以來的儒家正統認為,關雎是歌頌後妃之德。當大家沒有能力在自由的愛情中合乎理性地推導道德的譜係,退而回避愛情,用灰色的說教來支撐僵化的教條也算守成的策略了。詩經是禮樂教化的經典之首,關雎又是詩經首篇,而後妃之德隻能間接地通過許多層次才能影響到民眾內心。如此重要的篇章采用間接教化的方式,顯然合理。現代以來的許多學者認為此篇描述的是一個典型的愛情過程。如果與社會道德聯係起來,大家會領悟到,此篇的核心在於家庭感情基礎的建立。家庭,幾乎是人類社會中首要的概念,在國家,民族甚至宗教之上。關雎所述,就是從兩情相悅,到互相傾訴,再到正式婚禮的成立家庭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的家庭往往擁有堅實的感情基礎。顯然,中國古代在婚嫁文化中過多注重門當戶對的物質條件,以及個人被迫融入既成環境的模式,而不鼓勵從自然所賦予人的天性出發,經過關雎中所描述的婚戀過程而塑造適合於個人的堅實的家庭環境。現代人看,古代的宗法社會是對人性自由的束縛。殊不知,這些僵化的教條式的生活模式也與聖人所倡導的理想社會和所宣揚的道德大相逕庭。道德本是自然生發的,又通過理性的方式塑造,所以也必然與人的本性相契合。中古時代,統治階層學術階層以及宗教階層對自由感情的懼怕,導致了一直到上世紀初的漫長歲月中人類真摯感情遭到壓抑。也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吧,既然沒有耶穌孔子等天命之人再世,隻能退而求其次了。

 聖人的善真之道和後世的偏離

權威與教條是宗教統治世界或者說維持世界相對穩定兩千多年的主要方式。時代發展至今,人類其他文化形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宗教依然延續兩千年前的樣子就可能了。因為凝固教條的充斥,近代以來科學思辯理性的發展使得宗教大廈搖搖欲墜。但人類維係道德體係以達成美好穩定社會的永恒需求,使得宗教在當代人類社會中依然具有廣泛的市場。

世界上最乎人命運的力量遠遠超出人的理解能力和控製能力,這種人類行為的根本依據往往是直的,靈感的和神靈啟示的。這就是信仰。一方麵,信仰是人類社會的根本要素,另一方麵,絕大部分人無法通過自己的思辯與靈悟領會信仰的內涵。因此,聖人就根據自己悟到的信仰,因為人的仁愛本質,或者說因為上帝愛人,構建了教條體係,這些教條可以保證後世的社會穩定。因為信仰在聖人思維中如科學一樣的透徹清晰,聖人時代沒有權威的必要,反而是聖人在誘導徒眾質疑思考。其中表現最徹底的就是蘇格拉底,而孔子佛陀也相似,耶穌的運氣稍差,幾乎沒有得到可以質疑他的徒弟,隻有圖謀陷害他的對手。在以後的宗教信仰發展過程中,因為人際威望和個人悟性的悖離,在聖人那裏將信仰通過各種手段啟發誘導後來者的情況就漸漸消失了。在百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之後,這種信仰誘導質疑的關係就複存在,權威變成維係宗教的必然。教條是聖人仁愛的記錄,權威是失去聖人的無奈選擇。

從這些理解中,我們難明白,實際上近代以來的自由主義反對傳統宗教,主要是反對中古以來教條與權威的固化與褪化,徒留宗教的外衣,而失去了甚至違背了聖人的本義。從這個意義上講,相比於中世紀拘泥於宗教教條或者沉醉於宗教權力的權威們,近代理性主義者更大程度上繼承了古代宗教聖人們的衣缽隻是不知天高地厚,因為對中世紀權威與教條的理解而誤解了聖人的精神,棄置了聖人早已明確了的人類價值的根本。對邏輯理性的過度自負,是人類走入現代性危機的主要罪魁。

 現代哲學家對現代文化的質疑以及未來的文化整合

近代以來,西方哲學曆史等學術界對宗教教條的駁斥極其普遍而且苛刻,有時甚至有過激的嫌疑。但是,就曾經飽受基督教天主教教條之害的歐洲曆史看,這種刻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為許多教會視作大敵的哲學家羅素是其中的典型。首先說,羅素先生對基督教教條的批判是極其嚴厲深刻的,有時也不免偏頗。先生對基督教既往劣跡以及其生硬道德的反感,使我們領悟到西方道德與理性的悖離何等嚴重,而先生也透露出對西方文化這一缺陷的痛惜之情。同時他對自由主義的警惕也表明了他對道德理性歸一的期待。

羅素先生對掙脫了宗教道德的文學藝術十分不屑,說道:"浪漫主義運動在藝術上、在文學上以及在政治上,都是和這種對人采取主觀主義的判斷方式相聯係著的,亦即不把人作為集體的一個成員而是作為一種美感上的愉悅的觀照對象。猛虎比綿羊更美麗,但是我們寧願把它關在籠子裏。典型的浪漫派卻要把籠子打開來,欣賞猛虎消滅綿羊時那幕壯麗的縱身一躍。他鼓勵著人們想象他們自己是猛虎,可是如果他成功的話,結果並不會是完全愉快的。"宗教道德對文學藝術的確是巨大的束縛,但恰當的說,這種束縛是人的褲腰帶,如果您認為裸體才能體現真正的自由,那是您的權利,至於吸引來的是審美的目光還是縱欲的目光,就隻能讓大家捫心自問了。

羅素先生對自由主義持巨大的質疑態度,僅做了感性的反駁:"自由主義的本質就是企圖不根據非理性的教條而獲得一種社會秩序,並且除了為保存社會所必須的束縛而外,不再以更多的束縛來保證社會的安定。這種企圖是否可以成功,隻有未來才能夠斷定了。"從人類曆史的發展來看,非理性的教條似乎是社會和諧持續發展所必需的。其中的理性的邏輯--決定人類前途的大部分因素--是人自己還沒有或者說永遠都能掌握的,所以將自己命運中的許多東西都交付上帝往往是正確的。但是,比較一下儒教世界和西方的宗教世界,我們會十分驚訝的發現,那些在西方看似必須交付上帝的教條,在東方起相似作用的信念卻完全可以通過理性分析清楚。我們不得不想,在當前科學與自由主義主宰人類主要文化領域的時代,古典的神秘主義教條完全可能重新統治世界,我們卻有充分的理由在儒教中尋覓當代所缺乏的理念以拾起西方世界掉落在地上的人類發展接力棒。

很顯然,哲學家對當代所謂主流的政治,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也包括集中反應文化各側麵的主流文學藝術,都持巨大的懷疑態度。這些文化現象的統治地位已經足以令絕大部分人放棄質疑的勇氣和權利,就象中世紀的歐洲臣服於天主教會一般。哲學家的努力雖然沒有將確切的真理表述出來,他們的質疑已經足夠啟人心智了。這就象黎明前的曙光,雖然太陽依然在地平線以下,但我們知道祂重新照耀大地不過是時間問題。

世界的未來呼喚著人類所有文化的參與,無論這些文化曾經的輝煌是區域性的還是全球性的。麵對命運難卜的前途,既往的文化資本應當無所不用其極。近代以來的自由主義,理性主義,唯物主義等哲學,由於片麵地關注人平等的物質利益而引發了現代危機,在日後的發展中其份量必然會有大幅度削弱。佛教信奉每個獨立靈魂的永恒,其所關照的就更重於靈魂而不止於現實的生命,其他偉大宗教則主要是對精神世界整體的崇拜,沒有明確地對每一個獨立靈魂的憐恤。就這一點而言,佛教要激進與前衛得多,至於判斷這是事實還是臆測,我們暫且擱置這些信仰的確定性問題。佛教深入透析了人的心理本質與人心理存在的支撐點,從而會在解決自由主義放縱滿足每個人的物質需求與感情需求而導致的現代危機中,起到最關鍵最核心的作用。儒教或者說儒家道家的作用則在於,解決道德建設中起核心積極作用的非理性教條和人類任何時刻都必須倚重的理性之間的矛盾。儒教是樹立道德的良好方法,又是摒棄一切非理性教條的好方法,使人類回到道德與理性統一的道路上。世界的可持續發展,解決現代危機,其可以選擇的道路極其有限,也許隻有結合佛教和儒教這一條路。當然,中國曆史已經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這兩大文化發揮能量,我們沒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二者獨立於其他文明能夠成就人類未來的幸福。而近代以來的世界卻是二者缺席的世界,從反麵上證明了這兩大文明對世界整體的核心價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的確是好文!去年同時,本人也寫過類似文章。隻不過從文化角度。
先生是學者,全麵並深刻。如果能加點心靈的體驗就更好。
謝謝!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niersi的評論:
我的理解,曆史總是在人理解之前出乎意料地發生。所以曆史具有獨立的意義,而不是在人的理性邏輯和哲學之下運作。從曆史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包括上帝的足跡。當代中國流行曆史無用論,的確鼠目寸光。
niersi 回複 悄悄話 很有同感,不知道是否有人看過Matrix, Neo 看到繁華的世界本是一片荒漠 ,覺得這是隱喻心靈的荒漠。

聽說2012不是世界末日,而是水瓶時代的到來,這個世界會發生變化,我們說知道的文明將結束,代之以全新的更好的文明。

但是究竟會發生什麽?不是人類可控製的。有時我想,如果相信更高的力量,那麽就臣服於它,一切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有時我們看到不圓滿,隻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看到整體。。。
To me, let Go of control and let the universe flow by itself :)
xingf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玄野的評論:
糾正一個錯誤:下文提到的不是錢理群,而是錢玄同。錢玄同當時寫了一篇文章叫《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提倡廢孔學、滅道教,甚至認為解決問題的根本是廢除記載孔學道教"妖言"的漢字。玄野兄有空不妨參照一下這段爭議,曆史是活的。^^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確如幸福所言,這左派本是熱衷革命的,但卻沒有人出來向我發問。作為我自己來說,最簡單的分類應該是信仰的差異。任何學派如果不敬天愛神,隻關注人民的物質需求,帶來的結果都是可怕的。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對這個問題批駁得很多,而且也比較容易得到共鳴,左派似乎也並不反對。此文中有"唯物主義所衍生的政治學經濟學在人民的數十年心理演化過程中最終崩潰,",在第二節。其他地方評論得很少。我一直認為,中國近期的最大障礙在辯證唯物主義上,而不在共產主義上。共產主義已經被人民所唾棄,而辯證唯物主義卻依然占據中國知識群體的半數乃至八成。但是從全球觀點看,主要問題卻在自由主義,雖然自由主義對於中國當代絕對是積極意義更大。對於中國而言,真的沒有必要走這樣一段彎路,直接到自由主義和古典宗教信仰的融合上來最好。
對基督教的隱含的批評,其實也主要因為看見華人群體突然信教後過於偏頗極端的狀況比較惋惜。
xingfu^ 回複 悄悄話 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令人忍俊不禁:

因為,討論到現在,玄野兄連一位左派的反對者都沒遇到,根據常識,那才是儒教真正的天敵呢。難怪新新MM氣勢洶洶的砸磚竟被聲稱為皮疼肉不疼,可能那的確是出於自由派的特色吧,就算憤激,也是強調遏製其糟粕、主張科學的方法論。如此看來,自由派在文中被羅列為與宗教教條化、人性惡理論等身的三大罪惡之一而遭受到玄野兄的猛烈抨擊,這實在有些冤枉哦。這就像當年的五四運動,對傳統文化持有保留態度(包括儒教)的恰恰是自由派的胡適、傅斯年等人、埋頭整理國故的也是他們,而堅決認定孔教殺人而欲誅之的卻是左派的陳獨秀、李大釗、魯迅、郭沫若等人。其中錢群理公然撰文要求徹底拋棄扼殺儒教及道教,瞿秋白同學更是30年代就迫不及待地赴蘇聯取回了由蘇聯專家幫國人設計的代替漢字的羅馬拚音方案。隨後,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與踐踏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達到極致。所以,感覺儒教最大的敵人其實並非異邦人,而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若要走出世界,須得先立足國土。不過,從意識形態的積極處來看,由於儒教敬天愛人的真正教義與普世的民主法則並不衝突(包括民主憲政),這令人堅信現代的儒教一定能憑自己的理性重見天日,與宗教信仰等共同促成社會的良性土壤、改善民族文化心態,從而促成政治民主的實施與保障其成果。總覺得,這樣的過程,東亞社會即使不願意,可能也會由於曆史的客觀影響而繞不過去。好在台灣、韓國已經算是比較成功的例子。

就文論文來說,我認為玄野兄對儒教的理性、道德功用以及其對佛教的關係把握得非常好。正是因為儒教重理性,所以中國人的宗教意識非常薄弱,佛教傳入之後真正的社會力量也並不大。而這顯然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宗教意識的薄弱與性善論使社會向來缺乏追求真理、直麵社會問題的勇氣或毅力,另一方麵,的確也會避免對宗教的教條化依賴而比較靈活圓通,其在人與人關係等方麵表現出親切友好、世界大同等充滿古老東方智慧的普世性。令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風。所以我倒不讚成玄野兄處處下意識地將基督教作反例與之對比,既然二者完全有相通之處,特別是在重視理性的現代,為什麽不讓它們共同作用於行為規範或道德倫理方麵呢?

具體的相容或排斥的地方仿佛討論過程中已經說得比較多,再此就不累贅了.謝謝玄野兄宏文,非常發人深思,也謝謝討論的朋友們,感覺大開眼界,並且,希望玄野兄以後能稍微漸簡化一下書寫特點,照顧一下讀者水平.^^
37213824 回複 悄悄話 讀了一部分,忍不住說:謝謝這樣的好文!
好文章是需要慢慢品味和消化的。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為人父的評論:
從當代西方主要國家和中國印度的政府首腦境界看,的確十分悲觀。如果有災難的話,可能會比既往的戰爭災難都大。當人們都專注於防止核戰爭的時候,人類在欲望這條路上積累的惡業卻在悄悄增大了。另外一種可能性,世界各國的政府運營成本在提高,而作為西方民主政府,民眾推翻他們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中國這邊好象暫時也沒有改變政體的可能性。這導致政府的軟性腐敗積累起來,最後導致世界性的政治結構臃腫坍塌。中國中央政府的改朝換代就都是相似的原因。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當代中國最深刻的思想大作!對人類的關懷之心溢於言表。

道德本是發自於內的,是自覺地節製欲望的自然結果。所謂的修行出智慧,主要的是指節製欲望。不受欲望所控,智慧自然產生,道德即在其中。道德與智慧是內在統一的。這個問題你講的非常清晰。

非常欣賞你對佛教和儒教解決世界文明問題的評論。可我比較悲觀,我覺得這個世界走入歧途太久了,非得發生一些大的災難人類才能清醒。

湯因比在與池田大作的對話裏也說過,這個世界如果能夠大同,那一定是統一在中國文化中。因為本質上講,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世界主義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