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詩的浮想(隨筆)

(2009-06-29 05:10:01) 下一個
         的浮想(隨筆) 
     
      詩的表達沒有其它文體詳盡,明了,詩可以省時減料,可以模棱兩可,可以莫名其妙,可以故弄玄虛,可以越“難懂”越讓人認為越有“學問”。有人說“詩人,一麵寫一些連自己都不清楚的東西,一麵又想象別人怎樣去讀懂”。想想也是,捉弄些“恰當”的比喻,偷換些“含糊”的概念,多敲幾次回車鍵,誰都可以寫“詩”。
      從某種意義上講,詩是“懶人”和“不老實人”的伎倆。“詩人”還是“神經病”的近義詞,但凡“純粹”詩人,多半神經兮兮。古今中外,自殺的詩人,哪個不是神經病晚期? 上次回國,偶遇一位名女詩人,我問她有什麽新作可以欣賞?她淡笑道:“那是以前的事啦,現在不寫詩了,現在寫小說和散文。”我聽到的口氣是:現在不做盒飯啦,現在咱開餐廳。聽說有位詩寫得挺不錯的詩人,隻要誰說他是詩人,他就立馬沒好臉:“你才是詩人!你爸才是詩人!你媽才是詩人!你全家才是詩人!!”。 似乎中國文學界的現狀是:“詩人”的名字並不光輝,對於有後勁的文人來說,寫詩隻是一種初級階段的或者是間歇性的文學行為;僅僅寫詩或者隻停留在寫詩上,好像是沒有“出息”的表現。看看也是,真正是詩寫得好的詩人,大多是其它產業共進,比如小說,散文,雜文,評論,亦有詩人編劇詩人導演等等。這也說明,中國詩界步履維艱,逼得詩人們不能一條路線堅持到底?那麽,什麽樣的環境才不壓製詩人的生長發育呢?順藤摸瓜是,文化問題,思想問題,經濟問題,教育問題,等等問題,等等等等問題。
      我說中國的詩人不是中國的奧林匹克選手。 像中國的文人隻從事文業就多半顯寒磣一樣,中國的詩人僅僅寫詩恐怕也危機四伏。從荒涼的現實,看出詩的艱辛,而從詩本身,則能理解詩的悲苦:要成為荷馬沒有雙目失明的福分,想都不要想!要成為耶穌,就注定被釘在十字架上,躲都躲不掉!詩人多悲劇,憤怒出詩人,難怪著名詩人自殺多。
     因此友人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詩隻能玩玩,不能當真,聽我的沒錯!我隻要你快樂。”是的,悲劇美總比喜劇美更能打動人,當我們陶醉於詩的美感,對詩嘖嘖讚賞時,也許詩字裏的淚氣還沒有散盡呢。誰愛看吐著紅肉的傷口?誰樂意眼皮被淚水泡腫?誰願意感染痛苦的疾病?誰喜歡守候漂泊的靈魂?誰情願光陰變成抑鬱的空氣?誰忍心拾起一個孤魂又把它拋棄?誰願被連累誰願連累別人?誰不願快樂??我記住了友人的話,做一個快樂的人,詩,玩玩就可以。

2008年3月15日(周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jiyise 回複 悄悄話 原來這樣,難怪村上春樹不寫詩,而寫散文和小說。
地球村村民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沈漓的評論:
詩意的價值也許是一個社會綜合指標的側現。
歡迎您的光臨。
沈漓 回複 悄悄話 在一個沒有詩意的時代為詩思考,難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