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南京:情淌秦淮河
(2009-07-28 17:08:13)
下一個
在南京玩風景,玩文化,令我最難忘的還是夫子廟,令人最動情的還是與夫子廟親密相戀的秦淮河。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進入烏衣巷,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便在腦海播放。
百姓,對!就是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條又一條巷子,塞滿了百姓。隻要稍稍讓眼睛帶點情,穿過眼光的便都是情。巷子裏蠕動的是情,秦淮河裏流動的也是情。勾肩搭背,摩肩擦踵,牽衣待話,嚼耳朵、玩舌頭的也不乏其人。這裏真是情殤、情醉、激情燃燒的河灣,古代與現代都述說著一個故事。
秦淮流入南京城的河段,素有“十裏秦淮”、“六朝金粉”之譽。水流到哪裏,溫婉繁華就會跟到哪裏,文人墨客也就會出現在哪裏。曆代有許多達官貴人和墨客傾情於秦淮河畔,東晉時大畫家顧愷之為瓦官寺畫了《維摩詰居士像》,雕塑家戴逵父子鑄造過五尊銅像,安樂寺裏有著名畫家張僧繇畫的四條白龍,留下了“畫龍點睛”的故事;唐朝詩人杜牧遊秦淮,在遊船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綺豔輕蕩,歌聲哀傷,便留下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千年不朽的詩句;明清時代,秦淮河畔人煙稠密,金粉樓台,十分繁華;秦淮河畔的夫子廟、貢院是皇朝籠絡和挑選人才的地方,明代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可見一斑;清代戲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以秦淮河為背景,寫就了一段九曲回腸的悲歌!
朱自清的散文《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再現了秦淮河昔日的繁華與旖旎: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舫淩波,漿聲燈影。這是一幅多麽令人神往、如夢如幻的美麗畫卷。秦淮風光最著名的是盛行於明代的燈船,河上的船,不論大小,都一律懸掛著彩燈,凡遊秦淮河的人,必以乘燈船為快。
今日的秦淮河,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河房廳和民俗民風於一體,鍾情懷春的男男女女,流情之花樣與裸露,是古代人望塵莫及的夢想,可謂夢幻飄渺,美侖美奐。故而男女老少簇擁河邊,流連忘返,情意綿綿與滔滔。
當我隨著旅遊團湧入秦淮河的人潮之後,就失去了理性,隨心所欲順情而流,拍、拍、拍,一張接著一張攫取美麗的畫麵。結果可想而知:旅遊團弄丟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