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上,有無數座橋樑,千姿百態, 各具特色,連接著右岸的商業區和左岸的人文區。從東往西,過了聞名遐邇的新橋便是藝術橋了。藝術橋把右岸的盧浮宮和左岸典雅的聖日耳曼區融為一體, 是享受巴黎文化盛宴的最好去處。
盧浮宮早年叫做藝術宮,藝術橋便也由此得名。
藝術橋的橋麵由木質構成, 上麵放置了很多寬寬的長條木凳, 供遊人歇息、觀賞河上的風光。橋上禁止機動車通行。如此一來,這裏逐漸變成了戀人們喜歡的約會場所。不知哪年哪月起,有人把一副鐵鎖鎖在橋欄上,然後把鑰匙扔進滾滾的塞納河,名曰:鎖住愛情,天長地久。在這以後,成千上萬的戀人,來自五大洲、四大洋,指天起誓,以鎖為證,重複起同樣的事情。如今, 從岸邊遠遠望去, 藝術橋上的鐵鎖如同一片森林, 在陽光下閃爍著執著的、愛的光芒。趨近一看,各色各樣、各種材質的鎖具,來自世界各國,緊鎖在橋欄的鋼絲網上,琳琅滿目,蔚為奇觀。
戀人們為此橋取了各種名字,如愛情橋、情人橋、心鎖橋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心鎖橋,有一種刻骨的感官體驗,仿佛聽到“哢嚓”一聲,兩顆心鎖在一起了,再也難分難舍。
在歐洲旅遊,橋往往是一個主要的觀光勝地, 而且幾乎都和愛情有關。同樣在塞納河上,離藝術橋不遠處,另有一橋,叫新橋。著名的電影《新橋之戀》是在那裏拍的。女主角茱莉亞.比諾許的一雙大眼睛清澈無辜,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泰晤士河上,有人人耳熟能詳的“魂斷藍橋”,但事實上,那座橋是赭紅色的。
弗洛倫薩阿諾河上的那座老橋就更有名了,據說但丁(Dante)九歲那年在橋上偶遇比特莉絲 (Beatrice),驚鴻一瞥,少年的情竇為之而開。守著這份癡心,但丁終生不渝,並為此花費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創作了著名的《神曲》。在《神曲》的最後一章,比特莉絲率領眾神在天堂之門迎接但丁。可笑的是,真實生活中比特莉絲壓根就不認識但丁。雖然他們曾在阿諾橋邊兩次擦肩而過,但從未說過一句話。後來,比特莉絲為人婦、為人母,和但丁一點關係都扯不上。這一樁千古單戀,也算是可歌可泣了。
在歐洲大陸的另一端,和愛情有關的橋大約要算麥迪遜大橋了,她記載了一個老男人和一個半老徐娘平凡而動人的故事。雖然年輕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而到了我這個年齡是著實會為此感動一番的。
塵世如此,天堂也演繹著同樣的故事。傳說中的鵲橋就是一例。想來也是夠熱鬧的,成千上萬的喜鵲唧唧咋咋、興高彩烈地搭起一座橋,讓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七夕浪漫的夜空裏款款走來,然後四目相視,深情相擁……。這樣的故事,按現今時髦的話來說,很有魔幻現實主義的意味。
記得有一年,我和女兒在巴黎分手。我趕著回國,她要繼續“背包客”的宏偉旅程。女兒眼淚汪汪地望著藝術橋,從高過人頭的旅行包裏找出一把小小的銅鎖,執意要把它鎖在橋欄上。我先是愕然,轉念才想到,原來她要以此鎖住對我們的思念。嗨,傻孩子,親情是不用鎖的,血液已經把她們凝固在一起了。
愛情,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