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

四不像, 不像大陸人, 不像香港人, 不像台灣人, 不像華僑.
正文

徐維揚

(2007-09-15 20:01:40) 下一個

 
黃興與徐佩萱所乘的轎子出了城,緩緩向南。徐佩萱想去黨人偷渡時常去的青石塘野碼頭,哪知此刻從香港過來的客輪泊於珠江碼頭,趙聲帶了三百選鋒剛剛下船,急如星火朝城門趕來,徐佩萱認識趙聲,忙下轎攔住,以手指著黃興所乘的轎子,悄聲說:“黃兄剛逃出城來。”
趙聲大驚。這時選鋒隊員圍了過來,隔斷了外邊的目光。趙聲上前,揭開轎簾。轎內的黃興掙開眼來,忽見趙聲,湧身便撲出轎來,抱住趙聲放聲大哭,說:“伯先,伯先,你來遲了!”
趙聲忙問情況。黃興淚流滿麵,嗚咽道:“起義失敗了,良友盡死,隻剩我獨自歸來!”
趙聲瞪大了眼,半晌無語,驀的長嘶一聲,慘切淒厲,聲如野獸之哀嚎。周圍的選鋒嚇壞了,忙搶了過來,扶住趙聲與黃興,卻見趙聲身子一歪,一股鮮血從口中噴出。
黃興大叫一聲:“伯先,你要保重。”身子一軟,就暈了過去


1911年4月27


r同盟會在廣州舉行武裝起義,史稱辛亥“三二九”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起義指揮部設在越華路小東營5號。因事前走漏消息,在實力尚未集中又不得不發動的情況下起事。起義軍奮戰一晝夜,分路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終因傷亡過巨,被迫退卻,犧牲100多人。這次起義震動全國,不久即爆發了武昌起義.

看看就是下午四點了,黃興將院中選鋒分為兩隊,自率一隊約一百二十多人,往攻督府,令徐維揚領一隊約四十餘人,往攻督練公所。眾選鋒各歸隊伍,俱都一手持槍,一手握炸彈,靜待黃興的命令。下午四點整,黃興揮手揚槍,下令起義。兩隊人馬旋風一樣就衝出了門,撲向各自的目標。

約共 160 多人, 廣東花縣三華村徐姓族人約 46.
在此犧牲的烈士中,花縣三華村徐姓族人有 18 人.



The image “http://www.gz-gov.org/news_photo/p_2392.jpg” cannot be displayed, because it contains errors.





1911年4月26日,這座占地麵積500多平方米的前清朝官員的府第裏,已經聚集了130餘名熱血青年。他們都是從附近 煙火鼎盛的城隍廟輾轉秘密潛入的。最大一次規模的轉移人數多達70多人。他們是來自花縣的革命黨人。在番花同盟會負責人徐維揚帶領,乘車來到廣州,先是在 指揮部南邊毗鄰的城隍廟下車。城隍廟前人頭攢動,燒香拜祭者絡繹不絕,大批革命黨人混跡於其中,敵人竟然沒有絲毫察覺,而那些虔誠祈禱神靈的善男信女們也 沒有發覺,一場即將改變中國命運、改變中華民族芸芸眾生之命運的革命,已經在自己的身邊悄然上演.

他們三三兩兩的,經由廟後的小徑,安全轉移至百米遠的指揮部。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非常清楚,這次起義幾無成功的可能卻意義重大。絕命書已然寫好,衝鋒的號角即將吹響。這將是一次赴死之旅。他們萬死不辭。

花縣三華村, 在現今的花都市附近, 離廣州很近. (現已是廣州市一部分) 其他黨人都較遠.




辛亥革命與番花同盟會

·梁 良·

武昌起義前,同盟會在廣東建立九處同盟會支分會,番(禺)花(縣)分會是其中之一。宣 統元年(1909),同盟會會員徐維揚(花縣三華村人)和莫紀彭受同盟會南方支部派遣,到三華村發展會員,建立組織。徐維揚利用宗族關係,挨戶走訪,向父 老兄弟宣傳同盟會“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僅13天,就發動300餘人入會。這年9月下旬,廣東番花同盟分會正式成立,公 推徐進坤(三華村人)為會長,徐繡文(三華村人)為副會長,徐植生(三華村人)為書記,徐滿登、徐悅生、胡安、曾積、徐廣祥等為幹事。分會機關設在花縣三 華村“集之徐公祠”後樓上,分會負責人曾多次在樓上聚會密商,黃興也幾次秘密到此指導。分會成立後,大力發展會員,上至清遠,下至番禺,入會者達1000 餘人,凡入會者必寫入會誌願書並宣誓。


  同盟會南方支部準備策動廣州新軍起 義。徐維揚與徐進坤等商議後,在會員中精選200人,編為敢死隊,協同起義。當時,清廷廣東當局對新軍槍彈控製甚嚴,起義所需槍彈由南方支部統籌購進補 充,番花同盟會承擔運輸重任。宣統二年(1910)二月十二日,廣州新軍起義爆發,徐維揚率領敢死隊急馳廣州增援,尚未入城,起義已敗,遂中止行動。宣統 三年(1911),廣州“三二九”起義前夕,番花同盟會密謀響應。徐維揚受黃興之托,在分會會員中挑選勇敢善戰、精悍可靠的青壯年百餘人,組成“選鋒”隊 亦即敢死隊,飲血宣誓,由徐維揚等率領參加起義,進攻兩廣總督署,犧牲18人。這就是黃花崗72烈士中的花縣18烈士。(編者按:黃花崗殉難烈士後核實為 86人)。

  附:廣東番花同盟分會入會誌願書和誓詞

  入會誌願書

  胡虜亂華,神人共憤。仆驅除誌切,百死不移,耿耿此心,天日可表。茲聞貴會提倡大義,與仆平日宗旨相合,故願入貴會,同心協力,複我華夏,一切章程,情願遵守。伏維介紹。
                 中國同盟會廣東番花分會
                 天運××年××月××日
                 ×××押

  誓  詞

  當天發誓,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平均地權,矢忠矢信,有始有卒,有渝此盟,任眾處罰。




徐維揚 (1887~1952)字遂甫。花縣人。廣東陸軍將弁學堂第二期炮科。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陸軍分會主盟人。參加廣州新軍起義和辛亥黃花崗之役。 1912年任廣東陸軍第二師第七團上校團長,兼廣東雷廉綏靖處總辦。1920年任粵軍第七支隊司令。1921年5月任非常大總統府中將參軍。1922年任 中央直轄第三軍左司令。1923年任廣州大本營參議。1924年任粵漢鐵路護路司令兼粵漢鐵路總巡。1927年任粵漢鐵路局長。1931年曾任反蔣的廣州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將參軍。後基本脫離政界。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會委員,廣東第二遊擊區縱隊司令。1946年退役,1948年當選國民大會代表。新中國成立後賦閑深居。1952年2月1日在廣州病逝。






徐廣滔烈士
徐廣滔(——-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1910 年(宣統二年)11月13日,孫中山、黃興、趙聲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開中國同盟會骨幹會,決定再次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黃興擔任總指揮,在越華路小東營 五號設立起義總指揮部。1911年(宣統三年)4月27日(農曆三月廿九日)下午發動起義,黃興率領130多名先鋒隊(敢死隊)隊員臂纏白巾,從小東營直 奔督署,殺死管帶金振邦,衝入兩廣總督署衙門,殲滅督署衛隊,衝入堂內,焚毀衙署。

兩廣總督張鳴岐聞變,潛入厚祥街逃到水師行台。黃等放 火焚燒督署後退出,在東轅門外與李淮衛隊相遇,互有傷亡。黃分三路突圍,攻襲督練公所等處,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終因孤軍作戰,傷亡甚重,堅持一晝夜而失 敗。徐廣滔、徐日培等86人在此役中英勇戰死,或彈盡援絕被執,寧死不屈,慷慨就義。後由革命黨人潘達微通過善堂出麵,收殮烈士遺骸七十二具,葬於廣州紅 花崗,後改名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


其中徐培添、徐廉輝、徐鬆根、徐紹良、徐禮明5人,均是安南(今安南) 華僑,黃花崗之役為徐維揚支隊隊員。徐培添是戰退至高陽裏米店,張鳴岐下令焚毀街市陣亡;徐禮明是在攻打總督府時陣亡;徐廉輝、徐鬆根、徐紹良三人在轉戰 中被執,從容就義,被稱為“黃花崗安南五徐烈士”和為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

徐日培烈士
徐日培(——-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為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詳細生平事跡同《徐廣滔烈士》,見上。)
徐禮明烈士
徐禮明(1888-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安南(今越南)華僑,工人。黃花崗之役為徐維揚支隊隊員,犧牲時年23歲,被稱為“黃花崗安南五徐烈士”和為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詳細生平事跡同《徐廣滔烈士》,見上。)

徐進炲烈士
徐進炲(1878-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早 年加入中國同盟會,為番(禺)花(縣)同盟分會會員。兄弟四人皆任俠敢死,為會員推重。1910年(宣統二年)2月12日,廣州新軍發動起義,與清巡防營 戰於城東郊。他隨其兄徐進坤挾帶短槍炸彈,率敢死隊數十人疾趨響應,至則事已敗,悲憤而返。1911年4月27日(辛亥,宣統三年三月廿九日)廣州起義 (黃花崗之役)發動後,在進攻督署衙門的戰鬥中,擔任先鋒隊(敢死隊)隊員,持炸彈短槍,奮勇攻入兩廣督署,旋中彈犧牲於督署二堂前,時年歲33歲。葬於 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

徐應安烈士
徐應安(——-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廣東省花縣農民,為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詳細生平事跡同《徐廣滔烈士》,見上。)

徐茂燎烈士
徐茂燎(——-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廣東省花縣農民,為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詳細生平事跡同《徐廣滔烈士》,見上。)

徐鬆根烈士
徐鬆根(1883-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安 南(今越南)華僑,工人。1911年4月27日(辛亥,宣統三年三月廿九日)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發動後,黃花崗之役為徐維揚支隊隊員,隨徐維揚支隊攻 打總督府戰鬥,血戰一夜,後轉戰各處。第二天,行至高塘被清兵所執,直言革命,寧死不屈,遂被清廷殺害,時年28歲,被稱為“黃花崗安南五徐烈士”之一。 葬於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

徐佩旒烈士
徐佩旒(——-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廣東省花縣農民,為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詳細生平事跡同《徐廣滔烈士》,見上。)

徐臨端烈士
徐臨端(——-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廣東省花縣工人,為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詳細生平事跡同《徐廣滔烈士》,見上。)

徐昭良烈士
徐昭良(1887-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安南(今越南)華僑,工人。黃花崗之役為徐維揚支隊隊員,犧牲時年24歲,被稱為“黃花崗安南五徐烈士”和為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詳細生平事跡同《徐廣滔烈士》,見上。)

徐保生烈士
徐保生(——-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廣東省花縣農民,為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詳細生平事跡同《徐廣滔烈士》,見上。)

徐容九烈士
徐容九(——-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廣東省花縣農民,為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詳細生平事跡同《徐廣滔烈士》,見上。)

徐培添烈士
徐培添(1872-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安 南(今越南)華僑。少有大誌,家境富有但不願靠家產衣食,曾言:“大丈夫當有衝天之誌,建功立業,不能鬱鬱鄉居”。遂出走越南做工謀生,在越南加入中國同 盟會。1911年4月27日(辛亥,宣統三年三月廿九日)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發動後,隨徐維揚支隊攻打總督府,血戰一夜。第二天,與越南海防華僑李德 山等退至高陽裏米店,以米包為壘,擲炸彈殺敵,致使清軍不敢靠近。張鳴岐下令焚毀街市,徐培添陣亡,時年39歲,被稱為“黃花崗安南五徐烈士”之一。葬於 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

徐廉輝烈士
徐廉輝(1980-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安南(今越南)華僑,工人。黃花崗之役為徐維揚支隊隊員,犧牲時年31歲,被稱為“黃花崗安南五徐烈士”和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詳細生平事跡同《徐廣滔
士》,見上。)

徐滿淩烈士
徐滿淩(1861-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三華村三華店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11年4月(宣統三年三月)參加辛亥革命,在 要求加入先鋒隊(敢死隊)的時候,有人認為他年紀已大,不宜參加。他說“我雖已50歲,但還比黃忠年輕十多歲,難道就沒用了嗎?”隨即舉手試槍,每發必 中。旁觀者無不驚服。同年“三·二九”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發動後,指揮攻總督署,力抗觀音山之敵,巷戰
連塘街,戰至高陽裏,憑源盛米店米包為壘與敵死拚,彈盡率眾越垣,中彈受傷被捕,英勇不屈,從容就義。葬於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花縣籍十八烈士之
一。

徐熠成烈士
徐熠成(——-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廣東省花縣農民,為花縣籍十八烈士之一。(詳細生平事跡同《徐廣滔烈士》,見上。

江繼復烈士
江繼復(1865-1911),曾用名江繼後,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小布村西嶺組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世 代為農,精於射擊。憤清廷專製,立誌革命,由徐維揚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廿九日)參加辛亥革命(又稱廣州起義、黃花崗 之役),戰鬥中爭任先鋒隊(敢死隊)隊員,攻入兩廣總督署,焚燒敵巢,徐維揚因其年老,勸他不必親自上陣,他卻慷慨地說:“吾年雖老,尚少黃忠十餘歲,豈 遽無用哉!”遂提槍射擊,每發必中,殺敵甚多。焚攻督署時,奮勇當先,後在突圍轉戰中,為流彈擊中,犧牲於蓮塘街,時年46歲。葬於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 烈士之一。


曾日全烈士
曾日全(1866-1911),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旅 越華僑,工人。1911年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孫中山發動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愛國華僑從各地回來參加。祖籍廣東省花縣旅居越南的華 僑曾日全、徐禮明、徐昭良、徐廉輝、徐鬆根等5人,也積極投身於“三·二九”之役。是日清晨,他們隨先鋒隊(敢死隊)隊長徐維揚在黃興總指揮之下,與數十 人合攻清廷設在廣州市的兩廣總督署,衝入東轅門,擊斃敵管帶金振邦。曾日全衝到督署二門前中彈犧牲,時年45歲。葬於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





徐國泰烈士
徐國泰(1890-1911),江蘇省邳縣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早 年畢業於邳縣高小,投新軍第九鎮炮兵隊。1910年(宣統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職主第九鎮炮兵隊炮標官、司炮兵隊同盟會盟員黨務。1911年(辛亥) 初,聞廣州有大舉,遂率第九鎮40餘人俱往參加起義,臨行時發誓以身殉國。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廿九日)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發動後,隨黃興攻入兩 廣總督署,搜兩廣總督張鳴歧未獲。隨後又轉戰各處,巷戰中彈盡援絕,被清兵所執,大義凜然,英勇就義,時年21歲。葬於廣州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

徐錫麟烈士
徐錫麟(1873-1907.5.27),字伯蓀,別號光漢子,浙江省山陰縣東浦鎮人,近代著名民主主義活動家、民主革命烈士。

出身商人家庭,自幼秉性剛強,崇拜英雄豪傑。21歲中秀才,無意仕途,好論國事。曾任紹興府中學堂教師並副監督,開設特別書局,經銷新書,宣傳排滿革命。創辦熱誠學堂,自任體操教員。1904 年(光緒三十年)底加入光複會。翌年與陶成章等創辦大通學堂,訓練會黨骨幹,以培養、積蓄革命力量。1906年(光緒三十年)冬,為掩護革命活動,捐資入 官,得道員銜,分發安慶。入皖後,得巡撫恩銘信任,先後任陸軍小學堂會辦、巡警學堂監督。以合法身份進行革命活動,積蓄力量,準備與秋瑾等發動皖浙起義。 後被察覺,逐於1907年5月26,借巡警學堂畢業典禮之際,倉促提前起義,槍殺安徽巡撫恩銘,與清軍激戰4小時,終因孤軍無援、寡不敵眾而被捕。翌日晨慘遭剖腹挖心酷刑,壯烈捐軀,時年34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