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需要朋友的時候

(2009-12-10 04:41:27) 下一個

女兒大了,什麽事都愛跟她嘮叨幾句,對什麽不滿意了,也憋不住要向她抱怨抱怨。

上周跟她談起對好友的失望。

我隻有屈指可數的一兩個好友,是幾年前結下的。當時我們住得很近,周末時有往來。後來朋友換到其它州工作,兩家的距離從過去的十公裏變成了六十公裏,交往也就因此漸漸疏遠,從每年兩三次變成每年最多一次。

前一段時間,我不穩定的情緒又一次走到了低穀,特別想跟人聊聊,很自然地想到了朋友。我們已經很長時間(掐指算來已經有一年多了)沒麵對麵聊過天了。因此給朋友發了封電郵,大意是:日子過得悶得慌,請朋友來家一聚。朋友很快回了郵件,先是寬慰,最後說:有時間再聚。

女兒聽完,給我講了一段她交友過程中的一種成長。那時女兒大概上初中一二年級。她有一個好朋友,名喚傑西卡。傑西卡生性活潑熱情,耐不住寂寞,每到周末,她一定要把每一天都安排得滿滿的。因為女兒是她的好朋友,所以常常被她計劃到活動之內。可是女兒對熱鬧的需求遠不如傑西卡,有時更希望自己在家懶洋洋地打發一個周末。這時,如果傑西卡設計的活動隻有她和女兒兩個人參加,她就要不厭其煩兼批評教育地做女兒的思想工作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怎麽可以不陪我如何如何呢?你得陪我如何如何的。

女兒說,跟傑西卡的交往讓她懂得了一個道理:為朋友付出有時是一種責任。

這其實是個太簡單的道理,但是人在成年之後怎麽好像就不懂這個道理了呢?其實也不是不懂,隻是成年人眼裏的付出似乎應該更加重大,我們一定要等到朋友有難、有大難的時候才付出的,該出錢出錢,該出力出力,即便兩肋插刀,我們也是眼都不眨的。這是我們成年人眼裏的付出。至於陪朋友消遣、散心,芝麻大的事,似乎不屬其列。

女兒的另一個好友弗蘭西斯卡為朋友的付出,曾經很讓我不以為然。

弗蘭西斯卡有一好友,二十歲生日時開生日party邀請好友參加,弗蘭西斯卡也在其列。當時弗蘭西斯卡不在瑞士,而是在四百多公裏之外的弗洛倫薩一家酒店實習。但是就是為了這麽一個party,弗蘭西斯卡硬是花了一百多瑞郎,坐了七個多小時的火車專程趕回來了。

記得當時聽了女兒的講述,我說:有必要嗎?就為了一個party,花那麽多錢,還搭上那麽多時間。對弗蘭西斯卡的經濟情況我很了解,她的錢全靠自己掙,她父母不給她零花錢。她當時雖在實習,卻沒有任何收入,酒店隻包吃住。

我還對女兒說,要是換上你,我就不讓你回來。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但是這些年我經常想,如果我們做父母的少一些自以為是的教育,孩子們成年後是否會多保留一份兒時心靈的純潔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