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一點。本人多年來一直是老閻的粉絲,非常敬佩他的見識和文采。本來不想對閻顏之爭發表意見,可是前幾天看到Dave Sun的“顏寧賴以成名的成果 背後有一個令人扼腕的故事”一文以及許多網友對顏寧的文革式的聲討,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決定冒著被砸磚的危險寫這篇文章。
我不是搞轉運蛋白的,可是因為教過細胞生理學的課程,對這類蛋白略有所知。為了搞清楚老閻對顏寧的指控,我仔細閱讀了兩個人的相關論文以及論文中引用的相關文獻。
在當今這個互聯網時代,信息往往被扭曲。很多網友以為老閻提出了一個楊振寧級別的叫做喇叭口的理論,而顏寧隻不過是驗證了這個理論,卻隻字未提發明這個理論的老閻。查閱了文獻我才發現,其實喇叭口理論(Alternating access model)早在80年代初就已經被轉運蛋白的學術領域廣泛接受了。老閻在細胞上發表的論文提出的模型隻是解釋喇叭口的轉換機製,所以老閻不是‘楊’。
科普一下喇叭口模型。細胞被細胞膜包裹,糖分子或者其他的大分子自己進不去也出不來,必須由橫跨細胞膜的轉運蛋白來轉運。在喇叭口模型裏,轉運蛋白呈V形,V或者朝細胞內的一邊開口, 或者朝細胞外的一邊開口, 在這兩個構型之間轉換。糖分子或者其他的底物從喇叭口進,喇叭口隨即改變朝向,然後底物由喇叭口釋放到細胞膜的另一邊。
最早提出喇叭口理論的是1966年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鈉鉀泵的論文。這篇論文被大多數闡述轉運機理的論文(包括顏寧的論文)引用。顏寧研究的是一種叫Glut1的葡萄糖轉運蛋白。最早提出喇叭口模型適用於Glut1的論文是1975發表的,到80年代初,在Glut1以及其他轉運蛋白的學術領域,喇叭口模型已經被廣泛接受。當時對這個模型的研究來自於生化和動力學(kinetics)實驗。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才開始有人通過基因突變的手段研究喇叭口的構型轉換機製,並有了一些突破。老閻的論文就是其中之一。
老閻研究的是大腸杆菌細胞裏的一個叫UhpT的轉運蛋白,底物是G6P。請注意雖然這個蛋白和顏寧研究的蛋白屬於不同的類型而且轉運機製有很大的區別,兩者都是通過喇叭口的機製轉運底物的,而且有相同的拓撲結構。老閻發現一個位於TM7片段上的氨基酸在突變之後不僅影響在細胞外的底物和UhpT結合,而且會影響在細胞內的底物和UhpT結合,因此他提出了一個模型,指出TM7對喇叭口構型的轉換有關鍵的作用。這是非常有意義的發現,發表在細胞雜誌就是證明。可是這篇論文提出的模型缺乏有力的實驗證據。要知道生物學界和物理很不同,非常看重實驗數據。沒有被實驗證實的理論很難在學術界受到重視。所以老閻這篇文章雖然在細胞雜誌上發表,但引用率很低。引用率低的論文很容易被人遺忘。我查閱了不少和Glut1相關的文獻, 包括和TM7相關的文章,沒有一篇引用了老閻的論文。
二十一年之後,顏寧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解析了Glut1的三維結構,並且提出了一個Glut1的構型轉換模型。老閻發現顏寧的模型裏也把TM7作為構型轉換的關鍵部位,可是自己的文章卻沒有被引用,於是義憤填膺,指控顏寧剽竊了他的科研成果。
我比較了一下閻顏的兩個模型,兩者還是有區別的。顏的模型裏除了TM7,還有一個叫做ICH的片段也起關鍵性的作用。即便如此,顏寧沒有引用老閻的文章確實是一個失誤。顏寧在闡述她的模型之前寫道:“On the basis of our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published biochemical data, we propose a working model for Glut1 (Fig. 5)." 在這裏顏寧沒有引用任何文章。即便她沒有看過老閻的文章,其他和模型相關的文章是應該引用的。不過我覺得顏寧頂多是引用文章上的失誤。老閻指控顏寧剽竊就太過分了。
話說回來,現在的問題是顏寧到底是獨立發現TM7的作用還是讀了老閻的文章以後受到了啟發。我覺得顏寧模型裏TM7的作用很大程度應該是她獨立得出的,因為TM7的作用在三維結構的圖上一目了然。有很大可能顏寧沒有讀過老閻的文章,畢竟過去了21年,老閻的文章又很少被引用。有些網友可能說因為顏寧的老師是施一公,而施一公和老閻是師兄弟,所以顏寧應該知道老閻的文章。首先,施一公和老閻並沒有師從同一個導師,其次,即便兩個人認識(實驗室在同一個樓裏),但身處不同的領域,況且後來也沒有更多的交集,很難想象施仍然記得和自己的科研沒有關係的一篇論文。
以上是我的淺見,歡迎批評指正。
Structural comparison of GLUT1 to GLUT3 reveal transport regulation mechanism in sugar porter family
T?nia Filipa Custódio, Peter Aasted Paulsen, Kelly May Frain, View ORCID ProfileBj?rn Panyella Pedersen Correspondence email
Published 3 February 2021. DOI: 10.26508/lsa.202000858
我等著聽故事,結果....
“選民
許多華人有個惡習, 看著比自己成功的華人, 心裏不舒服, 要找出點人格, 誠信, 作風之類的東西, 貶低一下, 踩幾腳, 在心理上滿足一下. 顏寧就是一個例子, 穀愛淩是另一個例子.”
既然如此為何顏寧沒引用就是失誤呢?
對待顏寧,閻迷們經常會失去理智,甚至髒話連篇, 惡意攻擊。
盡管如此, 仍有不少學者不畏語言暴力, 挺身而出, 寫出很多專業性很強的科普文章, 澄清事實, 以正視聽。 所顯現出來的正義感, 令人欣慰和讚賞。 說明我們這個族群也不缺乏正義感。
熱炒他們是大外宣的傑作,哈哈哈!
作為一個路人,就憑正反兩方的說不清道不明的爭辯,顏寧不引用閻的論文是就很可疑的。至少我本人寫論文的時候,凡是感覺相關的都會列出來。
作為一個路人,就憑正反兩方的說不清道不明的爭辯,顏寧不引用閻的論文是就很可疑的。至少我本人寫論文的時候,凡是感覺相關的都會列出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502/202211/9844.html
老閆指的剽竊的關鍵點是顏寧論文的圖5裏TM7的作用,在老閆的文章裏他發現TM7的突變可以影響蛋白和細胞內外的底物的結合,因此用基因突變的手段進一步證實了喇叭口模型(喇叭口模型在當時已經通過動力學實驗被證實,老閆隻是提供了更直接的基因突變證據)。他發現TM7起關鍵作用,可是他並沒有闡述TM7在構型轉換的過程中的作用是什麽。請注意老閆的主要論述是圍繞在喇叭口模型而並不是構型的轉換機製上。反之顏寧圖5裏的模型闡述了TM7如何和TM1互動來影響構型的轉換,所以比老閆的模型要深入得多,而且和老閆的實驗手段完全不同。所以我認為顏寧不是剽竊,而是失誤,沒有引用前人的發現,雖然她在文章裏承認她的模型有前人的功勞。
至於顏寧為什麽不為自己辯解我就不清楚了,本人和顏寧沒有任何交集,完全不在這個領域。
潤濤閻:顏寧剽竊實錘與中國政府應該調查此案 (2019-07-29 12:11:34)
(一)顏寧2014年《自然》發表的葡萄糖載體論文剽竊他人成果的實錘
顏寧團隊剽竊他人成果的證據全部在她們的論文裏。根據法律用語,顏寧在該論文裏對剽竊他人成果供認不諱。證據確鑿,實錄如下:
1.論文剽竊的實錄原話是(The original sentence of her Nature paper(p.124) is quoted here:) “On the basis of our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published biochemical data, we propose a working model for GLUT1 (Fig. 5).”
Where does the “published biochemical data” come from?
為了防止翻譯的不公平,那我用穀歌翻譯,把顏寧的論文剽竊實錘翻譯成中文:
顏寧團隊如此明顯地剽竊了他人“發表過的生化資料”,作為自己論文的科研成果。道理很簡單:
A + B = C;
A = 顏寧團隊的結構資料;
B = 顏寧論文剽竊來的“生化資料”;;
C = 顏寧論文的成果—葡萄糖載體的工作模型 (Fig. 5 in the 2014 Nature paper).
B = C (請看我以前的博文圖片,顏寧的圖5 與Yan/Maloney 發表過的一模一樣)
顏寧博士無法反駁她自己的論文,幫她洗地的無外乎以下幾個說法。詳情如下:
Yan/Maloney 研究的葡萄糖載體與顏寧團隊研究的葡萄糖載體不是同一個蛋白。那麽,我們看看顏寧的論文裏是怎麽說的:
“Conclusions derived from such analysis may be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other uniporters and proton-coupled symporters.”
Uhpt, Glut1 和 “other uniporters and symporters” 都是同一家族的載體(Microbiol Mol Bio Rev. 1998, 62:(1)1-34), 顏寧說她們的研究結論(注意是結論,不是假說)可以用於同一家族的其它載體,也就是說,Glut1 的結果可以用於同一家族的Uhpt,那同一家族Uhpt 的結果也同樣可以用於同一家族的Glut1. 除非顏寧發現在同一家族的載體裏,還有不同的工作機理與模型。地球人連這樣的預測都沒有,她也沒說過她是這樣預測的。
顏寧自己論文的內容,完全徹底堵死了任何反駁她剽竊了他人成果的路。
2. 在閆提請她注意他的文章時,她如果真用“碰瓷”來回應,則是人品大大有問題,小人得誌的嘴臉。“碰瓷指故意讓人弄壞自己的東西或傷到自己,借機訛詐。”怎麽和學術和寫文章搭到一起了。還有臉指責閆,得趕緊感謝。
--------------
當幾年前顏寧說老閻碰瓷,我也感到很驚訝,她怎麽這麽說話?學術研究的道路上先來後到很正常,多人擠在一條研究窄路上也常見。當同一條路上行走過的前輩發出問話,怎能這樣輕慢無禮地回複,這不僅是傲慢,是人品問題。不是我偏心眼兒偏向老閻,顏寧受到如此多人的質疑,隻能說她確實有問題,隻是問題或大或小而已。
"不少和Glut1相關的文獻, 包括和TM7相關的文章,沒有一篇引用了老閆的論文。"
老閆不是領域內的“老前輩”, 而完全是無名之輩。
本文介紹的專業背景, 數年前老閆鬧事的時候, 已經有好幾個生物學的網友專門寫很長的博文詳細解釋了。 我印象深的是JessAB寫的“潤濤閻們在糾結什麽?”, 文後的評論討論很具體,老閆本人(比哭笑好)也參與了。 老閆的粉絲 cng 的 幾篇係列博文也有很詳細的介紹。
很明確的是, 老閆對顏寧剽竊其論文指控完全是無中生有, 毫無根據, 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道德汙點。
一如既往, 從留言看出, 你善意耐心的整理, 沒有也不會改變人們的態度。 中國大陸人對事實不重視, 更重視的是立場, 也就是常說的 “你什麽態度啊!" Nevertheless, 還是謝謝你辛苦的碼字整理。
與之形成鮮明的對照, 龐加萊猜想的真正證明者俄國數學家佩雷爾曼,拒絕了菲爾茲獎也拒絕了千禧年數學大獎的100萬美金。事了拂衣去,不留功與名。 在丘成桐們看來大概是你既然不在意名利, 給我拿來用用有何不可? 顏寧之於潤濤大概也是如此
我不認為顏是”欺騙”。她是有意忽略不提前人的貢獻,以此增加自己貢獻的重量。雖然顏本身的貢獻也是足夠重要的。她能夠這樣做而沒有引起很大非議,一方麵是因為閻假設是很多年前提出,當時並沒有在業內引起注意;另外是閻離開了這個行業,導師去世,顏的導師也許認為沒有人會較真。沒有想到顏成網紅,引起閻先生較真。
他們這種行為在中國也許不突見,想要贏者通吃,好上加好。
=================================================================
認同這種猜想。 從“顏寧跳腳”這種反常表現來看,她事實上應該是事先借鑒過閻先生的理論的。 因為同一個水平的人想法趨向一致時常發生。 她大可以說,“我事先並沒有注意到顏先生有過類似的描述,可以在以後的文章中加上備注”。 但如果連這種話都不敢明言,除了心裏有鬼很難解釋。
我基本同意作者的看法。但從其他評論中看到,顏寧曾公開評論閆先生的文章是“碰瓷”,如果是這樣,顏寧在性格和品行上也是有瑕疵的,不應言語傷人。
但是作為一名機械係博士,還是可以寫一些感想的:
1. 如果“顏寧沒有讀過老閆的文章”,說明文獻檢索有欠缺。如果“顏寧讀過老閆的文章”不引用,則貪功。
2. 在閆提請她注意他的文章時,她如果真用“碰瓷”來回應,則是人品大大有問題,小人得誌的嘴臉。“碰瓷指故意讓人弄壞自己的東西或傷到自己,借機訛詐。”怎麽和學術和寫文章搭到一起了。還有臉指責閆,得趕緊感謝。
3. 她那個級別的“騙”術,我是幾輩子也學不來,理解不了的。
4. 今天有幾篇都是在批評閆的,很奇怪。批評死人最安全。
5. 閆為自己的學術成果爭辯,因為不做那一行很久了,影響力不大。“蹭熱度”也是人之常情。
+1
閻的Cell論文寫得比較保守,其實他對葡萄糖膜蛋白的轉運機製貢獻從你博文中也得到了肯定。在他之前,喇叭口模型隻是一個理論,他是第一位用實物證實了這個模型的存在(tm7作用),既然顏也證實tm7 作用,tm7那麽關鍵,顏定會去查tm7的文獻,不可想象,顏沒有看到閻的文章。閻的文章引用不多,但顏引用的綜述有實質的陳述,閻的作用或貢獻不應該貶低。
+1
博主的這一段評論我是肯定的:"顏寧在闡述她的模型之前寫道:“On the basis of our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published biochemical data, we propose a working model for Glut1 (Fig. 5)." 在這裏顏寧沒有引用任何文章。即便她沒有看過老閆的文章,其他和模型相關的文章是應該引用的。"
下麵一句:"不過我覺得顏寧頂多是引用文章上的失誤"中,如"頂多"應改成"起碼",也還可以,理由博主上一段內容已自証了。博主用"頂多"而不是"起碼"加上後一句"老閆指控顏寧剽竊就太過分了"這樣的斷言就是偏袒顏寧了。
其實顏寧所作所為算不算剽竊,應該是是可以質疑的。關鍵是顏寧在發表她的論文時是有意識的,有選擇的不引用與她課題密切相關的前人重大成果和模型,以造成她是第一原創發現的假象,還是博主說的:"有很大可能顏寧沒有讀過老閆的文章"當然,如果顏寧沒有讀過老閆的文章,所有對她的非議都不攻自破。顏寧隻要公開說一句"我發表論文前根本沒有讀過老閆的文章",不用說旁人,我相信老閻當年也不會窮追不舍。
博主雖想邦顏寧圓場,這最後一句"有很大可能顏寧沒有讀過老閆的文章"卻幫了顏寧的倒忙。點出了顏心虛的致命點,她至所以隻好保持沉默不敢應答閆本人在她相關論文後麵抨擊,是因為她如撒謊說她沒讀過老閆文章的話,有可能因她周圍的一些知情人,例如她清華團隊成員,出來揭發而身敗名裂。
下麵一句:"不過我覺得顏寧頂多是引用文章上的失誤"中,如"頂多"應改成"起碼",也還可以,理由博主上一段內容已自証了。博主用"頂多"而不是"起碼"加上後一句"老閆指控顏寧剽竊就太過分了"這樣的斷言就是偏袒顏寧了。
其實顏寧所作所為算不算剽竊,應該是是可以質疑的。關鍵是顏寧在發表她的論文時是有意識的,有選擇的不引用與她課題密切相關的前人重大成果和模型,以造成她是第一原創發現的假象,還是博主說的:"有很大可能顏寧沒有讀過老閆的文章"當然,如果顏寧沒有讀過老閆的文章,所有對她的非議都不攻自破。顏寧隻要公開說一句"我發表論文前根本沒有讀過老閆的文章",不用說旁人,我相信老閻當年也不會窮追不舍。
博主雖想邦顏寧圓場,這最後一句"有很大可能顏寧沒有讀過老閆的文章"卻幫了顏寧的倒忙。點出了顏心虛的致命點,她至所以隻好保持沉默不敢應答閆本人在她相關論文後麵抨擊,是因為她如撒謊說她沒讀過老閆文章的話,有可能因她周圍的一些知情人,例如她清華團隊成員,出來揭發而身敗名裂。
樓上有點扯了。
穀愛林是另外的毛病。與國家隊不老實有關。中國人往往誠信有問題,這大家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