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圓桌派第四季有關“誤讀”一集。才女周軼君聊到她自己的文章《在埃及數駱駝》被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時,不無感慨。中學課本的作業題裏,要求學生們寫出作者當時是怎麽想的?心理活動是什麽?她半開玩笑地説:連她這個作者都不知道自己當時是怎麽想的,真不知道中學生們又會有怎麽的解讀?
每個人對故事、人物的解釋有自己的看法、理解這本無可厚非。但讓每個孩子挖空心思,揣摩原創的想法並要符合教學大綱的標準答案,真是有點荒唐。正巧最近我在跟著家裏10年級的孩子,閱讀本單元書目《了不起的蓋茨比》,我順便問問孩子,他們是不是也有類似“中心思想”、“原創想法”這類問題。她説,偶爾也有。那有標準答案嗎?回答是:no wrong answer.
這類英語考試沒有標準答案不難理解,但我頭一次聽説,沒有標準考題,自己給自己出題的單元考試。孩子們第一單元英文的考試題目是:結合小説《The great Gatsby》,給出一個問題,並對此問題進行闡述。讓我們來看看,孩子們給出了怎樣五花八門的題目:
1)你認為這是一部愛情小説嗎?
2)你怎麽看待蓋茨比這個人?好人?壞人?
3)為什麽作者不以蓋茨比為第一人稱,卻選擇用尼克的角度描述?
4)為什麽這部書叫做《偉大的蓋茨比》?
5)整部小説中,誰是你最喜歡的人物角色,為什麽?
你可能讀過小説或看過電影,這種不同角度看的方法,是不是讓我們有了更多的視角和思考?我想這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們更懂得尊重自由意誌、勇於個性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