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和女兒的故事

(2009-06-17 20:45:43) 下一個

我和女兒的故事

 

一九八七年聖誕前夕,在與女兒分別兩年後,她又突然出現在我們麵前。那份喜悅、那份激動,是任何沒有這種經曆的父母所無法體會的。那時,我們總覺得虧欠女兒太多,想盡量補償她。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滿足她的一切要求,讓她高興、開心。

在與女兒團聚的最初兩星期,我們真是做到了,女兒的小手指到哪兒,錢就付到哪兒,別說拒絕,連猶豫都沒有過,夫妻倆觀點空前的一致。可是半個月下來一算帳,覺得有點不對勁。一是經濟上底氣不足,禁不住這麽花發,二是怕把孩子慣壞。於是再次去買東西時,我們約法三章:比如隻許選兩件,每件不超過多少錢等等。誰想到,女兒上來就違規,非要三件。我用美國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對她講:我們來時已談好條件,大家都應該遵守。但是,她才不理這一套。我平靜的說:“既然你不守信,那就一件也不買了。”她一聽,馬上用在中國威脅大人的慣用手法,坐在地上大哭。我當時覺得真丟臉,於是惡狠狠的說:“你再不起來,經理就會叫警察來把你帶走。”說完頭也不回的朝大門口走去。這招還真靈,女兒馬上爬起來追我,帶著滿臉的鼻涕、眼淚,拉住我說:“媽媽,我隻要兩件,另一件你放回架子上去吧。”

初戰告捷,我頗有幾分得意,決心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女兒身上的一切壞毛病都改過來。後來才發現這談何容易。類似不講理的事情還時有發生,每次都把我氣得半死。

有一次,我事先跟她講好要看“MURDER SHE WROTE”這個節目,女兒滿口答應。可是時間到了,就是不許我換台,我說:“這是你答應的,為什麽說話不算數?”她卻理直氣壯的說:“我還想看卡通呢,是我先看的。”看那架勢,講文明、講禮貌者必是輸家,於是我上前把旋鈕轉到二台,還沒等我回身在沙發上坐穩,女兒又把頻道轉回去了。幾個回合下來,雙方都肝火上升。奶奶看到這兒說:“你這麽大人了,還跟孩子搶電視看。”我說:“我不是非要看這個節目,而是要讓她知道,不管大人、小孩都應該講道理,說話算數。”女兒一看有奶奶撐腰更加變本加厲。我氣得一把將女兒拉進睡房,狠狠的扔在床上。她瞪著一雙小眼睛,跳起來跟我對打。看樣子,長這麽大,從來沒有人敢這樣對她。後來,我無計可施,既管不了,又嚇不住,隻好把女兒推到大門外去懲罰她。女兒嚇得大哭。正巧一位朋友來訪,告訴我要趕快把女兒拉回來,否則鄰居一報警,我就要去警察局報道了。我這才知道:在美國,自己的孩子也不是想怎麽管就怎麽管。

那段時間我很苦惱,我一直認為自己熱愛教育事業(當然是業餘愛好),可怎麽會有這樣一個不講道理的孩子。想到在商店裏、公園裏看到的那些美國孩子,是那麽有禮貌的向家長提出要求,認真的陳述各種理由,以此來打動父母,真是羨慕極了。記得幾年前,我曾看過一篇題為“中國新一代小皇帝”的文章,專門介紹了中國獨生子如何在家裏被父母,尤其是祖父母嬌慣、寵壞的社會現象。美國人看了表示不可理解。我看了百分之百相信是真實的,因為我自己家裏就有這麽一位小公主。那時,我唯一的自我安慰是:也許若幹年後女兒也會變成象當地的孩子一樣有禮貌、講道理。

女兒來美不久,我們把她送到幼兒園,雖然每月三百多美元托兒費對我們是個不小的負擔,我們還是期望她能盡快的在語言上、生活上適應新的環境。開始,她不願意去幼兒園,回來非常非常委屈的對我說:“媽媽,小朋友都不跟我玩。”我就鼓勵她說:“小朋友不是不想跟你玩,而是因為你不會英語,不懂他們的遊戲才沒法跟你玩。如果你能努力接近小朋友,讓他們了解你是一個聰明、友好的小夥伴,你一定會很快交上好朋友的。”大約一兩個月過後,她就喜歡去幼兒園了。回來還常常教我們在幼兒園學到的新東西。比如有一次,我邊吃飯邊說話,她馬上說:“媽媽,老師說不能TALK WITH YOUR MOUTH FULL。”如果看到誰在別人講話時插嘴,她會說:“媽媽,阿姨都沒說‘EXCUSE ME’就插話了。”等等。女兒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著,變化著。

有一天下午,我在做飯,女兒跑來說:“媽媽,幫我倒杯水。”馬上又加了一個‘PLEASE’(請)。等我把水遞給她時,她很自然的說了一句:“THANK YOU MUMMY”(謝謝媽媽),我當時很吃驚,以致無言以對。回到廚房後,我還在拚命回憶剛才的聲音是不是錯覺。過去,給女兒做什麽事,從她本人到我們做父母的都覺得是應該的,誰也沒想過要謝謝誰。那天,我為這個“請”和“謝謝”三個字整整激動了一個晚上。

從那以後,我開始注意女兒在言談中的變化,當她提出什麽要求時,從原來的。“我要XXX”變成“我可不可以XXX”;當她需要別人的幫助時,從過去的“你給我做XXX”變成“請幫我XXX”。她最常用的句型就是一個請求跟著一個BECAUSE(理由)。

有一次跟女兒聊天,我問她:“JESSICA,你比剛來美國時有禮貌,聽話多了,為什麽呢?”她想了想說:“我跟小朋友學的,還有老師、書裏、卡通裏都告訴你怎麽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應該的,我想做一個好孩子。”我問她:“你最喜歡哪本書?”她不假思索的說:“THE BERENS TAIN BEARS。”這是一套非常值得推薦的好書。講的是一個可愛的熊家庭裏發生的日常生活小事。全書有三十幾冊,每冊講一個專題,比如“TROUBLE WITH MONEY”,“MESSY ROOMS”,都是用生動、幽默的生活故事講了許多人生道理。對我和女兒啟發最大的一冊叫“TROUBLE WITH GROWN-UPS”,一看題就知道是講父母與青少年子女之間的矛盾。故事一開始先講熊爸爸自己找不到圖紙向熊哥哥亂發脾氣,然後是熊媽媽因為熊妹妹給朋友打電話時間過長而粗暴得大吼,並命令她馬上掛斷。接著是見兄妹倆忘記把學校發給家長的學生匯報演出通知帶回來,熊爸爸便大發雷霆。當演出開始時,父母二人萬萬沒想到,帷幕拉開,舞台上出現的竟是自己兒子、女兒扮演的小了一號的熊爸爸、熊媽媽。兄妹倆把平時在家裏發生的生活小事原封不動搬上了舞台,使台下的父母在震驚和笑聲中看到了自己的原形。第二天早晨,讓兄妹二人吃驚的是,熊爸爸、熊媽媽也化裝成他們倆,把平時他們讓父母頭疼的事也表演一番。等大家都回到自我是,熊爸爸感慨的說,我今天才理解了孩子們。媽媽馬上表示讚同。兄妹倆也深有感觸的說,他們今天才了解父母的苦衷。女兒對這套書非常喜歡,所以我們一直追蹤著購買每一冊新書。

正當我為孩子的進步與成長高興和滿足的時候,新的問題又來了。一天,一位朋友從外州來,希望在我家借宿幾日。我想到女兒房裏有一張空床,就順口答應了。沒想到,晚上睡覺前,女兒氣呼呼的跑來問我:“媽媽,為什麽有位阿姨會睡在我的房間?”我馬上解釋說:“阿姨來這裏辦事,想在咱們家住幾天。”她馬上說:“為什麽沒有人事先跟我商量?”我聽後一愣,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因為我腦子裏裝的全是我們小時候,有親戚或朋友來家裏住,都是大人一手安排,連我們自己也從沒奢望過父母要跟我們這些孩子商量什麽。可是眼見女兒為這件小事如此氣憤,我趕快解釋說:“都怪媽媽今天太忙,阿姨又是臨時打電話來,所以才……”她聽了我的解釋情緒平靜一些,但還是補充了一句:“那至少要讓我知道這件事。”我那時覺得女兒說得有道理,隻好向她道歉,表示今後注意。

女兒睡覺去了,我卻想了很久。這件事使我突然發現,女兒在美國接受的教育和影響是多方麵的,她在學習有禮貌、懂道理的同時,也學會了要求平等與尊重。不管她是五歲、六歲,還是十歲、二十歲。由此又使我聯想起另外一件事,那是在上述事件發生前不久的一個周末,我們全家開車去參加一個朋友家的PARTY。路上女兒問我:“媽媽,我們現在去哪裏?”我說去參加一個PARTY。她說:“我不想去。”我說:“美國法律規定十三歲以下的孩子不可以單獨在家,所以你隻能跟我們去。”她馬上氣憤的說:“你們至少要讓我知道,去哪裏,幹什麽。我又不是一個書包,可以隨便提來提去。”我聽了這番話,非常吃驚。心裏想,這在美國長大的孩子真是不那麽好對付。我們小時候,當了那麽多年的“書包”,誰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的地方。直到現在,大多數中國家長不還是要去哪裏拉起孩子就走嗎。哪有這麽多說頭。當時,我雖然口頭上向她道了歉,但心裏並沒有特別當回事。後來此類事情發生了幾次之後,我不得不引起注意。一來是屢犯同樣的錯誤有損母親的光輝形象,二來是意識到尊重是雙向的,如要孩子尊重父母,我們首先要尊重他們。值得慶幸的是,女兒不是單方麵要求別人尊重她,她也給大人同樣的尊重。比如,我們規定她隻有周末可以喝飲料,平時喝白水。當星期四她想喝時,她會打電話給我問:“媽媽,我今天可以喝飲料嗎?”我說:“你知道今天不是周末,對嗎?”她馬上說“OK”其實,家裏又沒有監視器,她喝不喝我們也不知道,但她說過的事從不違規。我至今都不知道這應該算誠實,還是對他們的尊重,還是叫做守信。

有一件小事,發生在幾年前,可當時的每一幕至今都讓我記憶猶新。那年聖誕前夕,有一位朋友為我們提供了三張去DALLAS的機票,可我們一直忙到臨出發的前一天晚上才去取票。那時已是晚上八、九點鍾,來不及去商店為朋友的女兒選禮物。於是就從給女兒的聖誕禮物中選了兩個。當她知道要把這兩件玩具送人時,馬上反對。我跟她解釋說:“今天因為時間關係,不得已才這樣做。”她仍不同意。她爸爸生氣地說:“不要這麽小氣,你選一個留下,另一個送給SUE。”女兒左手抱著小白兔,右手摟著小黃狗,兩個都舍不得,最後難過地說:“兩個我都喜歡,哪個都不能送。”我耐心向女兒解釋:“媽媽知道兩個你都喜歡,爸爸也不是勉強你把心愛的玩具送人。今天爸、媽實在是需要你幫個忙。”她馬上委屈的說:“我可不可以幫別的忙,而不是要我把喜歡的東西送人。”我看她聲淚俱下,馬上安慰說:“JESSICA,你放心,隻要你不同意,我們絕不會勉強你,我會想其他辦法。”

去朋友家的路上,我們途徑一家VONS SUPERMARKET,我們準備去碰碰運氣。下車前,我還對女兒講,如果我們在這裏看見滿意的禮物就買給SUE了。她表示決不後悔。於是,我們在店裏選了一個又大又漂亮的白熊脖子上圍一條紅綠相間的花格圍巾,頭戴一頂小帽,樣子可愛極了。女兒見我決定要買了,試著問我:“媽媽,你是真的要買這隻熊送給SUE嗎?”我說:“是啊。”她說:“我也很喜歡,這是我見過的最可愛的熊。”我知道她此時已經後悔。女兒看我沒反映,就可憐巴巴地說: “我可以抱一會麽?它實在太可愛了。”我說:“當然可以,但是交款之後就跟你沒關係了。”她抱起那隻熊,邊走邊擺弄著圍巾和帽子,一會又把熊貼在她的小臉上親一親,真是愛不釋手。轉眼到了收款台。當她意識到交款之後這隻可愛的熊就真的跟她沒有關係時,終於忍不住了,抬起頭幾乎是哀求的對我說:“媽媽,我可以用那兩個小玩具TRADE IN嗎(來交換嗎?)?”我平靜地說:“SORRY,IT’S TOO LATE.(對不起,太晚了)”於是,她戀戀不舍的把熊放在交款台上。我知道她此時一定很矛盾,既後悔,又不能說話不算數。我答應她可以再多抱一會小熊。

坐進車之後,她一路沉默。到了朋友家門口時,我把熊從她手裏輕輕拿過來時,她也沒有絲毫阻止。但當我抱著小熊要下車時,她終於忍不住哇的一聲哭了。看著她哭的那麽傷心,我心裏也很不是滋味。我甚至想把這隻熊給她留下,或回去的路上給女兒買一隻。可我馬上意識到不能這樣做。最後我同意她的要求:不進朋友家,坐在車裏等我們,因為她太難過了。

當孩子能如此克製自己去遵守諾言時,她也會同樣的要求周圍的人,包括老師、同學、朋友、父母。從願望上講,我絕對想做一個說話算數、說到做到的媽媽。可是做起來有時的確相當困難。比如你答應帶她去玩,出門前突然接個電話,朋友車子路上拋錨,讓你援助,就讓你很為難。而且帶孩子買玩具、借書、講故事、逛公園之類的事與大人的工作、生意、掙錢看得同等重要,並在任何時候都按先後順序排隊也不那麽容易。在我痛定思痛之中,曾悟出一招,即在答應孩子的要求時,加上一個條件從句;“如果沒有發生……,…….。”這樣會使自己進退自如,永不失望。但此術也非萬能,有時還是會被逼得毫無退路。

我曾經曆過一件讓我非常痛苦的事情。那是在女兒上小學二年級的暑假,我帶她回中國探親,這之後我發現她中文退步很大。回美後,我與先生商量決定送她回國學幾年中文。女兒也欣然同意了。可是就在她臨走的前一天晚上,我突然感到:馬上又要與女兒天各一方,想起當初隻身來美與女兒分離的痛苦就不敢想下去。我傷心地哭了整整一夜。次日清晨,我先生說:“看你這麽難過,就別讓她走了。但你說服孩子,征得她的同意。”等女兒醒了之後,我告訴她:“JESSICA,媽媽突然發現YOU ARE MY EVERYTHING,想到你要走,媽媽難過極了,你能改變注意留下來嗎?”女兒看我這麽難過什麽都沒說,我以為她默認了,就又追問了一句:“你同意不走了,對嗎?”她說:“媽媽,我知道你很難過,但是現在讓我改變主意是不是太晚了。因為班裏小朋友為我開歡送會,同學們都送了卡片,如果我不走了,同學會說我是LIAR(騙子)。”我馬上無比誠懇地說:“媽媽會去學校向老師解釋,向同學道歉,告訴他們這都是我的錯,行嗎?”女兒聽後平靜地說:“媽媽,真是很抱歉,我不能改變了。你別難過,我回中國後會給你寫信,你也可以給我打電話。”我的眼淚、請求都沒有打動她,隻好送她去機場。

在去機場的路上,想到馬上要與女兒分別,心情非常不平靜,甚至有幾分衝動。我幾次想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讓女兒走了。你說我不尊重你也行,說我不講理也沒關係,我這個媽想把女兒留下來的權力總該有吧。小孩子懂什麽,把他們的話那麽當回事幹嘛?一路上,我搜腸刮肚的尋找各種理由來說明我這個當媽的有權力想讓女兒走就走,想讓她留就留。可是最終還是麵對女兒說不出口,眼巴巴的看著她過了安全門,消失在遠處。我癡癡的站在那裏,幻想著,也許女兒會突然跑回來,朝我喊,媽媽我舍不得離開你,咱們回家吧。可惜這一切都沒發生,她真的走了。雖然,與女兒分別後非常想念她,但每當想到我們沒有破壞彼此間的尊重與信義還是值得的。

去年暑假,我們搬家了,女兒要轉到新學校。我邀了她幾個要好的同學來家裏做客,晚上開車帶他們去吃飯。路上,一位同學說:“JESSICA,你真福氣,有一個這麽好的媽媽。”我說:“JESSICA,你這樣認為嗎?”她說:“當然。”我回頭對那幾個同學說:“實際上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女兒馬上說:“SHE IS NOT A PERFECT MOTHERBUT SHE IS MY BEST FRIEND。”(媽媽也許稱不上一位十全十美的母親,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聽後無比欣慰。雖然我與女兒受教育的背景不同,但在不斷的衝突與磨合中,我們做到了平等、尊重、信任、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