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閱曆--一份取之不盡的財富

(2009-06-08 14:19:52) 下一個

閱曆一份取之不盡的財富

  閱曆是一個人的人生經曆,它包含著成功、勝利、歡樂,也有失敗、挫折和痛苦。而後者對人的成長、成熟幫助更大。我從自己的經曆以及我們這一代人的人生軌跡中,更深切地體會到這一點。我是1969年初中畢業後去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的北京知青,在那裏度過了近七年的青春時光。2005年夏,有幸參加全國僑聯主辦的“海外華人學者回國誌願團”,回到內蒙,我的第二故鄉。在第一天的晚宴上大家自由發言。當我站在台上,手持話筒的時候,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我努力講出第一句話時,已是淚流滿麵。用“心潮澎湃”“感慨萬端”來形容,那是一點也不誇張。我從16歲到23歲,這人生的黃金時光是在內蒙度過的。在那特殊的曆史時期,政治空氣的壓抑,物質生活的艱苦,精神生活的貧乏,都是今天難以想象的。我曾因看一本《趣味數學》而遭到在全連大會上批評,幾年後,又以跟著收音機學英語而在遭批判。我們曾烤土豆充饑,靠牛糞取暖, 我們曾一年沒吃過一滴油。為了看一場北朝鮮的《賣花姑娘》,我們徒步走40裏,看完再連夜返回,第二天照常出工。

朋友中不止一人問過我,下鄉七年是否像一場惡夢,不堪回首,是否覺得這段寶貴時間浪費得太可惜?回想從內蒙返回北京後走過的路,當工人,上大學,出國留學洋插隊,從做保姆到自己創業,一路奮鬥到今天。我倒有些慶幸自己在年輕時有過這麽一段不平凡的經曆。如果沒有在物質上曾經那麽艱苦過,我不會如此珍惜今天的一切;如果沒有經曆過那麽多的不順和逆境,我不會有後來那麽強的心理承受力去麵對困難和挫折;如果沒有機會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永遠無法了解那麽偌大群體中人們的生存狀態,更不可能激發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愛心和幫助;如果自己不曾受過委屈和痛苦,就不會有對其他人的理解和包容。想到這些,我突然發現,生命一天天在日曆中消失的同時閱曆卻一點點在歲月中沉澱著、積累著。他們看不見,摸不著,卻又時時在你心中,在你的精神裏。

有一位美國朋友,在了解了一些知青的經曆後,問我們:如果讓你們重新選擇,你還會選下鄉的路嗎?看看你的子女及美國孩子的生活,你對自己青少年時期的遭遇有什麽感慨?這段生活怎樣改變了你的人生觀?我的回答是:知青下鄉那是曆史產物,而不是我的選擇,但至今我並不後悔曾經走過這段路,因為,它豐富了我的閱曆,健全了我的人格。從這裏又引申出一個對子女教育的理念:對子女的愛與保護要有個尺度,過於溺愛,給他們的條件過於優越,他們很難懂得珍惜;對孩子過於保護,會使孩子經不起挫折。其實,吃點苦,在人生路上遇到一些磕磕碰碰,倒是孩子成長和成熟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我對獨生女兒從不嬌慣。她從16歲開始打工,書店收銀、劇場逢道具、餐廳侍應生、匹薩店做匹薩,什麽都幹過。 都上大學了,衣服鞋子大都是從舊貨店買的二手貨。她非常節儉,不要名牌,也不在意別人怎樣評價自己,活得充實、灑脫、快樂。大學畢業後,打了幾個月工,帶上掙的錢,隻身去英國闖天下。她麵前的困難可想而知。但我們沒有阻止她,也不輕易給他經濟上的援助,隻是在精神上鼓勵他。半年後,她完成了自己的全部計劃,快而樂之地回來了。,試想,如果在經濟上她能輕易得到援助,她反而會失去很多樂趣,因為幸福往往存在於對它的向往和追求的過程中。如果,她一生下來就一直坐順風車,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逆境或失敗,她將不知所措。

想想我自己,之所以能非常陽光的對待過去一切的坎坷,以及今後將麵臨的一切困難,完全是陰差陽錯的有了這份寶貴的閱曆,它使我一路走來自信、自強、自立、自尊,活得充實、豐富、健康、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onycalgary 回複 悄悄話 這段經曆確實很重要,但避免了你照樣會成就現在的事業。隻是當時無法選擇,不得己隻有這樣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