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寅初那些事兒——是替毛澤東洗冤的時候啦!

(2009-07-04 18:07:43) 下一個
馬寅初那些事兒——是替毛澤東洗冤的時候啦!
目錄
一、馬寅初其人其事
二、馬寅初到底受了怎樣的“迫害”?
三、中國計劃生育是從馬寅初《新人口論》開始的嗎?批了馬寅初,計劃生育停止了嗎?——毛澤東時代計劃生育全過程
四、當年批馬寅初批的是什麽?導致了“誤生三億”嗎?
       附件一 附圖1:“少增三億”沒有可能性,批馬一人絕不可能誤增三億
       附件二、三 附圖2、3:毛澤東時代,是中國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原因在於人均壽命增長最快,而不在於出生率提高。網友稱這種現象為“毛澤東階躍”——是誰把功勳說成了罪過?
       附件四 附圖一批:今人難得一見的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生育宣傳畫(多圖)
       附件五 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生育書刊
       附件六 不經意透露的實情——來自威海新聞網站的信息
五、毛澤東時代人口工作的偉大成績——與今天對照,讓數字說話——毛時代的人口狀況不能成為1980年實行“隻生一個”的理由
六、兩種不同的人口觀、人口政策,以及捧馬(寅初)貶毛(澤東)之後果
(全文基本整理完畢,歡迎轉貼)
一、馬寅初其人其事
(綜合各方資料)
據何亞福先生的《馬寅初其人其論》一文介紹:“支持計劃生育的人大抵是把馬寅初捧得很高的,但真實的馬寅初,恐怕會令計劃生育支持者大失所望了。馬寅初有兩個妻子、七個孩子。而且,馬寅初在與第二位妻子王仲貞結婚時,當時王仲貞年僅13歲,按照現在的法律來說屬於“未成年幼女”。如果是在封建時代,納妾確實是無可非議的,但那時已是民國時代了,馬寅初還曾在海外留學10年,接受西方教育近20年,而且馬寅初納妾是在擔任北大教授之後!”
二、馬寅初到底受了怎樣的“迫害”?
解放後,馬寅初進步起來了。馬寅初是第一、二、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四、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第一屆政協:1949年,馬寅初當選全國政協一般委員。
第二屆政協:1954年,馬寅初成為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

1957年7月15日,馬寅初在《人民日報》發表了《新人口論》,雖然引起不同意見,但事隔近兩年,仍然在二屆人大和三屆政協中當選常委或委員。

第三屆政協:1959年4月,馬寅初雖在政協變為一般委員,但仍連任全國人大常委。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9年05期發表了《馬寅初人口論的反動本質》一文,開始對馬寅初的人口論進行批判。這篇文章的前言說:

“本年十一月號《新建設》雜誌發表了馬寅初的《我的哲學思想和經濟理論》一文,引起了廣大讀者的駁斥,一致指出馬寅初的理論和政治觀點是資產階級反動觀 點,現在把這些文章在本刊發表。馬寅初的文章,根據他的要求,也在本期同時發表。”(一些渲染馬寅初“受迫害”的文章、電視節目,在摘錄這段文章時,通常 是不會把最後一句話也錄出來的)

這段曆史文字表明,直到十一月,《新建設》雜誌仍發表了馬寅初的《我的哲學思想和經濟理論》一文,因此馬寅初1959年4月在第三屆政協未能當選政協常 委,與其《新人口論》被批無關,而是委員們不選他進政協常委。對這一點的一個有力的佐證就是:馬寅初在這一年的第二屆人大中還是當選了全國人大常委。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9年05期雖然發表了《馬寅初人口論的反動本質》一文批馬寅初的人口論,但同時“馬寅初的文章,根據他的要求, 也在本期同時發表。”這至少表明馬寅初的言論自由是受到保障的。批判者能應被批者的要求,把批判文章與被批判文章並列,還要怎樣?試想一下,如果今天XX 委批判易富賢的《大國空巢》,會應易富賢的要求把《大國空巢》一起發表出來嗎?
換一個角度看,一個大學的校長發表的關係國計民生大事的重要主張,到底是全校都不能對校長作任何批判更民主和科學,還是有人敢於而且可以公開對自己的校長進行批判更民主和科學一些呢?難道要一個校長在大學內說一不二一言堂老虎屁股摸不得更好?

批判並不等同於批鬥。所謂批判就是對被批判的理論進行嚴肅的批評。現代漢語詞典對批判一詞的解釋有兩項:(1)對錯誤的思想、言論或行為做係統的分析,加以否定;(2)批評。可見批判與“迫害”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一個學者發表了關係人民重大利益的主張,準備接受反對意見的爭論(或者說批判),就是一種義務。

有時候,在某種意義上,受批判竟也變成一種可以被取消的權利。一般人的觀點很難獲得重要媒體發表,及在重要媒體上接受批判。比如近日,幾位網友在XX網作 出改變生育政策的提案,本來讀者可以通過跟帖的形式對他們的提案進行批判,但後來主辦方停止放出對這些的提案的新的跟帖,讀者失去了批判權,提案網友失去 了“受批判權”——他們是多麽希望能夠恢複這個權利呀!“馬寅初的文章,根據他的要求,也在本期同時發表”——馬寅初當時就享受到今天這些提案網友所不完 全具備的“受批判權”。

偏偏有人要極力借馬寅初人口論受批判的事,給人們以馬寅初受迫害的印象,這到底是為什麽麽呢?下麵我們看看馬寅初受批判之後又怎樣“受迫害”。

1960年,馬寅初辭去大學校長職務,時年78歲,也就是說馬寅初擔任北大校長直到78歲。

馬寅初的《我的經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還有精彩的:

“宇宙內的事事物物都有內在的聯係,都不是孤立的。譬如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環節於此,各各之間都有內在聯係,故甲與乙、乙與丙、丙與丁、丁與戊、 戊與己、己與庚、庚與辛、辛與壬、壬與癸皆有聯係,最後癸與甲(第十與第一)也必有聯係,結果形成了一小圓圈。這就是團團轉的聯係。我心中自問,中國的社 會主義建設中的各個環節能不能這樣聯係起來,形成了一小圓圈?若把以上兩個疑問並成一個問題,就等於按團團轉的比例發展規律,把所有主要環節聯係起來綜合 平衡起來,能不能成功?不妨試一試,再看其結果如何。這就是中國計劃經濟的本質。” “‘理’即在事物之中,離開了事物無所謂‘理’,故說‘理’在事中,這是唯物的說法,而且這個‘理’是團團轉的,因為宇宙中所有事物都有內在的聯係,都不 是孤立的。”——看了這一段,你有沒有一頭霧水的感覺?一個78歲的人,有好一陣子宣傳他這個學術成果,之後離開了中國最高學府校長的崗位(當然不僅僅因 這個原因),這個人的名字就叫馬寅初。

現在我忽然想到這兩天,有網友提出要罷免提出雷人提案的政協委員。

2007年,北大校長許智宏給學生唱《隱形的翅膀》。2008年,66歲的他卸任北大校長(比馬寅初離任校長時整整年輕一輪)。我們能不能說許智宏是因為唱《隱形的翅膀》才去職的?

第四屆政協:1964年,受過批判的馬寅初又當選全國政協委常委,政治待遇又高了。1964年正是四清運動的時候,而這一屆政協一直到1978年才換屆,中間經曆了整個文革時期,馬寅初的政協常委職務不變。

——這就是馬寅初“受迫害”的經過。

第五屆政協:1978年,馬寅初續任全國政協常委。

之後,1979年8月一篇叫《錯批一人,誤增三億》的文章在《光明日報》發表。其後,馬寅初連同他的人口論一步步走上了神壇。
三、中國計劃生育是從馬寅初《新人口論》開始的嗎?批了馬寅初,計劃生育停止了嗎?——毛澤東時代計劃生育全過程
  從20世紀50年代起,中國實行計劃生育經曆了提出、試行、逐步推廣、全麵實行、穩步發展等幾個階段。計劃生育領導管理機構也經曆了建立、發展和健全、完善的過程。

(一)中國的計劃生育是從馬寅初《新人口論》開始的嗎?

1953年8月,時任政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批示衛生部改變限製節育的態度和做法,幫助群眾節育。
1954年時任全國婦聯副主席的鄧穎超上報反映幹部和群眾要求節育的信。
1954年5月,鄧小平在信上批示:“我認為避孕是完全必要的和有益的,應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1954年,衛生部下達了《關於修改避孕和人工流產暫行辦法》和《關於改進避孕及人工流產問題的通報》兩個文件。
1954年12月,劉少奇在中央召開的節育問題座談會上指出:“黨是讚成節育的”。並指示以衛生部為主,中共中央宣傳部和輕工業部、商業部、全國婦聯等部門配合做好節育知識的宣傳、技術指導、避孕藥具的生產、供應等項工作。
1955年3月中共中央批轉了衛生部關於節製生育問題的報告。
1956年9月,周恩來在中共“八大”的報告中要求,“衛生部門應該協同有關方麵對節育問題進行適當的宣傳,並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事實證明,全黨的共識比馬寅初的《新人口論》要早。
1957年3月,中華醫學會成立了節育技術指導委員會。
——1957年7月15日,馬寅初才在《人民日報》發表了《新人口論》。
1958年2~3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說:“建議設一個委員會,節育委員會,作為政府的機關,人民團體也可以組織一個。”
50年代中期,計劃生育在中國處在輿論準備和宣傳避孕節育知識的階段,計劃生育的領導管理體製處在探索之中,具體工作以衛生部為主。1957年衛生部婦幼衛生司設有1名工作人員兼管這項工作。
(二)批了馬寅初,計劃生育工作停止了嗎?
1959年《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5期發表了《馬寅初人口論的反動本質》一文,開始對馬寅初的人口論進行批判。

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1959~1961年三年經濟困難和人口低穀時期過去以後重新發動計劃生育,發出《關於認真提倡計劃生育的指 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這一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之一,定期進行討論和檢查;有關各部門和群眾團體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分工協作,做好宣傳教育、技術指導、藥物生產、供應和科學研究等項工作。
1962年末,衛生部婦幼衛生司設立了計劃生育處,具體負責管理全國的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工作。
1963年10月,國務院召開全國第二次城市工作會議專門研究了計劃生育問題,提出了降低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的目標,要求“中央和地方都要成立計劃生育委員會,具體領導這方麵的工作”。
1964年1月,國務院召集有關部委、群眾團體、解放軍總政部負責人開會,研究成立了國務院計劃生育委員會。周恩來總理提名國務院秘書長周榮鑫 任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節育宣傳、技術指導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和督促檢查。委員會下設辦公室,楊振亞任辦公室主任。
1964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計劃生育專業組,統一組織協調全國的計劃生育科學研究工作。
60年代前期我國的計劃生育工作特別是城市計劃生育工作,包括避孕藥具研製和節育技術研究有了較大的發展。

(三)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時期

1971年國務院批轉了衛生部、商業部、燃料化工部《關於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國發[1971]51號文件)。報告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認真抓好計劃生育工作,衛生部門要在現有編製內設一個小的辦事機構,各部門都要互相配合,密切協作。
1973年7月,國務院成立了由國務院領導同誌、有關部門和部分省、市負責人共23人參加的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時任國務院業務組成員的華國鋒任 組長,劉湘屏、蘇靜、謝華任副組長。領導小組的主要任務是協調對全國計劃生育的宣傳指導,加強避孕科研、節育技術指導和做好避孕藥具的供應工作,進行調查 研究,總結和交流經驗。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衛生部代管,栗秀真任主任。

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成立以後,有力地推動了計劃生育工作。1973年,人口發展第一次列入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和年度計劃, 正式提出了“晚、稀、少”,“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最理想”的計劃生育政策;避孕藥具在國內已經批量生產的基礎上擴大供應, 費用由“減、免”改為一律免費,並要求送藥具上門;衛生部修訂了《節育手術常規》,規範了節育技術指導工作,並規定節育手術的受術者不僅實行免費還有帶薪 假期;在一些地方的中學開設了青春期生理衛生課和人口教育課,廣泛宣傳計劃生育。
1974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轉了上海市、河北省開展計劃生育、提倡晚婚的報告,進一步推動了全國城鄉的計劃生育工作。

1975年5月,國務院調整補充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成員,時任副總理的吳桂賢為組長,劉湘屏、蘇靜為副組長,成員共26人;1976年3月,栗秀真被增補為領導小組副組長,仍兼任辦公室主任。

70年代,建立了三屆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計劃生育工作有了迅速發展。計劃生育推行到廣大農村是這一時期的一個顯著特點。60年代,計劃生育以城 市為主,農村主要在城市郊區及人口稠密的少數縣開展。進入70年代,中央提出:要在城鄉人民中大力宣傳和提倡計劃生育,使晚婚和計劃生育變成城鄉廣大群眾 的自覺行動。第四個五年經濟建設計劃(1971~1975)中的人口指標按城市和農村分別列出。避孕藥具的供應和節育技術服務的重點放到農村。各省、直轄 市的計劃生育工作部門都把農村和基層計劃生育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總結了一批農村計劃生育工作的先進典型。
(四)
1978年6月,國務院再次調整補充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成員,新的領導小組由34人組成。時任副總理的陳慕華為組長,王首道、江一真、蘇靜、栗秀 真為副組長。1980年6月,又增補崔月犁為副組長,栗秀真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仍由衛生部代管,並有20個工作人員編製。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轉 《關於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的報告》(中發[1978]69號文件)。
1979年為馬寅初及其《新人口論》“平反”,1981年正式成立中國人口學會。有了這些“理論指導”和“推動”,“隻生一個”在生育率於1980年已降到2.24時開搞了。
四、當年批馬寅初批的是什麽?導致了“誤生三億”嗎?
那麽,批馬寅初就等同於鼓勵生育嗎?在《錯批一人,誤增三億》一文發表的年代,中國是否真有必要出台比過去激進得多的計劃生育政策?馬寅初的人口論又為什麽能夠走上神壇呢?

先讓我們看看當年一篇批駁馬寅初的文章《評馬寅初先生的“我的經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裏的原話:

“應該指出,我們也主張節製生育,適當地控製人口增殖率。但是;我們主張節製生育和他所說的‘新人口論’是根本不同的。” “同時,在我國人口稠密的一些地區,認真宣傳和推廣節製生育也有必要。因為有計劃地生育子女,有利於保護兒童和婦女,更好地教養後代,使家庭避免過重的生 活負擔,有利於民族的健康和繁榮;有計劃地生育子女,也有利於國民經濟有計劃發展同勞動力資源供應之間的協調。節製生育也是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口 問題的方法之一。這些是我們的論點。也因為這樣,盡管我們和馬先生都同樣認為要節製生育,然而在問題的實質上,我們之間是有根本分歧的。” (《評馬寅初先生的“我的經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戴園晨),可見,批馬寅初並不等同於批計劃生育,更不等同於鼓勵生育,而是一麵批馬寅初人口論, 一麵主張節製生育。

再來看看曆史數據資料和宣傳資料。見各附件:
附件一、
附圖1:“少增三億”沒有可能性,批馬一人絕不可能誤增三億。


附件二、
附圖2:毛澤東時代,是中國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原因在於人均壽命增長最快,而不在於出生率提高。網友稱這種現象為“毛澤東階躍”。
附件三、

附圖3:毛澤東時代,是中國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原因在於人均壽命增長最快而不在於出生率提高,網友稱這種現象為“毛澤東階躍”。
——是誰把功勳說成了罪過?
附件四、
附圖一批:今人難得一見的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生育宣傳畫

(可惜部分時代特色更鮮明的宣傳畫在這裏發不出)







附件五、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生育書刊
之1:1963年1版 全插圖本《計劃生育圖說》(湖南人民出版社。1963年1版,64年2印,32開,26頁)拍購地址:

http://auction.kongfz.com/auction/detail.php?itemId=142094
之2:《計劃生育的積極意義》(《中華護理》1963年第2期)

計劃生育的積極意義--《中華護理雜誌》1963年02期 本文獻來源中國知網 www.cnki.net


幾十年來,黨和毛主席一直就很關懷婦女和兒童的鍵康,並且很重視發揮婦女在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 中的作用,很重視兒童的健康成長。我國現在正在進行著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們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事業,都是有計劃地發展著,所以生育也應該很好的講究, 也就是說應該有計劃。計劃生育不是一件小事情,從全麵來看,它對每個家庭和整個社會都有密切的關係,因為計劃生育有很多的好處。首先是能更好地保護母親的 健康。實行計劃生育,一方麵可以使兩次懷孕、生產之間有
【DOI】:cnki:ISSN:0254-1769.0.1963-02-000
【正文快照】:
幾十年來,黨和毛主席一道就很關懷婦女和兒童的健康,並且很重硯發揮婦女在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毅中的作用,很重祝兒童的健康成長。 我國現在正在進行著偉大的社會主義建歌,我俏社會主義建毅的各項事業,都是有

全文下載地址: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HL196302000.htm?un=emuch
附件六、不經意透露的實情——來自威海新聞網站的信息
文登50年少生50萬人 連續九年實現人口負增長2007-12-15 8:10:00 來源: 威海晚報•威海新聞網 網友評論 0 條
本報訊(記者 曲衛韶)昨天,文登市人口與計生局公布了今年1至11月份的人口出生數字:3648人。至此,該市已連續九年實現人口負增長。
據了解,自1957年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50年以來,文登市少生人口50多萬。

http://weihai.sdnews.com.cn/2007/12/15/363366.html

五、毛澤東時代人口工作的偉大成績——與今天對照,讓數字說話——毛時代的人口狀況不能成為1980年實行“隻生一個”的理由
中印生育率比較:1980年中方低2.71,2000年中方隻低1.84(如果按計生委“調整”後的數據,2000年中國生育率為1.8,則中方隻比印度低1.2),2007年,中國方隻低1.05。用以下四個表展開分析一下——

表一 (2000年數據以人口普查為準)
分析階段:從1950~2000(2000年以後未作人口普查)
階段             中國生育率       生育率變化 生育率下降占總下降的比例 平均每年生育率變化
1950~1980     5.81~2.24    -3.57           77.8%         -0.119
1980~2000     2.24~1.22    -1.02           22.2%         -0.051
1950~2000     5.81~1.22    -4.59            100%         -0.0918

表二   (2000年數據以計生委“調整”後數字為準)
A、分析階段:從1950~2000
階段            中國生育率    生育率變化 生育率下降占總下降的比例 平均每年生育率變化
1950~1980     5.81~2.24       -3.57              89.0%           -0.119
1980~2000     2.24~1.8           -0.44              11.0%           -0.022
1950~2000     5.81~1.8          -4.01             100%            -0.0802
B、分析階段:從1950~2007
階段            中國生育率    生育率變化 生育率下降占總下降的比例 平均每年生育率變化
1950~1980     5.81~2.24       -3.57              87.5%           -0.119
1980~2000     2.24~1.8           -0.44              10.8%           -0.022
2000~2007     1.8~1.73          -0.07                1.7%          -0.01
1950~2007      5.81~1.73          -4.08             100%            -0.0716

表三

年份      中印生育率比= 中印生育率倍數     中印生育率倍數變化(絕對數)    中印生育率倍數變化(相對數)
1950年       5.81/5.97=0.973倍               ——                ——
1980年        2.24/4.95=0.453倍                  -0.52倍          -53.4%
2000年(按人口普查) 1.22/3.06=0.399倍                 -0.054倍        -11.9%
2000年(按計生委“調整”後數字)   1.8/3.06=0.588倍 +0.135倍   +29.8%
2007年與2000年相比
2007年(按計生委數字)   1.73/2.78=0.622倍 +0.034倍    +5.8%
2007年與1980年相比
2007年(按計生委數字)   1.73/2.78=0.622倍 +0.169倍    +37.3%

表四

年份             中印生育率差別               中印生育率差別變化    
1950年       5.81-5.97= -0.16                       ——     
1980年       2.24-4.95= -2.71                      -2.55(差值擴大)  
2000年(按人口普查) 1.22-3.06= -1.84       +0.87(差值縮小)     
2000年(按計生委“調整”後數字) 1.8-3.06= -1.26   +1.45(差值縮小)
2007年與2000年相比
2007年(按計生委數字) 1.73-2.78= -1.05   +0.21(差值縮小)
2007年與1980年相比
2007年(按計生委數字) 1.73-2.78= -1.05   +1.66(差值縮小)                                 

怎麽看,人口問題的帽子都扣不到毛澤東頭上。

——毫無根據地把人口問題推到毛澤東頭上,掩蓋了現行生育政策問題的本質,給生育政策調整製造了障礙,給拖延生育政策調整製造了借口。再不能做這樣的事情了。

如果沒有任何根據地認為毛澤東人口政策犯了大錯,那麽現在好不容易“改”過來了,又怎敢放心地改回去?如果認為毛澤東人口政策犯了大錯,則反過來就是說近三十年代的生育政策大有成績,計生委更有不全麵調整生育政策的理由了。

計生委說自己的成績,說:實行計劃生育以來,中國少生了四億人口。請問他們是從哪一年算起的少生了四億?難道是從一九八零年算起的嗎?

——毛時代的人口狀況不能成為1980年實行“隻生一個”的理由,因為1980年生育率已降至2.24。
六、兩種不同的人口觀、人口政策,以及捧馬(寅初)貶毛(澤東)之後果
毛澤東時代的出生率並不高於解放前,也不高於同時代的發展中國家。從1970~1980年,是中國出生率下降最快的時期(比近三十年狠抓計劃生育的時代下降得還要快得多)。所以“批馬寅初導致鼓勵生育”的觀點是沒有事實根據的。


1980年,中國的出生率已降為2.24,已經降至世代更替水平附近(長遠穩定之後,會使下一代人口與上一代人口持平,人口結構不老化,是各國理想狀態),還有必要推出強化計劃生育的政策嗎?有學者認為,1980年讓計劃生育功成身退才是上策。

然而,“錯批一人,誤增三億”卻能貶低毛澤東的形象,並且影響深遠。直到近年,我還看到一個比較擁護毛澤東的網友也這樣說:“過去說毛澤東晚年失誤很多都 說得不對,除了人口政策失誤外,毛澤東沒有什麽失誤。”不得不說,一些人是很重視馬寅初這麵旗子的。既然已經“誤增三億”,那麽各界也緊張起來,希望用盡 一切辦法壓縮人口。由於種種原因,使馬寅初的人口論對中國人生活的影響將延續百年(但願不會更長)。

附圖5:中國當前的人口結構


近年美國蘭德公司報告中有這麽一段:
If somehow China powers through these problems, by 2020 its aging population will have the worst ratio of workers to non-workers of any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including Japan’s. That is to say, without some miraculous new policies the Chinese economy may well hit a wall in that period. In 2020, they will still be a very poor country by our standards.

附圖6:中印各年齡段人口對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