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69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的來龍去脈(組圖|視頻)

(2009-08-21 02:58:10) 下一個
  
  1969年3月2日,零下27度。黑龍江省虎林縣和饒河縣交界烏蘇裏江主航道,僅0.74平方公裏的小島珍寶島,一片冰天雪地。上午8時40分,中國邊防部隊的兩個小組對珍寶島例行巡邏。不久,70多名蘇軍分乘2輛裝甲車、1輛軍用卡車和1輛指揮車,從蘇聯境內分路向珍寶島急速駛來。9時17分,蘇聯邊防軍對第一組形成三麵包圍,並突然開槍,當場打死打傷邊防戰士6人,我軍立即還擊。一個多小時的激戰之後,蘇軍被擊退。

  1969年這天上午的戰鬥,是中蘇之間矛盾積攢多年後,不可避免的摩擦。

  


  曆史視頻:1969年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此前,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猛烈攻擊、1959年蘇聯在中印邊界衝突問題上偏袒印度,並突然撤走所有專家,中止援助合同,都在令兩國矛盾不斷加深。從1964年起,雙方邊境摩擦不斷。不到4年間竟多達4130多起,直至珍寶島事件的爆發。但此時的中共中央沒有預料到的是,珍寶島的小小勝利,竟然令中國處於核戰爭的陰影之中,並由此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戰備運動。

  


  在保衛珍寶島自衛還擊戰中,榮立一等功的某邊防部隊戰士(火箭筒手)華玉傑同誌,在苦練殺敵本領,隨時準備給來犯者以迎頭痛擊,叫它有來無回!——人民畫報

  


  在保衛珍寶島自衛還擊戰中榮立一等功的某部副連長周登國同誌(右),拿著蘇修向我射擊的炮彈殼,憤怒控訴蘇修叛徒集團武裝侵犯我國神聖領土的罪行。——人民畫報

  


  在珍寶島自衛還擊戰中,冷鵬飛指揮部隊連續兩次打垮敵軍的衝擊,保衛了我國的神聖領土,並榮立一等功。這是他和戰友們一起學習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人民畫報

  


  珍寶島屬黑龍江虎林縣管轄。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圖為:珍寶島地區英雄的邊防部隊戰士和民兵一起守衛邊防,警惕地注視著敵人的動向。——人民畫報

  早在1965年,中國就開始了“國防建設第一,加速三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布局”的建設方針。此時,毛澤東對於中蘇關係已經作了嚴峻的估計。1968年,蘇聯25萬大軍突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令中國感到更大的威脅。麵對可能到來的衝突,中國在中蘇邊界東段加強警戒和部署,力爭“不鬥則已,鬥則必勝”。1969年初,黑龍江省軍區提出了反幹涉鬥爭的方案,珍寶島地區則是兵力布置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戰備令裝備優良的蘇軍在3月2日上午的戰鬥中反而吃了虧。3月15日和17日,中蘇在珍寶島又進行了兩次規模較大的戰鬥。雙方都動用了重武器,並互相設伏誘攻對方,但依然以蘇軍被擊退而告終。

  根據《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介紹材料》,3月15日的戰鬥中,蘇軍被擊斃60多人,擊毀坦克兩輛、裝甲車七輛,擊傷坦克兩輛、裝甲車4輛。蘇軍上校邊防總隊長伊凡諾夫被擊斃。蘇軍甚至被俘獲一輛被擊毀的T-62坦克,這輛坦克此後被放在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覽。

  珍寶島戰鬥被認為是解放軍以劣勢裝備同蘇聯軍隊優勢裝備的成功較量:解放軍隻有步兵和部分炮兵、工兵,沒有坦克、裝甲車和空中支援;蘇軍步兵全部摩托化,有優勢炮火、坦克、裝甲車,以及空軍飛機和直升機的支援。當毛澤東聽取3月15日戰鬥勝利的匯報時,非常高興。毛澤東說,讓他打進來,就使我們動員起來了。大敵當前,動員準備一下有利。但勝利的喜悅未能堅持太久。中央預見了珍寶島可能發生的戰鬥,卻未能預見戰鬥之後的緊張局勢。

  珍寶島衝突爆發後,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蘇軍準備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蘇聯還曾向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和美國試探,如果對中國進行核打擊,對方會持什麽態度。

  北京顯然感受到了核戰爭的巨大威脅。1969年4月中共九大通過的政治報告稱:“我們要作充分準備,準備他們大打,準備他們早打。準備他們打常規戰爭,也準備他們打核大戰。”九大以後,全國掀起突擊性的戰備高潮。

  8月13日,蘇軍展開報複行動。精心選擇地點之後,蘇軍300餘人在2架直升飛機和數十輛裝甲車的掩護下,預先埋伏在新疆裕民縣鐵列克提地區邊界線蘇方一側,然後將一支30餘人的中國邊防巡邏分隊包圍後全部殲滅。這次報複行動進一步加劇了中國戰備的緊張氣氛。8月27日,在得知蘇聯正向東歐國家試探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反應之後,中央成立由周恩來任組長的人民防空領導小組,辦事機構設在總參作戰部。同時,組織疏散城市人口,遷移工廠,號召廠礦企業職工和城市居民自力更生,立即開始深挖洞,廣積糧,以備核大戰之需。與此同時,中央軍委命令東北、華北和西北的部隊立即進入緊急戰備狀態。

  9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口號》。口號包括:“備戰、備荒、為人民。”、“提高警惕,保衛祖國!隨時準備殲滅入侵之敵”等。這一年的國慶在異常緊張的氣氛中度過。盡管10月20日蘇聯代表團即將來京開始中蘇邊界談判,但北京擔憂談判隻是突然襲擊前的煙霧彈。9月30日,為預防蘇軍發動入侵捷克式的突然襲擊,林彪指示全軍進入一等戰備,疏散北京附近機場的飛機,並在跑道上設置障礙物。

  談判開始前幾天,在京中央黨政軍主要領導人全部疏散:毛澤東去武漢,林彪去蘇州,留守在北京的周恩來以及總參謀部也轉移到西山可以防禦原子彈的戰備指揮中心辦公。10月中下旬,整個國家處於臨戰狀態,戰備運動進入高潮。全軍或進入前沿工事,或緊急疏散,各大中城市緊急進行防空演習和大規模疏散行動。僅軍隊疏散就達94萬餘人,4000多架飛機和600餘艘艦艇。重要檔案紛紛秘密運往西南存放,各大中城市大挖人防工事,成千上萬的城市居民被卷入緊急戰備之中。

  好在大戰最終沒有來臨。中蘇邊界談判以後,兩國關係有所緩和,立即爆發戰爭的跡象逐漸減少。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尋找新的盟友,包括正深陷越戰泥潭的美國。1969年以後,美國開始向中國發出緩和關係的信號,中國對此作積極回應。三年後,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

  但戰備工作並未因此停止,而是進入了長期操作階段。1970年起,中央開始對三線建設項目優先安排、重點保證、抓緊搶修。全國三線工程建設全麵展開,各省小三線建設也隨之全麵鋪開。到1971年,全國三線建設的投資總額達到340.8億元。 1972年起,國家決定每年用6億元來搞人防工程建設,其中,4億元由國家財政經費中支出,另外2億元分別由地方自籌和集體企業自籌。截止1973年6 月,僅山東省11個國家人防重點城市就修建了各類人防工程1138913平方米。

  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轉發國務院11月24日《關於糧食問題的報告》時,傳達了毛澤東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指示。這被認為是將“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針更加具體化。眾多城市根據毛澤東的號召,大量開挖山洞,籌備戰備糧食。山洞裏隨處可見“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和“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巨大標語。這些標語、山洞、防空洞許多遺留至今,成為時代的紀念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