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Hochman 撰
一位美國加州的中產男士,一天在超市大肆購物時,突然決定調整自己和金錢的關係。他和妻兒決定:在一個月內,除了絕對的生活必需品(主要是食物)以外,堅決不花一分錢。
結果,這個家庭鬥智鬥勇,妙計頻出,不僅在零開支的狀態下“幸存”,而且還有了一份更大的收獲。
那天下午,我和妻子露絲拖著4歲的兒子塞巴斯蒂安在塔吉特超市(Target)購物。
像往常一樣,我們看到可用的東西就往車裏放:大包小包的內衣、浴室防滑墊、野餐器具、蝙蝠俠玩具、廚房小用具,還有一個保證能滅蚊的電玩意兒,購物車很快就堆得滿滿的。快到結賬櫃台的時候,我突然想:其實我們根本都用不著這些東西?!
結果,我沒付錢。我幹脆把購物車扔那了(當然,先用冰淇淋穩住了塞巴斯蒂安)。這下,我們足足節省了300美元(人民幣2050元)。
這番經曆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許多開銷完全是毫無意義的:午餐下館子,花錢洗車,買折價玩具,喝風味咖啡,還有從購物網站上買來的那些新奇玩意。
考慮到當前的經濟形勢,以及我們社會的垃圾過剩問題,這種消費的確是過度了。
於是,我決心排除萬難,堅決不亂花錢。帶著這個念頭,我說服全家開展一項實驗。我們的“零開支實驗月”的規則是這樣的:在30天時間裏,除了絕對必需品(如鮮牛奶和水果),其餘的絕不采購。
隻用了一點小蘇打,霍奇曼一家節省了2000美元的開支。
“此物價值連城” 補充規定很快出台:由於我們開頭幾天去超市采購“絕對必需品”太過頻繁了,於是我規定,當月餘下的購物額度必須以100元封頂。
當然,有幾項費用,比如房貸還款、物業費、兒子的學前教育支出,都是非支出不可的,但下館子、停車、服飾、化妝品、上網、請保姆的錢,對了,還有汽油錢,現在都劃入了“非購買區”。
同樣,下水道維修費用很高(美國人工費用偏貴),因此,隻要我自己能夠解決,就絕不請修理工。不幸的是,光是拿個活塞捅一下浴室下水道根本不頂事,反而惹火了“下水道諸神”:我眼睜睜地看著下水槽裏的髒東西越積越厚,卻束手無策。
我上網搜索(親愛的鄰居,謝謝你沒設置上網密碼),發現有不少可憐人為了搞定這個小問題,花了很多錢,有人花了200元,有人花了400元,有人甚至花了1500元。就在搜索過程中,我碰上了“啟明星”。
這是一個名叫“節儉樂多多”(thriftyfun.com)的網站,成千上萬的用戶在上麵左一條右一條地發布勤儉持家的省錢妙法。逛下來,讓人覺得生活中簡直就沒有什麽過不了的坎:隻要把小蘇打、白醋、檸檬汁、鹽和洗滌劑稍加混合,“啟明星” 就做出來了,用它,不管啥事,都能解決。
我狠狠地擠了一堆“啟明星”,放進一壺開水裏,把水往浴室裏一倒,膠狀半流體咕嚕咕嚕地流進了下水道。所有材料一共花了10美分。東西修好後,露絲臉上的表情分明是在感歎:此物價值連城啊!
零開支月計劃對我來說在經濟上是一次警醒,讓我重新校準自己與金錢的關係。在這個年頭裏,我認識的所有人的腦子裏都在想著錢呢。
“今日開銷:0美元” 我們真的需要買那麽多東西嗎?物質的獲取在生活中有實在價值嗎?如果我們大幅度減少消費,難道就不能享有快樂?
事實上,我們家的“零開支”試驗一開始就有提神的功效。
第一天過去之後,我在日記裏寫道:“感覺特有活力。我們已經擁有這麽多,還有什麽需要花錢的地方呢?
“早上9點鍾,露絲已經用過去儲存的草莓做好了果盤,還摘來了鮮花——我都不知道這些花就長在我家花園裏!我親自動手洗了車,這活也有好些年沒幹過了。接著,我在壁櫥後麵找到了一大堆豆豉。哇!哦,對了,我還‘借閱’了鄰居的報紙,在他醒來之前就還了。今天的總開銷:0美元。真開心啊!開心,開心!”
接著就是第二天了。曾有一位富人告訴我:錢,隻是在你沒有錢的時候才重要。輪到我帶孩子了,我這才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平常,我和兒子會到漫畫書店去逛逛,再到酸奶店,也許還會去書店,走一路,買一路。這次,我們連停車的錢也沒有。兒子開始有點不耐煩,但我的靈感就在這時降臨了。
“喂,兒子,想不想坐‘銀馬車’跑跑,看看好玩的東西,吃點快餐啥的?”
“好耶!”兒子尖叫起來。
是的,坐購物車逛商店,的確不如坐太空過山車刺激,但是我們這兒的超市好事多(Costco)真是個好地方:你可以免費品嚐一些東西。
足足一個小時,我們父子倆大快朵頤,雞肉香腸、麵包卷熱狗、木莓水果麵包、酸果蔓檸檬汽水、巧克力布丁,等等,來者不拒。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一個消費主義大市場裏逛來逛去,卻不花一分錢,這可太具有解放意義了。
別人大談特談他們在超市“節省”了多少錢的時候,我總是不能理解。就我的經驗而言,隻要進了好事多、沃爾瑪之類的地方,不花個200元以上是出不來的。想說節省了多少?試試看不帶錢包進超市會怎樣吧!
群眾的省錢智慧是無窮的 “零開支”實驗還有一個出乎意料的好處,那就是和別人的距離拉近了。
在我們的文化中,談論金錢似乎是件丟人的事。然而,我隻要提起我們家的這個實驗,朋友、鄰居乃至陌生人都會敞開心扉,大家紛紛抒發自己實際上多麽節省。
他們的點子還真是棒極了:用網絡程序(比如Skype)免費打電話;向家裏有菜園的鄰居要點多餘的蔬菜、藥草之類的;想看影碟、聽音樂、看圖書,先到公共圖書館去看看再說;到信譽較好的調查網站上接受在線調查,可以獲得免費產品和現金獎勵。
我的錦囊妙計是:在商家寄來的商品促銷目錄上想勾什麽就勾什麽,但過一個星期再看看,你是不是還想買那些勾了的東西。不會的。
網上有不少在線社區如Craigslist和Freestyle(美國較受歡迎的網站)囤積了大量免費東東,足以把某個小國塞得滿滿的:照相機啦,沙發啦,滑雪板啦,寵物蜥蜴啦,“潔淨的泥土”啦,如此等等,什麽都有。
有人免費奉送全新的52英寸等離子電視機,因為他正在離婚,不想把這玩意留給前妻(不到60秒鍾就有人領走了電視機)。
我搞到了一大堆財經雜誌(你知道嗎?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是不用電腦的),然後重新在網上掛了出去。
我們的零開支實驗進行到兩周的時候,露絲得到了一次免費剪發的機會,因為有個發型師開了一家高級美發廳,想建立自己的顧客群。
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我們精打細算的本領越來越強,甚至發展到了嚇人的地步。
我們開始騎自行車出行,以節省汽油。兒子的手指畫也被利用起來,用作禮品包裝紙,比如把我們自製的生日禮物包起來送給他爺爺。我們弄清了何時到農貿市場去能免費得到贈品蔬菜。露絲把陳麵包做成法式烤麵包片,把放了許多天的麵包做成麵包屑。
節省的意義:感恩 然而,我們的衝勁最終消磨殆盡,取而代之的是無奈的現實。“夠吃夠用”是不夠的。
我愛用蘋果手機,露絲喜歡家裏泛著幽光的不鏽鋼冰箱,塞巴斯蒂安喜歡他那雙走起路來燈光閃閃的運動鞋。
我覺得我們有點可憐。我悲哀地意識到,消費使我們誤認為我們過上了有意義的、成功的、高貴的生活。除了消費,我們還有什麽?忽然,我也沒有了確切的答案。
最後一周到來了,我們還剩下8塊7毛2分的“絕對必需品”購物額度。我哀歎起來,開始動搖了。
一位來訪的朋友喝牛奶時把牛奶倒了滿滿一杯,一杯接一杯地喝。我看在眼裏,“恨”在心上,恨不得把她掐死:那可是我們全家拚命節省下來的東西啊!
露絲和我拌起嘴來,因為她在99美分店裏買了海綿,那可不是“絕對必需品”!有一次,我們父子倆去好事多購物,還剩下最後幾塊恐龍狀免費雞塊,兒子沒有能搶得過別人,急得嚎啕大哭起來。
我認識的一位心理醫生讓我替他跑跑腿,以換取一次他免費的心理谘詢服務。這位醫生聽了我的訴說,溫和地微笑著對我說:“回家吧。陪塞巴斯蒂安玩玩,告訴露絲你十分愛她,再想想有沒有辦法去幫助別人。”
這個藥方可真新奇——感恩。
我騎自行車回家,想出了一個以外太空為主題的撲克牌遊戲:我們自製了外太空撲克牌,兒子特別喜歡玩木星和彗星牌,都快玩瘋了,我們父子倆足足玩了好幾個小時。
我和露絲在離家不遠的“麵包與玫瑰”咖啡廳當義工,度過了“零開支”月的最後幾天。從1989年以來,這家咖啡店每天早上為150名困頓人士提供早餐。露絲端盤子送麵、倒咖啡,我則在灶台邊為廚師打下手。在上菜的間隙,我們見到過不少生活在最低水平線上的人。
一位無家可歸的老兵對我說:“對我來說,這個地方就是我的一切。什麽時候我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憂心,我就會想,還沒到最糟糕的地步。至少我身邊的人們都有愛心。”
這也許是我這個月裏得到的最好的建議,而且完全免費!
最後,計算下來,我們一個月沒有支出,節省了2000多元。
實驗剛開始的時候,我以為實驗一旦結束,我們會第一時間衝出去大肆采購:先在我們最喜歡的烤餅店吃完早飯,然後瘋狂采購食品,接著看場電影。然而,實驗真的結束的時候,我們卻呆在家裏,繼續打太空撲克牌,我還開了張支票給“麵包和玫瑰”咖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