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抗戰中日軍對延安的進攻--陝西文化信息網 (圖)

(2011-07-01 10:26:55) 下一個

日軍的侵華策略是“以戰養戰”,陝西有黃河和潼關之險,並且物產不豐富,達不到以戰養戰的目的。戰爭初期作戰重心從北向南,被牽製為由東向西進攻。在山西的中條山有相當規模的西北軍和國軍,隻到41年才清剿完畢,這時整個戰線拉的太大,補給線經常受到共軍遊擊隊的打擊和破壞,其南進的戰略使得重心集中在湖南湖北方向,41年後無力西進。

日軍很想攻擊延安,41年前多次派飛機去,但能炸到什麽呢?延安這個地方處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邊上,風沙大,從空中看去,大片黃沙戈壁灘,詩人李季的“三邊沒有樹石頭少,莊戶人的日子過不了”指的就是這裏。

當時日本飛機能從空中判斷是延安城的,就是寶塔山,1938年11月,日本情報機關得知中共要在這裏開一次高級幹部會議,派飛機來大規模炸過一次,但由於情報不準確,搞錯了日子,當時把延安炸掉了一半,一顆300公斤的重磅炸彈落在了毛澤東的住宅邊上,沒有爆炸,是一顆啞彈。毛澤東幸運的躲過一劫。

中共中央機關從此後搬到了距離延安幾十公裏外的村莊——楊家嶺。日軍後來還來延安炸過20多次,可惜,人們有了準備,窯洞挖得很深,很隱蔽,再加上這裏地廣人稀,幾乎炸不到什麽。炸彈比要炸的東西還貴。

下麵說說陸地上的進攻。

日軍如果想從陸地進攻延安,有2條路線,一是從西安出發進軍,另一條是從山西進軍西安重地,是大西南門戶,國軍有40萬守在西安,司令是胡宗南。要從這裏突破,日本兵力不足不說,後勤根本保障不了。從這裏進攻是不可能的,若西安淪陷,四川也保不住了。是國軍重中之重的防守地帶,所以對日軍來說,這裏基本是條死路。

另一條就是山西路線。

在抗戰初期,日軍在國軍主力尚未在黃河設防之際(經過山西、上海等戰事,國軍主力集中在華中防衛武漢等地),曾經以一個旅團的兵力試圖迅速渡過黃河攻擊陝北,消滅共產黨。

中共方麵對此當然很重視,部署了其河防部隊與日軍進行對峙。而更重要的是已進入山西的八路軍部隊立即對孤軍深入的日軍該旅團的後勤補給線進行了全麵襲擊,利用山地地形,不斷以伏擊方式殲滅其運輸部隊,基本上切斷了日軍補給線,造成日軍糧彈極度匱乏,迫使該旅團不得不從黃河邊後撤到山西山地之外,並在後撤中屢遭襲擾伏擊,傷亡人數達2000多人,其少將旅團長陣亡。

具體作戰實錄:

日軍26師主力在1938年2月開始攻取軍渡,和邊區僅一河之隔,開始直接威脅陝北地區。

3月13日,日軍一部2000人,炮20門開始向神府河防轟擊,同時出動飛機十餘架助戰,並嚐試第一次渡河,被八路軍斃40餘人,傷百餘。5月份一個旅團企圖渡河,被東渡的警八團伏擊了一個大隊,日軍被殲二百餘人。

此外戰事不斷,日軍數目不斷增加,高峰期達到兩個師團的,一次性出動兵力達15000人,並四次進占軍渡,大的戰事有1939年1月、6月、9月、11月、12月,由於守衛兵力嚴重傷亡,中共於1938年8月調回前線作戰的359旅。此後雙方暫時對峙。

看看當時具體的戰術。

一、警六團對付日軍渡河的政策,是在沉著麵對敵軍正麵渡河兵力的同時,以攻製攻,率部東渡,在敵後襲擾,襲其側冀,日軍在無法渡河的情況(傷亡百餘人的情況),後方又受襲,自身不過一個旅團,隻好後退。

二、伏擊了一個大隊,殲滅二百餘人(夜間的白刃戰)。

三、延安有留守兵團一部,兵力原約9000人,後增到一萬多人,邊區保安部隊(相當於準軍事力量)5000餘人,抗日自衛軍(相當於民兵)7萬人,但兵力不夠使用,特別是正規軍留守兵團嚴重不足,所以才調回359旅,增加兵力。邊區有1旅,10團,10個保安基幹大隊,1個獨立營,共15514人。

此役後,共軍占領了同蒲線以南,日軍便和陝北沒有了直接接觸。

八路軍對付渡河日軍,使用的方法很簡單,一則半渡而擊,二則主動出擊,襲其側冀,三則河東河西互相配合,兩麵夾擊。

1939年12月至1940年1月,120師轉戰冀中,為鞏固後方,回師晉西北,攻取方山等地,把日軍隔離在同蒲線一帶,從此邊區和延安不再是直接抗日的區域了,1941年後,日本進攻南太平洋,飛機大部分調走,此後幾乎沒有轟炸過延安。

(據《曆史風雲之中國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