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火並:同盟會屠殺光複會--來源:《文史參考》

(2011-12-04 01:19:27) 下一個
1912年1月14日淩晨,兩個頭戴齊眉氈帽的人,鬼鬼祟祟來到上海廣慈醫院二樓的走廊上,順著房門找到205號病房。病房裏陶成章酣睡正甜,二人拉開門朝著陶成章開搶。聽到槍聲,全院嘩然,護士匆匆起來時,凶手早已無影無蹤,血泊中的陶成章已經命喪黃泉。

  這二人便是蔣介石與王竹卿。

  這是怎麽回事?一個同盟會的革命小將暗殺了光複會的大佬!此時辛亥革命剛剛取得了初步勝利,可兩大革命團體同盟會和光複會就已經劍拔弩張,甚至大打出手,幹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來。

  其實,同盟會和光複會兩大革命團體的矛盾由來已久,隻是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時還不好公開。一旦革命勝利,從前的曆史矛盾和新近的利益糾葛一下子浮出水麵。隨著上海都督之爭、定都之爭和經費之爭,同盟會與光複會的矛盾進一步惡化,終於激化到同盟會與光複會舉刀相向的地步。同盟會製造了針對光複會的一係列血案,如槍殺陶駿保案,暗殺陶成章案,圍攻徐雪秋案,並最終導致了光複會的瓦解。

  陳其美網羅罪名槍斃陶駿保

  最先被同盟會中部負責人陳其美公開槍殺的是光複會會員陶駿保。陶駿保曾任鎮江都督府總參謀兼江浙聯軍司令部參謀長,南京光複後出任江蘇都督府參謀次長。陶駿保和鎮軍參加了江浙聯軍攻克南京的戰役,功勳卓著。鎮軍抵達南京堯化門時,鎮軍官兵因連續苦戰,疲憊不堪,散居各地睡覺。陶駿保召開會議勉勵將士:“我本第九鎮創始之人,諸凡官長目兵俱應相識。我辦此鎮兵,即是預存日後革命之用,今日難得有此機會,使我漢人重見天日。諸君當共體此意,努力殺敵。”經過陶駿保的陣前動員,鎮軍士氣大振。12月1日清晨,鎮軍與浙軍敢死隊、滬軍先鋒隊一起攻克了南京最後一個重要據點天堡城。

  陳其美槍殺陶駿保,因聯軍內部的矛盾而引發。鎮江光複後,時任江蘇都督程德全立即發檄文給鎮江軍政分府,提出受程“節製”。鎮江光複會會員林述慶怒不可遏:“德全衰朽無能,因人成事。餘豈下人者?乃藐視餘耶!”林述慶將程德全的檄文撕碎,自稱鎮江都督,委任陶駿保為鎮江都督府總參謀。

  於是,陳其美和程德全商議,準備幹掉陶駿保。陳其美以討論進軍北京問題作為借口,邀請陶駿保到上海麵談。

  陳其美與陶駿保相約到滬軍都督府商議。12月13日下午,陶駿保不知是計,乘坐馬車前來拜會陳其美。陳其美在都督府大堂接見後,宣布了陶駿保的“罪狀”,指控陶駿保“在九鎮進攻雨花台時,中途截留由滬運往械彈,以致九鎮遭受極大犧牲,應處以死刑。”陳其美命令關閉都督府大門,將陶駿保五花大綁。陶駿保大呼“冤枉”,但陳其美置之不理。下午5時,未經軍法會審,陶駿保即在都督府大堂被執行槍決,當場死亡。

  12月15日,陳其美以滬軍都督府的名義,頒布了《槍斃陶駿保告示》,通報陶駿保的“罪行”,但陳其美並未公布陶駿保的具體罪狀材料,其實他也拿不出什麽像樣的證據。

  浙江都督之爭

  對於陳其美槍殺陶駿保之事,光複會會員表示強烈不滿。但陶駿保的屍骨未寒,因浙江都督的繼任人選問題,陳其美又製造了暗殺光複會的創始人陶成章的驚天血案。

  南京臨時政府組建後,孫中山提議由浙江都督湯壽潛出任交通總長。湯壽潛卸任前,推薦章太炎、陶成章和陳其美三人,繼任浙江都督。章太炎婉言謝絕,還以陳其美誌在北伐為借口,代陳其美推辭不就,力薦陶成章繼任。

  陶成章長期從事反清革命,是光複會實際上的總指揮,特別是在浙江會黨中有極高的威望,繼任浙江都督可謂眾望所歸。龍華會首領沈榮卿等人發表通電聲援稱:“經理浙事,非陶先生其誰任?”陶成章出任浙江都督,讓早已對浙督一職垂涎三尺的陳其美嫉恨不已。陳其美曾派遣蔣介石等到浙活動,不料受到浙人冷遇,而陶成章派出代表卻受到了浙人的歡迎。陶成章繼任浙督已成定局。

  東南光複後,江浙滬地區的光複會勢力很大,光複會弟兄們唯陶成章之命是從。此時,光複會已控製了吳淞,浙江又是光複會的大本營,陶成章若出任浙江都督,光複會的勢力如虎添翼。這一情況更引起陳的嫉恨,遂以陶為主要對手,必欲置其於死地。

  蔣介石:暗殺陶成章的凶手

  有關陳其美要暗殺陶成章的傳言,早就傳遍江浙滬地區。陶成章在光複會同人的勸說下,起初避往客利旅館,由於應酬太多,又移往國民聯合會,也因人來人往過於複雜,遷往江西路光複會機關所,後來又轉移到匯中旅館。陶成章積勞成疾,又轉入法租界廣慈醫院休養。然而,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1912年1月12日,同盟會會員滬軍標統蔣介石聲稱有北伐機要密件,與陶成章相約在光複會機關所商談。蔣介石詢問陶成章的住址,陶成章並未在意,將廣慈醫院的病房號寫在便條上,遞給蔣介石。蔣介石唯恐地址不實,晚上又以有“浙江臨時協會”快件為名,派人送往廣慈醫院,送交陶成章。1月13日下午,光複會會員張偉文到廣慈醫院探望陶成章,對蔣介石送來的快件表示懷疑,因為浙江隻有“臨時議會”,並無“臨時協會”,信件純屬偽造。陶成章也覺得有些反常,但並未深究。

  1月14日淩晨2時,蔣介石與王竹卿潛入廣慈醫院,衝進陶成章的病房,朝睡夢中的陶成章開槍。陶成章被刺身亡。蔣介石之所以刺殺陶成章,蔣介石的禦用傳記作家毛思誠作了表白:由於陶成章要“破壞”同盟會,“擁戴”章太炎,“否定”黃興和孫中山的地位,“暗殺”陳其美,以光複會取代同盟會的正統地位,所以,蔣介石要暗殺陶成章。

  蔣介石本人在《中正自述事略》殘稿聲稱:由於陶成章在南洋曾因經費問題,與孫中山有過嚴重的分歧意見,加上革命成功後,又要以光複會“取代”同盟會的正統地位,所以,蔣介石鋌而走險,刺殺陶成章,以維護同盟會的正統地位。盡管有滬軍都督陳其美的庇護,還有法租界黃金榮的默許,但蔣介石唯恐被光複會追殺,在另一位刺殺陶成章的凶手王竹卿被光複會幹掉後,不得不倉皇潛逃日本。


章太炎譴責同盟會“鼠竊狗偷”行為

  光複會的傑出領導人陶成章遇刺身亡,讓光複會悲憤不已。光複會會長章太炎聞訊後,痛不欲生,立即對《神州日報》的記者發表談話,敘述了陶成章的生平,指控黃興和孫中山是“陶案”的幕後指使人。

  章太炎認為陶成章遇刺與發布《孫文罪狀》有關。1908年冬,陶前往新加坡與孫文相見,雙方話不投機,陶成章對孫文多有不滿。不久,陶成章離開孫文趕赴緬甸、爪哇等處宣傳革命,孫文因此對陶成章很有意見,甚至當時就有暗殺陶成章的計劃。其後,同盟會河口之敗,黨人多退往新加坡,並向孫文索要經費,孫文因不願交出經費,竟向英國華民政務司告密,使得許多人無端被捕。陶成章憤憤不平,遂於次年發書宣布《孫文罪狀》,揭了孫文的老底。自此“孫黨之勢漸散”。

  南京光複後,孫文回國被舉為臨時大總統。幾天後,孫文致書責問陶成章在南洋何以要散布《孫文罪狀》,還沒等陶成章回信,他就死在了蔣介石的槍下,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

  光複會會長章太炎不斷批評同盟會,同盟會忍無可忍,也準備將章太炎除掉。陶成章遇難後,黃興立即致電陳其美,聲稱凶手是“滿探”,並命令陳其美保護章太炎。光複會認為陶成章遇刺,同盟會推斷是“滿探”所為,乃是不打自招。黃興特別提及要特護章太炎,也是匪夷所思,何以“滿探”隻暗殺光複會的章太炎,而不暗殺同盟會的領袖孫中山和黃興?章太炎怒不可遏,厲聲譴責黃興及同盟會的所作所為,乃“鼠竊狗偷”行為。

  他寫信給黃興道:“如是伎倆,但可於南洋土生間行之,何能施諸揚子江流域耶?暗殺本與盜賊同科,假令同盟會人誠有此誌,則始終不脫鼠竊狗偷之域。克強以此恐人,而反令己黨陷於下流卑汙之名。”章太炎將信刊登在《大共和日報》上,公之於眾,立此存照,以使黃興和同盟會不敢對章太炎再下毒手。

  許雪秋:同盟會老人,光複會新人

  許雪秋早在1904年就在廣東潮安宏安故宅立壇開會,發誓推翻滿清政府。1905年他準備在潮安發動武裝起義,由於用人不慎,機密泄漏而夭折。1906年,許雪秋仰慕孫中山,加人同盟會,被孫中山委任為“中華民國軍東軍都督”,成為孫中山按《革命方略》委任的第一位都督。

  1907年初,許雪秋得到孫中山的支持,準備再次在潮安舉事,因風聲泄露,起義夭折。孫中山囑咐許雪秋保存實力,“切勿孟浪起事,致傷元氣”。8月,許雪秋派人在汕尾集結1000餘人,計劃調用20艘大號漁船,隨時接應軍械。日人萱野長知來電告知運械船到達汕尾的時間,但許雪秋乘小輪船赴汕尾時,發現清軍碣石總兵吳祥達的偵探也在船上,不得不登岸返回。運送槍械的幸運丸抵達汕尾三小時後,許雪秋才駕駛一葉小舟前來探聽消息。萱野長知責備許雪秋沒有早作準備,催促立即派大船接應。許雪秋允諾接應漁船馬上就到,時革命黨人準備大舉起事的風聲四起,又見日船長時間停泊近海,沿岸觀看者達萬餘人。清總兵吳祥達早已森嚴壁壘,駐碣石的清軍小兵輪見日船停泊洋麵半天,準備靠近檢查。日輪船員驚恐萬狀,立即駛往香港。待許雪秋租用大船出海接應時,隻見日輪一去不複返,後悔莫及。

  孫中山將此次失敗的責任全部推到許雪秋的頭上,認為“東事之失敗,其責任全在許雪秋一人”,並責備許雪秋“遇事倉皇,偵候不明,預備不周,報告不實”。

  汕尾一役的失敗,使許雪秋元氣大傷。許雪秋返回南洋,籌劃東山再起,但已不受孫中山的信任,大為失望。光複會重組後,許雪秋及潮州和梅州的許多同盟會會員紛紛加人了光複會,對孫中山極為不滿。陶成章等人認為許雪秋是孫中山要“暗殺”的對象之一。

  陳炯明縱容下屬槍殺許雪秋

  如果說陳其美在上海灘刺殺陶成章還有些偷偷摸摸的話,陳炯明在廣東屠殺光複會會員則是明目張膽了。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光複會沒有氣餒,派遣許雪秋回廣東發動辛亥革命。許雪秋與陳宏生、陳湧波回粵組織南路進行軍,光複饒平、潮安、惠來、大埔等縣,在汕頭舊道署設立司令部,建立了地方自治的共和政府。然而,參與起義的同盟會和光複會之間、具有較強買辦性的商人和革命黨人之間、本地人與外地人之間出現了錯綜複雜的矛盾與權力之爭。潮汕地區光複後,革命軍中群雄角逐,共有十三司令崛起,互相誰也不服誰。

  陳炯明派長期與立憲派合作的陳宏萼為潮州安撫使,前往潮汕地區整肅民軍,並委任孫丹崖為第一標統,陳湧波為第二標統,何子因為第三標統,而許雪秋、陳芸生雖於革命有功,反不得名位。

  1912年3月30日,陳炯明應潮州商民和外國領事之請,委任前清巡防營統領吳祥達為潮梅綏靖處督辦,率部乘英國軍艦抵達汕頭。吳祥達乘許雪秋不備,突然派兵圍攻,許雪秋等光複會黨人等均被殺害。事後吳祥達電告都督陳炯明,誣稱許雪秋等“縱兵殃民”,故“不得已誅之”。

  慘案發生後,許多革命黨人為許雪秋等人鳴不平,要求胡漢民和陳炯明懲辦吳祥達,但胡漢民和陳炯明卻不予理睬,聽任吳祥達逍遙法外。廣東有“革命成功,革命黨人死”的歌謠流傳。

  章太炎服軟同盟會收手,光複會殘餘投奔了袁世凱

  革命成功後,各地不斷發生同盟會會員殘殺光複會會員的血案,特別是廣東地區愈演愈烈的以“綏靖地方”為名,公然鎮壓光複會的軍事行動,讓光複會會長章太炎憂心如焚。解鈴還需係鈴人,章太炎不得不致函同盟會會長孫中山,要求立即製止日漸蔓延的針對光複會的屠殺事件。

  章太炎給孫中山的信中認為光複會領導人與同盟會領導人之間的意見分歧,不應演變為同盟會大開殺戒。

  章太炎此信實屬“服軟”,孫中山也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僵,便順水推舟致電陳炯明及中國同盟會,充分肯定了光複會在辛亥革命中的豐功偉績,指出同盟會領導人與光複會領導人存在一些意見分歧在所難免,並嚴令製止各地殘殺光複會會員的事件。

  孫中山不無得意地說:“近聞在嶺東之同盟會、光複會不能調和,日生矛盾。按同盟、光複二會在昔同為革命黨之團體。光複會初設實在上海,無過四五十人。其後同盟會興於東京,光複會亦漸渙散。今茲民國新立,建虜未平,正宜協心同力,以達共同之目的,豈有猜貳而生閱牆。為此馳電傳知,應隨時由貴都督解釋調處。”之後,同盟會對光複會的殺戮逐漸停止。

  民國初年,為了爭奪誰是革命正統和搶占地盤,同盟會殺害了不少的光複會兄弟,而就在同時,袁世凱的勢力卻一步步加強。1912年4月1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之職,開始投身改組同盟會、組建國民黨,準備與袁世凱政治競爭之時,光複會殘餘勢力卻因對同盟會的憎恨而大都投奔了袁世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