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鬆山芭蕾舞團與「白毛女」的情緣。 (圖)

(2011-02-28 18:45:05) 下一個



上圖:    日本鬆山芭蕾舞團1958年3月首次訪華並在北京等地公演。圖為分別在芭蕾舞劇和歌劇《白毛女》中扮演喜兒的日本芭蕾舞演員鬆山樹子(左)和中國藝術家王昆在北京相見。(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中圖:1964年毛澤東與鬆山樹子握手

下圖:1964年,毛主席、劉少奇主席、朱德委員長會見日本鬆山芭蕾舞團清水正夫和鬆山樹子。



1964年,毛主席、劉少奇主席、朱德委員長會見日本鬆山芭蕾舞團清水正夫和鬆山樹子。
 
    5月8日上午,踏上日本“暖春之旅”第三天的胡錦濤主席和夫人劉永清,專程來到東京南青山,看望曾100次來過中國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鬆山芭蕾舞團創建者清水正夫和夫人鬆山樹子。我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電影《白毛女》“喜兒”的扮演者田華,在北京家中收看了中央電視台的新聞報道後,激動得一晚上沒睡好覺。她對《青年參考》報記者說,沒想到胡錦濤主席會親自登門拜訪日本鬆山芭蕾舞團!看到鬆山芭蕾舞團的演員們站在紅地毯兩邊,激動得流淚、雙手舉過頭頂鼓掌,揮舞著中日兩國國旗的熱烈場麵時,田華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熱淚。許多年輕人在電視中看到鬆山芭蕾舞團的演員們如此熱情,感到有些意外,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當年“鬆芭”與中國60年的情緣。作為此曆史事件的親曆者,田華向記者講述了當年的故事——
 
毛主席接見鬆山芭蕾舞團

    1955年11月,日本前首相片山哲訪問中國,與中國人民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簽署《第一次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協定》。1956年5月,梅蘭芳率領中國京劇代表團訪問日本時,時任副團長兼秘書長的孫平化的一個任務,就是與日方商談周恩來總理邀請鬆山芭蕾舞團訪華事宜。1958年3月,鬆山芭蕾舞團第一次來到中國。他們先後在北京天橋劇場、重慶人民禮堂、武漢中南劇場、上海人民文化廣場等地公演舞劇《白毛女》,當時是走到哪裏火到哪裏。

    1964年9月,“鬆芭”再次來到中國。按照演出日程,劇團先到哈爾濱,然後到南京、上海。在哈爾濱的時候,外交部突然通知劇團立即返回北京。原來是為了毛主席的接見。10月1日,清水正夫夫婦被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那是他們第一次見到毛主席。11月3日,劇團又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為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休息時毛主席會見了清水夫婦。鬆山樹子後來回憶說:因為上海舞蹈學校在我們之後,也將《白毛女》改編成了芭蕾舞。所以毛主席多次對我們說,你們是老前輩……。清水正夫記得毛主席和他討論藝術,講到藝術要尊重傳統,但貴在創新,還講到藝術要麵向大眾。

    2003年10月14日,為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25周年,年過八旬的清水正夫率領鬆山芭蕾舞團第12次來華演出。遺憾的是這一次鬆山樹子因病沒來。在歡迎宴會上,清水正夫不僅見到了老朋友田華和王昆,還見到了另一個扮演歌劇“喜兒”的郭蘭英。

    半個世紀中,清水正夫出入中國國門100多次。他見過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國領導人,至今這些珍貴的照片仍掛在“鬆芭”的排練廳裏。為感謝清水正夫和鬆山樹子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2004年10月,中國文化部授予他們“文化交流貢獻獎”。到目前為止,獲得這一殊榮的藝術家僅有十幾位。

    田華與電影《白毛女》

    藝術作品《白毛女》最早是在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集體創作的歌劇,由賀敬之、丁毅執筆劇本,馬可等作曲。素材選自真人真事:農村少女喜兒受盡折磨逃進深山,頭發變白,被村人視為“白毛仙姑”。抗戰爆發後,喜兒的未婚夫大春隨八路軍回到家鄉,在山洞中與喜兒重逢……

    歌劇《白毛女》在延安連續演出30多場,反響強烈。1950年底,新中國最早成立的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確定拍攝《白毛女》。角色差不多都有了,就是找不到“喜兒”。黃世仁的扮演者陳強推薦和他一起演過舞台劇《白毛女》的田華。田華回憶說:上級通知我去北池子甲34號,我不知道是什麽事。好多人問我,叫我試裝,還轉著圈看我,拍了好多照片。但“喜兒”的人選還是有爭議。田華從小是苦孩子,11歲參加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抗敵劇社兒童演劇隊,而且在舞台上一直扮演村姑,有生活基礎,最終入選。

    《白毛女》所有的外景地都選在河北平山縣。這時田華22歲,卻有了10年戲齡,她記得拍攝的第一個鏡頭是割穀子。1951年電影《白毛女》公映,田華一夜走紅。《白毛女》劇組後來到莫斯科匯演,蘇聯人對扮演“喜兒”的田華特別熱情,就是不理睬陳強,說他是“黃世仁”。當年《白毛女》榮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1957年榮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田華榮獲金質獎章。

    1979年,田華隨中國電影代表團訪問日本。她明明是第一次去日本,但日本朋友卻堅持說她早就來過,原來是她演的電影《白毛女》20多年前就被引進到了日本。
    中日“喜兒”聚北京

    1955年7月,日本鬆山芭蕾舞團排演的舞劇《白毛女》中喜兒的扮演者鬆山樹子,首次應邀訪問中國。她繞道列寧格勒、莫斯科來到北京。田華回憶說:“那時我作為河北省人大代表住在北京飯店,中午休息時,周恩來總理通知我去宴會廳。我當時也不會化妝,穿著旗袍就去了。周總理向鬆山樹子介紹了王昆和我。周總理說,田華是電影“喜兒”,王昆是歌劇“喜兒”,鬆山樹子是芭蕾舞“喜兒”,你們是中日友誼的象征。三個“喜兒”一見如故,周總理提議來一張合影,他把鬆山樹子和王昆讓到中間。

    自此,田華就和鬆山樹子成了好朋友,幾十年通信不斷。鬆山樹子送給田華日本的工藝品、和服等,田華回贈鬆山樹子中國的錦緞。1978年,鬆山樹子帶著兒媳森下洋子來到中國,鄧穎超和田華、王昆到機場迎接,又留下一張三個“喜兒”的照片。

    清水正夫迷上《白毛女》

    日本鬆山芭蕾舞團是怎樣與《白毛女》結緣的呢?

    新中國成立後,幾乎與日本隔絕。1952年5月,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南漢宸邀請日本國會議員帆足計訪華。帆足計等以考察農業為由訪問丹麥,經莫斯科來到北京。他們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簽訂了《第一次中日民間貿易協議》。為宣傳新中國,周恩來贈給帆足計一個電影《白毛女》的拷貝。日中友好協會的宮崎世民等在日本各地作訪華報告的同時,策劃了電影《白毛女》上映會。

    1952年秋,鬆山芭蕾舞團團長清水正夫在東京江東區的一家小禮堂,第一次看到電影《白毛女》,極為震驚,他推薦夫人鬆山樹子也去觀看。兩個人頓時成了《白毛女》迷,他們跟著放映路線看了一路,決定將《白毛女》改編成芭蕾舞。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個決定使芭蕾舞劇《白毛女》成了他們一生的事業。

    清水正夫還是東京大學建築係學生時,常去劇院看戲。他愛上了日本著名的芭蕾舞演員鬆山樹子,幾年後他們喜結連理。清水正夫放棄建築師職業,以夫人名義成立了鬆山芭蕾舞團,並出任團長。他的兒子清水哲太郎曾在北京舞蹈學校學習,擔任鬆山芭蕾舞團的總代表。兒媳森下洋子3歲學習芭蕾舞,在國際大賽上多次獲獎,也曾在北京學習過。上世紀70年代,小兩口成為芭蕾舞劇《白毛女》的第二代主角。

    中日友好起緣於“芭蕾外交”

    清水正夫夫婦決定將電影改編成芭蕾舞。芭蕾舞一向西洋化,很難將中國民間故事裝進這個“洋罐子”裏,更何況還要承受巨大的國內政治壓力。不過,所有的困難都不在話下,沒有資料,他們就寫信給中國戲劇家協會。1953年底,時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的田漢先生寄來厚厚的歌劇《白毛女》劇本、樂譜及舞台劇照。日本作曲家林光參考歌劇《白毛女》的樂譜,創作了芭蕾舞《白毛女》的音樂。清水正夫改編劇本,扮演喜兒的鬆山樹子設計了銀灰布料的貼身舞台裝,用剪出的毛邊來表現破衣爛衫,不像中國歌劇的喜兒穿著肥腿棉褲。以後中國芭蕾舞劇《白毛女》也采用了這一造型。

    兩年多後萬事俱備,可是沒有“東風”。當時東京劇場極少,要演出必須先交錢,再排隊抽簽。鬆山芭蕾舞團破釜沉舟,抵押房產向銀行貸款,終於幸運地抽到兩個演出日。1955年2月12日,鬆山芭蕾舞團在東京日比穀公會堂首演芭蕾舞《白毛女》,從此成為世界上惟一演出中國劇目的外國芭蕾舞團。清水正夫回憶:那天非常冷,但是人山人海,大部分麵孔是大學生和工人。首場謝幕的掌聲不停,觀眾和演員都在流淚。

    就這樣,鬆山芭蕾舞團在日本連續演出40多場《白毛女》,雖然每次都遇到重重阻撓,但他們的執著終於感動了“上帝”,“鬆芭”的名氣越來越大。團長清水正夫還當選為日中友好協會全國本部理事長,他們所從事的日中友好事業也得到越來越多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說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的解凍起緣於“乒乓外交”,那麽中日友好的建立則起緣於“芭蕾外交”,而且鬆山芭蕾舞團功不可沒。
(責任編輯:程海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