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曆史不應忘記-朝鮮對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支持

(2010-02-20 22:06:04) 下一個
在解放戰爭的艱苦年代,以金日成同誌為首的朝鮮勞動黨和人民給我國以可貴的支援和富有成效的合作,朝鮮北部成為我軍的一個可靠的後方,為我軍抗擊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東北作出了貢獻。


1946年初,國民黨依仗美帝國主義扶持,靠兵多、裝備精良,向我東北步步逼近。當時,我軍還沒有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群眾工作未全麵展開,地方政權還未建立,由於一些偽軍營、土匪、兵痞、流氓混入我部隊,當國民黨反動派大舉進攻時 ,他們乘機蠢動,有四五萬人叛變或逃跑,有的還殘殺了我軍派入的幹部和群眾。敦化縣保安隊八個大隊中有七個半叛變。當時李運昌所率的隊伍有四萬多人,從錦州撤退到達熱河時,隊伍所剩不過5000人。據統計,在合江、牡丹江、鬆江、龍江、嫩江省叛變的達336萬多人,被害幹部有154人。北滿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時有2/3以上的縣城掌


握在國民黨反動派手裏。與此同時,蘇聯依照其與國民黨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規定,將東北行政主權交給了國民黨,迫使我軍撤出沈陽、長春等大城市。國民黨很快占領了錦州、沈陽、長春、悔河口、吉林、蚊河等大片土地,隔斷了東、南滿和南、北滿的聯係,我軍還先後放棄了安東(丹東)、通化等地.處境十分困難;南滿的傷病號和家屬以及後勤人員無處撤離.1946年國民黨占領了中長鐵路沈陽至長春的主要幹線後,東北的糧食、煤炭,大連的食鹽、布匹和其他工業品包括醫藥、醫療器械以及工業原料都無法運輸、供應而陷於困境.對後勤補給帶來了嚴重困難。


東北地區東鄰朝鮮,從丹東到圖們,兩國邊境長達800多公裏,水路交通緊密相連。在東北交通要道被阻隔的極其困難的形勢下,朝鮮北部則是溝通南滿、北滿、關內與關外的走廊。利用友好鄰邦這樣的地理條件,對於取得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東北局提出了借道朝鮮北部,開辟水陸運輸通道,解決物資轉運、人員往來及物資交流的設想。經過和朝鮮方麵交涉,很快得到朝鮮方麵的慷慨支持。


當時考慮到蘇美共同委員會的存在,並有雅爾塔協定的約束,因而,我方在朝鮮的辦事機構采取隱蔽與公開相結合的形式.對內稱“東北局駐朝鮮辦事處”,對外稱’平境利民公司”。辦事處下設秘書、商務、運輸、會計和總務等機構,負責辦理日常工作,並設有電台,保持與國內的聯係。從1946年7月至1949年2月.先後擔任過辦事處主要領導工作的有:文士幀、李思敬、周、李伴明、李景天、倪蔚庭等。齊光、倪振、黃友年、楊振榮、李文和、黃林、白玉洪等同誌分管秘書、商務、運輸等方麵的工作。擔任過朝文和俄文翻譯的有薑龍球、徐在銨、丁盛烈和劉皖泉等同誌。


為適應當時工作發展的需要,在朝鮮境內的南浦、新義州、滿浦和羅津設置了四個分辦事處。分辦事處的主要負責人分別是:南浦辦事處周力、宮和軒;新義州辦事處李長庚、王先成;滿浦辦事處王作藩;羅津辦事處朱鴻升、呂亮屏。平境辦事處人員不足100人。羅津辦事處.幹部有100餘人、裝卸工人500多人,是分辦事處中人員最多的一個*關內的過境人員和物資主要集中於南浦,傷病員及戰略物資轉移以及溝通南北滿的運輸任務集中在新義州和滿浦;糧食、食鹽、布匹和煤炭運輸任務以及部分過境人員集中在羅律;涉外事務和商務談判等項任務集中在平壤。


辦事處的建立,對於我軍堅持對敵鬥爭.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我東北的進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1947年的頭七個月.通過朝鮮北部輸送過境的物資達21萬噸。1948年全年轉運物資達30.09萬噸。過境人員據不完全統計.1946年下半年有18批,3000多人次。原國民黨軍隊一八四師在海城起義後的官兵,也是借道朝鮮.路經圖門去北滿整編的。1947年春,由丹東去輯安2000人.由大連去臨江3000人,由大連去北滿幹部2000餘人,都是經朝鮮北部過境轉運分赴各地的。到1947年的統計,經朝鮮北部過境的人員不下萬人(遼東地區隨來隨往的人員不計在內)。僅在1948年通過圖們一南陽口岸過境人員達8685人。當時有不少民主黨派無黨派和海外華僑的代表人物為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也是取道香港經朝鮮轉道到達哈爾濱的。其中知名人士有李濟深、沈鉤儒;張瀾、馬敘倫、蔡廷錯、譚平山、郭沫若等幾十人。至於因事取道朝鮮的我黨的領導幹部為數就更多了,如陳雲、李富春、朱瑞、劉亞樓、肖華、張愛萍、韓先楚、周保中、於若木、蔡暢、李立三、伍修權、膝代遠、韓光、歐陽欽、何長工、杜平、李一氓、呂東等同誌都曾在解放戰爭時期途經過朝鮮。


為了接送人員過境和物資轉送,朝鮮為我軍開辟的水陸交通線路主要有四條:1.從丹東經新義州、南陽到圖們的陸上交通線;2.從通化至輯安經滿浦到圖們的陸上交通線,這兩條交通線是經由朝鮮北部溝通南滿和北滿的重要走廊,在當時東北被戰爭分割,交通隔斷的情況下,這兩條交通線對我轉送戰賂物資和輸送過境人員,堅持南滿作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的兩條分別為大連到南浦、大連再到羅津的海上運軸線。朝鮮北部的南浦和羅津都是不凍港,港口碼頭與鐵路相連裝卸轉運十分方便。從大連開船駛抵南浦或羅津港.再與陸路運輸相連可以直通北滿,是溝通關內與關外、大連與北滿的主要通道。從北滿南運的糧食和煤炭,從大連北運食鹽、布匹和其他工業品以及轉運國內外的過境人員,大多數是經南浦或羅津轉道北滿的。l 947年,陳家庚去布拉格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就是由大連經南浦到哈爾濱取道莫斯科前往布拉格的。當時,這條路線是我國與國際聯係的一條重要通道。


為充分利用上述水陸交通運輸條件,完成物資轉運任務,1946年9月,我東北局和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簽訂了物資聯運協定,並依照協定條款交了運費和稅金。也有一部分物資因情況緊急,未按協定條款運輸,有的是用人民委員會的名義要的車皮未付運費;有的情況緊急,朝鮮政府不惜停止自己的客運,為我方緊急裝運。平安北道勞動黨副委員長幾乎用了他的全部工作時間來從事這項工作的。朝鮮人民委員會的這種國際主義革命友誼是值得讚揚的。


過去,朝鮮是日本進行侵華戰爭的跳板,也是日本侵略軍的軍火庫,在朝鮮存有大量的作戰物資。在解放戰爭時期,朝鮮支援給我軍2000多車皮日本侵略軍戰敗留下的作戰物資,有的是無代價支援,有的是通過物資交換。在請求朝鮮政府支援的作戰物資中,第一批是朱理治向金日成同誌提出的12車皮物資;第二批是劉亞樓向金日成提出的N車皮物資;第三批是朱瑞提出的110車皮物資;第四批多達600一800車皮物資。這些物質都是金日成同誌和朝鮮勞動黨的幾位主要領導答應無償贈予和無代價幫助裝運到我國的。在采購和交換的物資中,1946年,山東指振倪振通過辦事處買到300噸炸藥、300萬隻雷管和120萬米導火線。I 947年春,山東又振黃友年通過辦事處買到l 20噸炸藥、200噸硝酸、100噸丙酮、15萬雙膠鞋。這些物資在戰爭時期非常寶貴.從南浦裝船運至大連轉運到山東,對支援山東乃至華東解放戰爭發揮了很大作用。朝鮮北部有華僑二萬多人,主要以種蔬菜和開飯館為業。1947年,朝鮮支援山東的幾萬噸炸藥運抵南浦港後,就是華僑青年幫助警衛和裝卸,不少華僑擔當了向導和翻譯。


在國民黨反動派大肆進攻東北時,東北軍區在朝鮮人民的幫助下,軍工生產廠分三路從通化等地遷入揮春。1946年末,在梅河口、吉林等地處於被國民黨反動派占領的危急情況下,軍工部副部長王逢原率領一批人帶著機器、糧食及軍用物資,利用鐵路,從通化出發,由梅河口、吉林到延吉之後,經圖們運至朝鮮甫陽後,再經訓戎鐵路轉移到渾春。這部分軍工生產廠由通化往庫春轉移時,朝鮮在自己國家也根困難的情況下,幫助我們解決了運輸和人力不足等困難.並幫助解決了生產急需的炸藥和“三酸”、有色金屬、鑄鐵等物資。軍工部還派人去朝鮮購買材料,到阿吾地購買到鋁、鋅、棉、火藥、硝酸、丙酮等物資,使軍工生產廠順利進行生產出軍用物品、保證了解放戰爭的需要。1947年2月,英安翻砂廠與子彈廠一起遷到朝鮮阿吾地。 被精簡下來的一批工人和部分技術人員也去了朝鮮,後於1947年4月遷回興山。


在解放戰爭時期,中朝雙方本著友好合作平等互利的原則,對於鴨綠江共同航行,使用電廠電力、通郵通電等方麵簽訂了20幾份協定。雙方在物資上互通有無、互相支援。朝鮮供應我方的物資主要是軍用的有關硫酸、硝酸、甘油、炸藥等物資;中國供應朝鮮的主要是糧食、煙煤相民用產品。這些協定有的是由李富春同誌去平壤談判拍板定案的。在當時,圖們成為溝通北滿和南滿的紐帶,也是中朝物資交流、交換的重要口岸,經圖們往朝鮮出口的有雙鴨山的焦炭、鶴崗的煤和東北的大豆,從朝鮮進口的有磁鐵粉、食鹽、蘋果、海魚、棉布、炭素、工字鋼、高速工字鋼、水泥等.每日火車進出六車次,共360個車皮,進出口貨物量達到1.8萬噸。


1946年,當我軍放棄安東、通化時,有1.8萬餘傷病號和家屬以及後勤人員撤離到朝鮮境內,有85%的戰爭用物資轉移到鴨綠江以東,到1947年6月,還有2000多人留在朝鮮境內。當時.朝鮮北部的條件和環境也是很困難的.吃、穿、用都很匠乏,政治上的國際壓力也很大,中間雖然曾經提出要求我方把輕傷病員接回國內,重傷病員留在朝鮮醫治,但當時朝鮮方麵了解到中國確實存實際困難時,又決定把傷病員全部安置在朝鮮。


在我軍放棄安東、通化撤退時,我方轉移到朝鮮境內的戰略物資達2萬多噸,為了避免暴露目標,朝鮮政府動員了沿江的大批勞動黨員肩挑人扛,轉移到隱蔽地點安全存放,安東、通化收複後.這批物資完整無缺地運回了南滿。


在解放戰爭時期,朝鮮人民對我國給以無私的支援,中國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摘自:《東北解放戰爭與東北少數民族》論文集 作者:姚作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