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朝軍隊第五次戰役的失敗與《人民日報》

(2009-06-05 11:53:08) 下一個
 1951年5月下旬,中朝軍隊發起的五次戰役以失敗告終。聯合國軍觀察到,誌願軍
先前那種咄咄逼人、連續不斷的進攻浪潮不複再現了。橫貫朝鮮半島數百公裏長的戰線
上,誌願軍部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崩潰景象:武器裝備丟得到處都是,傷員屍體被大量
遺棄。隊伍似乎失去了指揮、失去了方向。這情形用 “五月大逃亡”來形容一點也不
過分。

共產黨方麵的一些資料也印證了聯軍方麵的看法。請看:

1、5月29日 彭德懷電各兵團、軍及中央軍委。指出部隊“作戰指揮卻存在嚴重的
缺點。對公路未控製足夠兵力和火力,而高級指揮機關過早離開部隊,使建製也紊亂”
。(按:這說明軍、師指揮機關確有扔下部隊不管,隻顧自己逃跑的情況。這和聯軍觀
察到的景象相吻合。)

2、6月1日 彭德懷給毛澤東的電報中稱:“三兵團損失很大,四處潰逃,企圖回國
現象嚴重,現正派人分途攔擋歸隊”。(按:三兵團司令員陳賡據說是位“令敵軍聞風
喪膽的傑出戰將”。眼下他指揮的部隊都成了這模樣,其他兵團能好到哪裏去?另外,
“分途攔擋歸隊”是怎麽回事?用機槍去“攔擋”?)

3、誌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回憶:戰場局勢驟變,聯軍逼近金化鐵原地區。位於空
寺洞的誌願軍司令部前方暴露、安全堪慮。因此不得不把在後方休整的42軍緊急調來護
駕。(按:42軍在前次戰役中受重創,此刻正在整補,並不適戰。彭德懷不到十分無奈
的境況下不會去調用這樣的部隊。而誌司前方有的是部隊。前方本有誌願軍三個兵團十
來個軍,加上人民軍的若幹軍團,總兵力在百萬上下。誌司此時竟無法從其中抓一兩個
師來保衛總部,要靠從後方調殘兵來救駕。這很不尋常。給人的感覺是誌願軍各部隊一
味奪路狂逃,連總司令也顧不上了。)

4、部隊士氣低落。彭、毛、斯大林之間的電報都提及誌願軍部隊裏出現了“嚴重
右傾情緒”的情況。 翻譯成白話,就是厭戰逃命的意思。

5、最高指揮官戰役決心喪失。6月16日彭德懷電毛澤東:“如敵6月下旬在元山登
陸(6月可能性小,7月可能性大),南北對進,平康、元山線及其以東必須放棄”。(按
:彭原來決心以五次戰役給聯軍以重大打擊,使其無法發動元山登陸。現在他放棄了這
個目標。可見戰場形勢令他很失望,因此判定戰役目標落空。所幸聯軍並無登陸元山的
計劃,並且主動停在了三八線附近。否則彭德懷怕是連放棄平壤的思想準備也有了。)

6、毛澤東急於尋求停火。和幾個月前堅拒停火的態度判若兩人。他在6月13日發電
報指示高崗去請蘇聯出麵“向美國政府試探停戰問題”。毛顯得相當焦急,隻求停火,
尤其不再堅持把解決台灣問題和聯合國的中國席位問題作為停火先決條件。老毛甚至主
動為此找了顆酸葡萄,在電報中說:“聯合國實際上已成為侵略工具,所以中國現在不
認為進入聯合國的問題有特別意義”。真不明白主席為什麽前不久會那樣強硬地要求加
入該“侵略工具”?

  《人民日報》報道的實際情況如何呢?整個誌願軍大逃亡期間,該報上沒有一
條新聞提到本方戰局不利、城池失守、部隊傷亡嚴重等情況。別說“慘敗”、“潰逃”
等貶義詞匯絕不會用,連“後撤”、“失守”、“陷落”、“危急”、“失利”等比較
客觀的字眼也一個不見。整份《人民日報》上除了捷報還是捷報。形勢不是小好不是中
好而是一片大好並且越來越好。請看:

5月26日:“朝中人民部隊兩次反擊戰果輝煌一個月殲敵四萬六千”

5月29日:“厭戰情緒增長渴望早日回國 侵朝美軍自傷者日多”(按:“企圖回國
現象嚴重”啊。)

6月2日:“並肩突破臨津江”。描寫勝利場麵。文中說:“朝、中勇士們在山頂上
勝利會師了。人民軍和誌願軍戰士們互相熱烈地握手、擁抱。山頭上響起了用兩國語言
喊出的:“毛澤東主席萬歲!”“金日成將軍萬歲!”“中朝人民勝利萬歲!”的歡呼
聲。拂曉前,這兩支兄弟部隊又分別對敵人開始了勇猛的追殲戰。”

6月2日:“美李匪幫的狼狽相。”

6月5日:“加裏山上痛殲美軍第三十八團”

6月5日:“又一次打擊 -- 英軍二十九旅再度受創記”

6月8日:“中朝人民部隊高度機動作戰 續殲敵七千八百餘名”(按:把潰逃稱為
“高度機動作戰”,比“轉進”好聽多了。)

6月8日:“侵朝美軍的狼狽相”(按:被追著跑的人連連看到了追趕者的“狼狽相
”。毛式革命樂觀主義呀。)

6月8日:“美國侵略者為掩飾侵朝敗績又公布嚴格的新聞檢查條例”(按:原來《
人民日報》也知道“掩飾敗績”是不對的。另外,讀者可自行查閱當年《紐約時報》以
了解美國“掩飾敗績”的情況。該報在戰爭期間每天刊登軍方發布的戰事活動和聯軍傷
亡失蹤人數,還刊登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部的戰績公報以及中朝媒體發布的美俘照片等敵
方資料。中朝方並不發布本方軍隊傷亡失蹤的統計數字。但不乏勇氣去指責對方“掩飾
敗績”。)
人民日報是對人民進行宣傳的,自然是形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而在誌願軍內部的
文件裏,還是比較客觀的,當然這些即使在50年後的今天依然不是普通人所能看到的。
例1:十九兵團對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戰鬥檢討(按,是第一階段,還不是更為嚴
重的第二階段)
……
第一,多數幹部對“穿插”“分割”戰術學習不夠,思想上未搞通穿插迂回,勇氣
不夠。特別是某某師幹部曲解“穿插為衝鋒攻擊”“有空隙才能穿插”“軍隻給穿插任
務而未給攻擊命令”等嚴重錯誤思想。……
第四,平時管教不嚴,紀律鬆弛,造成某些幹部不堅決執行命令,嚴重發生私下火
線,失去聯絡甚至臨陣脫逃,謊報軍情等現象。



例2:60軍第五次戰役經驗總結(光亭按,60軍即出現最大成建製損失的180師所在
軍):
……
第五,各級幹部掌握部隊很差,行軍管理不言,愛兵不夠,沒有組織收容工作,掉
隊失去聯絡無謂傷亡(空襲)很大,甚至有些連隊連掉隊多少都不知道,有的放出去收
不回來,整連整排的掉隊,失去聯絡,喪失戰鬥力。戰役第一階段全軍非戰鬥減員占總
減員的70%,戰役第二階段180師26日晚突圍時,團幹部沒有掌握部隊,途中並未經大的
戰鬥,翌日晨到達鷹峰後,全師僅剩千餘人左右,減員五千餘,絕大部分是掉隊失去聯
絡的。181師541團4連5月10日由上蓮洞北撤時,因營未通知出發時間與路線,也沒派人
等候,至今掉隊未歸。543團9連戰役第二階段,自出擊至北撤到金化以南時掉隊失去聯
絡70餘人,全連 96人所剩不足30人,影響了阻擊戰鬥任務的完成。軍擔架團千餘人,
北撤到穀山附近時,全團僅剩不到200人,這些都是很驚人的問題。


第五次戰役其實是中朝和美韓之間的大決戰,雙方都作了充分的準備,誌願軍這個
時候裝備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員從國內調來了生力軍。至少中方認為這是一場即將到
來的勝仗。然而,結果是大潰敗。被人打得鑽地洞(鑽了地洞還拚命吹上甘嶺)。中國
軍隊也就是在這場戰役中被美國人打得膽寒了,甚至有了“恐美症”,以後都不敢找美
英軍碰了,隻敢找韓國人打,這從毛澤東著作第五卷裏就可看見。我個人覺得,從這一
仗之後,中國人才真正領教了美軍的曆害。才認認真真地深挖洞了。再也不敢進攻了。
這種“恐美症”直到今天,還影響著台海局勢。這是不爭的事實。至於《人民日報》,
我隻能說“今天天氣,哈哈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