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癌症這種凶殘而又難治的疾病早已不陌生,但大概很少有人知道,終其一生,患癌的幾率究竟有多少?那些十萬分之幾的發病率數字究竟有多大可能 會落在我們自己身上?答案可能會出乎你的預料——根據美國的調查,如果你是男性,這個幾率大概是44.29%,最終死於癌症的可能性為23.2%;如果你 是女性,終生患癌的幾率則為37.76%,死於癌症的可能性為19.58%。中國的數字沒有這麽詳細,但患癌風險據稱也在30%左右。
看吧,其實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盡管“治愈癌症”是大眾對醫學界的殷切期望,每年世界範圍內因此而投入的資金也高得令人咋舌,但是“攻克癌症” 的目標仍然顯得遙不可及。實際上,隻要你留心,每隔一段時間,一種抗癌的新技術、新方法就會出現在報紙或者雜誌上,但這些進展始終未能從根本上扭轉人類對 抗癌症的不利戰局,癌症這一與生命伴行的幽靈始終在伺機奪取下一個勝利。
為什麽會得癌症?
一般來說,癌症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除了少數血液係統腫瘤(如某些白血病)和間葉組織來源的惡性肉瘤(如骨肉瘤)外,青少年很少罹患癌 症。而在85歲以上的人群中,癌症的發病率可以達到2.5%。吸煙、感染病毒、接觸化學致癌物或者放射線會增加癌症患病風險;地域、種族和家族遺傳的差異 也與癌症患病率有關。因此,影響癌症發病的因素可大致概括為三個方麵:年齡、環境和遺傳,具體到每一類癌症,又各有側重。
癌細胞從一個“叛變”的細胞發展而來。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壯大,當癌變細胞數目達到109的時候,腫瘤組織的重量才大約為1克。可見,癌症的發展 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癌組織還處於單個細胞階段或者很小的時候,醫療手段是無法發現的。因此,一個肉眼可見的癌灶,其發展過程可能已經經過了數年甚至數十 年。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癌症患者在手術切除了病灶之後要輔助以化療等手段的原因:盡管原發的病灶已經切除,但是很難排除在手術之前癌細胞已經通過血液 或者其他途徑在身體內播散,化療的目的就是使用藥物在全身範圍內殺死某些增生活躍的細胞(增生活躍往往是癌細胞的特征),以達到清除甚至治愈癌症的目的。 當然,這種殺滅往往會誤傷體內的正常細胞,因此化療的手段也在不斷改進之中。不久前,中科院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納米載藥微粒,並將其結合在間充質幹細胞之 上,當幹細胞被腫瘤分泌的細胞因子吸引之後,藥物就能準確釋放至癌組織,這樣,藥物的針對性便大大提高了。
癌症是一種基因病
僅滿足於在癌細胞出現之後再予以幹預,顯然已經為時過晚。征服癌症的根本還是要弄清為什麽會有正常細胞叛變為癌細胞。癌細胞的增殖不受控製,並 不像正常細胞那樣隻能分裂有限多次,一旦癌變的魔鬼之門被打開,細胞就仿佛獲得了青春永駐的力量。其結局便是癌組織的瘋狂生長,四處侵犯轉移,影響髒器正 常工作,搶奪機體營養直至死亡。而調控這些細胞行為的根源在於基因。所以事實上,癌症是一種基因病。目前已經找到了不少與癌症相關的基因,他們已經在癌症 診斷和預後判斷等方麵發揮作用。不過目前尚沒有可靠的基因治療應用於臨床。
基因的改變分為兩種情況。有些人天然攜帶有某種易感基因,這些基因多數來自遺傳。這會使得癌症的發生呈現家族性聚集的現象。例如某些乳腺癌就與名為 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變有關,這將導致攜帶有突變基因的女性發生乳腺癌的幾率高達80%以上。在早期對此類特殊人群進行密切觀察甚至預防性 手術將使這些對象獲益。
另一種基因改變源於致癌物質的刺激,細胞在受到刺激後開啟了腫瘤的發生,又在刺激因素的持續作用下繼續演進。因此,如果在癌變啟動後及時脫離刺 激源,體內的免疫係統就有機會清除癌細胞,逆轉癌症過程的進展。事實上,在整個生命的數十年間,體內可能有許多細胞發生過癌變,但最終並非都進展為癌症, 它們或者是死亡了,或者是被免疫係統消滅了。這就是為什麽提倡大家健康生活,遠離吸煙等不良習慣的原因。
“培訓”自身免疫係統,分辨和攻擊癌變細胞
癌症的發生、發展、侵襲和轉移均與免疫係統監視和工作不利有關係。沿著這條思路,人們嚐試“培訓”患者自身的免疫係統,以使它能夠分辨和攻擊癌變細胞。科學家將患者的淋巴細胞取出體外,用細胞因子處理之後再回輸體內,以期達到抗癌的目的。這種療法已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雖然人類尚不能對基因進行隨心所欲地改造,但針對某些基因的蛋白質產物開發藥物還是取得了小小進展。例如伊馬替尼在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方麵就 取得了不俗成績;金屬蛋白酶抑製劑則通過阻止癌細胞穿越基底膜來抑製腫瘤轉移。癌組織由於需求大量營養和氧,因此血管生成十分活躍。利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抑製劑則能夠防止轉移或減慢癌腫生長。某些癌症(如宮頸癌)的產生與病毒感染有密切關係。現在已知感染特定亞群的人乳頭瘤病毒(HPV)會導致宮頸上皮細 胞癌變。因此接種針對HPV致癌亞型的疫苗將間接起到預防宮頸癌的效果。
上麵這些進展距離人們的期望仍有很大距離——也許針對某一種癌症可以治愈,但總的來說,癌症仍然是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伴隨著衰老、免疫功能和修複功能的下降,基因改變乃至進展為癌或許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每天,人體大約有1萬億個細胞死亡,同時又有同等數量的細胞新生以取代死去的同伴。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輪崗替換之中,發生錯誤在所難免,更何況人 類無法完全擺脫致癌因素的刺激。而糾錯能力的下降必將導致異常增生細胞的崛起,癌症也就隨之而來。因此,自生命開始的那一刻起,癌症的幽靈就已在暗中環 伺。除了對抗與消滅,或許我們應該換一種視角來看待它。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