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轉帖

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個人資料
木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雲貴高原上的江南古韻

(2018-04-02 05:26:12) 下一個

雲貴高原上的江南古韻

-木愉-

貴州安順周邊的鄉下其實並不是鄉下,生息在那裏的人都不是鄉下人。據說,上世紀五十年代,掃盲運動如火如荼展開,還大力推廣學習普通話運動,會講標準普通話的教師一時稀缺,組織方求賢若渴,找來了好些教師,其中就有周邊的所謂鄉下人。這個據說是當成笑話流傳下來的。我們這些所謂的城裏人當初聽到這個傳說,都捧著肚子笑了好一會。我們當時是把周圍鄉下人那種特別的腔調貶低為“發哥話”(即鄉下人口音)的。現在想起,不免因為自己的淺薄而慚愧。其實,人家講的話都是江南古音。我們城裏人說話反倒土得掉渣,連卷舌音都沒有,可是那些鄉下人就有。

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傅友德為征西大將軍,率領30萬大軍自南京抵達這裏,成為大規模進入貴州腹地的第一批漢人。這些兵士及其家屬就是現在安順周邊“鄉下人”的先祖。他們原本是非常高傲的,自謂南京人,家在應天府。從南京啟程一路浩浩蕩蕩奔向貴州的時候,宰相劉伯溫慷慨賦詩一首壯行:“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後看,雲貴賽江南。”知道了人家的來曆,城裏人已經不敢像以前一樣再叫人家鄉下人,而是畢恭畢敬稱呼為“屯堡人”。與屯堡人相關的飲食、民居、戲劇和服飾也被尊為“屯堡文化”而被大力弘揚,被地方政府精妙包裝隆重推出,成為以旅遊業為支柱產業的當地經濟的一大支柱。

我這個當初城裏人的一員也以誠惶誠恐的姿態,趁著返裏之旅,開始正眼打量屯堡文化的眉目。眉目果然很清秀,韻味果然很高雅。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我們去看了附近一處最負盛名的屯堡村寨,那個村寨依山傍水,所倚的眾山中有一山叫雲鷲山,山上有古刹。寨前有小河緩緩流過,小河上有玲瓏小橋橫跨兩岸,宛若江南風光。石頭鋪就的安靜小巷,在寨子裏蜿蜒,我們就沿著小巷施施然遊去。家家戶戶的門麵都相當考究,幾家顯達的更是值得玩味琢磨,有主人在外做官做生意,多年後歸隱,其居所就有外麵世界各處的時尚痕跡。各家都有方方正正的院落,院落裏也許還套著一個更小的院落。院落裏是一個安安靜靜的小世界,外麵的戰火硝煙、勾心鬥角、搶劫殺人、燈紅酒綠都被絕緣,主人可以在這裏恣意享受地球上流逝的每一分鍾。所謂歲月靜好,就是在這個院落裏,坐在一方竹椅上,看著藍天裏白雲慢慢飄過。寨子裏有幾處碉樓,高高聳立,從裏麵可以展望四周,若有異動,可以早早防備。

江南古風一飄,飄到雲貴高原,駐足在這片山水之間,沉寂六百年後,重新隨風高揚,引來遠近側目。發源地的子孫們也慕名遠道而來,說是看望流落異鄉的遺民,卻更像是追尋自己的源頭。馬雲也曾經在這裏流連,跟同是江南骨血的美眉並肩同框,抿嘴一笑。

期間,還在一個清涼的夜晚,去看了名曰《大明屯堡》的大型實景演出。演出的團體叫黃果樹藝術團。黃果樹藝術團集城裏原先的京劇團、川劇團和花燈劇團為一家,整容當然強大。兒時就跟花燈劇團為鄰,經常跑去看彩排,對那些帥男靚女的大名耳熟能詳。那些帥男靚女該是那天晚上台上光芒四射的演員們的師爺師奶了吧。

 

該出實景演出分為“白首誓”、“槐蔭戀”、“軍儺風”等五個篇章。該劇追根溯源,把屯堡人的六百年驚天地泣鬼神的曆史畫卷濃縮在70分鍾裏。舞台布置得精致而又大氣,演員的服裝既有屯堡人的鮮明印記,又更華麗炫目。擔當解說的小夥子感情充沛,極富感染力,完美地配合和詮釋了全劇的節拍和律動。演出婉轉動人,又蕩氣回腸,既有江南的婉約,也有雲貴大山的雄渾和粗獷。全劇終了,觀眾都一步一回頭,跟台上光彩照人的屯堡人們依依惜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木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雜交旅遊。哈哈!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有些意思。
似乎,現在中國不少地方挖掘出了這種“雜交”旅遊。
本人,原來是有緣由的,本齋,本寨。
木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吳友明' 的評論 :
可惜細節故事沒有。似乎有源頭,沒有過程。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看屯堡人六百年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跡重出江湖,有細節故事更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