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38)
2013 (57)
2014 (46)
2016 (52)
當年買豆腐之難
木愉
據楊振寧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他父母在日內瓦跟他見麵,父親勸他回國,說國內比過去強太多了。可是他母親持異議,說上街排隊四個小時買豆腐,才買到很不像樣的一塊兒。楊母的說法可信度比較大。如果說六十年代初買豆腐難的話,文革中買豆腐更難。
那時豆腐是定量供應,跟好多稀缺物品一樣。定量供應並不能保證到豆腐店裏就可以買到。豆腐店裏每天做的豆腐有限,排隊的人天不見亮就去了。因為買豆腐實在太費時間,每家又大都是雙職工,不能花費整個一天去排隊買豆腐。所以,好多家都是派孩子去排一天的隊買豆腐的。
我常常是我家派出去買豆腐的。買豆腐的那天,踏著熹微的晨光,我就跟夥伴們出發了。到了本地那個大水庫,沿了大壩旁邊的小道下去,就到了豆腐店。那裏已經有很多人排隊了。有人在義務維持秩序,在小紙條上寫了數碼,從小到大分發給排隊的人們。拿了號碼簽,心裏就安定下來,坐在地上,等著豆腐店開門。
不料,等到豆腐店快開門的時候,隊伍的秩序亂了起來,後來的人不認原先按號碼規定的順序,開始發動革命,破壞舊有的秩序,在豆腐店的門口另外組成一支隊伍。
大家對自己的位置和順序不再懷有信心。豆腐店的門板終於打開的時候,前麵開始大亂,有人鼓噪著:“發動第一次衝鋒!”於是,隊伍前麵就蜂擁起來,隊形不再存在,隻是一堆人在前麵大轟大擁,跟打橄欖球一樣。
可憐我們這些教工子弟,斯文地在後麵小心地往前擠過去,卻究竟不能近前。到了後來,終於到了前麵,豆腐卻告罄了。豆腐店的門板開始一扇一扇關上。我們隻好把空空的提籃依舊扣在肩膀上,踏上歸程。還是沿著大堤的小道往上爬去,到了頂上,遠處的太陽已經挨著山尖了。我們沮喪地往家走去。
這樣空手而歸的情形常常發生,所以回到家裏,父母說的第一句話總是一個問句:“買到了嗎?”是的,雖然是去買豆腐,買得到還是買不到其實總是一個問題。
那時是短缺經濟,很多日常食品都難買到,不過,買到了,吃到肚子裏倒是非常放心的。現在不再是短缺經濟了,可是,豆腐是否安全,吃進肚裏是否有害,卻成了一個問題。
那時的孩子都聽話,倒不是覺悟有多高。謝謝來訪!
你的氣場的確強大。周末快樂!
如果說是神靈,我若作為主體,應該隻是親近一位 ,其他若有,應該是他們對我友好,:)。
俺要騎車去露村街上了,外麵空氣清冷新鮮。
周末愉快。
小孩倒是很精明的。你似乎對各位神靈都友好啊。
形象的描寫,身臨其境的感覺。
說到排隊,想起K出國之前,在中國參加周日禮拜(剛上小學),最先讓她去Sunday school,後來堅決不去,我說,大人這邊不好玩,你聽不懂,也不能跑來跑去玩兒的,她還是不去,仔細問了原因,說,第一,其他小朋友彼此熟悉,沒人和她玩;第二,完後老師給大家發糖,老師要求排隊,可是,最後其他小朋友都不排隊,我是排隊的,但我總是拿不到糖。
好吧,之後她就和我一起參加成人禮拜,唱歌時候,她有興趣,講道開始,中途給張紙畫畫,畫完了,聽會,看見不耐煩了,再給顆糖,於是,禮拜結束,皆大歡喜。
有了自由市場情況好轉,但賣東西的人真有自作聰明的,用土豆裝扮成鬆花蛋或鹹鴨蛋。後來就沒人敢買帶糠皮的鴨蛋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