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38)
2013 (57)
2014 (46)
2016 (52)
萬一
木愉
今天吃晚飯的時候,跟太太聊天。不知怎麽,就聊起了萬一這個話題。她說,小兒子說得還有點道理,行為不能建立在萬一上麵。我仔細一想,是的,小兒子為此曾經跟我爭辯過。
爭辯是因為遊泳引起的。
他很小的時候,我讓他跟我們下過遊泳池,給他戴一件黃色救生衣,隨便他在水裏玩。後來沒有管他,放任他自流,導致他一直不會遊泳。直到今年夏天,我開始教他,他終於可以遊幾米了。最近,我們覺得他時間太多,回來就是從一個熒屏到另一個熒屏,不說浪費時間,還把眼睛弄壞了。他一隻眼睛是20/40,另一隻是20/70,都很差。於是,我們就想辦法把他從熒屏前解救出來。
給他報了名,學遊泳,他說他太大了,去遊泳班裏,不好意思。好,那就為他請私人教師。他絮絮叨叨,大哭大鬧,說以前為什麽不讓他學。對他說,以前要他學,可是他拒絕了。他立即舉了學鋼琴的例子,說他不喜歡,我們卻也逼迫他去學的。為什麽不逼迫他去學遊泳。我檢討以前沒有堅持強迫他學遊泳,又說正是為了改正錯誤,現在才要求他學遊泳。又再三勸導他,說遊泳如何如何必要。
我說:“學遊泳不僅是鍛煉,而且還是一個生活技能,遇到洪水的時候,可以逃生。”
他說:“生活不能what if,發洪水這樣的事情也許永遠不會發生。”
我說:“凡是未來的事情都不能說就不會發生,連太陽都會死呢。即使不會遇到洪水,那也可能遇到其它情況,比如到了河邊,要渡河,會遊泳的話,就遊過去了。”
他說:“fine,那你可能遇到壞人開槍打你,為了逃跑,你必須每天都去練習越野跑步。”
我一時真還找不到話來回他,也許,用多一項逃生技能來論證遊泳的必要性,過於偏頗了。
人們做決定其實就是作出一種選擇,選擇是從若幹種可能中取一種或然性最高的,而不是基於那種或然性最低的。所以,當我們用萬一來作為理由,而做出一項決定的時候,其實是很不理智的。萬一是一種非常態,我們的日常生活並非在萬一中演進,故而,當我們用以備萬一來作為選擇的理由,並在這種選擇中小心翼翼過日子的時候,我們所準備的萬一卻可能永遠不會到來。
記得我與女兒看了一場美國片(什麽名字忘記了)講的是人們在水中求生。
電影完畢我們馬上回到家中取泳衣,趕到到泳池中不幹別的就是潛水,潛水。。。
事實上,人的一生就是在每天的“突發奇想”中度過與結束。
謝謝好文分享
It's a good idea but it is not easy to speak to a kid like his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