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越的普通話
(2009-10-14 13:34:59)
下一個
優越的普通話
木愉
前幾天,看到一則消息,說的是最近中國搞了一個普查,發現有60以上的人可以講普通話。這個統計數字說明,普通話已經在言說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強勢地位。日子往前追溯不遠,普通話其實是並不普通的,雖然國家一再提倡說普通話,但流行的卻是各地的方言。方言是流行著,普通話的尊榮地位卻從來不曾消減。即使在連普通話是什麽也不明白的時候,普通話也像一個高高在上的貴族,享受人們的仰視。
我的家鄉曾經流傳過一個真假難辯的故事。五十年代初期,為了學普通話,要尋老師。尋來尋去,就尋到了唱地戲的那一帶。那裏的人據說是好幾百年前明朝屯田軍隊的後裔,來自南京。他們的話腔調奇特,我們小時候都俗稱是鄉下話的。誰知道呢,也許時光倒回幾百年去,這種鄉下話的確是那個年代的普通話的。
普通話是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能講普通話,身份上就儼然得了分。據說,在英國也有普通話,這就是倫敦音。在議院裏發言,不能說一口流利的倫敦音,那是很失身份的事。據說撒切爾夫人不是倫敦人,為了一口倫敦音,曾經專門去修過課。進入政界需要很多塊敲門磚,普通話是其中一塊。
普通話豈止是從事政治的必要條件,也可以是婚姻的砝碼。我有一個兒時朋友,當初就隻找講普通話的女朋友。找的第一個是東北營口的,講的當然是普通話。他讓大家去考察,結果我不知深淺作了點勉強的評價。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當即就中斷了跟這個營口姑娘的來往。再找另一個,也是一個東北姑娘。這次他不容別人置喙,一往無前跟這個姑娘約會下去。他是醫生,那個姑娘是工人。後來兩人進了洞房,一直過到現在。
普通話就像是世界貨幣,擁有一般等價物的功能。講著普通話,從四川走到廣東就可以跟那裏的人搭起一座交流的橋梁。久而久之,普通話就獲得了話語拜物教的地位,以為跟異邦人士也可以用普通話來溝通。我的丈母娘不能說英語,急著跟老美交流的時候,就會操起半生不熟的普通話。人家瞠目結舌,她還奇怪人家為什麽連普通話也聽不懂。
大家都講普通話了,那方言就成了瀕危物種。這是很遺憾的事。不過,語言是為了交流,不是為了擺設。所以,普通話的普及就像當初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一樣有著積極意義。這樣,我想起了我中學時候教語文的胡老師。他戴一副金絲眼鏡,配上天然卷曲的頭發,宛然舊時代一個海歸學者。他講課時從來都用普通話,而且還要經常媽麻馬罵示範一下四聲。一次,聽到他與家裏人說方言,把我嚇了一跳,這才知道普通話不是他的母語。胡老師是普及普通話的先驅,他的精神和實踐都很了不起。可惜的是,他那時候的努力就像雨水滴到沙漠裏,眨眼就化為烏有了。現在電視和無線電廣播已經浸透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經濟的一體化和大環流推動下,普通話的普及浩蕩難當。現在,不僅做公務員當老師,要會普通話。連做門童甚至做保姆,講普通話也成了一個必要條件了。
錯,我是學哲學的。
這裏跟“一夫當光”裏的“當”是一樣的。你大約是理科生吧。嘿嘿。
錯了一個字好像?浩蕩難“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