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轉帖

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個人資料
木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睡眼乜斜的《青紅》

(2009-07-01 05:50:33) 下一個
  睡眼乜斜的《青紅》
    
    木愉
    
    以前隱隱約約地聽說過電影《青紅》,沒有怎麽當回事。前幾天朋友來訪,帶了《青紅》的DVD來,說是關於貴州的。正好這段時間剛忙完了改造屋頂的大工程,有心要犒勞一下疲憊的自己,就乘著一個周末的美好夜晚,拉著老婆看了。
    
    之後有一天到圖書館去,從架子上隨便挑了幾本中文雜誌下來看。其中一本是《中國影視》,瀏覽了一下,發現關於《青紅》的文章有好幾篇。當然都是喝采的。也難怪。《青紅》在今年的嘎納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獎。嘎納電影節是為數不多的頂級電影節,所以,能參加本已是殊榮,參加而能奪獎,那就可以跟流星的璀璨相比了。據說,女主演在電影節上穿著旗袍,肩上扛著大紅花,走起來沉甸甸的,似乎光榮太重,難以背負。
    
    而我卻是另一種心情。本來對嘎納電影節還有幾分敬畏的,現在因了《青紅》的獲獎,嘎納不再嘎納了,籠罩在它身上的聖潔光環象焚屍的清煙一樣消散。我還沉浸在那天晚上看《青紅》的惡劣心情裏。
    
    導演王小帥據說是十三歲離開貴州的,要說一個那時正好小學畢業的少年對世界的認知已經比較成熟,不至於出現太大的偏差。所以當我看到《青紅》中的貴州時,我一口咬定那一定是一個對貴州從來沒有一點感性認識的人的一孔之見。貴陽跟貴州概念上的混為一談、始終如一的鉛灰色的天空、三線廠區跟山村和小鎮的含混不清等等描述,隻要在貴州呆上一年半載,有著健全的心智就都不能不對此啞然發笑。小帥的眼睛裏居然反射出那樣一幅扭曲的圖畫,真的讓人唏噓。繪畫中有變形的技法,難道他也在用變形的的技法來寫貴州?概念上的貴州總是“天無三日晴”,現實裏的貴州卻大多是豔陽高照、碧空如洗。三線建設的廠礦大都有整齊劃一的廠房和宿舍,在廠區間絕不會雜蕪著鄉村和陋巷。這類廠區雖然不象十裏洋場那樣氣派,卻也有著城市的氣息,跟農耕文明是很容易就分辨出來的。影評和DVD封麵上的說明都無不處處在說這個悲慘的青春故事發生在八十年代的貴陽,與其說無理得有些指鹿為馬,還不如說無知得象是當初的夜郎王。其實不需要真正在貴州生活過,甚至也不需要到貴州走馬觀花過,隻要對中國的地理和風土人群有些大概的了解,就不至於會把電影中的那些場景跟貴陽混為一談。貴陽在中國的所有省城中當然屬於欠繁華之流,但她畢竟是省城、是都市,林蔭道、霓虹燈、高樓大廈這些都市的標識一點都不少。外省人想當然地把貴州稱為貴陽,那是一個在外延和內涵上都無可置疑的錯誤。一般的升鬥小民要這樣講,也就隨他去了,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招搖過市的電影卻也如此宣稱,那隻能說中國的第六代導演們需要補習文化課!
    
    追捧的影評中說《青紅》是叫好不叫座的藝術電影。那叫藝術嗎!不知所雲的緩慢的鏡頭、孤燈近、中和遠距離的莫名其妙的切換、毫無興味的對白……這種藝術在追求著所謂深刻的時候,卻無法得到觀眾的共鳴。蒙太奇並不是朦朧詩人虛妄的自吟,而是企圖讓觀眾明白前因後果的語言。如果一部電影不去作出這種努力,那它又何必要求觀眾的讚許?這種電影其實就是一種自吟而已,所以它不需要觀眾。上個世紀末,田壯壯麵對著觀眾對他的作品的冷遇,曾經氣壯如牛地宣告,他拍的電影是給下一個世紀的中國人看的。王小帥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樣的句法,不屑一顧地宣稱他拍的電影是給嘎納電影節的評委們看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y小平 回複 悄悄話 我對貴陽的概念也是“天無三日晴”,記得上中學時候的地理老師說的,為什麽叫“貴陽”的,是因為那裏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比較稀少珍貴。爾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