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38)
2013 (57)
2014 (46)
2016 (52)
2025 (2)
學會欣賞孤獨
木愉
要在美國身心健康地生活,頭一個最需要的基本功便是欣賞孤獨。孤獨是美國社會裏一個不爭的事實,因而倘若要保持一種安之若素的心境,就必須學會以欣賞的態度去接受孤獨,不然就隻有被孤獨所統治、所擺布、所摧毀。
到工作的單位上班,大概就是每一個美國人所可以獲得的社會生活的主要部分。上班的時候,美國人也是極喜歡聊天的,天南海北,東家長、李家短,上班時候都紛紛往外抖。工作場所實在不僅是一個賺錢謀生的場所,而且更是人們與社會的結合點。近些年來,由於電腦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也由於公司削減辦公開支,在家裏工作的人越來越多。表麵上看來,他們不用每天開車上班,既節省了家庭開支,也節省了大量時間,同時更擁有了相當靈活的作息時間表;但於心底裏,許多這樣活著的人相當苦悶,非常懷念昔日與同事在上班時嚼碎嘴的甜蜜時光,深深意識到自己幾乎成為了遊離於社會之外的“孤魂野鬼”。除了上班時分,美國人的社會生活就真是太蒼白、太單調了。下了班,同事之間就極少聯絡和串門,因而,同事之間的關係其實是極脆弱的,離開了工作單位差不多也就意味著拋棄了一個小社會。
鄰居之間時常相見,都是友好而誠摯地問個好,但彼此絕不串門。大家雖然同住一個社區,卻又在確保隱私的美名之下擁有一個個彼此隔絕的小世界,那個小世界裏醞釀著什麽、發生著什麽、死亡著什麽都掩蓋在緊閉的大門之後。因此,房主死後數日才被發現並非是聳人聽聞的事件,而是一個合乎邏輯的必然結果。
街市在中國是一個五光十色、熱熱鬧鬧的場所,看櫥窗、看雜誌、看形形色色的人們,聽叫賣聲、聽商店和民居裏嫋嫋飄蕩而來的音樂,讓尋常人們的生活變得暖意融融。然而美國的街市是一片寂靜,寂靜得仿佛太平間一樣,尤其在月黑風高的晚上。街市在美國的意義僅在於它是城市裏的通道,即或在白天它可能會多一點生氣,但那並不是植根於內而發之於外的,正像月亮有光輝而依然清冷一樣。因此,在家裏呆著孤獨,到街上也一樣脫不了孤獨,孤獨仿佛一個影子時時追隨著你。
如果說兒童可以得到父母的嗬護,青年人、中年人可以介入社會甚而駕馭社會而與社會保持著聯係的話,那麽老年人則顯然是美國這個奔忙的社會所顧不及的群落。雖然進博物館、公園以及其他公共場所都可能會享受到一些優惠,但畢竟日日夜夜、分分秒秒不是靠到這些場合來打發的,其餘的大塊時間,老年人就實在真是無人問津了。兒女大抵都不與老年人住在一起,能夠不時打個電話噓寒問暖就已不錯。兒女尚且如此,就不能指望鄰居會來時時問安。美國的老人真是把風燭殘年的那點時光整個交給孤獨去主宰了。大概就是因為美國人孤獨的生活基調,教堂才會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周末的禮拜成為了許多人一周的寄托,到那裏去聽布道、學聖經也許僅隻是個冠冕堂皇的借口,隱藏在到教堂這個行為後麵的是人們力圖去尋找溫暖,去尋找友情,或者就是簡單地去尋找交際機會。
既然孤獨是這個社會中人們所麵臨著的不可更改的處境,那麽與其去厭惡孤獨,還不如去改變自己對孤獨的態度,也就是說,學會以肯定性的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孤獨。在一片寂寥中隨心所欲地、按部就班地從事活動,比如勞作、看書、旅遊、寫作、冥思、做家務……一旦自己從這些活動中發現了意義,體味到了樂趣,就不僅不會懼怕孤獨,相反會竊喜孤獨給予了自己莫大的空間和自由去完善自己、提升自 己。大抵因了孤獨可以予人們這種恩惠,所以才有了尼采那句著名的話:偉大的靈魂是不怕孤獨的。我們盡管不是偉大的靈魂,也盡可以學著偉大的靈魂去接納孤獨,建構一個快樂康泰的人生。
孤獨是別人看不見的,那是精神上無所寄托造成的.
有時侯我們被眾人圍著,雖然一點兒不覺得孤單,可依然倍感孤獨.
有時侯我們手捧一本好書孤單單一個人獨處,卻毫無孤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