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艱苦的歲月難忘的歌

(2009-05-24 19:21:25) 下一個

艱苦的歲月難忘的歌

  作者:蔣任南

200341,湖南省資興市史誌辦公室在搜集整理黨史資料時,原資興市文化局副局長、年近八旬的離休老幹部薛漢儒,送來了他與鄭波(曾任47 軍副軍長、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將軍在50 年前合作的一首“剿匪”歌曲。麵對這份“珍品”,老人滔滔不絕地回憶起了那艱苦的歲月和創作這首歌曲的曆程……
                          
鄭將軍來信

1987年元月25日,盡管天氣寒冷,但我的心中時時湧動著一股股暖流。今天特別高興,想不到鄭波將軍還惦記著我,把我們兩人在38 年前共同創作的一首歌曲給我複印一份郵寄來了。
    1950
年,我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 141421團當文藝宣傳員。我和時任421團團長鄭波同誌共同創作了《 我四二一團剿匪勝利》 歌,由於戰爭繁忙,歌曲不知“遺落”何方,每每念起,不無遺憾。1964 年,我從部隊轉業到郴州地區供銷社工作。1970年,由於工作變動,我到資興縣一中任校領導,後調資興文化館和文化局工作,一直到離休。離休後,隨著思緒的變遷,我那濃鬱的戰友情結不時縈繞於腦際。遼沈戰役、解放重慶、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等諸多戰鬥,曆曆在目。那些一起參加戰鬥又英勇犧牲的戰友,不時浮現在眼前。戰火硝煙煉就多少熱血男兒,戰壕溝塹譜成多少壯麗詩篇。是啊,曾記得,那首《我四二一團剿匪勝利》 歌曲,就是在戰鬥間隙時間,由團長鄭波作詞,自己譜曲的。於是,我蒙發了向昔日老首長“索”要歌曲的念頭,去信不久,沒有想到今天竟真的給寄來了。這是多麽珍貴的“禮品”啊!老首長鄭波在歌曲下邊還寫上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
薛漢儒同誌:
   
你譜的這首歌子,有的同誌向龍山縣文史辦提出了。他們向我要,巧得很,我還保存有當時印的一張。於是複印了兩份,現給你一份,你會感到很有意思吧?       

聽說你也離休了。生老進退,人生規律。好好鍛煉,樂養天年。我已快七十,爭取多活幾年,看看人民生活翻番。
   
有機會請來廣州我這裏玩。那年(82 )年在永興沒能看到你,很遺憾。

鄭波                  

1987 年元月21        

是啊,一首來之不易的珍貴歌曲,還有那語重心長的話,這怎麽不使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呢?百感交集之時,我又像年輕時在部隊當宣傳員一樣,展開歌曲,敲打著節拍,放開歌喉唱了起來……                                       

渡過了勝利的一九五O 年,                                        一年的勝利說不完。                                                強攻八麵山,堅決又勇敢。戰大溪,追“二曹”,攻克牛欄洞,活捉了魏金萬。

以少勝多,夜襲花橋北小寨,崔家灣模範的殲匪

戰。

邊沿區剿匪打的好!繳獲的武器真不少。瞿波平、侯振漢、向陽、彭耀南。

大小的土匪頭,個個都歸了案。
我手舞足蹈,一邊唱著,腦海裏又浮現著那艱苦歲

月,湘西剿匪的情景又一幕幕地展現在我的眼前……

湘西“剿匪”

我原籍是內蒙古,192510月生。1947 10 月,我則好22 歲。為了支援東北的解放戰爭,我悄悄離開了家鄉,在吉林後捎屯,參加了民工擔架隊,一直跟著東北野戰軍。那時鄭波是獨立1 師的一個團參謀長,看我有些文化,動員我參了軍。我喜歡唱歌,領導見我有特長,將我調到獨188團當副排級宣傳隊員。在吉林德惠縣攻城戰鬥中我參加後勤搶救工作,共救出傷員4 人,立大功一次。後來我在文藝宣傳隊邊創作歌曲,邊擔任樂隊指揮,吹打彈唱也樣樣拿得起,深受戰友們的一致好評。                                            

421團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一支英雄邵隊,特別是在打陣地戰、阻擊戰中更是威震敵膽,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對此,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也曾嚐過它那堅硬鐵拳的滋味。每攻不下陣地後,日軍指揮官就會哇啦哇啦叫喊,又碰上“八八”了。因為,421 團的前身為八十八團,簡稱八八團。因此,我們的戰士就會驕傲地說:“爸爸在此。”1947年冬,在東北的陳檀木阻擊戰中,國民黨以兩個師和五六個炮兵群以及數十架飛機向我團3 8 連守衛的黃芪山陣地猛攻。我團的團長犧牲了,政委負傷了,最後由團參謀長鄭波帶領全體指戰員,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英勇頑強的抗擊著敵人的進攻,終於打退了敵人。在阻擊三天三夜後,我團配合友軍圍殲了國民黨新5 軍,活捉軍長陳林達。      

三大戰役之後,我們部隊又配合第二野戰軍進軍大西南,解放西南重鎮重慶後,又揮師湖南進駐湘西龍山縣地區執行剿匪任務。
   
湘西匪患,由來已久。當時的湘西,境內有武陵、雪峰兩大山脈貫穿全境。這裏高山起伏,綿延不斷,森林密布,溝壑縱橫。這裏交通閉塞,經濟和文化十分落後。這裏曆來有“三多”(槍多、匪多、鴉片多),社會秩序混亂,匪情十分嚴重。並且,湘西的匪情,與全國各地相比,有5 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匪史長遠,有很深的曆史淵源。據有關方麵考證,湘西土匪已有300多年的曆史。自明朝以來,這裏就是全國著名的匪患地區。清朝時期,統治者曾經對湘西進行過“清剿”和血洗,但時過不久,匪患又死灰複燃。1916年,蔡鍔在雲南起義,反對袁世凱稱帝,袁軍10 萬大軍失敗。戰亂之前,有不少散兵遊勇流落到湘西當了土匪。國民黨統治時期,處於“反共”之目的,對湘西土匪撫而不剿或先剿後撫,實行養匪害民政策,湘西匪患隨之蔓延擴大,當地百姓雪上加霜,湘西造成了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匪災。由於匪情曆史漫長,土匪根基深遠,湘西有很多地方是世代相繼的職業土匪。這類職業土匪,構成了湘西匪患嚴重的社會基礎。二是土匪分布廣泛,人數眾多。據不完全統計,在兵荒馬亂的解放前,湘西的武裝土匪有近10 萬人,占當地總人口的3 . 3 %。這些武裝土匪分布麵廣,每縣每鄉都有。而且有的縣是一股,有的縣是幾股,多的一縣十多股,或者幾十股。這些土匪又分布不均,有的一股十幾人,有的一股幾十、幾百人,多的一股甚至上千人。當地一些大匪首,把持當地政權,勾結官府,他們逼迫無辜的農民陷進持槍為匪的陷阱,誰不願意加入,就要遭殺身之禍,甚至株連全家。所以說,湘西土匪的廣泛性,在很大強度上,是匪首惡棍和官府強逼的的結果。三是土匪稱霸一方,互爭暗鬥。湘西土匪大都處於封建割據狀態,各自盤踞占領地盤。他們各有勢力範圍,其區域界限分明,有的以縣為界,有的以區鄉為界,有的以保為界,獨自稱霸一方,越界就打。土匪們相互之間的關係變化無常,今天聯合這股打擊那股,明天聯合那股打擊這股,往往為爭奪地盤或報仇雪恨,長年累月戰禍不停、相互殘殺不讓、導致地方糜爛,人民痛苦不堪。國民黨統治時期,曾想把湘西土匪收羅起來,統一編製,統一編號,封官加以委任,以期調解矛盾,消除分歧,共同為其反動的政治目的服務。但是匪首們麵和心不和,暗中爭權奪利更加激烈。四是魚龍混珠,官匪一體。湘西土匪的政治性和反動性是十分明顯的,他們大多代表了地主階級的利益,充當地主階段的武裝,為反動統治者效勞。人們常說,官就是匪,匪就是官;有的今天是匪,明天是官;有的今天是官,明天是匪;有的在這裏是匪,在那裏是官;有的在這裏是官,在那裏是匪;有的明官暗匪,有的晝官夜匪。從表麵上看,湘西的官匪是互相矛盾、互相對立的,但實質上是互相利用、互相轉化的關係。後來到了解放前夕,湘西基本上是“官匪一家”了。194932,湘西土匪發生暴亂,除沅陵、辰溪、滬溪、麻陽、懷化、黔陽6 個縣城遭到大劫大殺之外,保靖、龍山、城步、武岡的土匪都紛紛響應,致使湖南的第八、九、十、四、六等行政區都處在動亂之中。而且土匪各路人馬在乾城馬頸坳舉行會議,企圖進攻桃源、常德。事態越鬧越大,轟動全國。蔣介石令國民黨湖南省政府平息“湘西之亂”,後於4 月上旬采取封官加委的辦法,收編了一批土匪。8 月,長沙和平解放後,白崇禧退守衡陽一帶。他一麵加緊在衡寶一線布防,妄圖負隅頑抗;一方麵坐飛機飛往芷江,又一次策劃收羅土匪武裝。他以召開“軍政聯席會議”的名義,網羅湘西著名的土匪頭目楊永清、潘壯飛等400多人參加會議,並且焚香拜把,喝雞血酒歃血為盟。然後加封戴季韜為湘西地區司令,唐振之為“反共救國軍司令”,楊永清為“芷江警備司令”、周燮卿為“三湘聯防縱隊司令”等。當地百姓對國民黨的“官匪政治”諷之日:“要當官,拖槍杆,越拖越大,軍師旅團”。五是手段殘忍,慘不忍睹。橫行湘西的土匪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極為深重的災難。他們到處殺人放火、奸淫擄掠,以武力、地租和大煙對人民進行經濟上的殘酷剝削和政治上的血腥統治,弄得田園荒蕪、水利失修、災荒連年、民不聊生。許多人為了躲避土匪的劫掠,逃進深山老林,過著穴居野處的生活。古丈縣的匪首張平,是個殺人成性的魔鬼,民謠雲:“天見張平,日月不明;地見張平,草木不生;水見張平,混濁不清;人見張平,九死一生。”他要殺一個人就如同踩死一隻螞蟻;而且殺一人必抄斬全家,甚至株連九族。麻陽的匪首丁龍勝也是如此,1942 年,他帶領千多人打進牙溪村,將該村的財物全部搶光,百多棟房屋全部燒光,殺害百多人,甚至連70 多歲的老人和兩三歲的小孩也不放過,有的全家被殺絕。花垣縣黃花寨,是個有百多戶400餘口人的苗族村寨,經被稱為“湘西王”的匪首陳渠珍手下土匪的多次洗劫,人亡房光,變成一片焦土,僅剩下9 個人逃離虎口,流落他鄉。
   
湘西的龍山縣,地處四川、湖北兩省交界處,是湘鄂川的一個邊沿區。這裏地形複雜,山高陡峭險竣,叢林茂密難行,數不清的大小溶洞遍布山溝深壑。這真是:山連洞,洞連山;山山有洞,洞洞相連。山上花香四溢,油桐茶果累累滿枝。本來,在這樣仙境般美好的大自然環境下,當地人民應該過著衣食無憂的美好幸福生活。然而,上百年的匪患,老百姓過著食不果腹、衣不遮身的極端貧困生活。瞿波平、侯振漢、向陽、彭耀南、曹振亞、曹子西、魏金萬是這裏的吃人魔王,他們和國民黨相互勾結,兵匪不分。他們到處掠奪,到處燒殺和奸淫婦女等,無惡不作。對此,老百姓恨之人骨。湘西人民一提起土匪的凶殘,無不切齒痛恨,迫切要求解放軍“剿滅土匪,根絕匪患”。湘西人民盼望著早日解放見太陽。
    1949
11月,我們部隊進人龍山地區後,首先向老百姓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深人開展清匪反霸活動。在我黨和我軍政策的感召下,不少土匪認清形勢,棄暗投明,紛紛走出大山,向我軍繳械投誠。這一舉動,使那些土匪頭目驚恐萬狀,惱火萬分。他們采用慘絕人寰的手段,誰向解放軍報信就殺其全家,甚至株連九族。這樣,當地百姓談“匪”色變,原來熟悉的群眾見到解放軍也是繞道走,對麵撞見也不敢打招呼,生怕土匪來報複。因此,一段時間滯緩了我軍清匪反霸的進展……                                                            

針對敵人的負隅頑抗,我團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采取相應措施,從軍事上對大股頑固不變的土匪進行集中兵力迅速包圍聚殲;對小股土匪則以營、連、排組成許多小分隊,實行地區性的包幹,以駐剿、追剿、攻打洞子等戰術來殲滅匪徒。在政治上則進一步發動群眾,揭穿敵人陰謀,宣傳我黨我軍政策,廣泛進行清匪反霸和減租減息,對待匪屬則不逼不究,特別貧困者還給予

救濟;但對那些屢教不改、頑固透頂並且有血債的土匪惡霸,則通過審判後召開公判大會予以堅決鎮壓。這樣,一個父找子、兄喚弟、妻喊夫的“棄暗投明”新局麵出現了。
   
軍事行動時,我們向那些土匪頭子盤據的地方發起了猛攻。龍山縣的牛欄洞,位於祟山峻嶺的八麵山之中,一條條羊腸小道與山外相通。洞外溝壑縱橫,壁立千仞,這山至那山,人喊得應,走過去卻要半天。土匪頭子魏金萬在這裏苦心經營了10 多年。洞內寬敞,冬暖夏涼,解放軍進山“剿匪”後,土匪們從山下村寨搶來了大量的大米、臘肉、幹菜、茶油、桐油等物資屯集於洞內,準備長期與解放軍頑抗。土匪們還在洞首洞尾修築了用石牆築成的堅固防禦工事,共有3 道防線。根據其地形地貌的特點,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是一處易守難攻的據點。
   
當時,攻打牛欄洞的任務落在了我團2 5 連的肩上。任務下來後,5 連指戰員獻計獻策,決定實行重量級爆破,以徹底摧毀敵人的堅固工事。攻擊開始了,5 連選擇有利地形,組織輕重機槍向牛欄洞口猛烈射擊,子彈像飛蝗一樣密布洞門,土匪們紛紛躲避。這時,連隊組成了以叢士林班長為首的突擊爆破組。當部隊火力壓製洞內土匪後,突擊爆破組的戰士們在叢士林的帶領下,迅速攻入洞內,一時槍聲大作,呐喊聲響徹空曠的洞中。敵人慌了手腳,丟掉了第一道防線,在第二道防線拚死抵抗,甩手榴彈,同時又用密集的機槍火力阻攔突擊爆破組的向前推進。戰士們依據地形隱蔽,不時瞅準機會還擊,戰鬥異常激烈。在戰士們的強攻下,敵人的第二道防線又土崩瓦解了。匪徒們邊打邊退,撤到洞中的第三道防線,仍然據險抵抗。
   
牛欄洞的第三道防線,曾被魏金萬吹噓為“固若金湯”的工事。它用堅硬的岩石加桐油石灰砌成,一道橫牆上留有10 餘個射擊孔。一般子彈射在牆上,最多爆出一縷青煙。敵人不時向我突擊戰士射擊,有些戰士不時倒下,前進受阻。在我戰士不斷發生傷亡的緊急情況下,班長叢士林看在眼前急在心中,急中生智之時,隻見他迅速操起倒下戰士手裏的一個60 餘斤的炸藥包,以敏捷的動作貼進橫牆射孔死角。當他正要拉開導火索時,敵人的一顆手榴彈掉在他跟前爆炸了,叢士林的胳膊負了重傷,鮮血直流。但我英雄的叢士林,卻以頑強的鬥誌和堅定驚人的毅力,來不及包紮傷口,強忍疼痛把導火索拉響了。他迅速滾了下去,隨著轟隆的一聲巨響,牆體工事被炸毀了。衝鋒號響,突擊部隊一鼓作氣衝進洞內,將頑固的土匪全部殲滅了。看著大勢已去,作惡多端的土匪頭子魏金萬舉起雙手,乖乖地被解放軍戰士從洞中深處押了出來。
   
龍山縣土匪老巢牛欄洞的攻破,顯示了我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懾力量,致使全縣大大小小的土匪頭子們聞聲喪膽,整天夾著尾巴惶惶不可終日,到了“風聲鶴唳”的地步。加上我軍展開的強大攻勢,敵匪很快地就土崩瓦解了。當時,投誠的投誠,自首的自首,連蔣介石親手委任的“湘鄂川邊區反共救國軍”總司令瞿波平、副總司令向陽等重要匪首也向我軍投降。195012月底,湘西全境的土匪已基本肅清,湘西22個縣全部得到了解放。
                           
譜寫“剿匪”歌曲
   
湘西“剿匪”戰鬥勝利後,我47軍的指戰員無不歡欣鼓舞。在整休期間,我們421團團長鄭波一時興起,總想寫一首“剿匪”的戰歌在全團傳唱,以鼓舞士氣。一連幾天,鄭團長都在琢磨著,反複推敲詞句,有時連飯也忘記吃。鄭團長百感交集,回憶一年來數不清的大小戰鬥,數不清的大小勝利,那激烈的戰鬥場麵怎麽也不能忘記,不時像電影畫麵兒一樣呈現在眼前。我們強攻八麵山,戰士們攀懸崖,越溝澗,是何等的勇敢,我這個當團長的真為這些戰士而自豪。戰鬥在大溪,指戰員們奮力追擊“二曹”,攻克了艱險的牛欄洞,活捉了匪首魏金萬,這是一個典型的山洞攻堅戰例。還有許多以少勝多的戰例,如夜襲花橋北小寨,崔家灣那模範的殲匪戰。地處湘鄂川邊沿區的“剿匪”戰鬥真的打得很好,繳獲的武器真不少。瞿波平、侯振漢、向陽、彭耀南,這些大小的土匪頭目,一個個最後都歸案。
   
想到這些戰例曆程,鄭波團長眼前豁然一亮,把這過程用詞語串起來,稍加修辭,再像詩詞對聯一樣,在句尾押韻,稍微講究語調的韻律性,這第一段的歌詞就簡單成行了。“渡過了勝利的一九五O年,一年的勝利說不完。強攻八麵山,堅決又勇敢,戰大溪,追“二曹”,攻克牛欄洞,活捉了魏金萬。以少勝多,夜襲花橋北小寨,崔家灣模範的殲匪戰。邊沿區剿匪打的好!繳獲的武器真不少。瞿波平、侯振漢、向陽、彭耀南,大小的土匪頭,個個都歸了案。這些歌詞躍然紙上,顯得十分鮮活,又還算押韻。在醞釀第二段歌詞時,鄭團長又頗費了一番心思。他想,1950年在湘西“剿匪”度過了艱難困苦的一年,新的1951 年依然任重道遠。美帝國主義已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我們人民軍隊保家衛國的重擔依然十分沉重。想到這,鄭團長展望未來,又充滿著十分自豪和無所畏懼的情感。他運運神,文思泉湧,他展平稿紙,提筆急馳,樸實無華又充沛革命激情的歌詞一氣嗬成。“迎接偉大的一九五一年,新的任務最光榮。全體總動員,肅清湘西匪,減租反霸,組織群眾徹底把身翻。加強學習,軍事政治和文化,練成個無敵的國防軍。美國的鬼子你膽敢來侵犯,人們的意誌如鐵堅。那裏來那裏打,保衛我祖國,堅決的打擊他,美帝國王八蛋。”
   
鄭團長將歌詞寫好後,擬定了歌曲名為《 我四二一團剿匪勝利》 ,並將譜曲的任務交給了我。鄭團長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薛呀,曲調一定要奮發向上,有一種鬥誌昂揚所向披靡的大無畏精神,戰士們傳唱起來,要能士氣大振,充滿豪邁感,而且要朗朗上口……”受領任務後,我開始心情有些忐忑不安。說心裏話,編個小演唱小曲調還馬馬虎虎,譜寫這樣的歌曲我還真有點犯難。在團長鄭波耐心說服和鼓勵下,我最終愉快地接受了這一光榮任務。經過一番琢磨運神,曲子寫成後,先在團裏文藝宣傳隊內進行試唱,經反複修改後分頭到各個連隊教唱。不知不覺地,這支歌曲在廣大指戰員中間唱熟了。誰知,這支歌直唱到抗美援朝,有力地鼓舞戰士們在朝鮮戰場上英勇殺敵。我們的部隊赴朝作戰離開湘西時,部隊開拔進行時,群眾熱烈歡送,部隊唱起《我四二一團剿匪勝利》 歌,聲音響徹雲霄。當唱到:“瞿波平、侯振漢、向陽、彭耀南,大小的土匪頭,個個都歸了案”時,老鄉們熱烈地鼓掌,歡呼聲一片……                       

我行進在長長的隊伍中,竟熱淚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爺爺,教我唱支歌吧!”小孫女的呼喚,打斷了我那綿長的回憶,但歌聲、掌聲依然在我的腦海中回蕩不已……

是啊,艱苦的歲月難忘的歌;                                       

這首歌是剿匪戰士們用鮮血凝固的結晶。                            

這首歌是我四二一團剿匪勝利的總結,它永遠記載在我軍光輝的史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