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組珍貴的曆史照片

(2009-05-24 19:16:58) 下一個

一組珍貴的曆史照片

作者:蔣任南

春節過後,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資興市文化局年過八旬的離休老幹部薛漢儒,手拿一組抗美援朝的曆史照片,興致勃勃地來到湖南省資興市史誌辦,向我們訴說著他的戰友——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墓落成的經過 ……

我們的戰友羅盛教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羅盛教是我們 47 軍 141 師的戰士。他是我們湖南老鄉,新化縣鬆山鄉桐子村人。他 1931 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很淒苦的。幼小時,家裏靠著幾畝水田和旱地自種自吃,遇上風調雨順的年景裏,還算勉強可以糊口。那時,苛捐雜稅不斷攤派到村裏,家裏生活日漸艱難。羅盛教直到 11 歲才上小學,可過了一年半後,家裏再也無力供他念書了。為了讓孩子吃飽飯,老實巴腳的父親將他送入了附近的道觀當道士,整天整日地跪在三大天尊的塑像前,念經畫符,頂禮膜拜,直至到了晚上,還要幹活到深夜才能休息。當時,羅盛教的三叔在乾城縣所裏鎮開了一個瓷鐵雜貨鋪,店裏正缺少人手,三叔想讓他做幫工,就跟他父親說要帶他上學,將他帶到了所裏鎮。羅盛教滿懷希望來到三叔的店裏,幫助打雜、挑水、燒飯、推磨、記賬和擦櫃台,天天從早到晚,屁股不沾凳,忙個不停。可是,卻不見三叔再提起送他上學的事。讀書的願望強烈刺激著羅盛教的心靈,夜深人靜之時,他點上小油燈,用心寫字,學習認字。
忙碌了一天的勞累,已使羅盛教相當疲倦,他覺得有些頭昏眼花了。但是,強烈的求知欲又使他打起精神來。困了,往頭上澆些冷水;眼花了,揉一揉,然後繼續學習。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羅盛教憑著堅定的毅力,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刻苦學習,終於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1946 年的秋天,他連跳三級,考進了新化縣九師附小的六年級第二期。考上後,經過羅盛教的再三請求,三叔才答應了他半工半讀的要求。羅盛教又興高采烈的上學去了。羅盛教上六年級後,由於剛剛跳級上來,學習的基礎還不太紮實,盡管用心聽講和做好每一道作業題,還是感到力不從心,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學習的道路上遇上了“攔路虎”,但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改進學習方法,虛心向同學求教,勇於進取。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羅盛教終於迎頭趕上,在畢業時竟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績,他被保送到免費的第九師範學校。讀師範學校,畢業以後當老師,去改變落後的教育狀況,是他多年以來夢寐以求的心願!他是多麽的高興啊!日盼夜盼,羅盛教盼望著早點開學。可是好景不長,羅盛教沒讀多久書,學校就關門了。這樣,他上學讀書的願望再一次遭受挫折,這給他幼稚的心靈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他的心靈深處,是多麽希望能有一個安定的環境,能安安靜靜的完成學業啊!可是,在那暗無天日的吃人社會,窮苦的老百姓又到哪裏去尋覓這樣的“世外桃源”呢!他們到處尋求救星,日夜盼望著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1949 年,湘西解放了。深受三座大山壓迫而受苦受難的人們撥去烏雲見太陽,臉上喜氣洋洋,他們從各個村落跑出來迎接自己的隊伍。他們打著鑼鼓,放著鞭炮,扭起秧歌,盡情的跳呀、唱呀,歡迎共產黨,歡迎解放軍。
這些天,羅盛教心裏也覺得特別爽快,他又想圓重前的讀書夢。他想,從今以後自己可以安安穩穩地上學讀書了。他在心中籌劃著,正醞釀計劃著去考哪所學校時,當地傳來一個好消息,湘西軍政幹部學校要招生。羅盛教聽到這個消息後,高興得跳了起來。他和好友吳竹筠一商量,兩人都決定前去參加軍政幹校的報名和應試。
錄取後,羅盛教在軍政幹校的學習中卻又遇到了困難,班上的同學來自不同的家庭,文化程度也不同,但他的水平最低。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為了彌補自己的基礎差缺陷,他用“勤能補拙”的道理激勵自己。他在下課時向同學請教,利用晚上的時間查字典和練習學寫生字,並在課餘時間閱讀了一些有關英雄人物事跡的書,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發和教育。經過幾個月不懈的努力,他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受到了校領導的一致好評。
羅盛教從軍政幹部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 47 軍偵察隊當了一名文書。偵察隊剛成立不久,文書工作又沒基礎,各種登記、表冊都得從頭開始編製,那時部隊又分散,東一個班西一個組的,指戰人員和槍支彈藥的變動都顯得異常複雜,工作起來十分麻煩。為了使工作走上正軌,羅盛教經常加班加點,夜闌人靜時,他還在豆油燈下忙碌著。這裏翻翻,那裏找找,然後一項項逐個核對登記。夏天,茅屋裏熱得像蒸籠,蚊蟲亂飛叮咬,羅盛教臉上手臂上紅腫一片,也顧不得去外麵透透風涼快涼快;汗水把衣服都浸濕了,他也顧不上擦一擦。經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苦戰,總算把工作弄出了個頭緒。
1950 年6 月25 日 ,美帝國主義在朝鮮悍然發動了侵略戰爭,熊熊戰火很快地蔓延到鴨綠江邊。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決定組成誌願軍支援朝鮮人民。大家深深懂得勝利果實來之不易,為了保衛人民的勝利果實,全國廣大青年都懷著激憤的心情,紛紛報名,強烈要求參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誌願軍部隊。
在申請參戰的日子裏,羅盛教以極為激憤的心情在報名書上鄭重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報名之後,他心情急迫地等待著上級的批準。 1951 年 4 月,他和戰友們終於隨著 47 軍 141 師大部隊一起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部隊在急速前進著。一個漆黑的深夜,天空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夜空被烏雲籠罩著,看不清腳下的路,戰士們在風雨中艱難的跋涉著。這時,一位朝鮮老媽媽不知從哪裏走來,為他們點亮了一盞燈,指引著戰士們向前進。這位朝鮮老媽媽不時地提醒戰士們注意腳下,因為地上有許多被炸彈炸成的深坑,灌滿了水。看著這位老媽媽奔跑在風雨中步履艱難的樣子,羅盛教被深深地感動了。
經過長時間的急行軍,部隊到達了目的地朝鮮的南映裏。在這裏,羅盛教親眼目睹了美國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那被轟炸的村莊,到處瓦礫遍地,一派慘不忍睹的狼藉樣兒。他親眼看到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撲在血泊中的母親身上,痛苦的呼喊著“阿媽妮”。他在一座土堆旁發現一隻嬰兒的鞋,怎麽也想象不到居然連不懂事的小孩子也被活埋在裏麵。悲慘的一幕幕毫不留情地留在了他的心中。一番對朝鮮人民的熱愛,一番對侵略者的痛恨,使他熱血沸騰。激動的時刻,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當我被侵略者的子彈打中以後,
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屍體麵前停留,
應該繼續前進,
為千萬朝鮮人民和犧牲的同誌複仇!

在艱苦的戰鬥中,他要求指導員讓他參加搶救傷員。他和同誌們淋了一夜的雨,修築好了防禦工事,埋伏好等待敵人。戰鬥開始後,一個戰士受了傷,他迅速替傷員包紮好傷口,把傷員背回後方後,他又馬上返身爬上山坡,進人工事。敵人進攻開始了,敵人向工事前沿衝了過來,他拿起手榴彈,懷著激憤的怒火,奮力向敵人投去,敵群裏頓時傳來一片鬼哭狼嚎聲。

我們的戰友羅盛教把心中的仇恨都化成了戰鬥的力量,同戰友們一起奮勇殺敵,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1951 年冬季,我們和羅盛教所在的 47 軍 141 師駐紮在朝鮮成川郡石田裏。這是一個秀麗的村莊,美麗的泥櫟河覆蓋著冰層,像一條晶瑩的玉帶纏繞著村莊向前奔去。沒過多久,羅盛教就和村裏的百姓熟了。他住的那家房東老奶奶,凡是見到誌願軍就用手比劃著高矮,豎起大拇指,她的意思是在誇“住在我家的小個子誌願軍同誌真是好樣的。”村莊裏的大人和孩子都喜歡他。來朝鮮半年了,羅盛教深愛著這片土地,深愛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還把石田裏當作了自己的家,把這裏的人看成自己的親人。

1952 年 1 月 2 日,我 47 軍 141 師全體指戰員一個難以忘懷的日子。這天,羅盛教所在連隊的連長在上操時,號召大家努力學習軍事技術,進一步提高戰鬥力。羅盛教想起河邊還扔著兩個打不響的手榴彈,可以用來練習投擲手榴彈。下操後,他和戰友小宋一合計,走向了泥櫟河邊。冬天的早晨,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地處北國風光的朝鮮已是零下二三十度,到處銀裝素裹,泥櫟河河麵結了一層冰,上麵有幾個朝鮮少年正在玩耍和滑冰。
兩個人正在找那兩枚手榴彈。突然,不遠處傳來“喀嚓”一聲,接著又聽到一聲驚叫,他倆發覺河中有個少年掉到冰窟窿裏去了,這位朝鮮少年在水麵掙紮了幾下,轉眼一瞬間就被淹沒了。說時遲,那時快,羅盛教立即向那少年奔去,一邊跑一邊撕扯自己的衣服,跑到冰窟前,他隻剩下一身單衣,然後縱身跳了冰窟。在冰冷的水底,羅盛教摸索了一陣後,鑽出水麵換氣,又潛人水底。此時,由於寒冷刺骨,他的臉已凍得蒼白,沒有一絲血色。他堅忍著,終於從水底把那個少年托上來了。眼看著那少年顫抖著身軀已爬上冰麵,忽然,嘩啦一聲響,冰的邊沿又塌裂了,這位朝鮮少年崔瑩連人帶冰又掉進了水底,濺起了層層浪花,冰窟越來越大了。這時,羅盛教已是筋疲力盡。他把頭伸出水麵,急促地呼吸著,又一次拚盡全身力氣,重新潛人水底。過了很久,朝鮮少年崔瑩再一次升出水麵,這一回是羅盛教用頭和肩把他頂上來的。這時,戰友小宋正好趕到,把電線杆子遞入崔瑩手中,少年得救了,被拉到岸上,卻久久不見羅盛教上來。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為搶救落人冰窟的朝鮮少年,無私地獻出了他年僅 21 歲的生命。

羅盛教墓落成的一天

中國人民誌願軍戰士羅盛教為搶救落入冰窟窿裏的朝鮮少年英勇犧牲後, 1952 年 2 月,中國人民誌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他“一級模範”的光榮稱號。同年 4 月 1 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追認他為“模範青年團員”。
1952 年春, 141 師師部通知我到師部所在地的石田嶺參加一個月時間的文化培訓班。文化培訓班結業的那天,我們突然接到師部宣傳科長的電話,要去參加一個隆重的典禮。早飯過後,我們穿戴整齊,幾十名學員在操場上集合,然後我們列隊向附近的石田嶺走去。

石田嶺是朝鮮成川郡石田裏的一處小山坡,是當地朝鮮老鄉的墓地。坡的高處聳立著一塊很高的“紀念碑”。我們沿著一條石板鋪就的小路拾級而上,“紀念碑”周圍鬆柏挺立,蒼翠欲滴。小路兩旁長著一簇簇灌木叢,杜鵑花正在含苞欲放,晶瑩的露珠綴滿枝頭;經過一番霜風雨雪考驗的金達萊,花開正盛,爭奇鬥妍;不知名的野草和不知名的眾多小花,混合相伴著,散發著撲鼻的馨香。
小路盡頭突兀起一座飛簷翹角的兩層亭子,琉璃瓦在陽光照射下,閃著耀眼的輝光。我們發現,亭子前已來了不少人,有胸掛小白花的誌願軍指戰員,有頭戴白帽身穿縞素的朝鮮老鄉,還有許多手捧從山野摘來鮮花的朝鮮少年 …… 一座綴滿鬆枝白花白布的拱型牌樓立於亭前。我走進亭子前麵一看,亭子二樓正中的梯形牌匾寫著“羅盛教亭”四個大字,亭子兩邊擺滿了數不清的花圈,“羅盛教烈士永垂不朽”的挽聯在微風中飄舞著。忙碌的工作人員給了我們每個學員一朵精致潔白的小白花,我們將小花很莊重地戴在了胸前。我們得知,我們的戰友羅盛教烈士的遺體已經安葬在離亭子不遠處的地方。所以,我們今天是來參加“羅盛教墓”落成典禮的 ……

上午 10 時左右,哀宛的軍樂奏響,鞭炮齊鳴,羅盛教墓落成典禮在嚴肅簡樸又隆重熱烈的氛圍中開始了。我 47 軍軍長曹裏懷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陳沂的陪同下,也來參加典禮。附近朝鮮老鄉都來了,加上 141 師部分指戰員,約有一千餘人,整個山坡都是人群。
在哀宛的軍樂聲中,人們向羅盛教墓三鞠躬,然後默哀數分鍾。哀畢後,由兩位年輕的誌願軍女戰士和一位朝鮮老鄉代表向“羅盛教亭”附近的羅盛教墓墓地上獻上了一個寫著“奠”字的大花圈。接著,朝鮮老鄉代表身穿縞衣素服,領著被救少年崔瑩,按照朝鮮當地風俗習慣,擺起祭桌,點上蠟燭,放上果實等供品,倒上酒,向烈士羅盛教致以誠摯的敬意和哀悼。崔瑩淚流滿麵,一個勁地念叨著“羅盛教”的名字 ……

此時,天空湛藍湛藍的,無一絲雲彩,微風輕輕地吹拂著。山坡靜默著,在為英雄羅盛教默哀;泥櫟河翻滾著浪花發出輕微的響聲,在為英雄羅盛教哭泣。千人靜立著,在聽 141 師首長介紹羅盛教的生平事跡,人群中不時發出輕聲的啜泣聲。
這時,我防空哨響起了淒厲的防空警報聲,美國鬼子起飛了六七架轟炸機搗亂來了。人群迅速疏散了,敵機一番狂轟濫炸,羅盛教亭被炸塌了一角。我誌願軍高炮部隊奮起還擊,敵機狼狽逃竄了。

硝煙還未完全散去,典禮儀式又接著繼續下去。我 141 師宣傳科長把許多珍貴的曆史鏡頭一一攝了下來。由於我跟他關係不錯,照片洗出來後,他贈送了我 5 張。。。。。。

1953 年 6 月 25 日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羅盛教“一級國旗勳章”及“一級戰士榮譽勳章”。羅盛教犧牲的所在地,已改為羅盛教村;村前的泥櫟河,改名為羅盛教河;安葬他的佛體洞山也改名為羅盛教山。山上的亭子,供人們瞻仰緬懷英烈。豎起的高高紀念碑,碑上刻著一行金色大字,是由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首相親筆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

1954 年春天,在朝鮮勞動黨中央的大禮堂裏,朝鮮人民敬愛的領袖金日成首相向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成員,羅盛教烈士的父親羅迭開舉起酒杯,親切地說:“謝謝你,謝謝你生了這樣的兒子,他為朝鮮人民犧牲,謝謝你這樣的好爸爸。”
羅盛教烈士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那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將永遠激勵著中朝兩國人民共同前進。

珍藏舊照片

1950 年,我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 47 軍 141 師 421 團當文藝宣傳員。湘西“剿匪”戰鬥結束後,我隨大部隊於 1951 年 4 月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那時,我們 141 師的師長是鄭波(後擔任第 47 軍副軍長、廣州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部隊進駐朝鮮的淩洞,還未來得及休息,部隊就接到攻打鄭洞、西山敵軍據點的任務。我部全體指戰員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敢打敢拚,勇猛頑強,連續取得“三戰三捷”的好成績。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頒發了“連戰佳績”的獎旗,在全誌願軍部隊中通令嘉獎。我調團裏宣傳股當幹事,根據許多戰例的英雄事跡,編寫了一係列文藝節目,讓文工團到連隊演出,收到很好的效果。事後,團裏給了我記三等功一次。
在朝鮮老禿山戰鬥中,我右腎不幸中彈。後到團衛生隊擔任指導員。在團衛生隊,住院的一些傷病號因病痛折磨產生戀家或有情緒時,我就找他們談心做思想工作,並將羅盛教的事跡,利用我的專長,編成故事講給他們聽,使他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些戰士傷愈歸隊重返戰場,奮勇殺敵,許多人都立了功受了獎。朝鮮戰爭結束後,我部於 1954 年 9 月駐防到廣西桂林,我開始當文化教員,後在 421 團擔任團俱樂部主任。在廣西桂林期間,我的傷病時常發作,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常被疼痛攪醒,有時疼得大汗淋漓,以至徹夜難眠。白天工作時,如有疼痛,我就隨便吞幾片止痛片,繼續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又被劇烈的疼痛折磨致醒,豆大的汗珠布滿了臉龐,我用肘奮力壓住舊傷時,羅盛教的身影又一次在我的眼前浮現 …… 我想,戰友羅盛教冒著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而跳入冰窟窿勇救朝鮮少年,是何等的壯舉!那刺骨的冰水,那難忍的憋氣,是常人難以忍受的。我這點傷痛,與戰友羅盛教相比,是算不了什麽的。想到英烈的事跡, 我的疼痛竟減輕了許多。

在廣西桂林期間,美麗的漓江風光和桂林山水特色。給我傷殘的身軀得到了很好的療養。身心得到莫大的撫慰,病體的疼痛得到了減輕。

19 64 年,我服從組織需要,從部隊轉業到郴州地區供銷社工作。那時,城鄉商品供應緊張,農村的商業網點幾乎是一片空白,全靠公社的供銷社供應農資和日常用品,包打“天下”。那時,農民要買到日常用品很難,一天跑公社裏的供銷社,兩天時間才能跑到縣城買回所需要的商品。針對這種情況,各基層供銷社為方便人民群眾,不定時的組織貨郎擔下鄉。我發揚部隊“鐵腳板”的光榮傳統,主動向領導請纓,參加“貨郎擔下鄉”的隊伍。那些日子裏,我挑著貨郎擔到過邊遠的山區瑤寨,到過遙遠偏僻的桂東縣八麵山山腳下,不知跋涉過多少溝溝坎坷和河流溝渠。在腳板起泡時,我將隨身攜帶的“羅盛教墓落成典孔”的 5 張照片和那顆彈頭進行欣賞,頓時覺得苦累全消。隨行的同伴們說我“隨身帶著兩件‘寶’,苦累全然不知曉。”
1970 年,組織上又將我從地區供銷社調到資興縣一中擔任校革委會主任。那時盡管“文化大革命”還未結束,全國各地,學校裏還在批判“師道尊嚴”。我邊抓教學,邊做老師們的思想工作,並將後勤保障工作安排得整整有條,讓師生們吃上可口的飯菜。兩年來,縣一中的教學水平始終名列全縣前列,在當時的郴州地區也是叫得響的先進學校。
1972 年,我被調到文化館當館長,後調縣文化局擔任領導工作。我發揮自己的文藝特長,編寫鄉土氣息濃厚的節目,到農村去演出,受到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

離休後,雖然閑賦在家,但我依然保持部隊的光榮傳統,黃得褪了色的軍裝常穿在身上,追憶那逝去的部隊生活。每到“八一”建軍節,我常拿出焦黃焦黃的“曆史照片”端詳。閑暇時,散步時,哼幾句京劇,還覺得心清氣爽;時而拉幾下京胡,更覺心曠神怡。我常給兒孫們講羅盛教的故事,讓他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難得缺德 回複 悄悄話 照片呢?大帥哥忽悠我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