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三月一天早晨8點,習慣睡到自然醒的家裏領導被他國內姐夫的電話叫起,我準備下樓時看見他拿著電話,邊接電話邊走來走去,心神不定的樣子,然後他叫住我,跟電話中的姐夫同時也是跟我說:“我要跟TH商量一下”。
“爸爸一個月前小便帶血,檢查下來膀胱裏有個腫瘤,很大個的,他明天早上(也就是我們多倫多當晚)要在第一醫院動手術切除膀胱,然後化療…… ”領導轉述他剛得到的消息,消息來的突然令他當下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我走近LD,靜靜的說出我的建議:“我們可以用自然療法來治,這疾病隻是在提醒:身體毒素太多了,人們的思想情緒、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需要調整……”。於是與先生商量,老爺子已經81了,第一他的年齡是否吃得消手術和化療;第二手術對身體是破環性的、不可逆轉的;第三就算他的切除膀胱手術在醫生眼裏成功,拎著尿袋子的日子沒有質量可言。
先生是他家中最小的孩子、唯一的兒子,在還有一些重男輕女思想束縛的公公眼中,說話是很有分量的。於是這個手術就被先生當下決定取消了。當天晚上(即國內第二天早上),醫院醫生聽說遠在太平洋另一邊的兒子不同意手術,讓姐夫打電話過來,醫生想親自告訴先生,不做手術的危險與風險。不知怎樣的陰差陽錯,反正這個電話沒接著。盡管是姐夫找了關係才住進的醫院,不做手術的公公當然不能再住醫院,當天被醫院打發回家了。
就這樣開始了給公公的自然療法治療之路。膀胱是個重要的排毒器官,生這麽個大瘤子,說明毒素排不出去,且積累已久,飲食要改變是必須的。我們建議國內如果可以的話,讓公公斷掉所有紅肉,再把他喜歡吃的白米白麵等熟食降到最少的量,直至不吃,每天用大量蔬果榨汁喝。公公還不了解靈魂永生等生命實相,而且性格內向,這麽多年所有情緒感受幾乎從不對家人表達。所以我們建議不要告訴他實情,隻說是炎症,要不然自己會把自己嚇死。
社會大部分人視癌腫為絕症,這個觀點深入到大多數人潛意識,如果生瘤之人認為是絕症,如果隻按照常規西醫治療慢性病方法---手術加化療,確實我們看到/聽到周圍許多人是死路一條。
剛開始公公按照我們建議的方法,飲食習慣改變加上其他一些方法、比如灌腸,小便帶血停止了,兩個月腫瘤基本沒有再長大但卻沒按照預想的縮小很多。兩個月後,國內電話來了,說又尿血了,我與先生說,第一老人肯定沒有按照我們建議的方法吃,因為他太喜歡白米白麵熟食,甚至認為人不吃米麵是不行的,活不了的(領導打電話電話證實了),第二家裏人還在給他補充現代人認為的所謂的營養(動物類食物),身體已有毒素沒有盡快清除,他的飲食還在給身體增添負擔;第三瘤子尺寸已長到非常大了才發現,瘤子有些地方很薄,每日尿液摩擦容易出血。
我們理解公公畢竟80多歲了,許多的固有飲食概念成了他根深蒂固的信念,叫他一下子把吃了幾十年或者喜歡吃的食物全部放下,對他比較難,於是建議1.繼續蔬果汁當水喝加盡量素食,2.換個醫院做一個微創手術隻去掉瘤子,而且不要化療。微創做完,醫院化驗也完全確診公公是晚期膀胱癌。
考慮到讓一個80多的老人在飲食上做出完全改變來配合後期治療與康複,挺不容易。自然療法有很多種,LD花了大量時間在網上尋找各種方法,想找到一種公公能接受,又不給姐姐添很多麻煩的其他自然療法。終於他找到了一個合適父親的方法----喝一種草藥製作的護士茶essiac tea。2014年春末很快網上購買了幾包磨成粉末的草藥茶請朋友帶回去給老人煮成茶喝。
當時80多歲的身體健朗的婆婆,很擔心公公很快就撒手歸西。婆婆說,如果公公再活2、3年,她就沒有那麽難過,眨眼間五年光陰過去了。
公公喝Essiac tea,這一喝就喝了近5年,如今的公公實足86歲,胃口好,體力好,精神好,兒女都孝順,自然心情也好。常常自己步行到菜場去買菜,流連陽台養花弄草,哼著小曲曬太陽,瀟灑揮毫寫寫毛筆字,幸福的走向健康的長壽老人行列。
有趣的是一向比公公健康、體能好的的婆婆,現在都沒有公公體力好了,原本兩人每天一同早飯後就出門看廣場舞,逛超市,與其他老人聊天,中午悠哉的晃回家吃午餐,近兩年婆婆覺得體力不支不去了,可膀胱癌康複的公公一個人每天出門遊玩到中午才回家。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ssiac
癌症的真相:更完整的治療選擇,預防和逆轉癌症的必讀經典
The Truth about Cancer: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Cancer’s History,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8157
我父親是醫生,上大學前咱一直住在省醫院的住宅區,在一堆老爸的醫生同事中長大。因此看病拿藥打針不用排隊,因為有此便利條件,小時候小毛小病被灌進了數不清的抗生素。事物有兩麵,真是應了“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前些年每次回國,看到醫院不斷擴張,越擴越大,幾乎所有的綠化帶都變成鋼筋水泥大樓,住院大樓越蓋越高。但是似乎大家看病依然不易、住院病床依然緊張。看著焦慮的人群、忙忙碌碌在醫院大廳排隊掛號、拿藥、檢查、大把交錢…不知有多少人會為此思考一下“為什麽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