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在自己”
交易之路本是場學習之路,對每個人而言,失敗幾乎都是自己造成的。在市場上,你就得把自己的頻率改變去追隨市場,很少人天生就是屬於市場,所以要成功,你一定得改變!改變過去所有錯誤的觀念與習性,並不斷將正確的行為練習到成為你的習慣。情緒會讓人追漲殺跌,所以得去控製它;人性不願意讓人輕易認賠實現損失,所以你得習慣認賠的感覺;人性也不願意讓人將現有利潤放棄拿來加碼,所以得克服此處短視近利的想法。在市場上做正確的事,幾乎都會帶來痛苦,人們的選擇必定是遠離痛苦,遠離痛苦卻也遠離了成功,所以也注定成功者一定是少數。反省也會帶來痛苦,因為如此等於是自己承認過去的你是失敗的,所以人們會不斷犯同樣的錯誤。
去學習成功者的步調,學習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我將過去的我完全放棄,徹底丟掉自己的自尊,我將世界操盤手的書都買來看,我學習他們的經驗,他們的每句話,我都背在腦海裏,每天背,每天練習,我從未懷疑過他們說的是否是真的。而其它人卻懷疑在市場上根本不可能賺到錢(請問你這樣想,還待在市場幹嘛?)。
我寧可聽從頂尖交易者的一句話,也不願意相信在這行失敗者的任何一句話。我隻相信這行的頂尖者,還有我自己。
現在我可以輕易的認賠,毫不猶豫的進場,滿懷信心的加碼。我不是天才,我靠的是練習,一開始忍著痛苦的練習,我知道那是對的,我就堅持去做。你必須將所有錯誤的習慣丟掉,並將正確的行為練習到成為直覺與習慣,如此你就會成功。所有頂尖運動選手不也都是這樣嗎?他們也不過是不斷重複做所謂正確的事,避免掉妨礙成功的事,然後他們就成功了。
每個人都得親自去嚐試失敗才知道什麽叫失敗,每個人都得親自得到教訓才會得到乖。
交易之路是孤獨的。
盤勢的東西我已經不再像過去一樣花太多時間去研究了,這種東西不是上就是下,我隻是把它當做一個機會。我覺得有些感覺,我就進場去交易,不對味或許我停損了,覺得感覺不錯或許我繼續交易。行情是用來驗證我的策略的,隻不過做多或做空的方向由我主觀的認定。我聽從成功交易者的建議,照著他們說的每一步做,擬訂策略、嚴格遵守原則,我也建議許多人這樣做。我不知道到底多少人真的花時間去擬定策略,並且去執行它,我也不知道有幾個人像我一樣用功,我也不知道有幾個人可以因此得到一些幫助而可以獨立去操盤。很少人懂操盤真正的秘訣,也沒有人願意靜下心來思考如何才能成功的操盤。每個人都用自己頭腦想的去做,卻不願意停下來看看少數成功者的建議。一個成功操盤手將過去20年來的經驗寫出書,你隻要花300元就可以得到他20年經驗,但人們還是不願意看,卻願意花1000元去聽場一個莫名其妙的分析師演講,隻為了聽到一些明牌,隻為了聽到會漲會跌的預測,輸家值得同情嗎?
◆ “操盤規劃”
有句話:“在市場中賺錢的方法有千百種,諷刺的是要找到其中一種卻很難”,的確是這樣,許多人進入市場的誘因之一,就是以為交易似乎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致富之道,但許多事物的精華總是潛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而你所看的到地方,卻總是欺騙了你,包括賺錢也是。
事後馬後炮來看去年行情,假設,你對某段行情有些感覺,你在9000點開始看空後勢,你認為會跌到5000點,現在你有一筆資金50萬想要操期指,你覺得可以賺多少?一般散戶,會怎麽操這個盤?我問過幾個人,他們這樣回答:
1、50萬下1口空單,不斷轉倉,真的跌到5000點時賺80萬,到目標價平倉。
2、 50萬下2口空單(去年萬點時保證金約18萬吧),不斷轉倉,真的跌到5000時可以賺160萬,你看看,不少吧?!
顯然的,如果你是有交易經驗的人,你會覺得這種想法太天真,缺乏事實的考量,因為上麵的回答不但簡化許多問題,也暴露了許多嚴重問題。真實情況,會遇到幾個問題:
第一種:
a. 如果沒跌到5000點那要怎麽辦?何時要獲利了結?
b. 如果在9000放空,結果先拉到萬點再跌到5000(就像去年3、4月那樣),潛在的損失約20萬,占資金40%,真實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人會砍掉賠錢部位然後不敢再進場,因為你的保證金也快沒了,換言之,這種太大的風險下幾乎不可能成功。
c. 如果大盤最後跌到3000點,你會不會覺得自己錯失掉某些東西?
第二種:
a. 同上a。
b. 同上b,但問題更大! 因為先拉到萬點的話,錢差不多都賠光了。
c. 你會先遇到b的嚴重問題,所以應該沒有處理獲利的“煩腦”。
你會想,真的有人這麽天真去操盤嗎?事實告訴我們,很多人就是這樣操盤! 想想去年萬點時大家怎麽操盤?是不是隻是做空換成做多的動作而已,是不是期貨換成股票而已?
風險和報酬一直都是很難衡量出一個平衡的,有人選擇放棄風險,有人選擇放棄報酬,也有人抓個比例想要取得平衡。先想想,上麵的問題要如何解決?你在9000點時很強烈的看空後勢,你想要賺這個錢,看空這個想法並無任何威力,要賺的到錢才有用,而且,如果事後就證明你是對的,你沒賺到這個錢,很可惜吧?!但是如果你的看法不但是對的,你還賠錢,心裏不是更幹嗎?
我的操盤法會是這樣:既然我是看到5000點,表示我是看空長線的趨勢,當然我就是操長線,別懷疑,期指可以拿來操長線,而且比你想象中的還神奇。
1、首先我在9000點放空一口期指,停損設在9100,所以如果我停損了就賠2萬,潛在風險約4%,也就是說,如果第一筆停損,損失資金的4%,可以接受。
2、如果停損那就再找空點,注意,我強調過,隻要我是看空的,就算我停損,我還是會再進場找機會放空;除非你發現你錯了,而更改了你看空的看法。
3、如果有利潤出現(也就是出現向下的跌勢),那表示到目前為止,我都是對的,如同未判罪之前,都要假設被告是無罪的。同樣的,目前已經有下跌勢開始出現,你當然得假設自己長線看空的看法是對的,故有反彈並不要急著平倉趕緊入袋為安,反而在出現反彈時,要以現有利潤當保護去加碼再重設停利點。
4、我看空後勢而做空單,所以我的加碼操作的點當然是在反彈時,盡量不要在下跌時去加碼,尤其是在急殺時。假設我在9000點空一口,跌到8000點預期有反彈,我也不平倉,彈到8500我再空一口,於是我的成本變成8750,我就在8700設停利,為何我要放棄現有1000點利潤去加碼?記住我現在是操長線,不要在意短期可能的波動,將眼光放遠,否則你看空到5000點的想法會白白浪費掉。
5、不斷往下跌就代表你的看空想法越來越正確,每出現反彈就該加碼去放空,再重新計算成本調整停利點。
6、重複5。
7、就算停利後也不代表就結束了,隻要你看空,你還是可以重新再進場建立部位以證實自己的看法。
8、假設真跌到5000了,你也不一定要急著獲利了結,你可以出清一半部位,留部份部位來擴大你的獲利,因為到此你已經大賺了,獲利不會侵蝕你的成本,大賺小賠的模式你可以去運用它,你可以大膽去提高這個可能再大賺的部份。當然你也可以依照你自己的策略全部平倉,好好去享受渡假,將賺來的錢犒賞自己這筆操作的勝利,讓自己輕鬆以迎戰下次的挑戰。
9、仍是一句話,賺錢是天經地義的,不要有罪惡感。
我將行情做個簡化,以解釋風險與報酬的關係:
a. 9000放空一口,停損設9100,停損賠2萬,『- 4%』資金
b. 殺到8000,彈到8500加碼一口,平均成本8750,停利設8700,如停利,『 4%』
c. 殺到7500,彈到8000加碼一口,平均成本8500,停利設8200,如停利,『 36%』
d. 快速跌勢展開,不加碼也不平倉
e. 殺到6000,彈到6500加碼一口,平均成本8000,停利設6700, 如停利,『 208%』
f. 殺到5000,全部平倉,4口獲利240萬,連原成本共290萬,績效『480%』
當然啦,如果行情判斷再準確一點(我此處為做說明沒考慮細節的行情),加碼點更準確或者你精細去計算加碼的大小,報酬率會更高。注意我匡起來的績效部份,從頭到尾,所暴露的風險都很小。不斷放大部位,但是卻沒有提高風險。所以也有人稱加碼操作為複利操作法,因為越到後麵你的部位會越來越大,潛在報酬也會越來越驚人!
過去我提過,去年行情有人因為強烈看空,不斷在每個反彈點加碼放空,他們隻等獲利了結勝利果實的來到,這是真實的故事,一個35歲的交易老手,去年4、5月開始建立空頭部位,投入資金120萬,今年初停利,獲利1400萬,連成本1500萬,此筆交易報酬率1100%!他告訴我,他每筆的停損連交易成本隻有1.5萬元(1.25%!),如此可怕的風險報酬比,難怪他是大贏家!
所以操作得當的長線操作法可以讓你賺大錢,而且不致於暴露在過大風險下。當然,你的長線判斷得有某種程度,不能太離譜,一次大行情,可以讓你資產暴增十倍。相對於短線操作法,短線操作就更需要操作者專業的判斷,不斷殺進殺出,以獲取每段小利潤,積少成多。缺點是,容易掉頭發,因為壓力很大,而且需要每天密切的盯盤,短線操作是否成功有很大一部份來自於你的準確率。你在去年進出100次,可能就要贏個40、50次以上,才有成功的勝算,而且獲利可能ooxx…。但你不能說短線絕對賺不到錢,但是我想,在你還沒靠短線操作致富之前,你就已經在頭發掉光前先放棄依賴它了。中長線操作者就是靠策略與幾次狠賺來提升績效,包括你的資金部位較大,你也不可能操短線,勢必要選擇中長線來操作。但我認為,操作不等於預測,操作的樂趣不全來自於預測,而是自己去規劃,然後享受行情在你的策略下遊走,你老神在在的賺取利潤的感覺。平時沒大行情那就加減進出添補家用,不用太在意,畢竟那賺不了什麽錢,重點仍在你自己的規劃。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時的行情漲跌不要去譏笑別人和你不同,多注意自己的績效吧。操作之路是漫長的,一時的績效不代表什麽,一個月的勝利在你的操作生涯中也不代表什麽。當你對盤勢有一個不錯的想法時,記得用部位去證明你的看法。不要在意某筆的輸贏,想想你真正的目標在哪。Richard Dennis所賺到的2億美金中,95%的利潤僅來自於其中5%的操作,他是怎麽辦到的?絕不是運氣,靠的是思考、規劃、紀律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