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的博客

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正文

我的軍機處情結

(2009-08-26 11:36:29) 下一個


一個人存於世間不過幾十年,在這幾十年間要想做出點事兒來,實在不易。浩瀚宇宙,芸芸眾生,我,又算得了什麽呢?可,實在想為祖國做點什麽,不圖揚名於世,但求不虛度此生。

我生於1947年,海澱鎮娘娘廟西岔2號。那是一個非常優美的大四合院。

孩提時的我,常驚訝於它出凡脫俗的美:如果說花崗石甬路在海澱不是什麽新鮮事,滿院青磚墁地,大概就不尋常了。尤其是二門,怎那麽威武雄壯!門前有一片空地,可容兩隻轎子從容周轉,五層大台階,旁有護階條石,大大的門墩,高門檻,厚重的大門。上有寬寬的房簷和高聳的屋脊。門道兩旁各有一條大黑蠢凳,迎麵是綠角凳,上方有綠木條交織成圖案,像公園涼亭的一樣。大方磚鋪地,平整得很。

裏院是四合院,院裏有雨水槽、雨水管,地上有雨水口;窗外有葦簾子;院裏有花壇,花團錦簇。

這且不算,最怪的是盡後院有一個微型院落,有三間西房,有精致的窗戶和門扇,有小院。它小得像個大狗窩,但極幹淨。

奶奶的娘家是娘娘廟29號房主,那院子更蹊蹺。花崗石甬路特為他家北延20米,院裏有幾十間房,青磚墁地,灰瓦蓋頂。三層院落,房子中規中矩,中間那排兩麵窗戶兩麵門,叫“過廳”。誰家有這麽多的人得占用三間寬敞的房間來吃飯?

我在這兩個院裏玩耍、長大。盡管有許多的問號,也擋不住拆遷的大潮。

1957年周轉房在軍機處3號。我早就聽奶奶說軍機處是清朝大官署,能住到軍機處3號當然要好好看看。

軍機處3號坐北朝南,斜坡上門,寬寬的大門道。過了門道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往西。外院有兩間南房有前廊,有一曲廊,有藤蘿,有廁所,曲廊開口在中門處。進了中門有一四方地,西北兩麵有門,鎖著,東邊可走。院裏北屋宏大,有三間,三層台階,有寬大的前廊,兩個大紅柱子,房高屋大玻璃窗大。東西屋三間間量略小。

一條往北。過了東屋的後牆,又往東,那是北屋的東耳房擋路,再往北,走一段路就是後花園。後花園有水井、涼亭,涼亭對麵是個玻璃房子,三麵玻璃,玻璃門玻璃窗,那是個有後門的房子,穿過此房就是後院——前院北屋後麵的院子。後花園裏有許多當時想不明白的地方,隻好硬記下來。

我還去過軍機處5號,我奶奶娘家在那兒拆遷周轉。院子大,沒台階,結構複雜。

我常去羊圈6號,我的小學同學呂靜雲家有成書架子的書,像磁石一樣吸引了我。順帶就看見了羊圈5號那獨特的風景。

經李寶霞邀請,我去了軍機處11號。它的前門在老虎洞,位置雖好,惜已閑置。門道向陽,街門褪在後半坡。那塊地方,老有一群孩子在那兒玩。外院不大,裏院需走北房後,有一個小門,再下幾層台階才到。院裏隻有三間西房,貼東牆又有台階,上去,就是軍機處11號。

住周轉房期間,這幾個院是我常玩之地。因為有奶奶的話在先,所以我注意觀察。

時間匆匆,一晃五十年過去,07年來了。

退休了,時間充裕;海澱鎮拆了,我們賴以寄托童年印記的地方沒了,回憶往事成了我們寫作的話題。

我自小生活在海澱鎮軍機處地區,我的話題就離不開軍機處。我的小學同學呂靜雲又引薦了孟慶林,孟住冰窖23號,離軍機處5號最近了。在孟慶林協助下,我想起好多關於軍機處的事情來。我奶奶娘家二侄女、我叫二爹的也給於我巨大的幫助。

我的文章出來後,受到我的同學和親友的歡迎。海澱軍機處獨特的風景,確實獨樹一幟。前無古人,後也不會有來者。

聯係上海澱地方誌,答複是:海澱軍機處子虛烏有。真是當頭一棒。耳聽是虛,眼見為實。明明我親眼見到的東西,他硬不承認。沒辦法,隻有繼續尋找新線索。

08年5月找到了住過軍機處4號的趙崇厚,獲得了重要線索。我又上了網,看了故宮軍機處,結合過去的材料,全麵分析,又對海澱軍機處有了新的認識。

我把對海澱軍機處的新認識寫成新文章,寄給海澱地方誌。得到的結果是更慘重的失敗——小趙把我狠狠地奚落了一番,仿佛我是沽名釣譽的小人,拿子虛烏有的海澱軍機處當釣餌,大肆渲染!我生在海澱,長在海澱,寫海澱的老事兒、老風景,何罪之有?

我消沉了一些日子,後來,我想到小趙隻知羊圈,哪知軍機處?普天下羊圈不知有多少,軍機處隻此一處。我決定不理他,寫我的。

搜集材料是困難的,畢竟房已拆了五十年,又經過兩次拆遷,老人相繼故去,新人沒見過軍機處。能知道點什麽的,隻能在六十歲以上的人中間去找。而且,還必須是住過軍機處地區的人。難,太難了。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09年1月我弟弟給我帶來了好消息,老街坊在打聽我們。我與他聯係上了。劉印果和劉建久給我帶來了很多新情況、新材料。真是:天助我也!

我寫“怎樣看軍機處”,企圖另辟蹊徑,解開海澱軍機處之謎。材料一大堆,脈絡卻不明晰。時間拖得久了。

因為寫軍機處,有些初中同學和我取得了聯係,鼓勵我、支持我,關心我的身體健康。而她們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又何嚐不推動我、鞭策我?

精神有壓力,睡覺都不穩。在睡夢中,我得到啟示。起來我把基層、軍機處3號、4號和皇上和驛馬小道寫在紙上,畫了一個草圖。我覺得我找到了海澱軍機處最關鍵的地方。思想脈絡一明晰,“怎樣看軍機處”也很快寫完了。我又寫了通俗版的“海澱軍機處真相”。

文章寫完了,又畫了圖。算起來,前後聯係上12個老街坊,用時2年多。

下一步的問題是怎樣讓它與眾人見麵,海澱地方誌說它子虛烏有,北京晚報不理我,清史研究不理我,我走投無路。

我就不信:辛亥革命即將百年,籠罩在雲霧中的海澱軍機處就沒有撥雲見日的那一天!

李新民         09.7.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