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的博客

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正文

回望軍機處(前言)

(2009-05-03 12:19:31) 下一個


前言

每個人都有童年,我的童年很值得懷念,那是一段不尋常的經曆。

我家所住的地方是清朝軍機處的舊址,原住娘娘廟西岔2號,周轉房在軍機處3號,一個在東邊,一個在西邊,都各有特點,院子的結構都獨一無二。房子都好,院子也好。這不能不說是我奶奶的安排和命運的眷顧。

我奶奶的娘家在娘娘廟29號,周轉房在軍機處5號,那也是一東一西,位置重要,院子的結構獨一無二。而且,我奶奶的侄女-我二爹、三爹全都健在,都能幫我回憶。麵對這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不把軍機處寫出來,是不是暴殄天物?

年代久遠,遺忘在所難免,所幸有我的同學廖瑞芬、呂靜雲、李寶霞,她仨都住在軍機處地區、我家附近,我們之間的交往組成了一個個小故事。通過這些小故事,不光收獲了友誼,還開闊了我的眼界,增加了對軍機處的了解。現在想來那是多麽可貴的來往啊!
五十年代,男女仍不大往來,同學孟慶林住冰窖23號,離我家不遠,我竟毫不知情。07年要不是呂靜雲告訴我,我會失之交臂。已相距四十九年,茫茫人海,漫漫人生,如不是柳家新,我是萬萬找不到孟慶林的。

孟慶林住處離軍機處5號最近,他在冰窖住了11年,作為一個男孩子他的活動範圍更大、更深。他的足跡遍布軍機處、冰窖、羊圈,而且因為玩還去過很多院子,不光交了很多小伴,還觀察了各院的房屋和院子。他後來工作在房管局,幾十年與房屋打交道,他談起軍機處幾乎如數家珍。軍機處胡同從一上坡什麽樣,一路下來南拐到老虎洞,他都能說出來。沒有小伴的院子,他就不敢進去了。所以,3號、4號、5號後院他沒去過。

我對冰窖的了解幾乎是九牛一毛,孟慶林彌補了我的不足。羊圈胡同我是隻看一點,不及全麵,也是他和呂靜雲幫的我。

生活是我的老師,我住過西岔,住過軍機處,老虎洞是我上學必經之路;我感謝我的奶奶,我的親人,我的同學們,是他(她)們構成了我多彩的生活。

我的童年,豐富多彩,獨一無二!試想:誰能平趟娘娘廟29號和西岔2號?又有誰歲數相當?歲數大了的人不在了,歲數小的不記事。更有幾人能平趟軍機處3號、5號?這幾處都是軍機處重要的地方,至關重要。

2003年一場大病-腦出血,我被困在家裏。困獸猶鬥,經過三年的努力,我有了部分工作能力,可以寫東西了,寫什麽又困擾著我。是蔣鳳舒是柳家新引導我,開始嚐試寫“童年記憶”,寫到軍機處又因遺忘太多而犯難。是呂靜雲是孟慶林幫助了我,尤其是孟慶林為我打開了一片新天地。他撥動了我記憶深處的絲弦,舊事一點點冒出水麵。經過好幾個月,才寫了“懷念軍機處”,又改寫成“海澱軍機處”。海澱地方誌不承認,北京晚報不看好,我走投無路。百無聊賴之中,我嚐試寫“回望軍機處”。
那是1958年以前的事了,是我小時候的事。

應該承認,我和我的同學們都太小,1958年時不過才10歲、11歲,有好些地方沒注意,好些地方沒看到,有好些難點。盡管還有一些老人尚健在,軍機處太大,要全麵了解仍需要時間,需要大浪淘沙,需要幫助。

2008年5月,聯係上曾住過軍機處4號的趙崇厚,10月又聯係上曾住過軍機處8號的劉學勤和軍機處5號的徐宗煌,下一個又是誰?我將拭目以待。

    李新民                  
補寫於 2008-11-1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