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9

上善若水 厚德載物
個人資料
正文

年輕女性要注意癔症 ZT

(2011-11-05 16:17:56) 下一個
 導讀:癔症一般好發於年輕女性,因年輕女性普遍存在著好幻想、易動情、意誌較脆弱、暗示性較高的心理特點,如果在其成長過程中,父母過於寵溺、或其它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其形成任性、孤僻、或自我顯示、好出風頭、以感情代替理智,以幻想代替現實的性格缺陷,那麽,一旦其人生過高的要求不能如願,或生活發生重大變故(如親人亡故、夫妻離異等),或受到恐嚇、誤解、侮辱、委屈等,就會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崩潰,導致癔症的產生。由於癔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心理疾患,且在症狀的發生和治療過程中,暗示和自我暗示起著重要作用,在一定場合還可導致集體發病。所以,必須對癔症進行防治。  首先,要正確對待癔症患者,癔病是神經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並無神經係統的器質性病變,一旦誘因消失,患者會霍然而愈。  第二,要注意緩解緊張情緒,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輕鬆的環境,因為緊張情緒是蘊釀癔症的溫床。  第三,要加強對患者意誌品質的訓練,注意培養她們開闊的心胸和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  第四,要設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創傷,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開導,指導患者正確對待人生。對待自己的性格缺陷。  第五,采用暗示療法,“假藥”妙用,當癔症患者突然出現種種喪失功能的症狀時,可請有權威的醫生開點安慰劑,卻告訴患者是可以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以達到使症狀減輕和消失的結果。  第六,當癔症患者發病時,首先要控製其言行,讓患者鎮靜下來,以免發生意外,嚴重時要立即送醫院。$$$$$$$$$$$$$$$$$$$$$$$$$$$$$$$$$$$$$$$$$$$$$$$癔症一詞的原有注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裏,是一種較常見的精神病。目前認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誇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於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症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髒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症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癔症是在各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神經症,但近年來發病有所減少。在綜合醫院的心理谘詢門診中,本病也較少見,僅占全部谘詢病例的0.3%。&&&&&&&&&&&&&&&&&&&&&&&&&&&&&&&&&&&&&&&&&&&&&&&&疾病簡介  癔症具有發作性、誇張性和易暗示性的特點,其症狀帶有明顯的情感色彩,甚至給人矯揉造作的印象,可以在暗示或自我暗示下發病,也可在暗示下好轉。如已明確為癔症發作,在場人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指責患者裝病。正確做法是,平息緊張氣氛,即不否定又不誇大渲染患者的症狀,使患者情緒平靜下來,使其相信給予一定刺激後即可好轉,隨機可刺激或針刺患者合穀、人中、內關等穴位,待其平靜後即可緩解。對於出現“老牛大憋氣”者,切忌捂住口鼻、屈曲四肢,以免窒息。癔症性興奮或軀體功能障礙者應及時找精神科醫生處理。某些人為避免不愉快事件的發生,或為獲取賠償,或為避免服役,或在囚犯中,常出現詐病現象,其表現有時難與癔症相鑒別。因癔症的誇張、表演色彩,常給人一種裝病的感覺。但是詐病者有明確的目的性,症狀易受意誌的支配,可因時、因人、因地而異,很少能持續存在,且在公開場合常矯揉造作。  在集體場合下,例如學校,一人患癔症後,周圍人目睹發病情況,由於對疾病不理解,產生恐懼緊張心理,或者受到迷信或不科學解釋的影響,更加重了精神負擔。在此情況下,由於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一些人相繼症狀相同地癔症發作,其中某些人由於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或月經期間,更容易引起發作。群體發作的症狀與第一個發病者基本相同。  因為癔病發作之前有明顯的精神刺激,加之癔症病人的病前的特殊的人格特點,如情感強烈而不穩定,易感情用事,情感幼稚,急躁及任性等,有高度的暗示性,其情感和行為極易被別人的言語、行為和態度所影響,因此,癔病發作時,如果親屬的言語、行為、態度不當,會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素,造成症狀加重,給治療帶來困難。因此,癔病發作時,親屬應首先鎮靜自若,避免過分關心和過分熱情,避免驚慌失措,要正確對待該病的發生。為了改善病人的不愉快情緒,親屬可有意識地轉移病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有興趣的事物或讓病人暫時離開當時環境。疾病研究  歇斯底裏症的真實及合理性  早期的醫學界認為,“歇斯底裏症”是因為子宮異常引起的肢體異常收縮,被認為是婦女疾病。往往用切除這種野蠻的方法來醫治。  之後,弗洛伊德證明了歇斯底裏症的真實性及合理性,他指出了歇斯底裏症也常常發生在男性身上,並以催眠暗示等方法引發歇斯底裏性的麻痹和收縮。  實際上,“歇斯底裏症”這個名稱本身就是醫學史上恥辱的痕跡。“歇斯底裏”(Hysteria)一詞的詞根“Hesteron”就是子宮,用這個名詞來命名精神係統疾病,表明早期醫學的無能。  弗洛伊德從巴黎留學歸來後不久,向醫學會報告自己在巴黎的學習成果,但當時醫學界權威竟然宣稱弗洛伊德的報告是“無法令人置信的”。當弗洛伊德談到一位男性歇斯底裏症時,一位老外科醫生跳起來大叫:“老天!親愛的弗洛伊德先生,你怎麽會講這些無聊的話呢?Hysteron的意思是子宮,一個大男人怎麽會Hysterical(患歇斯底裏症)呢?”  弗洛伊德在報告結束後與布洛伊爾合著《歇斯底裏研究》,開啟了精神分析學的大門。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癔症的分型是什麽癔症多見於女性,有明顯的癔症性格特征,發病多與心因有關,既往有類似發病史。癔症的臨床表現極為複雜多樣,可類似多種疾病的症狀,幾乎占據了醫學臨床各科的所有疾病的症狀表現。將癔症的臨床表現分為兩個類型:一類為分離症狀:表現以精神症狀為主;另一類為轉換症狀:主要表現為軀體的功能障礙,下麵具體介紹一下。  下麵是癔症的具體分型,按症狀的性質和形式分為:  癔症分型之一、分離型:以精神症狀為主  ①有情感暴發,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發病,表現為哭、笑、打滾、喊叫等。情緒轉變迅速,常伴有戲劇樣表情動作。  ②意識範圍縮小,朦朧狀態,精神活動局限於引起發病的不愉快體驗上,感知遲鈍,定向不完整,持續時間短,事後大多不能回憶。  ③昏睡狀態,患者終日閉目臥床不動,呼之不醒,雙眼緊閉,檢查時可見眼球回避,瞳孔不縮小。其它可表現為遺忘症、交替人格、Ganser綜合征、童樣癡呆等精神症狀  癔症分型之二、轉換型:主要表現為軀體的功能障礙  可發現運動、感覺、反射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但詳細檢查卻未發現相應器質基礎,也不符合神經解剖的生理特點。常見表現有痙攣發作、肢體震顫、癱瘓、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和失音症、感覺過敏、感覺減弱或消失,癔病球及特殊感管障礙,如癔症性耳聾、失明和癔病性嘔吐、呃逆,過度換氣等植物神經機能障礙。編輯本段發病原因  精神因素,特別是精神緊張、恐懼是引發癔症的重要因素。這在戰鬥中發生的急性癔症性反應特別明顯。  而童年期的創傷性經曆,如遭受精神虐待,軀體或性的摧殘,則是成年後發生轉換性和分離性癔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病症,或引發何種類型癔症與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質有關。情緒不穩定、易接受暗示、常自我催眠、文化水平低、迷信觀念重、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較一般人更易發生癔症。  具有情感反應強烈、表情誇張,尋求別人經常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怪人格特征的人在受到挫折、出現心理衝突或接受暗示後容易產生癔症。這類性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情感代替理智:癔症性格的人有高度的情感性,情緒反應強烈而不穩定,容易從一種情感轉移為另一種情感,他們對人處事往往感情用事,整個精神活動均易受情感的影響而趨向極端。如對某人有好感時,覺得他十全十美,是世界上少有的好人,但當遇到一點小事時就立刻認為這人一無是處,是最大的惡棍。這就是癔症者的“情感邏輯”。其判斷推理完全從當時的情感出發,情感有了變化,其判斷推理也隨之改變。  (2)暗示性強:他們的情感和行為極易受別人的言語和行為的暗示影響,尤其是當他對某人印象良好時,則該人的意見都會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下來。他們的自我暗示也很強烈,以致各種身體不適感可作為自我暗示的基礎。  (3)自我中心和好幻想:他們好誇耀自己,顯示自己,樂於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喜歡得到別人的讚揚。他們富於生動的幻想,特別是當情感反應強烈時,想象和現實常易混淆一起,以致有時連他們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想象還是事實,因而造成他在說謊的印象。  但這類人格特征並非發生癔症的必要條件。有一些不屬於這類人格的人在強烈的精神因素影響下,同樣可以發生癔症反應。  癔症的遺傳學研究結果頗不一致,有的研究認為癔症存在遺傳因素影響,而有的研究結果又認為遺傳的影響甚小,有人認為是一種多因素遺傳形式。  癔症多發病於16~30歲之間,女多於男。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是癔病發病的主要原因。驚恐,被侮辱,委屈,不如意以及親人的遠離等較強烈的精神創傷,往往是癔症第一次發病的誘因。至於以後的發病,不一定都有很強烈的精神因素。也可能由於與精神創傷有聯係的事件,或在與第一次起病相類似的情景下產生聯想而突然發病。  有些患者可因軀體因素,如疼痛,發熱,不適,勞累等,引起精神緊張和恐懼或精神不愉快而發病。  暗示有致病作用。具有特殊意義的談話、表情和傳說,以及看見其他患者發病均可成為病因,即通過自身體驗和聯想、產生疑慮,深信自己會發病而發病,這是自我暗示的作用。患者易受暗示,是癔症性格所致。編輯本段臨床表現多發人群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豐富,富於幻想,善於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點。這類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會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現短暫性精神異常或運動、感覺、植物神經、內髒方麵的紊亂。這些症狀可由暗示而產生,亦可通過暗示而使之消失。本病的發病年齡多數在16~30歲之間,女性遠多見於男性。  病態人格者易發此病  高度情感性  平時情緒偏向幼稚、易波動、任性、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鎖事而發脾氣或哭泣。情感反應過分強烈,易從一個極端轉向另一個極端,往往帶有誇張和戲劇性色彩,對人對事也易感情用事。  高度暗示性  指患者很輕易的接受周圍人的言語、行動、態度等影響,並產生相應的聯想和反應時稱暗示;當時自身的某些感覺不適產生某種相應的聯想和反應時稱自我暗示。暗示性取決於病人的情感傾向,如對某件事或某個人具有情感傾向性,則易受暗示。  高度自我顯示性  具有自我中心傾向,往往過分誇耀和顯示自己,喜歡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病後主要表現為誇大症狀,祈求同情。  豐富幻想性  富於幻想,其幻想內容生動,在強烈情感影響下易把現實與幻想相互混淆,給人以說謊的印象。疾病症狀  癔症的表現可謂多種多樣,既可有運動、感覺等障礙的類似神經係統疾病的症狀,又可有各種內髒病變的類似各科疾病的症狀,也可有短期發作的精神症狀(變態心理症狀)。可以說癔症的表現可以模仿臨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現,因此極易誤診。已有許多最初診斷是癔症,而實際上是軀體疾病,因而拖延了治療的教訓。所以癔症在臨床上要作出正確的判斷,難度是較大的,特別對於臨床經驗缺乏者來講,不要輕易下癔症的診斷。  但癔症的第一次發作,絕大多數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下發病的,以後遇見類似的刺激,或在病人回想起這種刺激的情況下,也可以促使癔症再發。此外,癔症所出現的各種表現,不論是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內髒病變等,其臨床症狀常是多變的,易通過暗示而改變病變表現的程度、範圍,而且這些病變表現常不符合人的解剖生理上的特點或疾病的固有規律,而這些對於正確判斷癔症是很有幫助的。  癔症的精神症狀亦可多種多樣,但其症狀呈現盡情發泄和表演的特點,使人印象很深,有的亦可出現許多幼稚性動作、行為,甚或離家出走,到處遊蕩等。  軀體症狀表現  可呈現出類似各種神經係統或內髒器官疾病的臨床表現,但缺乏器質性疾病的陽性體征,症狀表現為器官的功能過度興奮或脫失的結果。常見的軀體症狀有:  1、感覺障礙  1)感覺脫失:各種淺感覺減退和消失,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全身型,半側型,截癱型,手套或襪套型等,以半側型多見,麻木區與正常側界限明確,或沿中線或不規則分布,均不能以神經係統器質性病變規律來解釋。癔症病態人格有哪些表現?  2)感覺過敏:如皮膚痛覺過敏、身體某局部劇烈且持續性疼痛,若發生在腹部則易誤為急腹症,甚至旋以不必要的手術。  3)特殊感官功能障礙:有暴發性耳聾、視野縮小(管型視野,又稱管窺)、弱視或失明,嗅覺和味覺障礙等。  2、運動障礙  1)痙攣發作:發作時徐緩倒地,痙攣發作無規律性,或為四肢挺直,不能被動屈曲,或呈角弓反張狀,或作掙紮亂動,雙手抓胸,揪頭發、扯衣服、翻滾、喊叫等富有情感色彩的表現。發作中麵色潮紅、雙目緊閉、眼球遊動、瞳孔正常,對光反應存在。一般無咬破舌頭或其他外傷及尿失禁,同時也查不到病理反射。發作時間持續數十分鍾。一般意識不完全喪失,發作後能部份回憶。  2)震顫:範圍可及頭、舌、肢體、腹壁等,為陣發性粗大不規則抖動,分散注意時減輕。  3)行立不能:臥位時雙下肢活動正常,肌力良好,但不能站立,寸步難行。  4)癱瘓:可為截癱、偏癱、一(或二、三、四)個肢體癱瘓。其肌張力正常、減低或增強,被動運動時常有抵抗,無肌萎縮,腱反射存在,無病理反射和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  5)失音和不言症:失音者說話時聲低如耳語。不言者堅持緘默不語,但筆談能力完好。若合並有耳聾時稱癔病症性聾啞症。  3、反射障礙。  腱反射正常、活躍或減弱,偶有咽反射消失。  4、內髒功能障礙  1)嘔吐:多為頑固性嘔吐,食後即吐,吐前無惡心,吐後仍可進食,雖長期嘔吐,並不引起營養不良。消化道檢查無相應的陽性發現。  2)呃逆:呃逆發作頑固、頻繁、聲音響亮,在別人注意時尤為明顯,無人時則減輕。  3)過度換氣:呈喘息樣呼吸,雖然發作頻繁而強烈,但無紫紺與缺氧征象。  4)其他:癔病症球、多飲多尿、鼓腸等。  精神症狀表現  (1)朦朧狀態:  突然出現意識範圍縮小,與外界能作部份接觸和對答,說話內容簡單,常反映與病因有關的內心體驗。有時出現雙重人格或鬼神附體,可有明顯生動的幻視、幻覺,情感豐富而逼真。持續半小時至1~2小時,歎口氣後突然清醒,對發作中經曆僅能部分回憶或完全不能回憶。癔症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木僵狀態:  突然起病,對外界刺激無反應,雙上肢屈肘握拳,雙下肢伸直,被動運動時有抵抗,腱反射正常,無病理反射。雙目緊閉,被動翻天眼球時上轉或遊動,瞳孔正常,對光反應存在。可伴有陣發性摒氣,心律與血壓正常。可持續數小時。  (3)情感爆發:  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發病,表現為哭笑、喊叫、吵鬧、憤怒、言語增多等,常以唱小調方式表達內心體驗。情感反應迅速,破涕為笑並伴有戲劇性表情動作。發作持續時間常受周圍有言語和態度的影響。發作時有輕度意識模糊,發作後能部分回憶。  (4)精神性遺忘症:  以對引起精神創傷事件的局限性遺忘較多見,對即往經曆和全部遺忘見於戰時癔病症。  (5)神遊症:  患者突然離家外出漫遊,曆時數日,清醒後對其過程不能回憶。編輯本段診斷鑒別檢查診斷  (1)發病者多為16~40歲的青壯年,多見於年輕女性。  (2)起病急,常有強烈的精神因素或痛苦情感體驗等誘因。  (3)可有精神症狀、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多,體征少特征。  (4)發病者大多受精神因素或暗示起病或使症狀消失。  (5)體格檢查和化驗檢查常無異常發現。  (6)有癔症特有性格,如高度情感性、暗示性,豐富的幻想,以自我為中心等。鑒別診斷  與其它精神障礙鑒別診斷  癲癇大發作  一般無精神因素,意識完全喪失,大小便失禁,病理反射陽性,暗示治療無效等,可資鑒別。  反應性精神病  病程較久,常有強烈精神創傷史,症狀不呈陣發性,動作雜亂而無目的,暗示治療一般無效等可助鑒別。編輯本段急救措施  (1)保持鎮靜,將病人置於安靜的房間內使與喧鬧聲隔離。  (2)可采用暗示治療,或針刺人中、合穀、足三裏及湧泉等主穴,配以曲池、三陽交、少間等配穴治療。  (3)心理治療時,協助病人尋找發病原因和影響疾病恢複的因素。  (4)對病情嚴重者,可送醫院進一步診治。編輯本段疾病治療治療理念  因本病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起病,病程可隨臨床征象的不同而有差異。情感爆發、意識障礙、抽搐發作,一般於短期內即可消失,但常常有再發傾向。內髒機能失調和運動、感覺症狀則曆時較久,且於好轉後也可再發。病程的長短和能否再發還取決於病後是否正確處理。不當的處理或接受不良暗示,尤其是醫務人員的不當言語,常可增加疾病的頑固性,而使病程延長。因此,及時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暗示治療及藥物治療,恰當的處理,可以較快地使症狀消失,而且使療效獲得鞏固,避免再發。  本病的預後一般是良好的,少數病人若病程很長,或經常反複發作,則治療比較困難,具有明顯癔症性格特征者治療也較困難,且易再發。極個別表現為癱瘓或內髒功能障礙的癔病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恰當的治療,病程遷延,可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能力,可因合並症而影響壽命。  癔症的治療既容易也最難,關鍵是醫務人員應滿腔熱情地關心患者,幫助他們尋找發病的原因,引導患者正確地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疾病的治愈是醫生與患者共同努力的結果。癔症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等治療。藥物治療  1,癔病性精神病:藥物治療為主,根據病情及臨床表現可選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藥。  2,分離性障礙:根據不同的症狀如情感爆發,情感麻木,鬼神附體,衝動等。  3,轉換性障礙:藥物作為暗示治療常可獲得明顯療效。物理治療  中藥、電針或針刺等治療可收到較好的療效,在治療時如能加以言語暗示,則效果更佳。痙攣發作、朦朧狀態、昏睡狀態、木僵狀態的病人,可針刺人中、合穀、內關穴位,均用較強刺激或通電加強刺激。對癱瘓、攣縮、呃逆、嘔吐等症狀,以直流感應電興奮治療或針刺治療。對失音、耳聾症等,也可用電刺激、電興奮治療。心理治療  ①解釋性心理治療:讓患者及其家屬知道,癔症是一種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消除患者及其家屬的種種疑慮,穩定患者的情緒,使患者及其家屬對癔症有正確的認識,並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引導患者認識病因及病因與治療的關係,應給予患者盡情疏泄的機會,給予適當的安慰或鼓勵。患者本身也應加強自我鍛煉,用理智的態度處理所麵臨的一切,而不要感情用事,用積極主動的姿態去克服性格方麵的缺陷。  ②暗示治療:是消除癔症症狀,尤其是癔症性軀體障礙的有效方法。在施行暗示治療時,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方麵,治療環境要安靜,以消除環境對病人的各種不良影響。一切無關人員均要離開治療現場,避免由於家屬或周圍人的驚慌態度,或過分關注而使症狀加重,給治療帶來困難。另一方麵,醫生在認真詳細地詢問病史以後,在接觸病人並做全麵檢查的過程中,態度應熱情沉著、自信,要對治療充滿信心,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使病人信任醫生。實踐證明,病人對醫生信賴的程度往往是決定暗示治療成敗的關鍵。在言語暗示的同時,應針對症狀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吸入氧氣,針刺,給予注射用水或維生素C針劑肌肉注射,靜脈推注鈣劑及電興奮治療。  ③催眠療法:利用催眠時大腦生理功能的改變,通過言語,施以暗示,從而達到消除癔症症狀的目的。精神治療  癔症的精神症狀,常在精神刺激後發病,呈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和情感失調,患者的情感色彩濃厚、誇張、做作和易受暗示。意識障礙以朦朧狀態多見,意識活動局限於與情感體驗相關的內容上,給人一種向外表露或“盡情發泄”的印象。有的自覺十分委屈;有的驚恐惶惑;有的情感爆發,易激動,甚至大哭大笑,捶胸頓足,以頭撞牆,在地上打滾,手舞足蹈,撕毀衣物,亂唱亂罵等戲劇樣表現;有的昏睡;有的過度換氣;有的抽搐發作;有的用生動的表情,誇張的動作以博取旁觀者的注意和同情,越是在人多的場合,發作越厲害。因此,發作時應將患者置於安靜環境中,並應盡量減少陪人,以穩定患者的情緒,促使症狀逐漸緩解。  精神治療是癔病的一種主要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在進行治療時,病人的親屬、親友、鄰居及單位領導、同事能否積極配合,也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癔病病人的親屬應注意聽取醫生的解釋和勸說,了解本病的性質及發生原因,知道這是一種大腦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要改善對病人的態度,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及工作,調整環境,去除精神刺激。癔症發作時,親屬不要驚慌失措或過分關注。在癔症的治療過程中,親屬應全麵而客觀地向醫生介紹病史。在實施各種治療方案時,親屬應放心地離開治療現場,給治療創造一個安靜寬鬆的環境。否則,親屬的過分關注,緊張或驚慌情緒會影響到病人,很可能又成為一個不良暗示因素,使症狀加重,給治療帶來困難。經治療後,某些症狀得到好轉時,親屬應配合醫生繼續鼓勵或暗示病人,使症狀更好地緩解。同時親屬也應正確對待精神刺激,給病人講解本病的性質和轉歸,解除病人的緊張情緒,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同時對鞏固治療,避免反複發作有重大意義。中醫辨證  (1)氣陰兩虛型  主證:精神恍惚,心神不寧,悲憂喜笑無常,晝日時時欠伸,入夜興奮不寐,或手舞足蹈,或肢體震顫,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無力。  辨證分析:本證多由情誌長期處於壓抑狀態,積怒難發或憂思抑鬱不解,暗耗心之氣陰致。對見於女性。心氣虛,心陰不足,心失所養,故精神恍惚,心神不寧,苦笑無常。入夜心陰當足不足,陰虛火旺,擾亂心神,故興奮失眠。陰血不足,虛風內生,則手舞足蹈。肢體震顫。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質紅少苔,脈息細數無力均為心氣心陰兩虛之象。以精神恍惚,苦笑無常,時時欠伸,舌質紅少苔,脈細數無力為辨證要點。  (2)痰氣交阻  主證:精神萎靡,情誌抑鬱,表情淡漠,胸悶納呆,太息頻作,噯氣嘔惡,咽中梗阻,如偶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舌苔白膩,脈弦滑。  辨證分析:本證是由於長期情誌不好,肝氣鬱結,柑鬱犯脾,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氣交阻所致。包括癔病性癡呆及癔病球。主要病機為肝鬱犯脾,表情淡漠。痰氣交阻,上蒙心神。心神被夢則精神抑鬱,表情淡漠。痰氣交阻於咽喉之間,故見咽中梗阻,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肝氣鬱滯,氣機不暢,胸陽受阻則胸悶喜太息。脾虛不運,胃失和降,故納呆,噯氣嘔惡。苔白膩,脈弦滑均為肝鬱脾虛,痰氣交阻之象。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為辨證要點。  (3)痰熱互結  主證:急躁易怒,咳痰黃稠,渴不欲飲,尿赤便秘,頭痛麵赤,自覺少腹有一股氣上衝胸咽,煩悶欲死,昏仆倒地,肢體拘緊痙攣,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本證因驚恐憂思,肝氣鬱結,鬱久化火生熱,肝鬱橫逆脾土,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熱互結,氣機逆亂所致。肝鬱化火則急躁易怒,口苦,頭痛,麵赤,尿赤便秘。肝氣上逆,隨衝脈及厥陰肝脈上衝,則自覺從少腹有一股氣上衝胸咽,發悶欲死,昏仆倒地。火熱生風,則肢體拘緊痙攣。咳痰黃稠,渴不欲飲,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均為痰熱互結之象,本證以自覺氣從少腹衝上咽,肢體拘緊痙攣,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4)寒氣上逆  主證:形寒膠冷,精神萎靡,少氣無力,氣從少腹上衝心胸,發作欲死,舌淡苔白,脈沉細。  辨證分析:本證因於素體陽虛,或久病致心腎陽虛,再加上長期,過度驚恐,引動下焦水寒之氣上衝心胸所致。屬癔病球範疇。心陽不足,下焦水寒,複因驚恐引動下焦水寒之氣隨上衝心胸,故見氣從少腹上衝心,發作欲死,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少氣無力,舌淡苔白,脈沉細均為心陽不足之證。以形寒膠冷,精神萎靡,氣從少腹上衝心,舌淡苔白,脈沉細為辨證要點。  (5)肝氣鬱結  主證;精神抑鬱,多疑善濾,胸悶協痛,喜太息,脘腹脹悶,納呆食少,或突然倒地,四肢逆冷,肢體呈痙攣性拘急僵直,雙目緊閉,移時恢複。婦女多伴乳房脹痛,月經不調或痛經,舌淡苔白,脈弦。  辨證分析:本證由情誌不暢,肝氣鬱結,氣機逆亂所致。多見於女子,包括癔病性昏厥,暴癱等。情誌不暢,肝氣鬱結,故精神抑鬱,多疑善濾。肝氣鬱結,氣機不舒,經脈痹阻,故胸悶脅痛,喜太息,脘脹腹痛,乳房脹痛。肝氣鬱久,上逆衝心,則突然昏厥,氣機內阻,陽氣不達四末,則四肢逆冷。肝鬱犯脾, 運化失職,則的納呆食少,氣滯導致血淤,經脈不通,故月經不調或痛經。舌淡苔白,脈弦均為肝氣鬱結之象。以精神抑鬱,多疑善濾,胸悶太息,暴厥暴癱為辨證要點。  (6)痰淤阻竅  主證:精神恍惚,悲憂善哭,或突然失明,痰淤阻竅所致,或失音不語、或突然耳聾,或突然肢體癱瘓,舌質紫暗或有淤斑,淤點,脈弦澀。  辨證分析:本證因情誌不舒,氣滯痰凝,阻歇血脈,痰淤阻竅所致。包括癔病性失明、失音、失聽、暴癱等。主要病機為痰淤互結,蒙蔽心竅,神明失靈所導致。痰濕閉阻清竅,五髒六腑之精氣不能上注於清竅,失其司職,故精神恍惚,悲憂善哭,突然失明、或失音、或失聰。痰淤閉阻經絡,氣血流通不暢,肢體靜脈失養,則突然癱瘓,舌紫暗或有淤斑,淤點,脈弦澀均為淤血內阻之象。以精神恍惚,暴盲,暴啞,暴聾,暴癱,舌質紫暗,脈弦澀為辨證要點。中藥藥方  1、對精神症狀明顯的患者,以安神養心為主,力用甘麥大棗湯加味。其中炙甘草15克、浮小麥30克、大棗30克、牡蠣30克、酸棗仁20克、合歡皮10克、丹參15克、磁石30克。  2、對有咽部阻塞感的頭痛患者,可用四七湯加減。其中半夏9克、厚樸9克、蘇葉6克、茯苓12克、川芎12克、礞石20克、瓜蔞皮12克、生薑3片。  3、對癔病性感覺障礙及癔病性癱瘓的患者,以益氣活血通絡為主,可用補陽還五湯加減。其中黃芪30克、地黃15克、地龍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丹參20克、牛膝9克、甘草10克。編輯本段疾病預防  首先,要正確對待癔症患者,癔病是神經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並無神經係統的器質性病變,一旦誘因消失,患者會霍然而愈。  第二,要注意緩解緊張情緒,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輕鬆的環境,因為緊張情緒是蘊釀癔症的溫床。  第三,要加強對患者意誌品質的訓練,注意培養她們開闊的心胸和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  第四,要設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創傷,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開導,指導患者正確對待人生。對待自己的性格缺陷。  第五,采用暗示療法,“假藥”妙用,當癔症患者突然出現種種喪失功能的症狀時,可請有權威的醫生開點安慰劑,卻告訴患者是可以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以達到使症狀減輕和消失的結果。  第六,當癔症患者發病時,首先要控製其言行,讓患者鎮靜下來,以免發生意外,嚴重時要立即送醫院。編輯本段疾病護理護理方法  癔症病人的評估  1、病人症狀的評估:了解癔症發作的症狀特點,臨床表現。評估患病個體在癔症發作時的症狀特點、類型、症狀的頻度、症狀的嚴重程度。  2、病人人格特點的評估:許多學者認為,在一定的精神因素影響下,有癔症性格特征的人較無癔症性格特征的人較容易發生癔症。因此,要了解什麽樣的人格特征是“癔症性格”,有哪些表現。按“護理程序”的方法、步驟、評估住院期間的病人的性格特點。了解其人際關係的情況、處事作風、情緒反應類型、對刺激的應對方式及適應能力、易受暗示的程度、情感反應的特點等。  3、病人心理社會因素的評估:心理社會因素往往是癔症發作的誘發因素。不容忽視。因此,對病人在發病前的不良刺激和刺激程度與疾病發生的相互關係做認真的評估。分析刺激是來自生活事件,還是來自病人自身的內心衝突,或是源於人格方麵的易感素質等。  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  (一)癔症的護理要點:遇到癔症發作時,保持鎮定的情緒,維護好病人及周圍環境的安靜是首要的。心理護理是主要的護理措施之一。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要掌握和能很好地應用各種有關的暗示方法和技巧協助醫生,幫助病人。采用支持心理治療方法,調動病人的積極性,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情,堅定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是重要的護理內容。目的在於幫助病人獲得較完善的人格,增強精神免疫力,贏得良好的周圍支持係統的幫助。對急症發作時的軀體護理不容掉以輕心。要防止各種並發症的發生。做好各種症狀的對症護理。  (二)癔症病人的護理措施:  1、有暴力行為的危險(對自己和他人)與發作時意識活動範圍狹窄有關。癔症發作時,如突然的情感暴發,病人可表現為哭鬧、撕扯衣物、頭發、抓、咬別人等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如在癔病的朦朧狀態時,意識活動範圍狹窄。所以,加強防範措施是必要的。護理措施:(1)應明確:雖然癔症的情感暴發具有戲劇性和發泄性的特點,但在護理上和病人接觸時避免用過激的言詞刺激病人,或過分地關注病人。病人可能會做出更加誇張的行為,造成自傷或傷人的後果,所以,要講究語言的使用。要使語言既要有威攝力讓病人聽從,明白自己行為的錯誤之處,又不對病人心理構成惡性刺激。(2)病人發作時,盡可能地維持好病人周圍的環境,使之安靜,避免嘈雜,減少過多人的圍觀,以減輕病人發作的程度,也有利於治療護理的順利進行。(3)對住院病人,要嚴格控製探視。尤其是要限製可能會對病人構成不良刺激的有關人員的探視,以利於病情的盡快康複。(4)對極度興奮、躁動、強烈的情緒反應的病人要嚴密監護。請示醫生應用適量的鎮靜藥。  2、有受傷的危險與漫遊時意識障礙有關。癔症發作時,有的病人可表現出漫遊症:突然出走,期間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這時若缺少必要的專人看護或有不安全的環境因素,病人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護理措施:(1)癔症多以門診治療為主。所以,讓病人及時到門診治療及院外護理很重要。(2)無論在院外,還是對住院的病人,最好能做到有專人看護。不讓病人獨居一室。晚上房門要上鎖。住院病人要限定其活動範圍。(3)不在病人居住的房間內放置危險物品。以減少不安全隱患。(4)為病人佩戴可以表明身分的證件。以防走失後意外發生。  3、有廢用綜合征的危險與癔症性癱瘓有關。有的癔症病人可以出現功能性癔症性癱瘓症狀。這種症狀雖無任何神經係統的陽性體征,但若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治療或伴有軀體誘因時,仍可嚴重地影響病人的正常活動。病人長期臥床、不能下地行走,依賴他人料理日常生活,而導致軀體係統退化的危險狀態。有的可出現軀體並發症。如褥瘡,便秘、泌尿係感染等。力量和耐力也明顯下降。護理措施:(1)病人出現“癔癱”時,要為病人講清這種病症的性質。減輕病人的恐懼、焦慮情緒。告訴病人隻要配合治療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以堅定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贏得病人的合作。(2)掌握運用藥物、催眠、結合良性語言暗示的方法和技巧協助醫生。幫助病人定期訓練肢體的功能活動。鼓勵病人下床走動,防止肌肉萎縮。(3)每日做皮膚受壓部位的按摩護理,防止褥瘡的發生。(4)為病人提供高纖維素類的食物。每日做腹部按摩。給病人多飲水,防止便秘。若已發生便秘,要及時交班、觀察、遵醫囑使用緩瀉劑或灌腸,以防腸梗阻。每晚為病人衝洗會陰,防止尿路感染。保證房間的濕度,定時通風、消毒、協助病人隨季節的變化增減衣服,以防感冒。  4、知識缺乏;病人的知識缺乏,主要表現在心理衛生知識的不足。缺乏心理保健常識。遇到外界不良刺激時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並且不會使用良好有效的心理預防機製做自我保護,性格不健全。病人親人的知識缺乏。表現對本病知識不了解,不能為病人提供有效的幫助。反之,經常會由於無意的行為和語言的不恰當而起到不良的暗示作用,而加重了病人的病情。護理措施:以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要幫助病人充分認識自己,挖掘出自身性格上的弱點及與疾病的關係。教會病人一些科學的、適用的方法完善性格,處理緊張的人際關係;調整不良的情緒,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指導病人用理智而不是用情感處理一些麻煩的問題。此外,要有針對性的幫助病人家人了解有關意症的常識,使病人能從中獲得更有效的幫助。也是我們護理措施的內容。  (三)癔症病人護理的預期目標  癔症發作期間,病人在監護下無傷人及自傷行為發生。出現癔症性癱瘓時,病人在護理下不出現肌肉萎縮及便秘、褥瘡等並發症。在接受了健康教育指導後。病人能客觀評價有身性格缺陷。或有完善人格的願望和行為的改變。病人家人可以清楚地複述本病的特點、症狀、護理要點等。病人在監護下不出現“漫遊症”。  護理方法注意事項  保證規律生活  平時注意合理安排生活,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於提高大腦皮層的工作能力,防止發作也有一定意義。  做好心理調節  癔症的發生與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和人格特點有關,那麽就要在生活與工作中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防患於未然。當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處於亞健康水平的時候,明顯感到情感強烈而不穩定,易感情用事,情感幼稚,急躁及任性等的人格特點的危害,然後有意識地改變自己,如提高自身修養、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調整情緒、增強獨立辨別事物的能力等等。這些措施在一定意義上可有效防止癔病的發生。  正確認識疾病  醫生應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使他們了解本病是由於高級神經活動失調所致的發作性症狀,是暫時性的腦機能障礙,並非器質性病變,是完全能夠治愈的,而不會留下任何殘產。還要使他們了解癔症發作與本人情感體驗有關,使之認識到某些性格特征與發病之間的關係,從而使他們減輕心理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及時轉移注意力  防止發作的措施因人而異,如有的癔症病人在發作前常有某些症狀,此時,可使其有意識地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其它事,或暫時離開當時的環境,以改變心境,這樣常能防止發作。  避免不良暗示  做好患者周圍人如同學、親屬等人的工作,應向他們介紹本病的特點,解除對兒童癔症的顧慮,改變不正確的態度,尤其在癔症患兒發病時,要避免周圍人造成的過分緊張及過分關心的不良的影響。  減少負性刺激  癔症的發作往往與負性刺激關係密切,癔症患者尤其是兒童病人往往都是在負性刺激作用下發病的。常見的負性刺激很多,諸如親人死亡或其他不幸意外遭遇、自尊心受到挫折,人格遭受侮辱,家庭不和,父母衝突,父母對孩子態度生硬,同學之間的糾紛等所引起的氣憤、委屈、恐懼或其他種種內心痛苦,均可導致本病發生。某些軀體疾病、疲勞、健康狀況不良等原因也容易促發本病。編輯本段特別提示  女性要防癔症  癔症一般好發於年輕女性,因年輕女性普遍存在著好幻想、易動情、意誌較脆弱、暗示性較高的心理特點,如果在其成長過程中,父母過於寵溺、或其它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其形成任性、孤僻、或自我顯示、好出風頭、以感情代替理智,以幻想代替現實的性格缺陷,那麽,一旦其人生過高的要求不能如願,或生活發生重大變故(如親人亡故、夫妻離異等),或受到恐嚇、誤解、侮辱、委屈等,就會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崩潰,導致癔症的產生。  由於癔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心理疾患,且在症狀的發生和治療過程中,暗示和自我暗示起著重要作用,在一定場合還可導致集體發病。所以,必須對癔症進行防治。首先,要正確對待癔症患者,癔病是神經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並無神經係統的器質性病變,一旦誘因消失,患者會霍然而愈。第二,要注意緩解緊張情緒,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輕鬆的環境,因為緊張情緒是蘊釀癔症的溫床。第三,要加強對患者意誌品質的訓練,注意培養她們開闊的心胸和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第四,要設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創傷,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開導,指導患者正確對待人生。對待自己的性格缺陷。第五,采用暗示療法,“假藥”妙用,當癔症患者突然出現種種喪失功能的症狀時,可請有權威的醫生開點安慰劑,卻告訴患者是可以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以達到使症狀減輕和消失的結果。第六,當癔症患者發病時,首先要控製其言行,讓患者鎮靜下來,以免發生意外,嚴重時要立即送醫院。  症狀與表現:  痙攣發作、肢體震顫、肌陣攣、抽搐、癱瘓、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失語症、多種感覺障礙和特殊感官障礙,植物神經肌能障礙。情感爆發、意識朦朧狀態、昏睡狀態、遺忘症、童樣癡呆等。  谘詢要點:  (1)了解病因。病人都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發病的。精神因素是引起病人請病發作的直接原因,癔病病人的性格具有強烈的情感性和情感多變性,感情用事,情感活躍、生動、膚淺、幼稚;高度暗示性;高度自我顯示性;豐富的幻想性,在情感反應的強烈影響下,易於把現實與幻想互相混淆。  (2)運用暗示療法。富有暗示性的言行舉止,再輔以語言暗示和其他治療措施,如"藥物"的注射、針灸、穴位按壓或電刺激,都會收到良好效果。  (3)谘詢者應幫助病人對本病在正確的認識,將本病的有關知識,嚴重性、危害性,以及對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應明確、懇切而又委婉地告訴病人。在這個過程中,適當的暗示和保證是必要的。  (4)要認識真正的"自我"。學會用一些健全的策略和方法去應付種種精神刺激,學會不以這種幼稚的原始反應來應付困難,學會以成熟的創造性的態度來處理生活中的困難。幫助患者對己,對人和對環境有個理性認識,使其個性變得成熟穩定,能以理性態度處理他所麵臨的困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